第四百二十二章 根子

京兆府與其他王公權貴之家,還有一些寺廟道觀,雖說也拿出一些粥和冬衣來施捨。可那些粥不僅稀得連人影都能照出來,而且數量也根本就不夠。甚至有些府邸規定,在施粥的時候,每人只能領取一碗。至於冬衣,更是寥寥無幾。

雖說早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但幾女的這番訴說,卻是讓黃瓊皺起來的眉頭,始終就沒有鬆開過,左手不斷的攥成拳頭後又張開。哪怕早就有了心理準備,但此事對於黃瓊來說,卻依舊做不到無動於衷。

看着眉頭緊皺着的黃瓊,何瑤輕輕的道:“爺,咱們是不是再拿出一些錢物來?雖說今兒咱們湊了四千多貫錢的糧米,還有一些冬衣。可這京兆府周邊的流民數量太多了,那些多的錢糧還是顯得有些杯水車薪。今年冬天又冷的出奇,若是再不賑濟,有些人恐怕熬不下去了。”

只是何瑤的好心,黃瓊卻是微微搖了搖頭。沉默良久才道:“到此爲止罷,再多便過猶不及了。我不是心疼那些錢糧,那些錢糧花到流民身上,本就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而是再多的話,恐怕有些人要不高興,甚至暗中做手腳了。老爺子那裡,搞不好又要堆滿彈劾摺子了。”

“有些事情你們還不懂,這種事情是做善事,可也是招風的事情。本王眼下在很多眼中,已經是眼中釘、肉中刺了。這次拿出了四千貫的錢糧,在某些自己不肯做善事,別人做了又看不開心的人,眼中恐怕已經是在爭奪民心,或是乾脆在父皇面前邀功賣好了。”

說到這裡,看着聽完自己這番話後,多少有些不知所措,甚至以爲自己給黃瓊招惹了麻煩,而臉色有些蒼白的何瑤。黃瓊輕輕的攥住她的小手道:“瑤姐,你心存善念,這一點我真的很高興。可這朝中的事情,你還是有些太稚嫩了。”

“其實施捨這些糧食與冬衣,父皇即便知道了,只要咱們不是刻意的做作,父皇即便知道了也只會嘉許,斷然不會說什麼的。可這京城的親王,不是我一個人。咱們一下子拿出了這麼多糧食與冬衣,你讓別家王府怎麼想,讓別的王公權貴家怎麼做?”

“而更多的人,會認爲我是在藉機收買民心,意欲爲自己牟取一些私利。況且,咱們現在能做的,也只有幫他們一時了,再多什麼都做不了。萬家生佛的事情,不適合天家子弟的。不過,你們也不要太過於憂慮。你們現在是誰的女人,在京城之中並不是什麼秘密。”

“咱們這次拿出了這麼多的錢糧,有的人看到英王府這麼做了,也不會太過於吝嗇的。看着吧,至少永王那裡,也會拿出一些錢糧的。還有一些有心的官員,恐怕也一樣會坐不住的。另外,眼下滯留在京城的某些大人物,也一樣會拿出一筆錢糧來賑濟災民的。”

黃瓊沒有將話明說,因爲他沒有辦法,現在便將老爺子前幾日,在溫德殿對自己說的那番話說給諸女聽。所以他的這段話,從來沒有過政治鬥爭經驗的何瑤,與林婉清、朱杏兒幾女自然是聽得雲山霧罩,但段錦與林含煙卻是都聽明白了。

二女一個嫁給景王這些年,雖說一直都是掛名夫妻。可畢竟在景王身邊這些年,林含煙該懂得的東西早就懂得了。類似的這種權謀之術,至少對林含煙來說並不陌生。更何況,這幾年幾乎是半緊閉的生活,更讓她對這方面的殘酷性,有了一個瞭解。

一個出身大理皇族,而這世上一向都是權貴越是集中的地方,某些方面的鬥爭就是越激烈。同樣出身皇族的段錦,對那些東西自然看的很清楚。皇位之爭,沒有什麼應該不應該的。在很多人的眼裡,你做某種事情無論是出於真心與否,都是爲了爭奪地位做的鋪墊。

黃瓊這番話說完,段錦與林含煙都不約而同的看了黃瓊一眼。只不過二女看向黃瓊的眼神,段錦是有些吃驚,林含煙卻是一副不出意外。至於段錦吃驚的眼神之中,更多的是對黃瓊,眼下居然走到了這個地步感覺到吃驚。而不是因爲黃瓊這番話,感覺到吃驚。

對於二女看向自己的眼神,黃瓊只是淡淡的笑了笑,什麼解釋都沒有。又拍了拍還是略有不甘的何瑤小手,以示安慰之後,黃瓊才站起身子離開了這間屋子,返回自己的書房。只是返回書房之後,想起何瑤幾女的回報,黃瓊的眉頭又皺了起來。

他在那件事情上,並未欺騙何瑤,說的都是真話。英王府這次拿出這麼多的錢物,來賑濟京城內雪災的災民。有些人固然心中會不舒服,認爲他這是收買民心。但有些心思活躍的人,恐怕爲了討好自己,也一樣會拿出錢物來照葫蘆畫瓢。

自己一府的能力有限,如果再加上其他人出手,這場雪災的災民恐怕日子就要好過的多了。可問題是,這隻能解決一時的困境,卻不是永久的解決問題辦法。現在其實最根本的,就是讓這些涌入京城的流民返鄉安居樂業。民以食爲天,只要耕者有其田,誰還出來做流民?

而讓這些流民返鄉,根子卻是在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併上。不解決這一點,哪怕再多的辦法,也只不過是治標不治本。可這個問題,卻恰恰是最難解決的。中國幾千年歷史,除了到自己來的那個,強制性的土地國有時代。

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王朝,能夠妥善解決土地兼併問題。甚至不止一個朝代,都因爲土地兼併劇烈,引起貧者日貧、富者越富的巨大矛盾,一遇到天災人禍便要引發劇烈的動盪。甚至若是遇到張角一類的,以傳教爲名鼓動,立即便是烽火遍地。

不僅自己前世所熟知的那個朝代,便是最終被農民起義推翻的。便是這個時代,自己那位老祖宗不也是藉着農民起義,才最終換來黃袍加身,打下了這個大齊朝的江山嗎?若是沒有前唐末年那場農民起義,自己那位老祖宗沒準還在過着販賣私鹽,那種刀口上添血生活呢。

現在最大的問題,除了宗室、官員強佔土地之外,百姓自願攜帶土地投效的也不在少受。在朝廷限商的所謂祖宗家法之下,賦稅的徵收除了鹽稅之外,基本上還是以農業稅爲主。而偏偏卻是佔據土地最多的宗室、官員,甚至有功名的士紳、讀書人都免賦。

那些沒有被兼併的土地,百姓的負擔就越來越重。沒辦法,官員要政績,朝廷要稅收。宗室、官員,乃至讀書人家又是免稅。那些錢糧,就只能落到沒有投效土地的人家去收。朝廷針對各地稅賦的徵收入庫情況,是專門有考成法考覈官員的。

甚至對於那些州縣官員來說,每年稅賦入庫情況的考覈,還要在廉政與否之上,甚至直接決定到其後續的仕途。若是你做州縣的,拖欠該上繳錢糧太多,那你別說不要指望升官,就連現在的官帽子,能不能保住都是兩回事。

千里求官只爲財,你不讓人升官,甚至不讓人做官那怎麼能行?所以爲了政績考覈,那些州縣官員應對手段花樣越來越多。就好比原本該收一百畝地的錢糧,最後平攤到了幾十畝,甚至只有十幾畝地去負擔。至於更多的土地,都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被免除掉了。

可大齊朝每個州縣徵收的錢糧,是按照每個州縣全部田地來收取的,沒有人去管那些田地是不是被免除了稅賦。這就造成了那些沒有功名,沒有辦法去免除賦稅。本就很貧困的普通百姓,負擔越來越重。

一旦加上人丁稅後,所負擔的錢糧,超過給大戶人家做佃戶的佃租。很多百姓寧願將自己土地,投效到那些可以免賦的大戶人家,去給人家做佃戶。這樣,每年的負擔還會小一些。那怕還要負擔人頭稅,可這也要比給朝廷繳納錢糧輕鬆得多。

甚至乾脆丟了土地,外出去做流民,這樣便是連人丁稅都可以免掉。你連人都找不到,又上哪去徵收人丁稅?不說別的地方,單單京兆府最大的流民來源地鄭州。剛剛卸任鄭州處置使的黃瓊,便清楚的知道其所轄各州縣,最少的人丁稅也拖欠到了萬餘貫。

而百姓出去做流民,影響還不單單是人丁稅一個。州縣百姓數量的減少,也就意味着吃鹽的人也一樣再減少,作爲朝廷另一個歲入主要來源的鹽稅,也一樣在減少。更爲危險的是,一旦流民因爲尋找不到出路而據嘯山林,帶來的後果恐怕會更大。

這就成了惡性循環,天底下可供徵收錢糧的土地越來越少。失去土地的百姓,大量的外出做流民,帶來了更多的負面影響。而下面的州縣官員,又爲了完成政績考覈,便只能拼了命的向着最窮一羣人徵收錢糧。

賦稅的不均衡,不僅近一步的加劇了土地兼併,使得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而且天下土地數量有限的情況之下,隨着土地兼併的越演越烈。無論下面的官員在努力,在怕丟官帽子。可在無法控制土地兼併的情況之下,可供徵收錢糧的土地同樣越來越少。

而可供徵稅的土地越少,也就意味着主要依賴農業稅的朝廷,進項越來越少。朝廷歲入減少,就沒辦法養兵、給官員發俸祿,更沒有辦法賑濟災民。甚至到了眼下,一場涉及面積並不算大的旱災,讓朝廷上下卻是連賑災的錢都拿不出來。

甚至到了就連京城的一場雪災,都拿不出多少錢糧來賑濟。只是眼下朝廷進項日漸減少,但卻依舊將賦稅徵收放在農業稅上。反倒是那些生意興隆的商賈,除了貨物運輸沿途,遇到關卡要徵收一些所謂的常例之外,幾乎無人去徵收稅賦。

無論生意做的再大,除了沿途關卡的那些常例之外,也幾乎不用繳稅。那些常例雖說也不算低,可與生意的進項相比,黃瓊估計根本成不了比例。更何況,那些商賈還在不擇手段,來逃避這本就不高的有限商稅。

第八十章 主動送上門的機會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八百零九章 這個位置不好坐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驚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八百二十九章 聽牆根第二百八十五章 株連第八百六十五章 關鍵在用人上第八百二十二章 文和更恰當一些第七百四十九章 往事並不如煙第四百六十七章 話中有話的金城公主第八百六十七章 於明遠的三個差事第三百零七章 探視第九百零六章 秣陵關(三)第六百五十二章 善後(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四百零五章 君無戲言第七百五十一章 滅門之禍第五百六十三章 沒有人可以侮辱他第一百一十六章京兆尹第二百四十九章 遠比自己想象的深第七百四十章 何家虛僞的很第一百三十章 人君氣量?第四百七十四章 往事知多少第四百四十三章 心思紛亂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七百五十三章 二蘿的轉變第七十七章 說的已經夠多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三百一十七章 造孽啊第五百八十三章 放心有我在第五十二章 陳瑤的勸說第六百章 馭夫之道第四百一十三章 變相保證第二百零八章 驍騎營第八百九十八章 吃不消的桂林郡王府第三百八十四章 求情第二百二十八章 序幕第八百二十三章 不過是琉璃蛋子罷了第六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四百九十七章 歷練(一)第六百九十三章 一個太監的念想第七百二十一章 各懷心思第一百七十章 懵逼的三角關係第四百一十七章 酒入愁腸愁更愁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二百一十二章 算計與孺子可教第五百零四章 家事(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拈酸吃醋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七百六十六章 猶豫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親自來的皇帝第四百八十九章 排斥與牴觸第八百二十一章 提前移交?第三百六十七章 沒有人會一直包容你第二百七十九章 劉虎的誤會第五百四十章 這個孩子我來撫養第二百三十二章 山河表裡雄關路第六百一十三章 沒有退路第一百五十一章 只能靠英王自己第三百三十九章 雞鳴狗盜之人的用處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第五百七十三章 膽戰心驚的樞密使第三百九十七章 就是他了第五百章 夾帶第六百六十七章 真有不怕死的往上湊第二百六十五章 梅蘭竹菊第五百四十九章 還是不辦爲好第七百五十五章 都不是外人第五百零一章 羞辱他的是他自己第六百七十章 最多也就是交換第一百五十三章 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三百九十一章 輸的不僅僅是蜀王第六百五十五章 祭奠第三十四章 手中有錢、心中不慌第二百七十七章 秘折第七百七十七章 高無庸的擔心第四十章 隱憂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二百六十章 也該倒倒了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八百八十五章 嫂子同去第六百六十五章 被嚇着的高懷遠第三百五十六章 多努力才行第五百六十章 她總該是罪不至死第六百三十二章 一廂情願罷了第四百三十五章 德妃教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秘折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二十一章 溫德殿外第八十章 主動送上門的機會第二百二十六章 屍餐素位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六百八十四章 那不是我該住的地方第一百六十一章 官場另類第六百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一百三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七百六十二章 只是聚聚?第三百零七章 探視
第八十章 主動送上門的機會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八百零九章 這個位置不好坐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驚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八百二十九章 聽牆根第二百八十五章 株連第八百六十五章 關鍵在用人上第八百二十二章 文和更恰當一些第七百四十九章 往事並不如煙第四百六十七章 話中有話的金城公主第八百六十七章 於明遠的三個差事第三百零七章 探視第九百零六章 秣陵關(三)第六百五十二章 善後(一)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四百零五章 君無戲言第七百五十一章 滅門之禍第五百六十三章 沒有人可以侮辱他第一百一十六章京兆尹第二百四十九章 遠比自己想象的深第七百四十章 何家虛僞的很第一百三十章 人君氣量?第四百七十四章 往事知多少第四百四十三章 心思紛亂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七百五十三章 二蘿的轉變第七十七章 說的已經夠多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三百一十七章 造孽啊第五百八十三章 放心有我在第五十二章 陳瑤的勸說第六百章 馭夫之道第四百一十三章 變相保證第二百零八章 驍騎營第八百九十八章 吃不消的桂林郡王府第三百八十四章 求情第二百二十八章 序幕第八百二十三章 不過是琉璃蛋子罷了第六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四百九十七章 歷練(一)第六百九十三章 一個太監的念想第七百二十一章 各懷心思第一百七十章 懵逼的三角關係第四百一十七章 酒入愁腸愁更愁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二百一十二章 算計與孺子可教第五百零四章 家事(二)第七百九十三章 拈酸吃醋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七百六十六章 猶豫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親自來的皇帝第四百八十九章 排斥與牴觸第八百二十一章 提前移交?第三百六十七章 沒有人會一直包容你第二百七十九章 劉虎的誤會第五百四十章 這個孩子我來撫養第二百三十二章 山河表裡雄關路第六百一十三章 沒有退路第一百五十一章 只能靠英王自己第三百三十九章 雞鳴狗盜之人的用處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第五百七十三章 膽戰心驚的樞密使第三百九十七章 就是他了第五百章 夾帶第六百六十七章 真有不怕死的往上湊第二百六十五章 梅蘭竹菊第五百四十九章 還是不辦爲好第七百五十五章 都不是外人第五百零一章 羞辱他的是他自己第六百七十章 最多也就是交換第一百五十三章 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三百九十一章 輸的不僅僅是蜀王第六百五十五章 祭奠第三十四章 手中有錢、心中不慌第二百七十七章 秘折第七百七十七章 高無庸的擔心第四十章 隱憂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二百六十章 也該倒倒了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八百八十五章 嫂子同去第六百六十五章 被嚇着的高懷遠第三百五十六章 多努力才行第五百六十章 她總該是罪不至死第六百三十二章 一廂情願罷了第四百三十五章 德妃教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秘折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二十一章 溫德殿外第八十章 主動送上門的機會第二百二十六章 屍餐素位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六百八十四章 那不是我該住的地方第一百六十一章 官場另類第六百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一百三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七百六十二章 只是聚聚?第三百零七章 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