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文和更恰當一些

看着聽到皇帝的聖旨,有些驚呆外加一絲無奈的黃瓊。也不知道,這位萬歲爺子再搞什麼的高無庸,也只能硬着頭皮繼續道:“皇上說了,原本移交玉璽是大事,應該選一個黃道吉日來操辦的。不過,皇上又說了,既然早晚都是要交的,那就現在便交出來,以便太子施政。”

“他即身爲天子,當一切都是以國事爲重。那些繁文禮節,也不用太看重。如果太子認爲草率了,那過後再補一個儀式也是可以的。皇上給殿下的口諭,印璽乃權柄也,這印璽一蓋即是天子政令即出。而君王的政令若是一出,或是還給百姓一個盛世,或是這天下狼煙四起。”

“皇上希望太子殿下,施政能夠以這黎民百姓爲重,在施政上定要慎之又慎。行事要上對得起蒼天,下對得起億兆黎民的信託,更不要輕啓干戈。一切要以祖宗留下來的江山社稷,以及億兆黎民爲重。讓您善待您的兄弟,善待您的臣工,善待你的子民,珍惜這錦繡江山。”

見到黃瓊擡手要拒收,高無庸急忙的道:“殿下,皇上原話說,你小子不要虛頭巴腦的,搞出那些用不着的虛禮,朕給你就收下。你是不相信朕,還是不相信你自己?朕身爲天子,既然做出了決定,就斷然沒有再往回收的道理。今後你對得起,朕的這番信任比什麼都強。”

聽到高無庸的話,被搞得措不及防的黃瓊,很是有些無奈的嘆了一口氣。自己回來面君的當天,老爺子提過要提前傳位給自己。自己將老爺子的話,當成了一個試探而沒有接招。就連前次叫大起,老爺子那番話,自己也一樣沒有當做一回事,原想着老爺子不過是想要偷懶。

卻沒有想到,今兒一大早老爺子,不僅連早朝都沒來。還給自己搞了這麼一出,就連傳國玉璽都交給自己,讓自己以及羣臣都措手不及事情來。想在一想想,這兩日晨昏定省,自己就連聽雪軒的門都沒有進去。現在來看,老爺子那日是並不是在試探自己,更不是一時興起。

黃瓊這個當事人之一,都被搞得措手不及。而殿下羣臣則是目瞪口呆,就算這位皇帝真的撒手,可這也有些太草率了吧。玉璽是什麼?那是天子之璽,那一方玉雕成的印璽,便代表着帝王的身份。璽在天下在、帝王在,璽若失便天下失,帝王殞命。這玉璽就是代表着君權。

玉璽上那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八個大字代表着君權神授,不可侵犯。如今這位皇帝,如此輕飄飄,便將玉璽以及本朝帝王諸寶,都移交給太子。自己只留下一個貼身小璽,基本上可以說,也就等於將這權傾天下的帝位,提前傳給這位太子爺。這是不是有些太過那啥了?

看着羣臣一副目瞪口呆,外加一頭霧水,大惑不解的樣子。在聽着一邊急於回去復旨的高無庸,不斷催促的話。知道老爺子,這是鐵了心要提前交權的黃瓊。只能無奈對着那枚傳國玉璽,恭恭敬敬的三拜九叩之後,沒有假手身邊的太監,而是親手接過那一托盤大小諸寶。

還有他前世的時候五代十國便失蹤的,那枚從祖龍開始,便流傳下來的傳國玉璽。見到玉璽已經完成移交,高無庸再無半句話,給黃瓊磕頭了三個頭後,便帶着身邊倆個小太監轉身離去覆命。而在高無庸離去後,黃瓊在身後羣臣衆目睽睽之下,凝視這一盤子璽、寶良久。

才擡手拿起那枚在他前世,有着無數謎團玉璽。看着正面那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卻同時一樣有些不知所措。這枚玉璽自從當年祖龍肇基,以和氏璧創造以來,一直便是歷代皇權象徵。沒有這枚傳國玉璽朝代,都不被認可爲正統。甚至在史書上,乾脆被稱之爲僞朝。

當年齊軍攻破長安,唐僖宗攜帶此玉璽逃奔蜀中,以成都爲行在。太祖皇帝雖說在長安開國肇基,建立這個大齊朝。但卻因爲傳國玉璽被唐僖宗帶走,在一統河山之前只能使用自己仿造的玉璽替代,而被長安坊間百姓,私下稱之爲成爲白板天子,並一度被百姓看不起。

直到桂林郡王攻破成都後,太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封賞破蜀諸將。而是派出心腹統帶重兵,趕到成都索要這枚玉璽。直到將這枚玉璽,平安迎回到長安宮中,太祖皇帝心才定下來,認爲自己這纔是真正坐穩了天下。足以可見,這枚傳國玉璽,在歷代帝王心中地位之重要。

看着這枚缺了一角,以金補上的玉璽,黃瓊才知道前漢王太后怒摔玉璽的歷史,原來是真實的。在最初的不知所措過後,輕輕的撫摸了這枚傳國玉璽良久,此時的黃瓊心思卻分外的平靜。即沒有狂喜,也沒有任何的激動,就好像他剛剛接過的,只是一堆普通的印章一樣。

而不是這枚象徵着皇權玉璽,以及背後代表着無上權利,以及萬里江山和億兆黎民。黃瓊臉上看不出一絲波動的平靜,也讓從驚愕之中漸漸回過神的羣臣,也陸續的穩定了下來,跪在地上三呼萬歲。而面對着羣臣,黃瓊卻並未轉過身,卻是將目光轉向了空無一人的御座上。

其實,黃瓊也知道,按照過去的禮制,對於類似的事情要三推三讓,纔算是做到了位,做到了人子、人臣該做到的。就算是老爺子硬塞過來的,自己也得推辭纔算是可以。可讓黃瓊有些無奈的是,這種事情他是開天闢地第一次遇到。在歷史上,一樣無可以遵循的先例。

因爲皇帝上趕着主動交權,而且還將玉璽像是燙手山芋一樣丟出來,根本就不給兒子反駁的機會。以他熟讀史書來看,這可是是歷朝歷代,從來沒有的事情。南北朝時期北朝的那些太上皇,雖說都是主動退位的,可這璽和寶卻是一直到自己駕崩之前,也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便是前唐那幾位太上皇,也從未有過主動如此痛快交出璽、寶的時候。而且這些都是皇帝主動給的,而按照君有賜不得辭的古禮,自己又不能不收。推來推求,反倒是違反了這個古制。可沒有辭兩次,一次便直接接過來,也一樣違反三推三讓的古禮。可謂怎麼做都不對。

再加上那番堵嘴的話,搞得自己不接,就好像是不孝一樣。自己也是趕鴨子上轎,到了不接就不行地步,才接過這些璽、寶印。只是在接過這個裝滿了玉璽與寶的托盤,黃瓊雖說表面上鎮靜,實則心中還是多有微瀾。老爺子如此做的真實意圖,他想破了腦袋也沒有想出來。

良久,黃瓊才轉過身,對着跪在地上的羣臣,擡起手來示意他們起來。噱頭已經走完,現在該處理政事了。不過黃瓊最終還是沒有坐到老爺子御座上,而是選擇了在御座下首,放了一把椅子聽政。而今兒第一件議題,便是德妃那位門生故吏滿朝的父親,該給諡號以及封賞。

聽着禮部侍郎的彙報,黃瓊卻是直接否定了禮部建議的文正諡號,以及加封少師的追封。看着那位老先生的門生,不依不饒的侃侃而談,想着法子給自己老師爭取地位。黃瓊卻是沒有做任何表態,也沒有打斷他的談話。直到他說完了,黃瓊才笑道:“老人家雖說三朝元老。”

“也曾多次主持會試,爲朝廷選材。爲官也算是清廉,爲朝廷開科取士上,也算是公正廉明。但卻從未登閣拜相過,沒有做到輔佐君王開創盛世,諡號文正還是有些略高了。而且其女身爲皇上嬪妃,這樣無私也有私。給了文正諡號,寡人擔心他承受不起,不能福澤家人。”

“以寡人看,老人家一輩子性子隨和,從未與同僚交惡。而且對朝廷的禮章制度多有貢獻,給一個文和的諡號還是適當的。至於太師的追封,寡人看人既然已經沒有了,而且在致仕之前,就已經做到大學士一品高官,已經是位極人臣了,現在就不要再搞這麼多的花頭了。”

“與其追封那些什麼太師、少師,還不如萌恩其子孫。這樣,其長子現爲正三品司農寺正卿多年,以寡人看可以晉升一級,改任二品集賢院直學士,待丁憂後便可上任。其二子如今在江寧任知府,如今正好已經坐滿一任。這樣,晉升爲太僕寺正卿,同樣丁憂之後上任便可。”

“另外,從其孫輩諸男丁之中,有舉人身份的優選出二人,恩萌加封爲七品官員,授六部行走。老人家多次主持會試,爲朝廷舉薦了不少的人才。如今不幸先逝,朝廷該給的恩賞還是要給的。着賞賜錢三千貫,帛一千匹,作爲治喪所用。其墓地由欽天監,在京城就近挑選。”

“待墓地選定修造完成之後,朝廷再給予守墓人五戶,給予墓田十傾。此外,爲了表示寡人的哀悼,朝廷自今日起停朝五日,在京諸大臣正二品以下,悉數都要去府邸弔唁。宋王雖是天家子弟,但老大人爲其外祖父,砸斷骨頭還連着筋。雖說爲君臣關係,但也是至親之人。”

“傳寡人鈞旨,着宋王自今日起,去爲其外祖父守靈。雖說於禮制有些不合,但念在老大人這些年勞苦功高的份上,我朝又是一向以孝治天下,重的是孝道。所以寡人破例,准許其爲老大人戴孝守靈。如果宋王不到,寡人將重重責罰。我天家子弟,絕不能有不孝之人。”

黃瓊這一席話,直接將太常寺的想法全部抹掉。看起來恩萌了三代,加封比單純給一個諡號高的多了。但可以說該給的加封與追封,一句話輕飄飄的全部抹掉了。要知道,中國曆代文官諡號,文正向來是排在第一位的。自開始給文官加封諡號以來,得文正者不過數人罷了。

按照對朝廷的貢獻來說,德妃那位老爺子,諡號文正的確有些勉強。但那位老大人多次主持會試,門生故吏遍天下,給一個第三等的文成諡號卻不爲過。而且,禮部提出的文正諡號,也是在漫天要價。畢竟得給上位者,留下一點討價還價的餘地不是?這都是人之常情的。

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見爲好第三百二十二章 升米恩、鬥米仇第四百三十四章 宋王的怨念第三百六十六章 不如相忘於江湖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必呢?第一百七十七章 永王故人第五百一十五章 隱含的危險第六百六十五章 被嚇着的高懷遠第四百二十章 內疚與自責第五百一十六章 夜探第十九章 命運只能由自己把握第五百一十二章 迷失了自己的司馬睿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洗第五百九十四章 簫音還在,琴聲卻斷第一百九十章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三百四十二章 被盯上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何瑤的安全感第六百五十五章 祭奠第二百一十五章 清君側?第六百三十二章 一廂情願罷了第六百八十章 那就送到長安罷第一百零七章 母親的爽約第五百九十二章 溫柔窩飛不出雄鷹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記住你今天的話第六百九十五章 榮耀與感激第四百七十二章 拿着潑皮對付無賴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一百五十三章 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六百四十二章 野利乞己之死第二百八十三章 何瑤的安全感第一百三十六章 旱情第九十二章 永王的心思第一百六十三章 又驚又怒的太子第二百三十二章 山河表裡雄關路第六十七章 出宮散心第五百四十八章 無道第三百九十五章 果然是詐死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老了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對的感覺第五百五十一章 這是低調嗎?第七百九十八章 放我們離開吧第五百三十二章 舉薦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必呢?第六百四十六章 決戰(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給臺階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株連第三百四十五章 你眼神出賣了你第五百一十八章 激將法第一百二十一章 黃瓊的憤怒第二十二章 窺視的眼睛第五百二十七章 段錦的眼光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七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的宋王第四百二十一章 無眠的人很多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一次公開交鋒第五百一十六章 夜探第三百七十八章 自問做的合格嗎?第四百一十章 沒有什麼可慶賀的第六百零九章 讓他自己挑選第七百四十六章 其實就爲了省錢第六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六百八十章 那就送到長安罷第五百八十三章 放心有我在第四百零三章 這世上再無長公主第四百九十九章 滿意的皇帝第一百零五章 輸的很徹底第七百六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七百一十五章 煩心事第二百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二百五十二章 轉變第八百七十八章 恨死你了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五百六十一章 鬱悶的黃瓊第四百五十九章 聖旨第四百九十八章 歷練(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黃瓊的殺傷力第五百三十五章 重女輕男第八百二十五章 在精不在多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不喜歡繞圈子第八百七十一章 放手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些頹廢的老爺子第五百六十三章 沒有人可以侮辱他第二百七十章 落幕第八百七十二章 斷了念想第三百六十三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七百六十八章 凡事多加小心爲好第九十三章 固執的永王第五百章 夾帶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二十五章 河間郡王第三百四十二章 被盯上了第一章 星辰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早就看出來了第七百一十六章 只能順意第一百一十七章 顛倒黑白第五百三十八章 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第四百七十五章 捫心自問第七百六十二章 只是聚聚?第九十章 結盟
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見爲好第三百二十二章 升米恩、鬥米仇第四百三十四章 宋王的怨念第三百六十六章 不如相忘於江湖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必呢?第一百七十七章 永王故人第五百一十五章 隱含的危險第六百六十五章 被嚇着的高懷遠第四百二十章 內疚與自責第五百一十六章 夜探第十九章 命運只能由自己把握第五百一十二章 迷失了自己的司馬睿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洗第五百九十四章 簫音還在,琴聲卻斷第一百九十章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三百四十二章 被盯上了第二百八十三章 何瑤的安全感第六百五十五章 祭奠第二百一十五章 清君側?第六百三十二章 一廂情願罷了第六百八十章 那就送到長安罷第一百零七章 母親的爽約第五百九十二章 溫柔窩飛不出雄鷹來第一百五十七章 記住你今天的話第六百九十五章 榮耀與感激第四百七十二章 拿着潑皮對付無賴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一百五十三章 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六百四十二章 野利乞己之死第二百八十三章 何瑤的安全感第一百三十六章 旱情第九十二章 永王的心思第一百六十三章 又驚又怒的太子第二百三十二章 山河表裡雄關路第六十七章 出宮散心第五百四十八章 無道第三百九十五章 果然是詐死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老了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對的感覺第五百五十一章 這是低調嗎?第七百九十八章 放我們離開吧第五百三十二章 舉薦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必呢?第六百四十六章 決戰(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給臺階下第二百八十五章 株連第三百四十五章 你眼神出賣了你第五百一十八章 激將法第一百二十一章 黃瓊的憤怒第二十二章 窺視的眼睛第五百二十七章 段錦的眼光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七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的宋王第四百二十一章 無眠的人很多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一次公開交鋒第五百一十六章 夜探第三百七十八章 自問做的合格嗎?第四百一十章 沒有什麼可慶賀的第六百零九章 讓他自己挑選第七百四十六章 其實就爲了省錢第六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六百八十章 那就送到長安罷第五百八十三章 放心有我在第四百零三章 這世上再無長公主第四百九十九章 滿意的皇帝第一百零五章 輸的很徹底第七百六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七百一十五章 煩心事第二百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二百五十二章 轉變第八百七十八章 恨死你了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五百六十一章 鬱悶的黃瓊第四百五十九章 聖旨第四百九十八章 歷練(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黃瓊的殺傷力第五百三十五章 重女輕男第八百二十五章 在精不在多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不喜歡繞圈子第八百七十一章 放手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些頹廢的老爺子第五百六十三章 沒有人可以侮辱他第二百七十章 落幕第八百七十二章 斷了念想第三百六十三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七百六十八章 凡事多加小心爲好第九十三章 固執的永王第五百章 夾帶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二十五章 河間郡王第三百四十二章 被盯上了第一章 星辰變第四百四十七章 早就看出來了第七百一十六章 只能順意第一百一十七章 顛倒黑白第五百三十八章 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第四百七十五章 捫心自問第七百六十二章 只是聚聚?第九十章 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