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一廂情願罷了

這個拓跋繼遷雖說官職不大,可不管怎麼說因爲蕃官是世襲的,倒也算是簪纓世家出身。讓一個享受慣了的人,去草原大漠山區風餐露宿的放牧,恐怕他自己就不會答應。所以,賀元鋒認爲杜涉對於拓跋繼遷,可能會放棄靈州退入賀蘭山的擔憂,不過是杞人憂天罷了。

相對於對於杜涉的擔憂,很是有些不以爲意的賀元鋒。黃瓊對於杜涉的這個意見,卻是一臉的慎重。他感覺杜涉的擔憂,相當的有道理。而且黃瓊腦海裡面,不僅感覺到杜涉意見是對的。還隱隱的感覺到,自己貌似忽略什麼?只是那段歷史太久了,他一時也有些想不起來。

黃瓊沒有理會大大咧咧,對杜涉的擔憂根本不在意的賀元鋒。雖說表面顯得很是平靜,實則內心陷入沉思,一直都在努力回憶着什麼。而一旁一直沒有開口的馮舟山,看着面無表情的黃瓊,仔細琢磨了一下杜涉思路。再看看黃瓊臉上,平靜之中似乎還帶着一絲凝重的神色。

猶豫了一下之後,最終還是站起身來拱手對着黃瓊與賀元鋒道:“王爺、賀大人,末將也覺得杜副使擔憂,並非一點道理都沒有。末將雖說未與拓跋繼遷接觸過,但末將以爲此人絕對不能當做尋常人看待。此人能在其族兄的控制之下,隱藏這麼多年,突然起事並一舉成功。”

“足以說明,此人的忍耐力是足夠的,並非是那種貪圖安穩之人。王爺,末將以爲杜副使的這個想法,絕非是杞人憂天。拓跋繼遷連敗三場,想必對我軍的實力已經摸透。他也知道,他部下的那些戰力與官軍相差太大。所以他但凡沒有被必到絕境,未必敢與我軍決戰。”

說到這裡,馮舟山咬了咬牙道:“好在,寧夏府雖說已經陷入賊手,可其背後的懷遠州,還控制在邊軍的手中。只要懷遠州控制在朝廷的手中,就等於掐住了拓跋繼遷退往賀蘭山的咽喉要地。王爺,末將願意率一部輕騎,繞路賀蘭山以西的大漠,與懷遠州的邊軍匯合。”

“如果拓跋繼遷,想要退往賀蘭山之中隱蔽待機,末將願意統軍將其攔截在懷遠州與黃河之間。只要拓跋繼遷渡不過黃河,他就無法退守賀蘭山。王爺,此事事關重大,還請王爺速下決心。否則拓跋繼遷若是現在便開始堅壁清野,開始逐步撤退,那麼我們在部署就晚了。”

馮舟山的話,讓賀元鋒明顯有些不悅。馮舟山支持杜涉,甚至主動請纓,這是在明晃晃的打他這個實際管軍副使的臉。只是當着英王這位制置大使的面,賀元鋒雖說一肚子的火氣,但是卻沒有辦法發出來。但是這臉色,卻是多少有些不太好看,多少顯得有些陰沉。

賀元鋒自己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臉色變化,可坐在正位上的黃瓊,卻是看到了。見到賀元鋒看向馮舟山的臉色有些不太好看,黃瓊嘴上雖說沒有說什麼,但心中微微一嘆。這個賀元鋒心胸看起來,並不怎麼太開闊,不大聽得進別人意見。現在便開始擺臉子,若是到了戰場上?

只是雖說已經對賀元鋒有些不滿,黃瓊卻沒有表現在臉上。在揮手示意馮舟山坐下來後,又轉過頭看了看其他的將領道:“那其餘人的意見呢?是支持杜節度,還是與賀副使保持一樣?大家心中有什麼想法,既然到了決定生死的地步,就不要遮遮掩掩了,直接說出來便是。”

黃瓊的話音落下,底下的各級將領小聲議論一下後,才紛紛說出來自己的想法。大部分人這三仗下來,在內心之中還是對拓跋繼遷比較輕視的。都認爲杜涉的想法,雖說是未雨綢繚,但也沒有什麼必要,將拓跋繼遷拔得那麼高。既然賀副使是主將,還是按照賀副使意見來。

除了邊軍那個帶一千人馬,來支援的都統像是一個外人一般,只是閉着眼睛一言不發之外。其餘諸將只有歐陽善一個,堅定支持杜涉與馮舟山。大部分的人,都表示支持賀元鋒,認爲沒有必要大驚小怪。只要全軍不輕敵冒進,不給拓跋繼遷機動設伏的機會,此戰便沒有問題。

聽到大部分的將領都支持自己,賀元鋒的臉色好了一些,眼睛也咪咪起來。將目光轉向了黃瓊,似乎在等待黃瓊這個制置大使,最後的決斷。就在黃瓊看着有些志得意滿的賀元鋒,剛想要說什麼的時候。之前那個好像睡着了一樣,一言不發的邊軍都統,突然站起來身。

走到黃瓊面前,微微一躬身道:“末將隴右邊軍防禦大使麾下,肅州都統周志遠拜見英王。末將以爲杜副使說的沒有錯,拓跋繼遷這個人陰險狡詐,絕對不是那種計較一城一地得失的人。在我三路大軍壓境之下,以他的爲人絕對不會與官軍硬抗,絕對會選擇暫避我軍鋒芒。”

“此次進剿的官軍,以西京大營抽調的軍馬爲主。而這些官軍,不可能長期在寧夏府或是隴右駐紮。而隴右的地方衛軍,在那位李節度的折騰之下,早已經破敗不堪。所以對於拓跋繼遷來說,尋找一處地點隱蔽起來,暫時避掛軍鋒芒。待西京大營撤回,再出山無疑是上策。”

“而對於拓跋繼遷來說,無論是迴旋餘地,還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地區,沒有比賀蘭山更加合適的。所以末將以爲,我軍逼其在靈州城下與官軍決戰,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末將敢用人頭擔保,只要我三路大軍進入寧夏,最多兩仗過後,無論勝負他都會退向賀蘭山。”

“懷遠州的駐軍,是邊軍系統,如今孤懸在敵後。末將與他們是同袍,自然更加的熟悉,調動起來也更加的方便。更何況,末將此次前來,身上便是領了防禦大使的命令,不惜一切代價,要將這兩千弟兄救援出來。所以末將主動請纓,帶本部軍馬繞路黃河北岸直插懷遠。”

這個周志遠一番話,讓賀元鋒剛剛好起來的臉色,一下子又低沉了起來。他沒有想到,這個邊軍的愣頭青,居然如此敢頂撞自己,說自己的思路是一廂情願。難道從軍三十餘年,大小戰事經歷過上百的自己,這眼光還不如他一個毛頭小子不成?這實在是有些太過分了。

就算你這個傢伙,想要在英王面前表現自己,也不用如此貶低我這個主將吧。雖說大家不是一個系統的,但至少在現在我這個副使,還是你小子頂頭上司吧。心中被周志遠的那一句,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氣得實在有些五內俱焚的賀元鋒,當即便有些壓制不住自己火氣。

當即便要拍案而起,好好斥責這個傢伙一番,否則自己還怎麼維持在諸將心中的威嚴?還怎麼讓諸將服從自己的指揮??只是就在賀元鋒,剛要站起身來時,卻被黃瓊一把拽住:“賀大人,本王曾經說過,敢言者無罪。周將軍言語上雖說難聽了一些,可也是爲了平叛着想。”

“賀大人,常言道將軍的肚裡要能撐船。身爲上位者,要能夠聽進去不同的意見。忠言雖說有些逆耳,可只要真的有用,你這個實際主持軍務的人,便應該有虛懷若谷的肚量。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人,不是神,不可能一下子想的太多,更不可能將方方面面都想得周全。”

“本王之所以,讓諸將暢所欲言,就是爲了讓我們的計劃更周全一些,想的再細緻一些。讓我們的將士,少付出一些鮮血和生命。事前查缺補漏,總比事後亡羊補牢要好的多。所以,賀大人沒有必要發火。將軍嗎,要有將軍的肚量纔好。聽得進不同意見,才能保持不敗之地。”

說到這裡,黃瓊轉過頭道:“周將軍,若是本王答應你的要求。你什麼時候能出發,需要多少的軍馬,幾天能趕到懷遠州?要知道,從環州到懷遠可是路途不近。更何況,你所部還要繞道,更要渡過黃河。中途,不僅要應付各種意外,還要應對可能會不斷出現的敵情。”

對於黃瓊的疑問,這個周志遠倒是絲毫沒有含糊,直接走到黃瓊背後的地圖前,指着地圖道:“末將在趕到環州時,便已經做好了準備,所以隨時都可以出發。而末將自從軍開始,便一直在隴右邊軍任職,整個隴右的山山水水,都在末將的心中,這其中包括整個寧夏府。”

“眼下增援環州,有兩條路可以走。一個是從夏州出發經鹽池,這一路的好處是不用渡黃河。但壞處也更加的明顯,除了沿途要經過叛軍控制的地域,極有可能會提前暴露行蹤之外。需要先從環州到夏州,這明顯有些繞遠。常言道救兵如救火,這一路明顯不符合現在的情況。”

“另外一路,便是從環州出發經平涼府,渡過清水河經簫關然後折向北。清水河口處尋找地點渡過黃河,然後直奔懷遠州。這條路線的優點是距離比較近,而且沿途需要經過牛首山區和大漠。沿途人煙極其稀少,更因爲地處大漠,而非党項人傳統活動範圍。”

“所以,走這條路線不容易暴露行蹤。而且可以在必要時,與西路大軍相互策配合。但缺點是同樣明顯,那就是沿途幾乎無補給。尤其是在渡過黃河之後,直到懷遠州一線,都無法補給。但就末將個人來說,末將更傾向於是走這條路。出其不意,才能更加達到奇襲的效果。”

“至於所需軍馬,英王殿下邊軍用兵,因爲補給的原因,向來都是在貴精不貴多。多了,一個是行動不便,二也容易暴露行蹤。三這一路補給本就困難,若是派出的兵力太多,那就更難以解決補給的問題。而且末將屬下這一千騎兵都是老兵,本身就善於長途奔襲。”

“若是換了其他的人,未必還真能吃得了這個苦。所以王爺,末將以爲兩千人足以。末將大膽,如果王爺同意末將的請求,末將希望能將歐陽將軍所部一千軍馬,一併配屬給末將。有這兩千軍馬,在加上懷遠州原有兩千戰力強悍的邊軍。這四千軍馬,足以應對任何的情況。”

第四百二十二章 根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娶妻不如嫁女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三百零四章 聖旨第三百一十六章 焚屍滅跡第五百四十六章 婚禮也是博弈第三百零三章 朝臣的心思(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老臣的顏面?第二百八十二章 隱憂第四百一十九章 女人天生三分醋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七百三十七章 前太子的奢華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六百章 馭夫之道第九十八章 倒打一耙的皇帝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二百七十九章 劉虎的誤會第六百零四章 被算計了第七百九十二章 交還給寡人第四百零七章 今後便是敵非友第七百七十七章 高無庸的擔心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八百六十六章 失望與調人第三百七十章 蘇進的舊人第七百零三章 心思各異第五百五十五章 隴右異動(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心頭那根刺第七百一十二章 羣毆與怒火第七百一十八章 愧疚與補償第三十三章 奢華的府邸第一百二十六章 根本之道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四百九十六章 給臺階下第五百零七章 鬱悶的黃瓊第六十一章 磨難即歷練第五百二十三章 她還能活下去嗎?第四百三十五章 德妃教子第三百一十六章 焚屍滅跡第二百四十四章 襄陽範家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死賬消第四百九十七章 歷練(一)第一章 星辰變第八百八十章 早就認出來了第二百一十三章 將的是將不是兵第七百零五章 百年老店第一百零七章 母親的爽約第八百三十六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四百一十五章 他怎麼做得出來?第七百六十八章 凡事多加小心爲好第二百二十八章 序幕第七百八十章 犯忌諱了?第七十一章 皇帝派去的災星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三百八十七章 到此爲止罷第八百七十四章 黃瓊的不滿意第一百四十六章 陳瑤的堅持第六百六十三章 齷蹉的辦法第二百零八章 驍騎營第六百四十五章決戰(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八十六章 朱門酒肉臭第五百八十四章 莫名的懼意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七百八十五章 與斬草除根有什麼區別第三百九十一章 輸的不僅僅是蜀王第三百九十章 殺人滅口第六百零一章 何家讓步第七百五十一章 滅門之禍第十四章 腦殘的紈絝第二百三十四章 傾斜第一百四十一章 打白條的建議第六百八十五章 許家的人第六百零二章 即生氣又無奈的何瑤第八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爲好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見爲好第七百八十五章 與斬草除根有什麼區別第八百六十二章攤丁入畝第三百五十六章 多努力才行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續第五百九十五章 值得嗎第十八章 你也是能忍的第六百一十三章 沒有退路第八百零七章 我還是我第四百九十七章 歷練(一)第八百七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八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二百一十一章 黃瓊的用意第七百九十一章 是你自己第三百七十一章 舊案第二百八十九章 要護得你們安全第七百九十四章 可以治第二百七十四章 往事如煙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些頹廢的老爺子第八百三十一章 他這是真的喜歡你第三百零九章 無可奈何的黃瓊第四章 冷宮歲月第八百七十五章 範家真正災難第七百七十三章 遷怒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
第四百二十二章 根子第三百六十四章 娶妻不如嫁女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三百零四章 聖旨第三百一十六章 焚屍滅跡第五百四十六章 婚禮也是博弈第三百零三章 朝臣的心思(二)第四百七十七章 老臣的顏面?第二百八十二章 隱憂第四百一十九章 女人天生三分醋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七百三十七章 前太子的奢華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六百章 馭夫之道第九十八章 倒打一耙的皇帝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二百七十九章 劉虎的誤會第六百零四章 被算計了第七百九十二章 交還給寡人第四百零七章 今後便是敵非友第七百七十七章 高無庸的擔心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八百六十六章 失望與調人第三百七十章 蘇進的舊人第七百零三章 心思各異第五百五十五章 隴右異動(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心頭那根刺第七百一十二章 羣毆與怒火第七百一十八章 愧疚與補償第三十三章 奢華的府邸第一百二十六章 根本之道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四百九十六章 給臺階下第五百零七章 鬱悶的黃瓊第六十一章 磨難即歷練第五百二十三章 她還能活下去嗎?第四百三十五章 德妃教子第三百一十六章 焚屍滅跡第二百四十四章 襄陽範家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死賬消第四百九十七章 歷練(一)第一章 星辰變第八百八十章 早就認出來了第二百一十三章 將的是將不是兵第七百零五章 百年老店第一百零七章 母親的爽約第八百三十六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四百一十五章 他怎麼做得出來?第七百六十八章 凡事多加小心爲好第二百二十八章 序幕第七百八十章 犯忌諱了?第七十一章 皇帝派去的災星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三百八十七章 到此爲止罷第八百七十四章 黃瓊的不滿意第一百四十六章 陳瑤的堅持第六百六十三章 齷蹉的辦法第二百零八章 驍騎營第六百四十五章決戰(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八十六章 朱門酒肉臭第五百八十四章 莫名的懼意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七百八十五章 與斬草除根有什麼區別第三百九十一章 輸的不僅僅是蜀王第三百九十章 殺人滅口第六百零一章 何家讓步第七百五十一章 滅門之禍第十四章 腦殘的紈絝第二百三十四章 傾斜第一百四十一章 打白條的建議第六百八十五章 許家的人第六百零二章 即生氣又無奈的何瑤第八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爲好第三百八十五章 不見爲好第七百八十五章 與斬草除根有什麼區別第八百六十二章攤丁入畝第三百五十六章 多努力才行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續第五百九十五章 值得嗎第十八章 你也是能忍的第六百一十三章 沒有退路第八百零七章 我還是我第四百九十七章 歷練(一)第八百七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八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二百一十一章 黃瓊的用意第七百九十一章 是你自己第三百七十一章 舊案第二百八十九章 要護得你們安全第七百九十四章 可以治第二百七十四章 往事如煙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些頹廢的老爺子第八百三十一章 他這是真的喜歡你第三百零九章 無可奈何的黃瓊第四章 冷宮歲月第八百七十五章 範家真正災難第七百七十三章 遷怒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