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遷的感悟

尋常一個便是已經是千貫,更何況一下就六個,就這一項至少要六千貫,便已經佔他一年俸祿的一半。就算當年老爺子分家的時候,給他的私房錢比自己多一倍,可坐吃山空那經的起這麼花?

若是沒有其他來錢路子,自己這位七哥早就負債累累了,那裡還能過得如此瀟灑?不過永王究竟有什麼來錢的路子,黃瓊至少現在是不知道的。誰知道這個傢伙,是不是也在外面大勢買地?

若是這個傢伙真的也大勢買地,按照自己那個摺子,整頓宗室這個傢伙的利益也首當其衝要受到影響。這麼一來,這個傢伙不暗中拆臺就算不錯了。賈權的這個要求,若是永王真的肯參與進來,的確對自己是有很大的幫助。

但此事,也有可能被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永王,卻未必願意參合進來。甚至不反對,就已經是能給自己幫大忙了。所以,賈權的這個要求,黃瓊也只能琢磨找一個時間,與永王好好的談一談,摸摸永王的真實想法。

黃瓊只希望那個不靠譜,但也堪稱京城最大流氓頭子,更是被稱之位天家第一潑的傢伙,這次能夠靠譜一些。千萬別學其他的兄弟,有點閒錢就拼命的置房子買地,把自己搞成一個土財主。

只是夜已經很晚了,還在討論此事的黃瓊與賈權都不知道。就在此時,在京兆府內一處太子別院之中,有兩個人也在一樣討論着黃瓊,其中一個更是異常的暴怒。室內滿地的碗盤碎片外加一張傾倒的飯桌,已經證明了此人心中的怒氣。

“這個賤種,出宮以來非但不感激孤對他的百般照應,反倒是處處與孤作對。孤現在恨不得扒他的皮、喝他的血,方能解心頭之恨。”看着站在自己面前,此時已經被解職的張遷,整個別院都充滿了太子的咆哮聲。

至於讓太子如此暴怒的原因,除了自己的錢袋子被掐斷之外,還有一點也讓太子感覺到了不一樣。這次張遷被撤職,事前自己居然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正在宮中伺疾的自己,聞訊趕到溫德殿想要求情,卻是連溫德殿都未能進去。

反倒是被皇帝派出的太監,訓斥自己不知道爲君父分憂,不體恤百姓。至於其他的解釋,一個都沒有。這在讓太子更加憤怒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絲的危機感。只是這位太子爺不知道反省自己,卻將張遷被撤職的一切,都歸咎到了帶着老爺子去流民區一遊的黃瓊身上。

尤其是在上次,黃瓊與張遷發生衝突之後,張遷更是第一時間便向這位太子爺做了稟報。眼下張遷被撤職發配,自己最大的一個錢袋子被掐斷。除了黃瓊這個太子眼中的罪魁禍首之外,他想不到還能怨恨到誰的身上。

看着眼前咆哮的太子,室內另外一個當事人張遷,反倒是冷靜的多:“太子殿下,臣抗旨不尊,在皇上心中之中,其實已經與謀逆無異。其實皇上怎麼處置微臣,微臣都沒有什麼意見。皇上只是降級,已經可以說手下留情了。”

“現在的關鍵是,沒有了臣這一年幾十萬貫的進項,會耽誤殿下大事的。如果這樣,臣纔是罪該萬死。河間郡王,哦,現在應該稱之爲英王了,臣還是太小瞧他了。臣萬萬沒有想到,皇上對他的態度,遠非表面上看的那般。”

實際上當初與黃瓊正面衝突之後,張遷已經做好了會引發一場風波的心裡準備。他知道,就算英王不告自己的黑狀,此事恐怕也瞞不過皇帝。天子腳下的京師所在,又涉及到兩個皇子,皇帝若是真的一無所知,那這個皇帝這個皇位,恐怕也是坐不穩的。

而當今皇帝,卻恰恰不是那種糊塗天子。所以他知道那天的事情,自己很難瞞住皇帝。特別是在得知,皇帝去了當時的河間郡王府,現在的英王府之後,他的心更是一沉。皇帝破例去英王府,實則就已經在變相表明自己的態度,表明他是站在英王這一方的。

尤其是皇帝從英王府回來的那天,當初被皇帝留在京中養老的父親,被皇帝連夜召集進宮。回來之後臉色極其難看,容貌一下子蒼老了許多。但無論自己怎麼問,卻是什麼都沒有說。除了告訴自己好自爲之之外,便讓家人收拾物品,準備帶着一家人回鄉定居。

在武昌候離京城之後,張遷雖說被搞的也知道事情有些不妙,可卻從來沒有想到過會發展到如此地步。在他看來,自己有一個鞍前馬後爲皇帝效力,堪稱當朝第一寵臣的爹。皇上又是念舊之人,自己也許會被降級或是罰俸,但要說奪官發配那基本是不可能的。

但讓他沒有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皇帝居然會如此的處置自己。雖說沒有一棒子打死,可也沒有好太多。廣南西路,那是桂林郡王府的勢力範圍。而眼下在位的桂林郡王,聽說又是極難相與的主。

廣南西路又向來是瘴氣叢生的蠻夷之地,自己這一去還能不能在回京師,自己都心裡沒有一個譜。去永州做一個同知,與罷官流放還有什麼區別?當年柳河東那篇《捕蛇者說》,說的不就是永州嗎?

本就窮山惡水出刁民,又是時常造反的諸夷雜處之地。去那裡做同知別說撈錢了,能保住命做完一任就不錯了。而且從皇帝對自己處置的手段來看,估計在太子登基之前,自己基本上是沒有起復希望了。

而沒有了自己財力上的支持,這位資質最多也就是中等之人的太子,在與端王與景王、宋王,乃至那位新出爐的英王之間爭鬥,恐怕會更落下風。如果太子真的儲君被廢,換了誰自己這個太子系的第一打手,恐怕想要一個善終都很難,更別說起復回京了。

對於身家性命,已經與這位太子爺牢牢綁在一起的張遷來說,對太子能不能在儲君之位上坐穩,並最終登基爲帝的關心,遠比對自己被髮配到那個角落中去要重視的多。因爲他知道,這位太子在自己就有東山再起那天。

如果這位太子儲君之位真的被廢了,換任何其他任何一個皇子登基爲帝。自己能繼續留在永州那個窮鄉僻壤,保住性命便已經是萬幸了。搞不好,人家上臺之後,第一個殺的就是朝野皆知的太子第一干將自己,立威以便震懾羣臣。

“無妨,你不在了,孤自會想其他的辦法。孤今兒下午,已經與中書省的幾位相爺,還有吏部打好了招呼。準備調山東路濟南府岑文亮進京,接任京兆尹。這個人雖說平日與孤聯繫的不多,但他是孤安插在山東路的一步暗棋。”

“這些年,他在咱們的人全力維持之下,官聲卓越、政績斐然。之前他與孤一直是私下聯繫,朝中幾乎無人知道他是孤的人。原本孤是打算讓他接任山東路轉運使,甚至是山東路安撫使的。”

“但現在,只能先解燃眉之急爲要。你被撤差,接任之人父皇勢必要慎重考慮。官聲,肯定是父皇首要考慮的事情。不過京兆府眼下聚集了這麼多流民,御史臺那些書呆子恐怕也搞不定。京兆府乃天下首善之地,單靠官聲也做不了這個京兆尹。”

“所以,繼任者除了要官聲要清廉之外,更要是能員幹吏。此人現在官聲、政績都有了,想必調他進京,父皇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意見。所以,你也不要過於擔心。只要他進京,這京兆府還是咱們的天下。”

“這次你隨說倒黴了一些,但京兆府同知、通判一樣被撤差,咱們雖說損失巨大,可也算是有得有失。想那個同知,孤的二弟花了多少錢財硬塞進去。爲了將此人趕出京兆府,孤使了多大的力氣也未能如願。”

“現在同樣被髮配到了崖州,可謂是除掉了孤最討厭的一個釘子。至於你,也不要過於擔心,不就是永州嗎?孤這就給桂林郡王書信一封,有孤的面子在,就算他桂林郡王府,也不敢刻意的爲難你。”

“你是因爲孤,才淪落到這個田地的,孤絕對不會坐視不管。你先在那兒屈就一年,一年之後孤就算不能把你調回京城,肯定也給你尋一肥差。”發泄了一通之後,太子情緒倒是穩定了許多,說話也有了條理起來。

聽到太子提出接替自己的人選,張遷不由的一陣陣的心寒。岑文亮這個人他知道,與自己同批進士出身,也算是同年。自己在京兆府爲太子撈錢,撈的是怨聲載道。京城裡面的那些權貴,幾乎都被自己得罪了一個遍。

可這位老兄在濟南府,卻是號稱官清如水。不僅年年吏部考覈都是優異,而且官聲四起。原本他還以爲自己的這位老同年,真的是耐得住清貧,甘願官清如水、爲民請命。現在看,原來是太子全力支持,人家才用不到伸手四處撈錢。

自己揹着罵名,刮地三尺撈的錢,究竟有多少被太子送給他做了人情,雖說尚不而得知。但能讓一位四品大員一文不撈,估計也絕對不會在少數的。而除了一個岑文亮,這位太子爺用自己替他收刮的錢,還填補了多少至少在他眼中的能員幹吏?

這一點,張遷還不得而知。但張遷知道,這位岑文亮恐怕絕非個例。原來這位太子爺還有這麼一手,自己還真的是小看了這位儲君。恐怕這位太子爺,如此這麼填補這些官員,是在爲他自己今後登基,挑選自己的班底呢。

原來他也知道,真正用來治國之人,不能聲明太過於狼藉。搞了半天,自己在這位太子爺的心目之中,就是一個斂財工具。即便他真的能坐穩儲君之位,到將來登基的那一天,這朝堂上又那裡真的會有自己一席之地?

第一百五十一章 只能靠英王自己第一百六十章 郭太醫第一百九十二章 無事不登三寶殿第八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爲好第七百五十二章 讓她哭吧第二百九十五章 殺威棒第五百三十五章 重女輕男第六百一十四章 錯估了臉皮厚度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九百一十一章 你放出了一頭惡狼第一百五十八章 安置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八百八十二章 段錦的聰慧第一百六十一章 官場另類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八百五十七章 老爺子選人的眼光第五百二十一章 療傷之法第八百零二章 逃難一樣的鄭道遠第六百八十三章 怒火第七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的宋王第四百四十一章 恐懼感第二百零七章 要體會上天好生之德第一百四十四章 陳瑤歸來第二百一十五章 清君側?第四百八十章 刻意爲之第九百零六章 秣陵關(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流言第一百九十二章 無事不登三寶殿第七百四十九章 難以擺脫的宿命第一百七十七章 永王故人第六章 文武兼備?第二百六十二章 至今思項羽第二百九十三章 做名臣不做忠臣第五百三十一章 說服朕第四百五十四章 見面第五百七十章 擔憂與顧慮第三百二十三章 婚事與怒火第八百二十一章 提前移交?第六百二十九章 本王替你說第七百四十七章 巧兒隱憂第七百二十九章 如寡人親臨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五百九十二章 溫柔窩飛不出雄鷹來第八百七十五章 範家真正災難第七百八十九章 那都是百姓血淚第一百六十九章 母親的氣場第八百六十四章 老爺子的提點第五百四十章 這個孩子我來撫養第六百零三章 先上車的永王第七百零三章 心思各異第六百八十六章 這個官不做爲好第二百八十四章 景王府第五百三十四章 喜添三胞胎第六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六百九十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是不報第一百二十九章 流言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第六百八十二章 我在那邊等着你第八章 歷史轉了一個彎第八百三十二章 蔡氏的憂心第六百一十六章 遷怒第六百八十二章 我在那邊等着你第八百三十八章 昨日重現第七十章 原因在哪兒?第五百八十四章 莫名的懼意第七百一十四章 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第四百一十二章 永王教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至今思項羽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三百八十一章 被發現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療傷之法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一百零九章 沒那麼簡單第三百五十五章 跟我姓黃第四百一十二章 永王教子第八百零八章 並非單純吃醋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是不報第六百三十一章 爭執第二百五十一章 範刀的感覺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五百四十九章 還是不辦爲好第四百五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六百二十九章 本王替你說第二百七十九章 劉虎的誤會第七百六十一章 奇貨可居?第五百三十一章 說服朕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三百一十章 藥醫不死人第七十五章 火上澆油?第二百三十七章 叛逆期的範劍第四百三十三章 爲君之道第八十八章 霓裳羽衣曲第八百一十二章 狗急跳牆的永王第六百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一百五十五章 傷逝第八百六十八章 於明遠頭疼的事第七百六十一章 奇貨可居?
第一百五十一章 只能靠英王自己第一百六十章 郭太醫第一百九十二章 無事不登三寶殿第八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爲好第七百五十二章 讓她哭吧第二百九十五章 殺威棒第五百三十五章 重女輕男第六百一十四章 錯估了臉皮厚度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九百一十一章 你放出了一頭惡狼第一百五十八章 安置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八百八十二章 段錦的聰慧第一百六十一章 官場另類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八百五十七章 老爺子選人的眼光第五百二十一章 療傷之法第八百零二章 逃難一樣的鄭道遠第六百八十三章 怒火第七百六十三章 狗急跳牆的宋王第四百四十一章 恐懼感第二百零七章 要體會上天好生之德第一百四十四章 陳瑤歸來第二百一十五章 清君側?第四百八十章 刻意爲之第九百零六章 秣陵關(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流言第一百九十二章 無事不登三寶殿第七百四十九章 難以擺脫的宿命第一百七十七章 永王故人第六章 文武兼備?第二百六十二章 至今思項羽第二百九十三章 做名臣不做忠臣第五百三十一章 說服朕第四百五十四章 見面第五百七十章 擔憂與顧慮第三百二十三章 婚事與怒火第八百二十一章 提前移交?第六百二十九章 本王替你說第七百四十七章 巧兒隱憂第七百二十九章 如寡人親臨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五百九十二章 溫柔窩飛不出雄鷹來第八百七十五章 範家真正災難第七百八十九章 那都是百姓血淚第一百六十九章 母親的氣場第八百六十四章 老爺子的提點第五百四十章 這個孩子我來撫養第六百零三章 先上車的永王第七百零三章 心思各異第六百八十六章 這個官不做爲好第二百八十四章 景王府第五百三十四章 喜添三胞胎第六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六百九十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是不報第一百二十九章 流言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第六百八十二章 我在那邊等着你第八章 歷史轉了一個彎第八百三十二章 蔡氏的憂心第六百一十六章 遷怒第六百八十二章 我在那邊等着你第八百三十八章 昨日重現第七十章 原因在哪兒?第五百八十四章 莫名的懼意第七百一十四章 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第四百一十二章 永王教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至今思項羽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三百八十一章 被發現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療傷之法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一百零九章 沒那麼簡單第三百五十五章 跟我姓黃第四百一十二章 永王教子第八百零八章 並非單純吃醋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是不報第六百三十一章 爭執第二百五十一章 範刀的感覺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五百四十九章 還是不辦爲好第四百五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六百二十九章 本王替你說第二百七十九章 劉虎的誤會第七百六十一章 奇貨可居?第五百三十一章 說服朕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三百一十章 藥醫不死人第七十五章 火上澆油?第二百三十七章 叛逆期的範劍第四百三十三章 爲君之道第八十八章 霓裳羽衣曲第八百一十二章 狗急跳牆的永王第六百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一百五十五章 傷逝第八百六十八章 於明遠頭疼的事第七百六十一章 奇貨可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