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變故

崇禎十二年底,是一個極爲詭異的一年。

大明,關寧軍,李徵集團,李自成集團,滿清集團,圍繞着京畿山海關開始一種靜態的對峙場面。

李徵大軍雲集於宣大二府,前鋒搶佔京城順天府美峪關,保定府紫荊關,距離京城已經不足百里,對京畿虎視眈眈,卻是從不向前踏出一步。

李自成動作稍微溫柔了一些,一統河南、安徽、山東之後,大軍大舉進入大名府,順德府真定府,河間府,只是步步向南向北蠶食而來,從兩個方向對京城形成威脅,其前鋒已經奪下天津衛,距離京城尚有兩百餘里。

滿清大軍則繼續與吳三桂糾纏着,對於吳三桂要求的親王爵位則是態度曖昧,始終不肯鬆口答應。

這並不是滿清捨不得一個傀儡般的王爵,這種王爵滿清有不少,三順王就是這樣的,雖然他們都是名義上的王爺,但是在滿清內部根本就沒有多少話語權。

畢竟那些人都勢窮而投,本身又沒有多少嫡系人馬,還是順字開頭的王爵,根本無人會在意他們。

但是吳三桂這並不一樣,他手握重兵,就算滿清想要動他也是會掂量一下利弊,他只要一獲得王爵,雖說與滿清王爺們還達不到一個級別,但是卻也是極爲重量級的人物。

更別說吳三桂可不是孤家寡人,關寧軍還有其他的軍頭,他們若是有了一個核心人物,團結在一起的話,這股政治力量也是非同小可。

畢竟南邊大明京城還有關寧軍數萬人馬,目前爲止只有祖大壽與吳三桂在關寧軍說話聲音最大,若是以祖大壽例,封吳三桂一個公爵,剩下的小魚小蝦,一個伯爵就足以打發,滿滿倒也無所謂。

但是若是給吳三桂封王了,那下面的關寧將領們還不知道會多出多少個公爵,一旦抱成團,那就更加難以收拾。

若是吳三佳只是一個公爵,那隨便找個理由,再多提拔幾個關寧軍將領爲公爵,那就可以很輕鬆讓整個關寧軍成爲一盤散沙,再不可能變爲影響極大的政治團體。

更重要的是滿清內部的公爵都不多,一下子讓這麼多手下敗將位置高在自己人之上,滿清內部肯定會有無數不服氣之人。

皇太極是一個懂得隱忍的人,從他當政之初,可以容忍三個人與自己平起平坐數年,更一直等到穩操勝眷,還忍耐着拉一個打一個,直到有壓倒性優勢,這才真正露出獠牙就可以看的出來。

他明白現在的局勢誰先出頭,誰就會遭到各個方面同時的打擊,因此對於吳三桂不斷的討價還價,皇太極反而更加從容的不斷應付,也給自己一個緩衝的戰略局面。

吳三桂與皇太極不斷的打嘴炮之時,李徵與李自成也不斷的交流着。

這個時代的李自成沒有前世那般的激進,並不是他的性子改了,而是身邊有一個李徵這般強悍的存在,讓他沒有任何激進的可能。

李自成剛剛佔領大片的領土,正處於急需時間來消化的階段,因此對於李徵大規模的軍事動員和調動,那是極爲敏感的。

雖然看着李徵動員軍隊的方向是宣大二府,並不是對着闖營大本營洛陽,但是李自成依舊不敢有絲毫掉以輕心。

因爲他如今正是最脆弱之時,本來就不多的軍隊還被分散在三省鎮壓地方反抗勢力,無論哪個方向,李自成都擋不住李徵的雷霆一擊,說不定戰事一起,就會形成連鎖反應,落得一個不斷崩塌的局面。

因此,從洛陽出發至大同的使者絡繹不絕,在不斷的陳述李自成堅決遵守盟約的同時,也在探聽山西方向的意向。

不過李徵並沒有撕破協議的打算,事實上他對目前的局勢也有些捉摸不透了,心中也在猶豫在該如何行動。

滿清止步于山海關,這個變故令李徵有些措手不及,原本在他盤算中,無論李自成還是滿清,都不會在勢如破竹之時止住腳步。

李自成有的是機會北上拿下京城皇袍加身的機會,但是他卻生生的止住腳步,只是滿足於蠶食向北,主力始終停留在洛陽保定天津一線,死活不肯向西北再進一步。

而皇太極明顯就是另外一隻老狐狸了,山海關雖固,但卻根本擋不住他,只要他再一次繞道朵顏草原由薊州入關,就足以令京城之外的關寧軍與山海關的吳三桂不攻自敗。

但這老狐狸卻是停在山海關外,看似完全處於了被動,但是從他不斷的遷丁向南屯田的舉動來看,這老狐狸的盤算打的纔是最精的。

只要他在山海關——寧遠——錦州一線屯田一年以上,立穩了腳,那他就成功縮短了後勤距離,可以坐看關內風雲,選擇最爲恰當的時機突入關內,分得最美味的一口羹。

而李徵現在看似最強大,可以擁有最大的主動權,但是卻是最爲被動的。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他最佳的策略便是南下奪取京城,然後大舉進攻三方之中最弱的李自成,趁着李自成強吞三省消化不良之際,將李自成徹底的從這場天下爭霸中除名。

但是這卻是一個美好的願望,李自成雖然容易打,現在也是最好的攻打機會,但是打下來之後呢,李徵也會面對李自成如今一般無二的局面,蛇吞象的局面下,只能是消化不良,不分兵鎮壓地方,那就會地方不靖,佔領與不佔領沒有任何區別。

但是一旦分兵,滿清趁機大舉入關,李徵就會陷入主力分散而被動挨打局面。

更可怕的是,一旦讓滿清大軍以集攻散,那潞州軍就算戰力再逆天,也只能是處處失利,那潞州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就會被打的粉碎,而這個政治影響力纔是最致命的!

這東西看不到,摸不着,但對人心的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

至於滿清那更是不用說了,只要拿下搖擺不定的吳三桂,他就是如今戰略地位最優越的存在,進可攻,退可守,誰也無法短時間內收拾了他。

在李徵左右爲難之際,李徵完全忽略掉的大明京城卻是突然出現了變故……

第408章 罷兵第533章第九十二章 出征準備第374章 破營第一五六章 有陰謀第377章 建奴入寇第一八七章 試驗第二十章 收押第517章 撤退第363章 太原急報第八十八章 失控無題第七十五章 安頓第236章 多一個選擇第425章 甘肅五鎮第一百零四章 囂張(第二更)第一百零七章 全滅第203章 眼中充滿期待第230章 報捷第247章 後金入寇(1/3)第一七三章 高闖入豫第三十章 真是個好人第391章 決議一戰無題第四十一章 經營之道第228章 收穫滿滿第416章 偷關第323章 破關入寇第一九八章 傻眼了第303章 掀開了序幕第408章 罷兵第七十八章 顆粒火藥第一三七章 極限第一八七章 試驗第三十二章 全滅第245章 開始甩鍋了(2/3)第四十二章 升官發財第一三九章 鎮撫官第393章 戰第一八二章 死戰第一百一二十章 天雄軍第201章 洛陽大捷第一六七章 敲打第326章 崇禎九年第456章 戰前佈置第350章 接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聖旨來了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一三四章 怎麼能忍第503章 狼騎兵第一百章 知府相邀第445章 錦衣衛復出第一百一十七章 聖旨來了第五十二章 下鄉第五章 營嘯第355章 追到了第五十七章 後方亂了第三十九章 放虎第398章 字字誅心,筆筆見血第290章 撞了上來第427章 江南亂局第314章 應付差事第429章 決堤第232章 戰局變化第一百零四章 囂張(第二更)第三十九章 放虎第一六八章 完全凌亂了第十八章 崔標第343章 太原府行文第一六六章 太難伺候了吧第六十六章 談判第374章 破營第270章 有點迫不及待了第五章 營嘯第220章 安置第23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532章 使者到第十九章 大戶第八章 對衝第299章 覲見第225章 傷心的左良玉第一百二十一章 窮治其罪第316章 深深的嘆息第447章 入城第315章 一頭紮了進去第207章 有兒子了第307章 償還過錯第一三零章 違令救人第297章 進退兩難第一九四章 大戰開始第一五三章 追殺第375章 爲何要招惹他第297章 進退兩難第235章 要見分曉了第522章 科爾沁第310章 頗爲期待第481章 一線生機第一四一章 新學第248章 未知的前路(2/3)第254章 第一場戰鬥(2/3)
第408章 罷兵第533章第九十二章 出征準備第374章 破營第一五六章 有陰謀第377章 建奴入寇第一八七章 試驗第二十章 收押第517章 撤退第363章 太原急報第八十八章 失控無題第七十五章 安頓第236章 多一個選擇第425章 甘肅五鎮第一百零四章 囂張(第二更)第一百零七章 全滅第203章 眼中充滿期待第230章 報捷第247章 後金入寇(1/3)第一七三章 高闖入豫第三十章 真是個好人第391章 決議一戰無題第四十一章 經營之道第228章 收穫滿滿第416章 偷關第323章 破關入寇第一九八章 傻眼了第303章 掀開了序幕第408章 罷兵第七十八章 顆粒火藥第一三七章 極限第一八七章 試驗第三十二章 全滅第245章 開始甩鍋了(2/3)第四十二章 升官發財第一三九章 鎮撫官第393章 戰第一八二章 死戰第一百一二十章 天雄軍第201章 洛陽大捷第一六七章 敲打第326章 崇禎九年第456章 戰前佈置第350章 接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聖旨來了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一三四章 怎麼能忍第503章 狼騎兵第一百章 知府相邀第445章 錦衣衛復出第一百一十七章 聖旨來了第五十二章 下鄉第五章 營嘯第355章 追到了第五十七章 後方亂了第三十九章 放虎第398章 字字誅心,筆筆見血第290章 撞了上來第427章 江南亂局第314章 應付差事第429章 決堤第232章 戰局變化第一百零四章 囂張(第二更)第三十九章 放虎第一六八章 完全凌亂了第十八章 崔標第343章 太原府行文第一六六章 太難伺候了吧第六十六章 談判第374章 破營第270章 有點迫不及待了第五章 營嘯第220章 安置第238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532章 使者到第十九章 大戶第八章 對衝第299章 覲見第225章 傷心的左良玉第一百二十一章 窮治其罪第316章 深深的嘆息第447章 入城第315章 一頭紮了進去第207章 有兒子了第307章 償還過錯第一三零章 違令救人第297章 進退兩難第一九四章 大戰開始第一五三章 追殺第375章 爲何要招惹他第297章 進退兩難第235章 要見分曉了第522章 科爾沁第310章 頗爲期待第481章 一線生機第一四一章 新學第248章 未知的前路(2/3)第254章 第一場戰鬥(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