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內被圍困了數月之久的官紳們自不必說,城內那些逃難而來的自耕農與小地主們,也迫不及待的從已經快成爲人間地獄的洛陽城逃離開去。
這些時日來,洛陽糧貴,鬥米從數錢,一路上漲至數十兩,卻依舊有價無市。
無數逃難而來的百姓大多被這種高糧價給弄的破產,每日間被餓死的人,都遠遠超過流寇對城內的殺傷。
爲了不在城內出現瘟疫,這些屍體都要扔出城外。
因爲開不了城,這些餓死的人大多都是直接被人從城牆上扔下,與城下流寇屍體混爲一團。
洛陽城牆四周,屍體已經堆積成山,許多屍體都已經暴屍數月之久。
被風一吹,城內便是惡臭沖天,雖然沒有瘟疫發生,但是每日間病倒不治者逐日增多。
尤其是那些屍體,若是當夜沒有收拾,第二天清晨一到,絕對只剩下骨頭架子。
若是再圍城數月,估計整個洛陽城,能活下來的十不存一。
盧象昇天一亮就帶着騎兵追殺高闖老營去了,暫時接手官軍指揮大權的朱大典,已經開始分派俘虜們收斂屍首,挖抗掩埋。
這個工作委實是令人崩潰的,但在崩潰與生存面前,流寇俘虜們還是十分明智的做了正確的選擇。
當下午時分盧象升渾身浴血迴歸後,洛陽方向更是派出了最爲豪華的迎接隊伍。
儘管許多人一出城就被城外慘烈的景象嚇的嘔吐不止,但這一點小細節,還是無法掩飾衆人對於盧象升到來的無比熱誠。
在城內高官們推杯換盞,這一次招待的規格極高,不僅河南巡撫及洛陽府上下皆到齊,甚至連福王也親自到場,席間其樂融融,共慶洛陽大捷。
這次招待會並不包括李徵他們這些武將,除了虎大威作爲武將代表被破例召入城內之外,其他武將根本提也未提。
不過虎大威也並不是完全被信任,他能帶入城中的家丁,也只有寥寥兩人而已,其他人依舊只能駐紮於城外。
雖然別人看不上眼,但李徵這些武夫還需要明晰自己的職責,譬如說清理城外的戰場,還有統計這次大戰的收穫。
一衆武將不得不忍着各類惡臭,罵罵咧咧收拾着戰場。
在鼻子無時無刻不飽受折磨的情況下,大戰的統計工作反而極爲有效的完成了,至於準確性,那需要問上天了。
洛陽城外一戰,高闖數十萬大軍再次煙消雲散,是役陣斬流寇萬餘,生俘三萬餘,各類繳獲更是無算。
不過令李徵有些看不起的是,城牆處的流寇屍首洛陽方面竟然都不打算放過。
雖然大部分屍體都已經高度腐爛,但任何還能保存的首級他們都一個也不放過。
許多屍體明顯是餓死被扔出來的,但依舊被毫不客氣的斬了下來,這可是一個個功勞積分,根本不願意有絲毫放過。
數萬人忙碌了一夜晚,到了第二天早上,這纔將洛陽附近清理一空。
當日,一封捷報便以八百里加急送入了京城。
……
洛陽捷報!
當這封捷報送入京城後,頓時讓朝中袞袞諸公鬆了口氣。
洛陽不比別地,不僅戰略地位極爲關鍵,而且還是有藩王鎮守的,一旦洛陽城陷,失了藩王,那罪行可是不小。
“官軍裡應外合,大破流寇百萬衆,高闖僅以身免!”
開頭一句話,就讓內閣諸公都爲之精神一振。
雖然明知道里面的水分不會少,但標題都這麼犀利了,就算水份再多,擠個七八成,裡面的乾貨也定然不少。
“高闖大敗已經是鐵板釘釘之事了!洛陽之事已結了。”
輪流讀完這封捷報,已經在內部鬥爭中獲勝,此時已經就任內閣首輔的溫體仁開口說道。
溫體仁一開口,其他人都表示贊同。
不僅僅這個溫體仁手段了得,十分能整人,還有一點,這傢伙向來心思縝密,而且謀而後動,不開口便了,一開口必有中的。
“今年是個好年景啊。山東之事平定,高闖又在洛陽遭到重創,此天佑我大明,天佑我聖天子!”
溫體仁喝了一口茶水,十分滿意的說道。
“數月內,山東、山西、河南三省都徹底底定,這都是首輔得力,居內運籌唯幄之功!”
閔洪學呵呵一笑,向着溫體仁抱拳笑道。
“這是督師得力,將士敢戰之功,本輔不敢妄據其功。”
溫體仁淡淡一笑,十分平靜的說道。
不過內心卻是頗爲受用,自己這運氣也真沒有說。山東之事拖延經年,卻在自己上任數月間,蕩然而平。
山西流寇死灰復燃,聲勢大漲,卻偏偏出來一個悍將李徵,硬是令得高闖數十萬大軍不得其路而入。
河南戰局在自己上任之初,也頗爲憂慮,畢竟皇帝數次見召此事。
不過山東、山西局勢快速好轉,而盧象升作爲皇帝心中的上選之人。
善於揣摩帝心的他又如何不知?這盧象升如此爭氣,也不枉他一力擋住衆人拿盧象升年紀說事的企圖,全力支持皇帝任命盧象升。
眼下,北方三省重複穩定,有了這份帷幄之功,他這首輔的位置也算完全坐穩了。
衆人對於洛陽的勝利毫無懷疑之心,這次捷報上不僅僅有具體的斬首數字,更是有後續的首級與繳獲旗幟送來。
一般情況下,這種捷報已經可以完全當成核實的來辦了。
畢竟他們內閣對於這種報捷之事,已經有了很多心得了。這東西真假看的並不是文章,而是實物。
譬如遼東方面便常有報捷,某某將領曾斬建奴幾許,某某人又反攻何地,擊斃建奴頭目何人,復土多少。
但這些功勞全都是存於紙面上的,無論要求送來首級還是旗幟等,都完全沒了下文。
“諸位,大家覺得可信度幾許?若是無意見,那便入宮覲見天子吧!”
溫體仁最後緩緩開口,但話語的內容卻是不容人拒絕。
……
崇禎皇帝此時正在批閱着奏章,時而眉頭緊促,時而又有些咬牙切齒,卻始終沒有任何的笑容。
各地的奏章中,除了各種報告災情的,就只餘下相互彈劾的,甚至連請安問好的都看不到了。
如今已經親政數年了,崇禎帝卻隱隱發現,他雖然努力,雖然始終想團結衆臣中興大明,但情況並沒有絲毫的好轉,反而國勢卻日漸頹勢。
雖然已經是七月了,但這乾清宮內,卻依舊沒有什麼酷熱的感覺。
巨大的空間,因爲沒有足夠的蠟燭照明,竟顯得有些陰森冷清,令人坐於其中就覺得心底發寒。
不過崇禎選擇今日在這空曠大殿中辦公,也正是因爲如此,比起沒有冰盤鎮暑,因而有些酷熱難當的冬暖閣,這裡的環境更令人舒適一些。
崇禎皇帝自去歲來,一直厲行節約,大副削減宮中用度,節約出來的銀子接濟國庫開銷,不過奈何杯水車薪。
甚至崇禎皇帝都不清楚,他節約下來的銀子,出了京城就會少一半,再層層剋扣下來,到達該用的地方時,估計已經百不存一了。
“大伴,國勢日艱,真不明白這些大臣爲何還要相互攻訐,十份奏章,九份都是相互彈劾,唉!”
好半天,崇禎這才伸伸有些痠痛的腰身,十分疲憊的說道。
話音未了,原本空無一人的陰影中,曹化淳的身影便閃了出來,他只是張了張嘴,卻什麼話也不敢說出來。
崇禎歷來嚴打宦官涉政,東廠、錦衣衛更是深鎖宮中,這般情況下,讓曹化淳如何開的了口?
不過好在崇禎也並不需要什麼回答,他本身就是一個倔強之人,自信可以協調好君臣關係,他需要的也僅僅是一個傾聽者而已。
屋內燭火搖曳,崇禎皇帝輕輕揮揮手,曹化淳便不再多言,再次回到陰影之路。
“啓稟萬歲爺,內閣首輔溫體仁求見!”
正在這時,大殿外一個小太監尖着嗓子大聲道。
“知道了,回冬暖閣。”
聽到溫體仁到來,崇禎皇帝難得露出一絲笑容,向曹化淳吩咐道。
雖然冬暖閣並不適合辦公,這裡更加舒適一些,但卻會暴露皇帝的窘態,皇帝的尊嚴還是要的。
不多時,溫體仁便來到冬暖閣外。
看着這處小小的上書房,他的嘴角不由得輕微抽搐了一番。但進入屋內,他臉上換上的卻是一副敬重的模樣。
“微臣見過陛下,陛下萬金之軀,卻甘冒酷暑,爲我大明萬民以身立榜,委實千古一帝也!”
溫體仁只感覺身上一陣陣熱意襲來,但口中卻是一片敬仰。
“愛卿過譽了,今日來有何事?”
崇禎皇帝對這番話十分的受用,但還是一本正經的問道。
“陛下,洛陽大捷,高闖大敗,僅以身免!”
溫體仁掏出捷報,恭敬呈上,十分簡要的說道。
崇禎皇帝聞言大喜,接過捷報便興奮的閱讀起來。只有他身後的曹化淳卻是微微搖頭,內廷早就收到情報,只是卻不能提前拿出,委實令人難受。
“朕就知道,這盧象升是有本事的!等明日宣了這捷報,看還有誰再拿年齡說事!”
快速的讀完捷報,崇禎興奮的一拍桌子,痛快的說道。
也這個時候,他才象是一個年輕人,而不是一個需要假裝嚴肅的一國這君。
“內閣什麼看法?”
好不容易平復了內心的激動,崇禎皇帝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失態,恢復了一下心情,向溫體仁問道。
“內閣商議,覺得高闖如今勢窮,更不可輕易縱敵。如今北地安靖,不若令盧象升引軍向南,勿要擒斬這高闖!”
溫體仁對此早有準備,從容的回答道。
“此意甚善!就照此辦理吧。”
崇禎皇帝並沒有考慮多久,便直接同意了內閣的票擬。
PS:今天10.25,致敬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