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掃戰場總是愉快的,但是收斂自家袍澤兄弟屍體時,卻是讓人也是一陣陣的痛心。
這次傷亡最大的是火銃手,當場戰死一人,另外一人被射中面門,當晚便無救而去。
第三人則是大腿中箭,建奴箭頭上應該是塗過馬糞一類的髒物,雖然清洗了數次,但那人依舊高燒不退,半夜甚至已經開始暈迷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挺過來。
相比於哀傷,他們卻更是對於李徵宣佈的厚賞而吸引。
這一次對上建奴,李徵也是給出了一個人頭二十兩銀子的賞賜。
九個建奴就是一百八十兩,其中五人是火銃兵所殺,這一次他們也是撥了頭籌,將銀子分去了一大半。
陣亡三人之中有兩人射殺三人,這些賞銀也是會轉交於他們家人之手。
而他們的陣亡撫卹也是二十兩,將與這些賞賜一併給予。
其餘的長槍兵,其中十人槍刃見血,也是分去了剩下銀子的一大半,每人都分得近五兩銀子,也是讓他們個個眉開眼笑。
其他人分得的銀子並不多,但是他們卻並沒有多少怨氣,畢竟他們也只是搖旗吶喊,沒有衝在最前面生死搏殺。
許多眼紅的士兵,也是暗暗下定決心,下次一定要站在第一排,這種別人吃肉,自己只能喝點鹹湯的感覺實在是太不好受了。
不過,李徵卻也並沒有吃虧,不僅是得到了近二十匹戰馬,還從這些建奴屍體上搜出來數百兩銀子,以及一些金銀飾物。
許多首飾上還帶着血跡,一看就是建奴到處擄掠而來的,不過卻是全部便宜了李徵。
照老規矩拿出三成犒勞官兵後,數百官兵分得一百餘兩銀子,拿到手的並不多,雖然稱不上一片歡騰,卻也了勝於無。
更重要的是,他們剛剛戰勝了不可一世的建奴,這個感受卻讓潞州軍上下都飽受鼓舞,大家的士氣更是極爲高昂。
第二日一早,士兵們將兩個陣亡士兵的屍身火化後裝入盒子中,一行人興高采烈的帶着建奴首級,等待着大軍前來匯合。
不同於來時的心驚膽戰,現在的他們從上到下都是充滿着自信,與建奴這一次交手完勝,雖然是以多勝少,卻也是讓他們自信心上升了一個新的臺階。
相比於麾下的士氣高漲,李徵的心中卻多了幾份顧忌。
他手中把玩着一支剛剛取來的箭矢,這支箭箭頭極重,箭頭上還開有三梭,只是用手指輕試,就知道這小東西破甲能力極爲不俗。
這一次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戰鬥,但是其中暴露出來的端倪卻令李徵十分的重視。
那幾個建奴李徵還摸不清來路,不過他們的箭法卻是不可輕視。
只有寥寥九人,自己幾百人圍攻之下,這些傢伙們臨陣拉弓反擊,竟然還能瞬殺一人,重傷兩人。
而且這三人,兩人的致命傷,都是面門上一箭。在一片漆黑之戰,還能有這種準頭,不得不說挺嚇人的。
這還僅僅只是幾個人而已,若是大軍相遇,成千上萬的箭矢如飛蝗而來,潞州軍是否能夠應付的下來?
雖然潞州軍的火銃射程可以壓制後金的重箭射程,但是弓箭手不同於火銃手,無需列成緊密的陣勢,一旦對方從各個方面突襲,難免就有顧此失彼之事。
雖然知道戰場之中,傷亡是不可避免的,但一想到未來戰場上倒下的子弟兵數量會遠遠超過之前的總和時,李徵還是有那麼一剎那的猶豫和退縮。
好在這種情緒只是一閃百逝,畢竟李徵明白,有些時候犧牲是再所難免的。
一個民族,也總得有人站出來才行。
接下來兩天,李徵呆在朔州一動不動,但手底下的探馬卻全部撒了出去,向着四面八方探查而去。
過了朔州後,眼前的形勢對於李徵來說,已經是一片的漆黑了,沒有詳細而準確的情報,任何舉措都有着極大的風險。
雖然在大明境內出現這種官軍情報真空,讓人覺得有些不真實,但卻是真實的實際情況。
隨着探馬流水般的迴轉,情報也如同雪片一般的不斷流傳而回。
整個大同府幾乎已經找不出什麼完整的地方了,朔州以北以西一百里方圓的土地上,處處都冒着狼煙。
無數的村落,市集,甚至城池都在散發着黑色的濃煙,道路不見行人,處處都是屍體,儼然一副世界末日般的景象。
除了這些報喪的,也不是沒有收穫,應州方向探馬就遭遇到極大的阻力,越是深入這個方向,遇到的阻力便越大。
就在半個時辰前,爲了給李徵一個交代,王永便親自率領着兩百騎兵,參與到這場斥候情報爭奪戰之中。
有了兩百騎的加入,之前與建奴斥候殺的艱難萬分的潞州軍斥候們,終於開始取得大範圍的突破。
潞州軍的斥候們,個個都背有火銃,比騎戰,他們單兵作戰稍遜於建奴斥候。
但他們裝備卻強於對方,因此在遇敵時,他們往往會採用直接下馬用火銃射擊的戰法。
三五人一隊,幾桿火銃齊射,打了就跑,完全不管戰果如何。
幾個小隊爲一個方向,四面八方的抵近射擊,打完便拉開距離,再次伺機而動。
這種賴皮狗般的戰法,在前期的爭奪戰中。因爲出其不意,倒是取得了不小的戰果。
建奴斥候因爲不熟悉這種戰法,在追逐戰中頓時吃了不小的虧。
不過上升期中的建奴斥候們,無不是軍中最驍勇,武藝最嫺熟之輩,很快便想到了應對辦法。
他們近戰能力更強,原本三五人一隊的建奴斥候,遇敵便遠遠分開,無論潞州軍斥候攻擊哪一騎,其他人都會迅速迂迴而前。
而且爲了對抗明軍的斥候,他們斥候的人數也不斷增多,化成無數個小隊,與潞州軍斥候針鋒相對,毫不示弱!
雖然這種戰法建奴的傷亡開始降了下來,但他們想要取得戰果依舊不容易。
只是很快的再次將戰場主動權握在手中,雖然傷亡不斷,但始終死死的擋在明軍斥候之前,令他們無法向前偵查半步!
當明軍騎兵大規模出動之時,這些建奴斥候明白已經無法阻止。
在一陣陣號角聲中,分散遮蔽戰場的建奴斥候紛紛勒馬迴轉,向着號角聲處匯聚而去。
王永的兩百騎與斥候隊匯合後,建奴也匯聚了差不多六七十騎的斥候。
就在王永準備下令攻擊向前之時,建奴卻是先一步發動了衝鋒!
誰也沒有預料到,潞州軍與建奴的第一場戰鬥,竟然直接發生在斥候之間。
蹄聲隆隆之中,數十騎建奴騎兵如風一般狂飆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