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內一片安靜,能混到在這大帳裡站着的,沒有一個不是聰明人,有些話,不用點明,大家都心中瞭然。
“督師,末將覺得,高迎祥必定也在其中,否則爲何這許久沒有音訊?”
一片沉默之下,左良玉第一個出列抱拳恨聲道。
“左將軍莫要這般胡鬧,當以朝廷大計爲上!”
盧象升慍怒的看了一眼左良玉,厲聲喝道。
左良玉訥訥的謝了罪,灰溜溜的歸了隊。
其實大家都有這般的想法,只是左良玉第一個站了出來,因此這傢伙被一通訓斥之後,所有人都抱以同情的目光。
“你們也不用這般心急了,高闖已經有人上奏了。西安府已經前他們報上去了,當然也是被圍在了車廂峽!”
謝文舉今日的心情極紅,笑吟吟的補充了這麼一句。
衆人都鬆了口氣,他們這數月來忙碌都是爲了高闖與張獻忠,既然這二人的黑鍋如今也被扔在了七省總督頭上,那真是再好不過的結果了。
大家對朝廷也都有了交待,你看,不是我作戰不力。而是我辛辛苦苦把人連打帶推的送到陳總督面前。
陳總督明明已經圍住了賊人,卻因爲各種原因選擇了招撫,這才讓千辛萬苦被圍的流寇又一次逃出生天,自己這裡是丁點責任也沒有的。
不過這高闖竟然又跑到陝西,卻是讓人深爲佩服,這傢伙還真是神出鬼沒的,幸好這個責任沒有背在自己身上。
至於陳奇瑜可能存在的矢口否認,這裡的人一點也不擔心。
他若是敢否認這裡沒有高闖,沒有曹操,更沒有其他的流寇,那他就得將此戰的詳細經過解釋清楚。
但這仗本就是子虛烏有之事,單單一個具體的戰場位置,估計就能讓陳總督打消這個念頭。
沒有參與此戰的將領,更沒有地方縉紳們可以出來作證。
陳總督想推脫這事,就得先表明自己欺騙了皇帝,如果這樣都還不死的話,那他就得面對無數跟在他之後,羣起欺騙皇帝的地方大員,以及這些地方大員背後龐大關係網的瘋狂反撲。
在朝野都一片彈劾之中,他能最終善終就是能耐不小了。
因此,這個啞巴虧,他陳奇瑜只能吃定了。而且只要他讓大家都過的去,他還可以收穫一個絕世統帥的美名,雖然最終因爲大意放掉流寇,但卻並不能完全掩埋他之前滔天的戰功!
這個道理人人都明白,盧象升更是明白,雖然他不屑於背後做手腳。但事已至此,他也無話可說,更不可能去戳穿這個謊言。
“如今在這鄖西已是雞肋,下一步該當如何?”
這句話純粹是沒話找話,但盧象升確實也有些迷茫了。
想要回師鎮壓流寇,就得先違了軍令,更需要戳穿這個皇帝的新衣。而且更棘手的是,朝廷方面的反應。
沒有人願意這個時候調回大軍,這顯然是給大家都找不痛快,身在這個局中,想要事事隨心,那隻能是癡人說夢。
“罷了,等待朝廷的旨意下來再說吧。”
見所有人都沉默着,盧象升也只能嘆口氣,裝作什麼事情也不知道了。
……
在鄖西一片沉默和幸災樂禍之時,山西局勢卻是突然之間天翻地覆了。
後金汗皇太極親自御駕親征,後金方面也是出動了最爲豪華的陣容,多爾袞、多鐸、阿濟格、嶽託、阿巴泰等一杆後世聞名的後金將領也是一個不少,盡數到場。
正黃旗,兩白旗,鑲藍旗,正紅旗一共五旗精銳,外加蒙古各部會盟的騎兵,共計八萬餘人也是鋪天蓋地而來。
這種陣容,別說剛剛損失嚴重的察哈爾人,就算是全盛時期的察哈爾人也是不敢直攖直鋒。
收到後金大軍撲來的消息,林丹汗也是第一時間從歸化撤退,如今再向西已經不行了。
河套地帶也是由數不清的蒙古部落聚焦,若是撲過去,這些小部落還好,一旦與準葛爾人發生衝突,那就是完全自陷泥淖了。
向北是最佳選擇,還有自己的蒙古同胞可以依靠,而且這些蒙古部落也是被林丹汗曾經教訓過,應該可以壓的住他們。
剛剛安定下來的察哈爾人也是馬不停蹄的再次向北轉移,準備和漠北蒙古聯手共抗後金。
漠北三部有騎近八萬,若是能夠與察哈爾人合力共抗後金大軍,就算不敵,大家在漠北周旋一段時間,也能令後金這次大軍只能無功而返。
但是皇太極卻是絲毫不理會林丹汗的如意算盤,力排衆議,死死的依着察哈爾人轉移的道路,一路向北窮追不捨,誓要收拾掉察哈爾人。
皇太極的算盤打的也是極精,察哈爾人作爲整個蒙古名義上的大汗,只要收拾掉他,那偌大的蒙古草原就會羣龍無首,再行平定蒙古也是勝算多多。
好不容易熬到林丹汗犯渾與土默特人決戰元氣大傷的機會,皇太極自然不願輕易放棄。
他堅信,被林丹汗教訓過的漠北蒙古是不可能接納林丹汗這個大汗,雙方聯手的基礎根本就不存在。
事實也確實如此,漠北蒙古對於林丹汗的大駕光臨,也是抱以極大的敵視。雙方別說聯手對敵了,漠北三部更是集結了部落所有能戰之士,攔截林丹汗北上之路。
林丹汗空有沖天大恨,但是卻也是無法奈何鐵了心與他作對的漠北蒙古三部。
若是在後金窮追不捨的情況下,他與三部再大打出手,那可真是白白便宜了後金。
林丹汗頹然率軍折而向西,向着河套草原輾轉而行。
如今漠北三部沒了指望,草原上也是再無他可以容身之所,只能折而向西,希望能夠有一條出路。
事實上,蒙古人在草原上果然是天生的王者,一番萬里跋涉之下,幾經變換道路之下,後金卻是隻能跟在屁股後面吃灰,根本就摸不到察哈爾人的影子。
雙方始終相隔着十多日的路程,根本就沒有發生任何交集。
但是這一次漠北三部沒有接納林丹汗,卻是讓皇太極從紛亂的戰局中敏銳的察覺到,察哈爾人最有可能去的地方便是河套。
這次,皇太極再也不窮追不捨,大軍折而向西,抄近路向着河套方向急急馳去。
後金大軍的突然改向,也是出乎林丹汗的意料之外,雖然他們先一步到達君子津渡口。
但是後金的追兵卻是成功的咬住了察哈爾人的後軍。一番截殺之下,被萬里輾轉奔逃弄的士氣全無的察哈爾人,無數鮮血灑滿黃河兩岸。
後金大軍在君子津渡口停下了腳步,並非不願再行追擊,而是這近兩個月的追擊也是幾乎耗盡了後金準備的所有糧草。
沒有了糧草,再行追究不捨,只會誤了整個大軍。
皇太極只能恨恨的令岳託率正紅旗繼續向西追擊,大軍卻是慢慢折返而回。
此時的後金雖然得到土默特人的支持,但是糧草的缺口依舊巨大,無法令他們安然的返回遼東。
不過,大明這頭肥豬就在眼前,皇太極顯然早有預案,絲毫不爲糧草擔憂。
直接以明邊將擾其境、殺其民、匿逃人爲名,七月初八日入上方堡,兵圍宣府。
很快,對於草原上連番大戰,只肯做壁上觀的大明也是立即嚐到了惡果。
PS:這樣不好吧,開始三更了,推薦票卻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