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尹直言蠢,旨落遠臣

“我姐夫不是這樣的人,不對,我壓根沒有犯罪!”嚴肅第一時間想要維護自己的姐夫,而後迅速反應過來道。

程知府已經打定主意站在曾家這邊,顯得大義凜然地責備道:“嚴員外,你的田地是由京城剛剛委派的丈量官親測,匿田之事已經證據確鑿,你怎麼能說沒有罪呢?”

“如此說來,此次丈量是由你們吉安府衙負責?”尹直將目光落在程知府身上,顯得十分認真地詢問。

程知府知道這一點無從狡辯,亦不打算進行狡辯地昂首:“正是!”

“程知府,老夫只需將這裡所發生之事呈遞皇帝,皇帝必定砍了你腦袋!”尹直冷哼一聲,當即伸出兩根手指指向程知府朗聲道。

咦?

此話一出,在場的人都愣住在了,卻是不明白尹直爲何會說出這一番讓人摸不着頭腦的話,偏偏尹直說得很像那麼一回事。

嚴肅雖然知道自己姐夫是想要拯救自己,但聽到這個論調,亦是顯得不解地扭頭望向自己的姐夫。

“曾尚書,你休要在此危言聳聽!嚴肅匿田一事已經證據確鑿,此次將其編入刁民冊,乃是替朝廷懲治奸狡士紳,不僅不會招來懲處,而且沒準還能得到皇帝的嘉獎!”曾不凡發現對方竟然成老糊塗了,當即不以爲然地道。

程知府剛剛被嚇了一大跳,而今亦是恢復冷靜地道:“曾舉人說得對!本府此次是依法辦差,何錯之有?若是真要處置,那亦是皇帝的嘉獎!”

“一幫白癡!死到臨頭,竟然還在這裡做白日夢!”尹直並沒有給面子,直接指着三人進行評論道。

你……

曾舉人的臉刷地紅了,自己現在已經是半隻腳踏進棺材裡的人了,但從來沒有人敢用白癡來形容自己。

苟知縣雖然很想誰都不得罪,但看到尹直竟然是如此態度,眼睛亦是閃過一抹惱怒,心裡更加堅定地站在曾舉人這邊。

程知府努力地嚥下了這口惡氣,顯得皮笑肉不笑地道:“素聞尹尚書在翰林院潛心向學,有治國安邦之才,可惜時運不濟方不能施展抱負!若是我們真有什麼做錯之處,還請賜教!”

雖然說得很是尊敬,但眼睛分明透着一種不屑。

即便尹直的名氣再大,但不過是一個一直沒有得到重用的退休官員,更是已經淪爲文官集團的叛徒。

以自己現在的地位和精明,若是到了對方的年紀,卻是未必不能坐上六部尚書的位置,沒準還能成爲史書上的賢臣。

“若不是有你這兩句還算公允的話,老夫還真懶得多費口舌了!”尹直想到自己確實算是“懷才不遇”,便是認真地拋出一個問題:“朝廷在弘治元年便編輯刁民冊,然除湖廣之外,全國上冊之人幾何?”

程知府不知道尹直葫蘆裡賣什麼藥,只是聽着對方的口氣似乎另有隱情,便是配合地輕輕搖頭:“雖沒有具體數據,但除開湖廣的話,全國上榜者確實不多!”

曾舉人彷彿看穿一切般,顯得十分不屑地道:“尹尚書,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而今湖廣的丈量已經結束,接下來便要全國清丈,刁民冊自然全國可用!”

“接下來是全國清丈,這確實沒有錯,只是你們現在做的事情卻是操之過急。若朝廷真急於清丈,又怎麼可能花幾年等湖廣清丈完畢,可笑的是你們此次竟然妄圖以府的名義公器私用,簡直不知死活!”尹直的眼睛閃過一抹睿智,顯得輕蔑地望向三人道。

程知府沒來由地感到心裡一慌,而曾舉人不爲所動地道:“嚴肅匿田,今已查實,上刁民冊,此舉有何不可?”

“錯誤有二!一是理解刁民冊有誤,刁民冊的本意是爲了震懾,皇帝對湖廣的要求是輕者罰米即可,而不是成爲地方官員打擊異己的武器,你們此舉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二是你們新舊不分,嚴肅所匿之地是去年底剛剛購入的田地,由縣衙戶房丈量出契,首要責任人其實是縣衙!”尹直豎起兩根手指,而是微笑地望向苟知縣道。

苟知縣指着自己的鼻樑,顯得不可思議地道:“本縣?”

“本朝推出刁民冊之初,便下發一份公文:凡田地交易,由縣衙重新丈量,各地知縣不得輕慢,否則嚴懲不貽!”尹直的嘴角微微上揚,而後望向苟知縣擲地有聲道。

嚴肅的眼睛顯得十分茫然,但突然覺得自己的姐夫確實很利害,而且似乎真的能替自己洗脫罪名,甚至還能拍死眼前的三個小丑。

曾舉人的眉頭蹙起,扭頭望向苟知縣詢問:“可有此事?”

“曾舉人,本縣是去年纔到泰和擔任知縣,之前是在石城縣出任縣丞!”苟知縣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表情,卻是悠悠地道。

曾舉人看到從苟知縣這裡要不到答案,便是轉身望向一旁的程知府。

“本府之前擔任江西按察使僉事,主要負責的是刑偵方面的事務,跟民政無涉!”程知府知道曾舉人的意思,卻是輕輕地搖頭。

在時下的大明官場,大家更多是將精心放在自己本職工作上,而最重要的工作其實是持續關係網。

至於這種朝廷下放的政令,特別是跟自己沒有關係的政令,他們壓根不會進行關注,哪怕有聽過亦會很快忘掉。

這一刻,亦是徹底暴露程知府和苟知縣投機政客的屬性,竟然都沒有一位退休官員更加稱職。

曾不凡沒有從程知府和苟知縣這裡得到答案,當即便不屑地道:“程知府和苟知縣都沒有聽聞,你一個退休在家之人,又豈知朝廷的最新政令?你少在這裡訛人了,分明就是想替自己妻弟洗脫,這才胡亂編造的條文!”

“此事本官可以作證!”正是這時,外面突然響起一個聲音道。

衆人紛紛扭頭望過去,來人竟然是江西左布政使秦民悅。

秦民悅本是官居右布政使,但在原江西巡撫李昂剋扣贛南新軍兵餉一事上,檢舉這個窩案有功,故而成爲了江西左布政使。

這……

曾不凡跟秦民悅有過幾面之緣,頓時有種被人扇了耳光的感覺,原來尹直剛剛所說的事情竟然是真的。

啊?

程知府看到秦民悅出現在這裡,特別最近聽聞泰民悅很快便會高升,先是微微錯愕,而後急忙迎上前:“下官拜見臬臺大人!”

雖然大明並沒有規定下官要跪迎上官,但由於大明官場內卷得越來越厲害,所以現在已經默認官差三級便下跪相迎。

在地方上,很多縣官亦會跪同品的七品巡按,致使現在地方官員的節操變得越來越低,甚至已經是沒有了底線。

苟知縣在看到秦民悅的時候,更是直接撲通在地,活脫脫哈巴狗的形象。

“尹尚書雖已遠離朝堂,然仍關心朝廷政令,心繫天下萬民,下官佩服至極!”秦民政鄭重地施禮,一副爲尹直所折服的模樣。

尹直跟秦民政並沒有什麼交集,所以不能確定秦民政是討好自己還是一貫逢場作戲,便是微笑地回了一禮。

他雖然已經告老還鄉,亦是不可能有復出的希望,但確實一直關注大明王朝,亦爲現在蒸蒸日上的大明王朝感到震驚。

尹直知道自己所遇到的是三個蠢東西,顯得目光犀利地望向三人道:“湖廣總督奉旨清丈湖廣,你們可見他只丈一家一戶之地?且不說此次錯在縣衙,今汝等三人特意挑選嚴肅名下剛剛購置的田產丈量,便以此爲憑將嚴家定爲刁民,填入刁民冊。老夫今日便上書朝廷奏明事情始末,彈劾你們三人的惡劣行徑,老夫相信朝廷絕不允許法令成爲你們三人打擊報復的工具,你們定會爲自己今日的惡行買單!” 程知府和苟知縣頓時慌了,意識到自己確實犯了大錯,若尹直將事情捅上去,那麼他們三個很可能淪爲朝廷推行刁民冊的反面教材。

曾舉人亦是意識到事件脫離了掌控,卻是突然抓到救命稻草般道:“尹直,你可不能忘記現在已經是退休之人,已經不再是兵部尚書了,但我在京城有人!”

程知府和苟知縣頓時暗鬆一口氣,官場爭鬥其實是人脈的人脈,從來都不是誰佔理。而今尹直的口才再好,邏輯再縝密,但終究只是一個不受文官集團待見的退休官員。

咳……

正是這時,一聲咳嗽突然響起。

秦民悅已經走到公堂之上,居高臨下地望着下方的三人,而後掏出一份聖旨嚴肅地道:“聖旨到!”

啊?聖旨?

在聽到聖旨降臨的時候,大家這才知道秦民悅因何而來,而苟知縣嚇得當即叫人準備香案迎接聖旨。

整個縣衙的官吏早已經被驚動,現在聽到天子頒佈聖旨,亦是手忙腳亂地安排一切。

程知府看到秦民政手裡的那一份聖旨,像是想到了什麼一般,顯得驚恐地望向尹直。

尹直的眉頭微微蹙起,亦是疑惑地擡頭望向秦民悅。

即便是他自己本人,亦不敢將聖旨往自己身上猜,畢竟這個想法太不可思議了。且不說自己跟當今皇帝沒有交集,而當今皇帝的帝師一大把,再怎麼輪不會到自己。

不……不可能!

曾舉人的腦海亦是生起了一個可怕的念頭,但想到將是自己曾家都無法承受的後果,卻是猛地搖頭敲散這種荒唐的念頭

秦民悅在掃視在場的幾人後,最終將目光落到尹直身上,顯得十分溫和地道:“尹尚書,請上前接旨!”

啊?真是尹直的聖旨?

程知府在得知聖旨真是給尹直的,一股寒意從腳板底涌了上來。

且不說尹直有復出的可能性,哪怕僅僅是一份慰問的聖旨,那亦是一個在皇帝心裡的臣子。一旦尹直將這裡的事情往上面捅的話,即便曾家在朝廷有人,他們亦已經是凶多吉少。

只是他亦是不明白,尹直跟皇帝不是沒有多少交集嗎?

“尹尚書,小人有眼無珠,還請饒命啊!”苟知縣此刻已經慌了心神,卻是不顧臉面地跪下來直接求饒道。

尹直沒有搭救這個狗官,先是穩定了自己的情緒,而後便走上前準備迎接聖旨。

雖然一直都說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但誰都希望迎接的是雨露,渴望能夠得到紫禁城那個男人的恩寵。

尹直此刻的心情無比的緊張,亦是無比渴望能夠將畢生所學進行施展:“臣尹直恭請聖安!”

“聖躬安!”秦民悅將聖旨展開,便是一本正經地朗聲唸了起來:“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夫君臣相遇,自古爲難。以石投水,千載一合,以水投石,無時不有。其能開至公之道,申天下之用,內盡心膂,外竭股肱……撰升武英殿大學士,錫之誥命。”

由於剛剛嚴肅擊鳴冤鼓,加上秦民悅的儀仗隊規模不小,致使很多百姓涌到了縣衙門前,現在不少百姓已經爬牆傾聽。

雖然文縐縐的詞彙讓人實在聽不懂,但最後的官職卻是聽明白了,皇帝這是要將已經告老還鄉的尹直召入內閣。

從退休的官員復起閣臣,這一步邁得着實太大了,而他們泰和縣又誕生了一位相爺。

這哪裡還是雨露,分明就是潑天富貴,尹直顯得飽含熱淚地叩謝:“臣尹直領旨謝恩!”

完了!

程知府得知尹直竟然是復起入閣,當即跌坐在地。

若是剛剛還有一點僥倖的話,那麼尹直一舉化龍,成爲高高在上的相爺,焉還能有他的好果子吃。

且不說自己此次能不能渡過此劫,哪怕真的邁過了這個坎,自己的仕途亦是已經顯得暗淡無光了。

“怎麼會……怎麼會復出?還入閣拜相?”

曾舉人一直以爲憑着自己家勢能跟對方鬥上一場,直到此刻才發現自己招惹了一頭猛龍,滿臉難以置信地喃喃自語。

秦民悅剛剛是因爲聖旨在手纔有所收斂,此刻顯得無比恭敬地遞送聖旨道:“尹閣老,您的聖旨,還請收好!”

尹直接過沉甸甸的聖旨,頓時有一種做夢的眩暈感。

雖然他不明白皇帝怎麼突然將自己召入內閣,但知道眼前的秦民悅並不會知曉答案,便默默地望向這份賦予自己第二春的聖旨。

命運確實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

原本自己以爲新君必受徐溥那幫人掌控才選擇離開,結果徐溥那幫人反而遭到新君的清算,而自己這個默默無聞之人竟然突然得到了皇帝的重用。

“姐夫,你真被皇帝召回京城了,我……我不是做夢吧!哎呀……”嚴肅顯得難以置信地掐了一把自己的胖臉,終於意識到眼前的一切都不是夢。

尹直亦是慢慢地回過神來,便是望向朝自己示好的秦民悅微笑地道:“秦大人此番前來,辛苦了!”

“尹閣老,這都是下官分內之事!”秦民悅自然是滿臉討好,然後鄭重地彙報道:“啓稟尹閣老,布政使司接朝廷公文,言今朝堂事多,請閣老接旨後,立即以馳驛進京!”

“今天子有宏圖大志,欲恩澤萬民,自是刻不容緩!老夫作別家母后,即刻啓程進京,絕不緩誤!”尹直得知還有這個公文,亦是鄭重地表態道。

數十年的磨刀,默默在家鄉呆了三年多,而今他亦是想要返回京城,想要好好地協助難得的明君治理好這個帝國,讓這個帝國變得無比富強。

“下官恭送閣老!”秦民悅看到尹直要離開,當即便恭恭敬敬地道。

“草民拜見尹閣老,望尹閣老一路順風!”圍在外面的百姓亦是已經知曉一切,對走出來的尹直當即跪拜道。

尹直看着跪在衙門前的百姓,亦是認真地迴應:“誠蒙天子相召,老夫今將復出。居家三年有餘,知民生疾苦,此番歸朝不敢忘鄉親父老,必以百姓爲先!”

翌日,尹直拜別老母,並沒有經泰和縣城,而是直接沿驛道馳驛北上,亦是決定投入這一場由弘治帝掀起的華夏發展浪潮中。

第190章 科技興邦第161章 正義彰顯,兩祠並立第13章 給你機會,你不珍惜?第349章 國債無名,宋澄有憂第161章 正義彰顯,兩祠並立第560章 百姓向東,艦隊朝西。539.第537章 御用青天,宮廷水深489.第487章 命中註定般的東西相撞第121章 縮繩隱田第124章 武勳暗涌,神盾初威第350章 勳戚懼風,百姓愛金第337章 靈魂難觸,興盛不易。(加更,求月第150章 帝有王炸,廷和命貴第456章 瘋狂知府,帝使問罪544.第542章 矛指周後,宮廷動盪第358章 術道長夜,自清遇兵第123章 揚州浮屍,帝遇難題第446章 蛟龍出海,脣亡齒寒545.第543章 冬雪初降,賈俊入局第168章 有冊刁民,帝刀問世第46章 滿朝滑臣,治之不易第357章 有道無道,福禍自解第454章 天子降臨,官念烏紗。525.第523章 交通強國,十年首戰第125章 操練實況507.第505章 貫徹思想:神君上民下夷第349章 國債無名,宋澄有憂第443章 苦撐遇霜,帝計深遠第189章 該誕生的終究還是誕生了!第146章 有殿養心,實幹興邦第155章 黎使逞威,帝王難日第265章 外謀錢銀,內懲奸佞第119章 弘治元年第一場血(求月票)第384章 存天道滅人慾?第268章 察院新觀,越說正奇。521.第519章 誰是那個背後捅刀之人?第563章 陸交海攻,入我華夏第345章 風波不止,內閣新貌538.第536章 火起大明,棍落內外第252章 兇徒浮現,君臣收網488.第486章 西方社會對東方財富的執念第566章 弘治皇帝的最大追求第258章 君施雨露,臣起雷霆第353章 地產宰相,曾奪文運?第443章 苦撐遇霜,帝計深遠第398章 賢王和暴君的一次正面較量536.第534章 才生新朝,齊奔海外517.第515章 又是一年百姓歡樂時加隱憂第45章 爾雅訓人,忠坤受教517.第515章 又是一年百姓歡樂時加隱憂第401章 天機玄妙的另一種解法第386章 糧與霸權第100章 文臣真容,王越殺王第439章 再使大內,亮至尊牌第220章 帝有袖質,國大擔當第79章 鹽事鄰私,官卻無恐第12章 登基之日,美不勝收第58章 京山風波5502.第500章 萬國的使臣迎來了反哺時刻第347章 滑官難治,何破國危?第445章 民生有難,九州易主?第446章 蛟龍出海,脣亡齒寒第291章 夏象暴擊,帝曰加一第176章 王砍頭持刀入洪都城第167章 大風起兮,興益之宗第428章 商賈之門今非昔比你敢強闖?第214章 帝迎新婚,強龍出海第259章 京城暗涌,會考論雄第333章 着眼田間,興衰在農第56章 京山風波3第16章 巧破朝局,新君新觀第336章 官官相通,喬新有詞第11章 新舊之交,明暗之間。第81章 王越承重,內臣有害第18章 帝有謀略,潤物無聲第125章 操練實況第385章 道家的使命第426章 宋澄的解題思路竟是找女人第217章 春種惡果,禍於南端504.第502章 君子先上談判桌第350章 勳戚懼風,百姓愛金第341章 知恩圖報,如此清官?第89章 改制乾清,瞪退瑾衆第460章 蘇喜忠君,帝肋遇考第272章 遠窺石見,近觀驥遁第364章 銘窺世道,靜妃多動。第286章 惡子之首,抄家問罪第309章 缺錢的財政會議第451章 京城無君,妖事頻生(求保底月票)第341章 知恩圖報,如此清官?528.第526章 朝事遇難,喜恩獻策第373章 謀而後動,血染海西526.第524章 爲政苛酷,蹄踏半島第360章 王煜應劫,越刀指程第65章 武勳點火,帝防奪門第249章 水落石出第338章 君臣佳話,萬安有禮530.第528章 神君上民,西夷爲末第69章 餘波1第550章 南宮有禁,帝國有憂
第190章 科技興邦第161章 正義彰顯,兩祠並立第13章 給你機會,你不珍惜?第349章 國債無名,宋澄有憂第161章 正義彰顯,兩祠並立第560章 百姓向東,艦隊朝西。539.第537章 御用青天,宮廷水深489.第487章 命中註定般的東西相撞第121章 縮繩隱田第124章 武勳暗涌,神盾初威第350章 勳戚懼風,百姓愛金第337章 靈魂難觸,興盛不易。(加更,求月第150章 帝有王炸,廷和命貴第456章 瘋狂知府,帝使問罪544.第542章 矛指周後,宮廷動盪第358章 術道長夜,自清遇兵第123章 揚州浮屍,帝遇難題第446章 蛟龍出海,脣亡齒寒545.第543章 冬雪初降,賈俊入局第168章 有冊刁民,帝刀問世第46章 滿朝滑臣,治之不易第357章 有道無道,福禍自解第454章 天子降臨,官念烏紗。525.第523章 交通強國,十年首戰第125章 操練實況507.第505章 貫徹思想:神君上民下夷第349章 國債無名,宋澄有憂第443章 苦撐遇霜,帝計深遠第189章 該誕生的終究還是誕生了!第146章 有殿養心,實幹興邦第155章 黎使逞威,帝王難日第265章 外謀錢銀,內懲奸佞第119章 弘治元年第一場血(求月票)第384章 存天道滅人慾?第268章 察院新觀,越說正奇。521.第519章 誰是那個背後捅刀之人?第563章 陸交海攻,入我華夏第345章 風波不止,內閣新貌538.第536章 火起大明,棍落內外第252章 兇徒浮現,君臣收網488.第486章 西方社會對東方財富的執念第566章 弘治皇帝的最大追求第258章 君施雨露,臣起雷霆第353章 地產宰相,曾奪文運?第443章 苦撐遇霜,帝計深遠第398章 賢王和暴君的一次正面較量536.第534章 才生新朝,齊奔海外517.第515章 又是一年百姓歡樂時加隱憂第45章 爾雅訓人,忠坤受教517.第515章 又是一年百姓歡樂時加隱憂第401章 天機玄妙的另一種解法第386章 糧與霸權第100章 文臣真容,王越殺王第439章 再使大內,亮至尊牌第220章 帝有袖質,國大擔當第79章 鹽事鄰私,官卻無恐第12章 登基之日,美不勝收第58章 京山風波5502.第500章 萬國的使臣迎來了反哺時刻第347章 滑官難治,何破國危?第445章 民生有難,九州易主?第446章 蛟龍出海,脣亡齒寒第291章 夏象暴擊,帝曰加一第176章 王砍頭持刀入洪都城第167章 大風起兮,興益之宗第428章 商賈之門今非昔比你敢強闖?第214章 帝迎新婚,強龍出海第259章 京城暗涌,會考論雄第333章 着眼田間,興衰在農第56章 京山風波3第16章 巧破朝局,新君新觀第336章 官官相通,喬新有詞第11章 新舊之交,明暗之間。第81章 王越承重,內臣有害第18章 帝有謀略,潤物無聲第125章 操練實況第385章 道家的使命第426章 宋澄的解題思路竟是找女人第217章 春種惡果,禍於南端504.第502章 君子先上談判桌第350章 勳戚懼風,百姓愛金第341章 知恩圖報,如此清官?第89章 改制乾清,瞪退瑾衆第460章 蘇喜忠君,帝肋遇考第272章 遠窺石見,近觀驥遁第364章 銘窺世道,靜妃多動。第286章 惡子之首,抄家問罪第309章 缺錢的財政會議第451章 京城無君,妖事頻生(求保底月票)第341章 知恩圖報,如此清官?528.第526章 朝事遇難,喜恩獻策第373章 謀而後動,血染海西526.第524章 爲政苛酷,蹄踏半島第360章 王煜應劫,越刀指程第65章 武勳點火,帝防奪門第249章 水落石出第338章 君臣佳話,萬安有禮530.第528章 神君上民,西夷爲末第69章 餘波1第550章 南宮有禁,帝國有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