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九十七章 京城刑名之權

四百九十七章 京城刑名之權

如今五城提督御史衙署人手充裕,而且暫時還處在剛開張吃閒飯狀態,派出五個人去各兵馬司傳達命令毫無壓力。

午後未時,距離最近的西城兵馬司指揮先到,其後南城、東城、中城、北城兵馬司指揮相繼來到,都被引入五城提督御史衙署側廳中。

五人到齊後便靜待新任上司露面訓話,這也是應有之義。不過一直等候了半個時辰,那李僉憲卻是架子極大,遲遲不露面。

這會兒衆人心裡都猜到了,這定然是新官上任給他們的下馬威,就是要故意晾着他們在這裡。但他們作爲下官,也只能繼續等着,如果連這都忍耐不了的,就不用在官場混了。

這一等,又是半個時辰過去,日頭已經偏西,那李僉憲仍然沒有露面。等到這個份上,五個兵馬司指揮的心中大都有些不耐煩了。如此長時間的空等,已經超出了考驗的範疇,如果說是下馬威,那也算很過頭了。

上司爲何要如此做?其餘四人想到這個問題,便疑神疑鬼的看向中城兵馬司的苟指揮。聽說當初李僉憲第一次上任時巡視中城,苟指揮故意避而不見,讓上司空等一個多時辰,今天李僉憲莫非意欲報復回來,而大家都是被這姓苟的連累了?

中城苟指揮臉上的傷痕尚未完全消除,一方面心裡憋着氣,另一方面被同僚眼光看的不自在。故而他有些坐不安席,忍不住起身對其餘人道:“想必僉憲公事繁忙,我等久待無益,本官且先告辭了。”

隨後繼續等了片刻,南城指揮又起身告辭。最後直到天色就要黑了,衙署將關門落鎖時,李佑仍未出現,剩餘的三個兵馬司指揮這才無奈離開。

其實五個指揮苦等的時間裡,李大人並不在衙署裡,他傳令召見五個指揮後。便出衙去了刑部,要拜訪刑部尚書荀飛謙。其目的很明確,儘可能的爭取到更大的司法權限。

道理也很簡單,一個號稱統管京師治安的衙門,如果司法權力小的可憐,那還有什麼威懾力?無權在手,其令不行。

刑部尚書荀飛謙是由文淵閣大學士楊進推薦、時任吏部尚書許道宏提名廷推得官,所以追究起脈絡。與李佑也算是同道中人。不然李大人根本不用去談。

要知道,京師乃天子腳下,司法乃是重器。最高司法大權直接歸天子所有,往下則分別授予各衙門。

從組織結構來看,李佑的提督五城御史衙署與刑部其實是平行的。或者說和所有部、院、寺監都是平行的,都是直接向天子負責,只是司法業務需要從屬於刑部。

李佑多一分司法權力,刑部就少一分權力,所以李大人找刑部商議司法權限問題,無異於與虎謀皮,若非荀尚書算是同道,不然談都沒得談。

不過李大人也不是沒有底氣,他索取權力是朝廷默許的。朝廷設立他這個官職。顯然是對京師案情頻發的混亂現狀不滿,想要改變京師事權分散局面,並總攬其事、強化管制的意思,不然平白設一個五城提督有何用處?但具體如何,還得靠他自己爭取。

面對李佑來訪,荀尚書擺不了什麼架子,他對李某人到訪的原因。很是心知肚明。便直接在花廳接見,並屏退了左右人等。

略略寒暄幾句,李佑便直抒來意,“依照定例,巡城御史受理京城地界之詞訟。審問案情,小事立斷。大事送部,而兵馬司負有偵緝之責。今蒙朝廷信重,以本官節制巡城御史,總領諸兵馬司,今後刑名定例如何,本官猶自懵然不知,還請大司寇示下。”

別地刑名都由縣衙負責,但對京城的刑名之事,朝廷極爲重視,所以從制度上是由刑部代爲負責,哪怕是兩家互相罵街這樣雞毛蒜皮的事情也要吵吵到刑部。

而刑部作爲六部之一,主管天下刑名大案,但卻常常處理京城這些爛事,也是煩不勝煩。同時經常兼顧不過來,於是漸漸有了兵馬司和巡城御史的擴權。

國朝最早設巡城御史,只爲糾劾地面,並不受理詞訟,也不負責刑名問案,但後來漸漸有了部分司法權限。大體上,輕微的、杖刑以下的民事案件,巡城御史可以自裁,杖刑以上的刑事案件仍須移交刑部,而兵馬司則受同級巡城御史監督和指揮。

李佑提起這個定例,荀尚書當然聽得出他話中之意——既然巡城御史都在事實上擁有了杖刑以下案件的司法權力,那麼本官作爲巡城御史的上級,那就應該具有更高級的權限,否則何以節制巡城御史?天下沒有上級權力反而不如下級的道理,更何況朝廷設立本官這個職位,本就有總攬京師司法的意思,不能讓詔令成了空文。

歸納爲一個詞,就是“要權”。

其實從荀尚書本人角度而言,他已經是九卿之一、二品大員的層次,眼界很高,對於京師地面這些瑣碎事情和三瓜兩棗的司法權力已經看不入眼了。

例如說,將在京城偷東西的小賊判刑,也要放到他堂堂刑部尚書的案上批一筆,這有什麼快感可言?能抓住大案重案就足夠了。

但是荀尚書仍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影響,所以不敢輕易與李佑承諾什麼,只反問道:“那你有何想法?不妨說出來。”

對此李佑早有腹案,“外地知縣,尚可判一百杖之刑。京師重地尚需慎刑,本官不敢比照外地按察僉事,只比照知縣如何?只求百杖以下案情可自行裁斷。”

荀尚書怫然道:“你也知道京師重地極是慎刑!對京師案件,我刑部也只有百杖以下自裁之權,百杖以上刑案,照樣需要上奏天子聖裁!若如你而言,我刑部今後便不用管京師之事了!”

“都是爲君分憂,刑部乃天下的刑部,事務已然繁重不堪。大司寇又何苦糾纏於京城這刁民雲集的地方,做那如同知縣的俗事。”

荀尚書答道:“你若有此意,大可直接向天子奏請。如有聖諭,我刑部不敢不從,你何必到這裡與本官說這些!”

李佑無奈道:“大司寇說笑了,若不向大司寇照會,我何敢自專。”

荀尚書想了想,又道:“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在刑部本官就是這個閻王,但是部中還有很多小鬼。若真如你所願,本官可以不在意,但是部裡未免會怨言重重,叫本官這一部之首不好做。”

京城事務繁瑣,固然讓負責京師刑名案情的刑部疲於應付。但與此同時,對小官吏來說,過手的油水和好處也很大,甚至是主要的灰色收入來源。

不錯,刑部確實負責天下刑名,但是外地案子到了刑部後,疏通成本也很高,案犯打點的積極性就下降了。

打個比方,貴州案件到了刑部,那案犯親屬想打點疏通,就要花兩個月時間,穿越三千里去人生地不熟的京師。對於一般人而言,遇到這種情況豈止是望而生畏,只怕當即就放棄疏通打點並聽天由命了,於是刑部主管官吏所能落下的好處就少了。

相反,京師人犯了官司,與刑部近在咫尺,打點疏通便利許多,積極性也高,同時京城人相對比較富裕,拿得出銀子。

所以說京城案件煩不勝煩歸煩不勝煩,但仍是刑部官吏最主要的灰色收入來源。作爲高高在上的刑部尚書,荀飛謙大人可能不在意這點事,但是不能不考慮到屬下十三清吏司大小官吏的情緒,部中具體事務都還要依靠他們去做。

李佑縱然有從朝廷到百姓的萬般理由,但在涉及到需要挑戰官場潛規則時,他就無法去遊說荀尚書什麼了。明規則可以因爲人的主觀想法而改變,潛規則卻從不以人的主觀意志而轉移。

見李佑沉默不語,荀尚書淡定的笑了笑,“若本官還是刑部尚書,就不好開此先例,不然部裡要亂。什麼時候不當這個刑部尚書了,便無所顧忌,臨走前倒是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見天色漸晚,李佑便告辭。坐在轎中,想起荀尚書最後那句話,忽然有所悟。

荀大司寇什麼時候才能不當刑部尚書?他才五十來歲,遠不到致仕時候。那麼他不當刑部尚書還能幹什麼?天下還有多少比刑部尚書更好的位置?

不過想起來,這眼下還真有一個,比如正空缺的兵部尚書…兵部尚書在六部中是中上地位,刑部是中下地位,刑部遷兵部就等於是升官。

李佑頓時懂了,荀尚書明着婉拒,其實是暗暗提了條件,他若能當上兵部尚書,自然臨走前可以幫他在刑部吃裡扒外。

這也太看得起他了!李佑很無語,估計荀尚書是看上了他對盧閣老的影響力罷。有盧閣老這個前任兵部尚書和楊閣老一起用力,再搭配上吏部天官趙良仁,勝算還是很大的。

可是他現在不想再參與這些事情,就算成功,也如同甜美的毒藥,飲鴆止渴而已。

既然刑部這邊暫且說不通,李大人決定執行第二套方案,那就是模仿上輩子某個特殊階段的特殊政策,奏請進行“嚴打”。

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五百四十八章 有點心虛四百三十二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三百七十九章 暗無天日的揚州城四百一十七章 橫生枝節四百五十七章 廷推之前第58章 浮雲一樣的信仰四百八十七章 貪贓與私鹽第96章 我本低調人二百四十四章 風雲變幻第98章 迎接年度考計二百八十七章 沒有一個脾性相合的六百一十五章 幸福都是攀比出來的二百八十三章 李大人選官記三百六十七章 成交三百六十章 汛期尾聲第84章 談了感情談生意四百零八章 兩淮鹽業公會第190章 踩出個什麼東西?!二百一十五章 偷得浮生幾日閒第41章 李典史擺酒納妾四百零九章 華麗耀目的氣場四百零一章 禍水東引二百八十九章 小竹的緣分四百零一章 禍水東引二百三十章 千歲心中的重重迷霧三百七十一章 紛至沓來的瑣事第124章 賊喊捉賊第153章 兩次被當槍使第75章 迎接考察團三百三十三章 美人心計四百三十四章 揚州行宮六百一十六章 報紙的輪廓五百二十三章 粗糙生硬漏洞百出三百一十四章 李大人的潘多拉魔盒第42章 劉巡檢細說端詳五百零八章 漁翁公主五百四十七章 目光如炬第37章 惟是袈裟披最貪三百三十七章 超凡入聖五百章 古道熱腸李僉憲第21章 初入名利場三百五十二章 祖陵運河民生二百七十九章 新陳代謝的契機三百七十九章 暗無天日的揚州城四百二十一章 底牌的用法三百五十五章 潰堤了三百五十四章 問心無愧第133章 得隴望蜀六百零四章 你不仁我不義六百二十四章 上中下的選擇三百五十六章 一切順利三百二十四章 變幻的賭局第179章 八宗罪三百七十四章 更猛烈的流言第131章 府衙的天要變了!五百三十章 都很上道第33章 注水不敢有醒目標題五百六十二章 銀號現狀二百一十二章 令人震肅的宮廷八卦四百零六章 整飭鹽法事第145章 掛冠而去第154章 府衙自此多事矣三百八十章 彭閣老的災星二百五十章 誰先沉不住氣誰倒黴二百三十八章 夾縫中的道路三百二十三章 騷動不安的大房二百一十五章 偷得浮生幾日閒第28章 令人頭疼的判罰四百四十三章 歡喜不歡喜六百四十七章 陰謀變陽謀五百章 古道熱腸李僉憲五百六十八章 昌平不只有挖沙第137章 李大人的驕傲與陳大人的腳步六百二十三章 羣雄逐鹿四百二十七章 歷史又重演了二百四十六章 去採風四百零三章 棋局與抉擇四百五十二章 你真乃福星也第55章 欲擒故縱的把戲六百四十七章 陰謀變陽謀二百六十七章 龐大的計劃五百八十章 這纔是屬於他的舞臺五百十一章 坑爹的小柳兒五百七十三章 你要負責五百章 並無人指使六百二十三章 羣雄逐鹿六百三十八章 信心十足第113章 真相就要大白?第28章 令人頭疼的判罰第145章 掛冠而去三百零五章 他比煙花還寂寞二百四十五章 紛亂的朝爭四百二十八章 獨釣寒江雪三百七十八章 各種無事生非第90章 街頭訂下美人約第107章 來者不善第131章 府衙的天要變了!第71章 望老爺自重!
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五百四十八章 有點心虛四百三十二章 春風十里揚州路三百七十九章 暗無天日的揚州城四百一十七章 橫生枝節四百五十七章 廷推之前第58章 浮雲一樣的信仰四百八十七章 貪贓與私鹽第96章 我本低調人二百四十四章 風雲變幻第98章 迎接年度考計二百八十七章 沒有一個脾性相合的六百一十五章 幸福都是攀比出來的二百八十三章 李大人選官記三百六十七章 成交三百六十章 汛期尾聲第84章 談了感情談生意四百零八章 兩淮鹽業公會第190章 踩出個什麼東西?!二百一十五章 偷得浮生幾日閒第41章 李典史擺酒納妾四百零九章 華麗耀目的氣場四百零一章 禍水東引二百八十九章 小竹的緣分四百零一章 禍水東引二百三十章 千歲心中的重重迷霧三百七十一章 紛至沓來的瑣事第124章 賊喊捉賊第153章 兩次被當槍使第75章 迎接考察團三百三十三章 美人心計四百三十四章 揚州行宮六百一十六章 報紙的輪廓五百二十三章 粗糙生硬漏洞百出三百一十四章 李大人的潘多拉魔盒第42章 劉巡檢細說端詳五百零八章 漁翁公主五百四十七章 目光如炬第37章 惟是袈裟披最貪三百三十七章 超凡入聖五百章 古道熱腸李僉憲第21章 初入名利場三百五十二章 祖陵運河民生二百七十九章 新陳代謝的契機三百七十九章 暗無天日的揚州城四百二十一章 底牌的用法三百五十五章 潰堤了三百五十四章 問心無愧第133章 得隴望蜀六百零四章 你不仁我不義六百二十四章 上中下的選擇三百五十六章 一切順利三百二十四章 變幻的賭局第179章 八宗罪三百七十四章 更猛烈的流言第131章 府衙的天要變了!五百三十章 都很上道第33章 注水不敢有醒目標題五百六十二章 銀號現狀二百一十二章 令人震肅的宮廷八卦四百零六章 整飭鹽法事第145章 掛冠而去第154章 府衙自此多事矣三百八十章 彭閣老的災星二百五十章 誰先沉不住氣誰倒黴二百三十八章 夾縫中的道路三百二十三章 騷動不安的大房二百一十五章 偷得浮生幾日閒第28章 令人頭疼的判罰四百四十三章 歡喜不歡喜六百四十七章 陰謀變陽謀五百章 古道熱腸李僉憲五百六十八章 昌平不只有挖沙第137章 李大人的驕傲與陳大人的腳步六百二十三章 羣雄逐鹿四百二十七章 歷史又重演了二百四十六章 去採風四百零三章 棋局與抉擇四百五十二章 你真乃福星也第55章 欲擒故縱的把戲六百四十七章 陰謀變陽謀二百六十七章 龐大的計劃五百八十章 這纔是屬於他的舞臺五百十一章 坑爹的小柳兒五百七十三章 你要負責五百章 並無人指使六百二十三章 羣雄逐鹿六百三十八章 信心十足第113章 真相就要大白?第28章 令人頭疼的判罰第145章 掛冠而去三百零五章 他比煙花還寂寞二百四十五章 紛亂的朝爭四百二十八章 獨釣寒江雪三百七十八章 各種無事生非第90章 街頭訂下美人約第107章 來者不善第131章 府衙的天要變了!第71章 望老爺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