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五章 將開春闈

而當黃小剛決定將崔氏家族的全體男丁流放到遼東的消息一經傳出,通過崔叔重知道內部消息的崔家人倒還沒什麼激烈反應,反倒是在高密以及華東各郡縣的士紳階層當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自夏商以來的中國,因爲走的是農耕文明的路子,因此大多數人幾千年來都是被束縛在土地上,安土並重遷,如《漢書·元帝紀》上便有曰:“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

因此人們普遍強調家族血脈,講究子多福多、兒孫滿堂、數世同堂,這些成爲多數國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在這樣的環境中,無論是誰,一旦遭受到流放的刑罰,就會被認爲是一件極爲不幸的事情。

而如今被流放遼東的清河崔氏,可是天下皆知的河東大族,是三國時代就登門立戶的門閥豪族,是天下士人高山仰止的偶像,是娶妻當娶五姓女的士族楷模,可如今黃小剛說要將他們流放,這就流放了,居然一點回旋的餘地也沒給留,甚至都沒問問他們這些東華士族的意見。

所以,便有一些私底下悄悄咪咪自詡爲天鳳軍治下的“東華新士族”們便有些不太高興的情況,很快便由歷城的謝、王、顏、司徒四家領頭,糾集了東華各郡的一些小門小戶的所謂士族,齊齊趕赴高密求見黃小剛。

當然了,按照此時的慣例以及民間對“流放”這個刑罰的慣常理解,人們普遍認爲流放是一種將罪犯放逐到邊遠地區進行苦役和勞動改造的一種嚴酷刑罰,基本上被流放的罪犯會在去的路上就得死上一半,而到了地頭之後又要幹活勞作,做最苦最累的活計,因此被流放者最多也就能活個三五七年。

所以在衆人的理解中,把崔氏一族的男丁全流放到遼東,這無疑是判了人家全族的死刑,如此刑罰也未免太過苛厲了一些。

結果,面對着羣情激憤上門質問的所謂“東華新士族”羣體,黃小剛一開始也是有點懵,待得問清楚他們的真實看法後,這也才慢條斯理的與衆人分說道:“這首先,本監軍先來問諸位一句,可知道今次我軍於清河城前,與河東五姓開戰的戰況如何?想來恐怕知道者寥寥無幾,本監軍倒也不妨與諸位細細說道一二,大體上說來今次作戰我軍共計陣斬了四千六百多人,生俘了一萬八千多人,而自身的傷亡也達到了一千二百三十二個陣亡和兩千一百三十八個傷殘,且問諸位,這些傷亡本監軍如今報來或許只是一些數字,可諸位好生想想,他們可全是我東華子弟,而此役的始作俑者、罪魁禍首又是誰人?”

衆人聽了先是一驚,隨後便吶吶不言,驚的是天鳳軍的傷亡戰損與斬獲和俘虜根本就不成正比,而一千多的陣亡和兩千多的傷亡看似很多,可真要拿同期的隋朝官府與義軍的戰績來比較的話,根本就不值得一提了。

至於說始作俑者是誰這還用問麼?要不是清河崔氏挑頭搞事,並且還主動出面召集了河東五姓共同出兵來對抗天鳳軍,天鳳軍也不會有此傷亡了!

再說東華子弟的說法也是衆人頓時面露羞色,比起這些家鄉人來,世代居於清河的崔氏怎麼算都不可能跟他們這些東華士族沾親帶故,畢竟人家正兒八經是高門,也不跟他們這些小門小戶通婚!

見衆人的氣勢一下被打了下來,黃小剛也見好就收,繼續道:“再來,便怕是諸位對我天鳳軍的‘流放’之刑頗有誤解,我軍的‘流放’刑罰與前朝和楊隋頗有不同,我軍本來就推行天賦人權,廢除奴婢的政策,自然不會讓受刑之人爲奴爲婢,做牛做馬。因此,崔氏流放去往遼東之後,只是被貶爲平民身份,非特例或有殊功不得考學、從政,亦不得擔任官府胥吏和公職,但有基本的人身自由,可行商務農、購置房產、置辦產業,諸般權益與平民無異。”

聽得黃小剛如此解釋,衆人先是驚訝萬分,隨後在感覺心從嗓子眼落會胸腔之後,卻也由衷的生出一種兔死狐悲之感:這般流放,看上去或許很美好,可實際比什麼做牛做馬更叫人覺得悲涼萬分啊!

想想看,一個老牌門閥、數百年綿延的士族,如今被貶爲平民身份,而且非特例或有殊功不得考學、從政,亦不得擔任官府胥吏和公職,這特麼雖然比全族一起殺頭要仁義,可實際卻比真的把他們滅族還慘啊!

所謂兔死狐悲,其鳴也哀,瞧着這些“東華新士族”的氣氛有些尷尬,黃小剛也知道這個時候不宜再揮舞大棒,不如給個甜棗嚐嚐,略微思索思索之後便也道:“對了!既然諸位這次難得到齊,本監軍也正好有一件大事要告知諸位,據我軍前線急報,元帥親領大軍日前已經進駐黎陽,而今北有李唐佔據晉陽,西有瓦崗軍佔據大興,楊隋的越王楊侗還佔着洛陽,估計自此三家分駐關中之勢將成,加上據聞宇文化及兄弟弒殺隋帝楊廣之後,更領着十數萬官軍正在返往關中,只怕日後兩京之地將會鏖戰不息。如此,我與我家元帥便也思量,東華各郡民政之事不可久拖不決,因此決意明春將召開春闈,開科舉士,招賢納士!”

衆人一聽,頓時譁然,紛紛來問細節,不過黃小剛也不過是隨口忽悠,怎麼可能把正經的規章制度也給隨口胡編出來,於是便也讓大家回去安心等待消息,隨後自有詳細的科舉事項細則公佈。

待得把這些“東華新士族”忽悠走後,黃小剛也忙着手書一封把情況詳細給黃娜說了,然後乾脆就把這事丟給黃娜,讓她在黎陽慢慢拿出個章程來。

對於科舉制度,黃小剛是真的知道不多,也不想想他就是個高中畢業的文化水平,也就知道古代科舉就是分級考試,然後分出什麼童生、秀才、舉人和進士,但具體考些什麼,又該怎麼考他就不清楚了。

而實際上,後世很多學者普遍認爲科舉制度就是隋朝建立、唐朝完善的,且這個說法得到了主流史學界的認可。因爲隋朝統一全國後,的確爲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係的發展變化,爲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爲了加強中央集權和掌控人才流動的渠道,於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用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第四百八六章 弄拙成巧第五百八一章 例行簡報第六百零五章 一步到位第五百三九章 賤人咬金第二百三二章 辯論第四百五三章 紅鯉綠鯉第四百八八章 天賜良機第四百四八章 突飛猛進第三百二二章 秋季攻勢第六百零八章 應勢而爲第二百三四章 邏輯第七百二九章 傳法第七百三五章 丈夫第四百三三章 三娘秀寧第七十二章 開打第一百九五章 破陣第七百一十章 奇攻第六十四章 掘洞爲牢第二百三十章 落雪第四百六五章 各懷鬼胎第三十章 腳踏實地第七十二章 開打第三百九一章 以拖待變第七百五八章 鬼話第五百五十章 汝願助否第三百六七章 清河降了第四十六章 制定操典第七百十九章 共賞第五百八五章 千里馳援第二百六九章 贊助第六百七一章 二事第三百五一章 金牌配角第五百三五章 耽羅來附第九十八章 時不我待第四百五四章 驍果借道第五百十一章 畫山而治第一百七六章 功民第四百七四章 千金馬骨第五百三二章 船隊回航第二百四六章 丟臉第二百七二章 家底第七百章 算賬第二百零八章 參軍第三百七九章 聯軍組成第七百七六章 意外第一百六十章 民變第七十六章 妖術第二百四六章 丟臉第四百六二章 步步爲營第八十九章 分則無益第六百四五章 淑女好逑第七百二五章 新政第八十八章 合則兩利第四百七二章 黃泉再見第七百六七章 開會第四百二八章 創刊發行第六百十三章 陷陣衝鋒第四百八一章 水鬼出擊第六百二十章 向來如此第六百九一章 經濟第三十一章 去文登第二百四十章 糊塗第二百四五章 房喬第三百三六章 土崩瓦解第四百四五章 基建膠州第五百零二章 無跡可尋第六百四六章 高瞻遠矚第一百七六章 功民第四百五七章 援軍已至第四百章 白刃衝鋒第三百零一章 鬥將第二百三一章 茶敘第三百零八章 破陣第二百五七章 兒戲第六百八十章 百家第三百零一章 鬥將第五百九五章 江山姓誰第六百二六章 兩軍對峙第六百六五章 王子第四十四章 地圖第二百五六章 火龍第六十八章 出兵第五百六九章 歷史巧合第七百十七章 選擇第五十二章 開營第二百五五章 開打第三百零五章 推演第六百五六章 編戶湊丁第四百七七章 難下江南第四百九九章 解決辦法第四百八八章 天賜良機第七百五七章 豬蹄第四百三八章 世民獻策第四百五四章 驍果借道第六百四三章 遷徙預演第六百章 一網打盡第二百四六章 丟臉第三百三六章 土崩瓦解第二百章 束手第一百零五章 熟土
第四百八六章 弄拙成巧第五百八一章 例行簡報第六百零五章 一步到位第五百三九章 賤人咬金第二百三二章 辯論第四百五三章 紅鯉綠鯉第四百八八章 天賜良機第四百四八章 突飛猛進第三百二二章 秋季攻勢第六百零八章 應勢而爲第二百三四章 邏輯第七百二九章 傳法第七百三五章 丈夫第四百三三章 三娘秀寧第七十二章 開打第一百九五章 破陣第七百一十章 奇攻第六十四章 掘洞爲牢第二百三十章 落雪第四百六五章 各懷鬼胎第三十章 腳踏實地第七十二章 開打第三百九一章 以拖待變第七百五八章 鬼話第五百五十章 汝願助否第三百六七章 清河降了第四十六章 制定操典第七百十九章 共賞第五百八五章 千里馳援第二百六九章 贊助第六百七一章 二事第三百五一章 金牌配角第五百三五章 耽羅來附第九十八章 時不我待第四百五四章 驍果借道第五百十一章 畫山而治第一百七六章 功民第四百七四章 千金馬骨第五百三二章 船隊回航第二百四六章 丟臉第二百七二章 家底第七百章 算賬第二百零八章 參軍第三百七九章 聯軍組成第七百七六章 意外第一百六十章 民變第七十六章 妖術第二百四六章 丟臉第四百六二章 步步爲營第八十九章 分則無益第六百四五章 淑女好逑第七百二五章 新政第八十八章 合則兩利第四百七二章 黃泉再見第七百六七章 開會第四百二八章 創刊發行第六百十三章 陷陣衝鋒第四百八一章 水鬼出擊第六百二十章 向來如此第六百九一章 經濟第三十一章 去文登第二百四十章 糊塗第二百四五章 房喬第三百三六章 土崩瓦解第四百四五章 基建膠州第五百零二章 無跡可尋第六百四六章 高瞻遠矚第一百七六章 功民第四百五七章 援軍已至第四百章 白刃衝鋒第三百零一章 鬥將第二百三一章 茶敘第三百零八章 破陣第二百五七章 兒戲第六百八十章 百家第三百零一章 鬥將第五百九五章 江山姓誰第六百二六章 兩軍對峙第六百六五章 王子第四十四章 地圖第二百五六章 火龍第六十八章 出兵第五百六九章 歷史巧合第七百十七章 選擇第五十二章 開營第二百五五章 開打第三百零五章 推演第六百五六章 編戶湊丁第四百七七章 難下江南第四百九九章 解決辦法第四百八八章 天賜良機第七百五七章 豬蹄第四百三八章 世民獻策第四百五四章 驍果借道第六百四三章 遷徙預演第六百章 一網打盡第二百四六章 丟臉第三百三六章 土崩瓦解第二百章 束手第一百零五章 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