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二章 大禍臨頭

且說元文都入了宮後,倒也沒耽擱多久便陛見結束,迅速轉了出來。

畢竟此次他去黎陽所行之事,早就通過軍驛傳回了洛陽,實際上是真沒有什麼可以多說的。

這當初李密等人轉戰關中,一路上不但是抄捷徑走小道根本沒帶什麼輜重,且義軍本身又都是缺衣少食,基本上就是倆肩膀扛着一張嘴就過來了,軍裝被服都還是打下大興之後才解決的,哪有什麼餘力給全軍配置冬衣。

所以這次陛見自然也就沒什麼好說,也就是說明一下此行軍中所見,言稱李密的軍隊確實冬裝不足,無法在冬季交戰,只能等開春以後再做籌謀。

而這次元文都之所以被派了苦差,寒冬臘月的年都沒過就得走上好幾百裡去黎陽打個轉回,自然也是因爲李密乃是他出面招安的緣故。

也說元文都出來之後,便也叫上盧楚等人返回宅邸,洗去風塵之後便也設宴偏廳,就聽得盧楚等人將這元文都離洛之後城中發生之事細細道來,所言之物無非就是王世充的一言一行。

誰知酒正酣時,納言段達卻是匆匆趕至,與衆人道:“哎呀!吾等大禍臨頭矣!”

衆人忙也來問,才知道方纔王世充送別元文都後便轉回了太尉府,與手下將領言道:“李密本是三番兩次作反之賊,雖打下大興卻成困獸之勢,只怪元文都那幫人皆是不知庶務的文官書生,如今將其招撫之後還任其做大,以至於使其擁兵數十萬之衆。我看今後事態的趨勢,他日李密得勢之時,其等必難倖免。再說我等多次跟李密作戰,殺死他的父兄子弟,前前後後已經很多,李密一旦朝中得勢,我們這些人豈能還有生路?”

元文都等人一聽,臉色都是勃然一變,這話的前半截倒也問題不大,說的問題也的確是事實,倒也叫人無從辯駁。可這段話的後半截問題就大了,他不但點出了一個近在眼前的巨大危機,也同時顯露了一種別樣的心思,那就是反心!

當即盧楚便一拍大腿,猛然喝道:“好野……野支,爾……爾等要反!”

元文都也是神色大變,他剛剛從黎陽返回,自然也是知道如今李密營中情況,雖然李密軍缺衣少食無法進行冬季作戰,可人數、武備卻是十分充足,一旦天氣好轉,這十數萬大軍便自然又是生龍活虎一般。

可李密要反倒也無法,只是王世充以此等言語刺激屬下,用意自然是司馬昭之心路人可鑑了。

也在這時,就聽一名盧楚身邊的客卿言道:“元公才歸洛陽,怕是不知近月以來,野支藉故以重建左翊衛之名,大勢蒐羅民間青壯,僅是月餘已得數萬之衆,又私開府衙,意圖不軌。”

聽得那客卿言之鑿鑿,旁人也是隨聲附和,元文都閉目沉思許久後,倒也乾脆利落,直言道:“野支反心已生,自然留他不得,不知各位可有好計策?”

衆人聽了面面相窺,倒是盧楚哈哈一笑,道:“可……可……效當年,當年……專諸、聶政……之……之舊事爾!”

這大家都知道專諸和聶政就是專門搞的政治暗殺,所以盧楚所指不言自明,元文都等人一聽倒也覺得只有如此辦法纔可,便決定就用這招,隨即商討起了動手細節,很快便研究決定,要趁王世充上朝的時候,佈下伏兵殺掉他。

一番商討諸事商定之後便也各回各家,只是段達歸家之後卻是有些忐忑不安,便把其婿張志叫來商議此事。

這段達本是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市)人士,乃是前朝北周朔州刺史段嚴之子,

其人美鬚髯,且善於騎射,因襲封襄垣縣公,又是武將出身,曾帶兵攻打吐谷渾,鎮壓各地起義。

入朝之後,因爲交好晉王楊廣,曾設計使人告發太子楊勇,隋煬帝爲宇文化及所弒後,聯合元文都擁立越王楊侗即位於洛陽,被封爲陳國公,是如今朝中“七貴

”之一。

只是,別看這段達是武將出身也曾領兵出戰,但實際上此人性格平庸怯懦,加上此人爲官極善觀風望色、選邊站隊,所以他對這次元文都等人的謀劃別有想法。

便也說這段達與女婿商議良久,還是他自己親自拍板道:“如今看來,大勢雖然在元文都他們這邊,但李密的大軍遠在黎陽,而王世充的軍隊卻盤踞在洛陽,所以他們要是敢在洛陽動手的話,肯定難以取勝,就算僥倖取勝也肯定是慘勝,對我們而言沒有任何好處。”

然後又說:“但如果我們反過來幫王世充的話,那麼我等朝中七貴必然分裂,甚至要自相殘殺,如今朝廷既失了大興(長安),也失去了黎陽倉,更被斷絕了運河漕運,被困在關中方寸之地動彈不得,這個時候還要內訌的話,旦夕之間就會分崩離析,所以我們既不能幫元文都殺王世充,也不能去找王世充告密。”

結果思來想去,段達便做了決定,動身入宮陛見了楊桐,將元文都、盧楚等人計劃襲殺王世充的事情捅了出來,把這個燙手的山芋丟到了楊桐的手裡。

楊桐在得知這個情況以後,當即頭也就大了,如今朝中“七貴”大致分爲三派,一派就是以元文都和盧楚、趙長文、郭文懿他們爲主,政治主張主要是禍水東引、借力禦敵和搞政治制衡,力主招安李密等義軍,妄圖藉着外來的兵勢穩定政局;一派則是以皇甫無逸、韋津、段達這些人組成的中間派,屁用沒有、破事還多。

至於最後,便是自成一派的王世充,瞧着他近一段時間又是開府建軍、又是禮賢下士的行爲,其人的反心已然顯現,雖然對於元文都和盧楚等人謀劃要將他暗殺的消息聽着很叫人感到刺激,但楊桐也不是傻瓜,自然明白萬一要是失手,後果將會非常嚴重。

而且就眼下來說,朝中“七貴”僅有五人在洛,其中皇甫無逸(兵部尚書)在正月初的時候就被派去黎陽犒軍,如今並不在城中,而郭文懿(內史侍郎)也奉命前往回洛倉督辦糧秣事宜不在朝中。

所以,對於元文都他們計劃襲殺王世充之事,楊桐既然沒能力阻止,也沒能力事後控制局面,便只能問段達可有什麼解決此事的良策。

這時段達倒是給他出了一個好主意,那就是引入第三方勢力來平衡洛陽城內的各方躁動,他提議敕封留守大興的瓦崗將領翟讓一個左武衛大將軍的官職,任命他爲大興太守,並且對翟讓以下原瓦崗系的將領也各有犒賞和升遷,更將翟讓手下的戰將單雄信和徐世勣封了偏將軍,並用聖旨指派二人各領本部到洛陽擔任城衛。

第五百十六章 軍火禮包第三百九三章 兩面夾擊第十章 制弓第二百九七章 壕溝戰術第三百二八章 持節傳檄第五百六二章 大禍臨頭第一百九十章 房傘第七十五章 火樹銀花第二百三三章 預案第四百七五章 別有隱情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二百七八章 建省第五百十六章 軍火禮包第六百七十章 安排第七百二九章 傳法第二百五七章 兒戲第一百三五章 呂母起義第三百十五章 別有用心第五百三六章 規劃濟州第三百二六章 巧舌如簧第二百五六章 火龍第七百六四章 時機第五百二九章 總動員令第四百五四章 驍果借道第二百四十章 糊塗第六百八一章 二武第六百四六章 高瞻遠矚第二百零八章 參軍第六百九六章 年節第七百三五章 丈夫第三百五六章 點石成金第四百七七章 難下江南第一百零八章 軍議第四百四六章 魯班後人第七十六章 妖術第二百八七章 嘉年華第七百四八章 安排第七百七二章 氣象第二百四十章 糊塗第五百零一章 去國之人第四百四十章 駐兵整訓第八十八章 合則兩利第一百二六章 一步到位第二百八四章 旅順港第二百四五章 房喬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關中第一百二六章 一步到位第七十六章 妖術第二百三七章 夜襲第二百八四章 旅順港第六百二二章 十萬女軍第三百四九章 翌日再戰第十二章 不情之請第一百六三章 約法第二百十七章 毒丸第一百五九章 夢想第五百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三百四六章 城上有怪第二百十一章 祭祀第二百三三章 預案第二百六十章 破城第六百八五章 矮人第五百十一章 畫山而治第七百七四章 無趣第七十一章 換俘第四十六章 制定操典卷五 鳳耀中華 第五百六一章 文都歸洛第四百五四章 驍果借道第四百二三章 三期規劃第三百三三章 首善之地第七百五七章 豬蹄第二百六一章 表弟第四百九十章 美中不足第三百七十章 千里奔襲第四百四五章 基建膠州第三百三九章 別來無恙第四百六四章 衆矢之的第四百三九章 出使黎陽第六十五章 思想工作第二百九二章 高麗軍神第四百九一章 具裝騎兵第二百零五章 秦瓊第一百四八章 改選第三百七二章 虛與委蛇第三百四四章 交叉戰術第二百四九章 謀士第三百九七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章 一網打盡第三百三三章 首善之地第三百十一章 兩難第七百六三章 突襲第四百四五章 基建膠州第七百二九章 傳法第三百七四章 瓦崗入關第三百四三章 試探攻擊第三百六九章 五軍之戰第三十七章 陶瓷第三百九九章 王者近衛第六百九十章 幣制第四百十八章 劃山而治
第五百十六章 軍火禮包第三百九三章 兩面夾擊第十章 制弓第二百九七章 壕溝戰術第三百二八章 持節傳檄第五百六二章 大禍臨頭第一百九十章 房傘第七十五章 火樹銀花第二百三三章 預案第四百七五章 別有隱情第八十三章 賞罰分明第二百七八章 建省第五百十六章 軍火禮包第六百七十章 安排第七百二九章 傳法第二百五七章 兒戲第一百三五章 呂母起義第三百十五章 別有用心第五百三六章 規劃濟州第三百二六章 巧舌如簧第二百五六章 火龍第七百六四章 時機第五百二九章 總動員令第四百五四章 驍果借道第二百四十章 糊塗第六百八一章 二武第六百四六章 高瞻遠矚第二百零八章 參軍第六百九六章 年節第七百三五章 丈夫第三百五六章 點石成金第四百七七章 難下江南第一百零八章 軍議第四百四六章 魯班後人第七十六章 妖術第二百八七章 嘉年華第七百四八章 安排第七百七二章 氣象第二百四十章 糊塗第五百零一章 去國之人第四百四十章 駐兵整訓第八十八章 合則兩利第一百二六章 一步到位第二百八四章 旅順港第二百四五章 房喬第五百六十章 兵臨關中第一百二六章 一步到位第七十六章 妖術第二百三七章 夜襲第二百八四章 旅順港第六百二二章 十萬女軍第三百四九章 翌日再戰第十二章 不情之請第一百六三章 約法第二百十七章 毒丸第一百五九章 夢想第五百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三百四六章 城上有怪第二百十一章 祭祀第二百三三章 預案第二百六十章 破城第六百八五章 矮人第五百十一章 畫山而治第七百七四章 無趣第七十一章 換俘第四十六章 制定操典卷五 鳳耀中華 第五百六一章 文都歸洛第四百五四章 驍果借道第四百二三章 三期規劃第三百三三章 首善之地第七百五七章 豬蹄第二百六一章 表弟第四百九十章 美中不足第三百七十章 千里奔襲第四百四五章 基建膠州第三百三九章 別來無恙第四百六四章 衆矢之的第四百三九章 出使黎陽第六十五章 思想工作第二百九二章 高麗軍神第四百九一章 具裝騎兵第二百零五章 秦瓊第一百四八章 改選第三百七二章 虛與委蛇第三百四四章 交叉戰術第二百四九章 謀士第三百九七章 措手不及第六百章 一網打盡第三百三三章 首善之地第三百十一章 兩難第七百六三章 突襲第四百四五章 基建膠州第七百二九章 傳法第三百七四章 瓦崗入關第三百四三章 試探攻擊第三百六九章 五軍之戰第三十七章 陶瓷第三百九九章 王者近衛第六百九十章 幣制第四百十八章 劃山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