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秉燭夜談論茶法

“太祖立禁榷法,歲收淨利凡三百二十餘萬貫,那時諸州商議約爲七十五萬貫,而茶利在最多的時候達到了五百餘萬緡。慶曆之後,法制漸漸敗亂,私販公行,所以朝廷便逐漸罷了禁榷,行通商之法。之後商人可與茶戶私相販售,乃至地方截留茶利,這四十多年來,朝廷的茶利一年不如一年,大有悖於朝廷取利之道。”

福寧殿上,蔡京胸有成竹地侃侃而談。之前他立足未穩,兼且尚未計議成熟,所以改革茶法的建議一直未曾被採納。如今他既然已經成爲當朝首相,底氣便足得多,再加上事關趙佶最重視的財政,他有十成的把握能夠得到支持。

“嘉佑通商法之所以在屢屢被人抨擊的同時還能在東南一帶通行,只不過是因爲當年用兵西北,以茶折中而使得茶利大減,朝廷在萬般無奈下方纔廢了禁榷,以通商取而代之。那時我朝在西北用兵,爲了儘快調撥軍糧而囤積了大批茶葉待售,由於數量衆多,茶葉一旦無法按時售完,則必將變質,所以其價便被大大低估了。商人只須往秦陝輸送少量糧食便能得到大批茶葉,於是茶利大減乃至於筐,這纔不得不用通商法。但是,僅僅是茶利這一條,便使得歲收少了數百萬貫,所以不可不改!”

一番話說得趙佶悚然動容,就連其他在場諸人也覺得心中一跳。從趙佶登基以來的諸多措施來看,這位皇帝對於財政看得極重,每年平白無故少掉了數百萬貫的收入,這無論如何都是難以忍受的。不同於其他人的沉默,張商英卻忍不住了。

“早在熙寧四年,神宗皇帝便曾經召集王荊公等人商議茶法。最終也確實認爲之前的茶法是因爲西北用兵而壞。而以王荊公地遠見卓識,尚且在其《茶商十二說》中力陳茶葉延邊入中之害,以爲通商法不可輕改。如今也是一樣。國用雖然不足,卻不可貪一時之利而改已行多年之法。蔡相,民生民計纔是最應該考慮的。”他素來堅定不移地推行新政,對那些打着新政的幌子排除異己地人頗有微詞,此時不免將真話倒了出來。

想到蔡京早年和自己的書信往來以及其中對茶利流失的耿耿於懷,高俅明白此時自己再也不能保持緘默,畢竟。若是真的讓蔡京在十年之內三變茶法,民間的反應肯定會極大。與其如此。長痛不如短痛,還不如一次改到位,免得一次次來回折騰。這幾年來,他和宗漢就茶法討論過多次。而後吳廣元等人加進來之後更是又添加了諸多設想,所以他早已不似當年那般懵懂。此時他正想說話時,蔡京又搶着開口了。

“茶法之所以要改,同樣是爲了民生民計。賑災需要用錢,用兵需要用錢。朝廷的運轉同樣需要用錢,既然朝廷不能增加賦稅,便只有從那些富商豪賈收取←們販茶一轉手就是幾倍的利,於是可以蓄奴上百,坐擁豪宅美妾,而尋常小民百姓卻得爲爭溫飽而勞碌,朝廷恤民乃是根本,怎可一味如此?”大義凜然地拋出了這一通大道理之後。蔡京方纔朝着御座上地趙佶深深一揖道,“臣自然蒙聖上授以權柄,自然需得殫精竭慮,倘若每年歲收能增加這數百萬貫,則朝廷在諸多大事上便可寬裕得多了。”

“朕明白了。”雖然仍有諸多顧慮,但是和乃父神宗一樣,趙佶早已被財政攪得焦頭爛額,巴不得能夠一夕之內使府庫殷實,此時便點頭認可道,“元長之前的奏疏朕全都看過,但是,既然要改便需更加仔細一些,你回去重新把一應條例重新整理一遍,屆時就那些法則再行商議。”

得到了趙佶地首肯,蔡京自然是志得意滿,連忙躬身答應。一羣人退出福寧殿的時候,他便故意落後幾步,低聲對高俅道:“剛剛伯章似乎還有話沒有說?”

高俅沉吟片刻,這才解釋道:“我只是想起了元長公當年和我通書信時提起的事。這樣吧,此事我還有些看法,若是元長公晚上無事,我想過府商議一下,不知你意下如何?”

“好,那我便恭候伯章大駕了!”蔡京敏銳地聽出高俅並無反對之意,欣然應承了下來,“索性待會你就不用回去了,直接到我那裡用了晚飯,也好彌補了那一次被人打擾的興致。”

高俅情知蔡京指地是前次在遇仙正店的小酌,不由莞爾一笑:“那就依元長公所言,待會我差人回去通知一聲,若是錯過了宿頭,說不定就在你府上叨擾一晚了。”

料理完一天的政務之後,高蔡兩人便同乘一輛馬車離開,這一舉動自然引來不少官員側目。不過,如今高蔡既已聯姻,旁人自然不好多說什麼,只是幾個臺諫官看到這場面不禁連連搖頭,就連宗澤也不禁憂心忡忡。

由於事先知會,因此蔡夫人呂氏對高俅的到來並無幾分驚訝,親自出來打過招呼之後,她便知情識趣地迴避了開去。酒菜俱備的時候,房內除了一個心腹家僕在旁伺候,便再無任何外人。

“算算日子,高傑和蕊兒大約快到揚州了。”蔡京自斟自飲了一杯,這才感嘆道,“她自小便沒有離開過我,這頭一回離家我還頗覺得不習慣。唉,果真應了一句話,女大不中留啊!”

“想不到蔡相也會出此小兒女之嘆。”高俅微微一笑,舉杯相敬道,“我這個當哥哥地也沒辦法,若是留在京城,人人都知道他是我的弟弟,這官雖做得順當,於歷練經驗上卻是無益。在外辛苦雖然不假,可政績卻是有目共睹,我那弟婦的誥命將來也能升得快些,不是麼?”

“好你個伯章,真是難以找到你話中一絲破綻!”蔡京無奈地搖了搖頭,這才正色道,“今日在福寧殿所議的茶法之事,想必伯章你應該是贊成的?”

“朝廷之所以久久未曾動東南茶法,不過是因爲對當年的鉅額筐心有餘悸,以至於不敢妄動。嘉佑茶法實行多年,弊病相當不少,我當然是支持改革的。”見蔡京臉露喜色,高俅便順勢問道,“我只是不知道元長公廢了嘉佑通商法之後,準備以什麼方式取而代之?”

“自然是禁止園戶與商戶私相交易。”蔡京毫不避諱地將自己的設想全盤托出,“除了在京城設立榷貨務管理茶事,在各地產茶區設立茶事司置場收購茶葉,然後商人需至各地茶事司買茶引購茶,另外再徵收商稅,如此一來,一年茶利至少能有一百萬貫。”

果然是要恢復禁榷制度!高俅心中一動,臉色卻不變毫分。“元長公想要改善財政,這一點我也很贊同。只是商人既然是到各茶事司買茶引購茶,則各地官府若是截留茶利,則朝廷卻沒有更好地辦法。而置設茶場收購園戶的茶葉,其成本開銷巨大不說,一旦積壓,則難免重蹈當初的覆轍。”

蔡京聞言心中一凜,緊接着又有些猶豫:“伯章的意思是說……”

“要改就需徹底,否則將來元長公若是想到了更好的方式再更易茶法,只怕就會引起民間茶商園戶的諸多怨言!”

聽到這麼一句斬釘截鐵的話,蔡京頓時霍地站了起來,來來回回在桌邊踱了幾步,復又回身坐下,臉色已是一片坦然。“伯章此言可謂是深入我心,不錯,我也覺得僅僅恢復榷茶並不完全妥當,只是我的其他設想還不成熟,擔心提出來引起更大的反應。伯章,你既然認爲要徹底變易嘉佑通商法,我想聽聽你有什麼好主意。小說wWw首發”

“以前的椎茶法其實是官府收購後的專賣制度,一需要置茶場的費用,二需要極大的人工人力,還得同時防備胥吏猾民等從中漁利,所以有諸多空子可以鑽。以我之見,朝廷大可不必仿效從前再置茶場禁榷,而採用引榷法!”

高俅放下了手中的酒杯,臉色變得異常沉着。“其一,茶引不得由各地擅自發賣,由太府寺印造,由京城的都茶務統一發賣,另外還要置合同簿勘驗,一旦商人售茶完畢,則對簿銷去茶引。其二,商人販茶時盛茶的籠篰由產茶地的通判或相當之官委匠人依樣製造,不許商人使用私物,如此大小定製,商人便不能私自貨買更多的茶葉。其三,每年派專人到園戶茶園預估茶葉產量,並造冊登記,若是一旦銷售茶量與登記不符,則可追究園戶之責……”

他話還沒有說完,蔡京便重重一拍桌子,險些將酒杯震落在地:“好!果然是天衣無縫!”此時此刻,他着實感慨萬分,這一樁樁一條條着實合他的心意,就是讓他本人來設想也不過如此,他又豈能不拍手稱讚。

高俅自己卻心知肚明,自己其他的比不過蔡京,但要是比大事上的遠見,這天底下怕是沒人比自己的預知能力更強了。對於那些大茶商而言,陣痛自然難免,可是爲了長久之計,還是快刀斬亂麻更爲妥當。

第14章 琴瑟和諧效鴛鴦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39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40章 雙喜臨賀客盈門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19章 臭味投沆瀣一氣第3章 驚天秘聞平地現第8章 橫生波折第11章 教女無方亦有方第27章 下湟州語論進退第2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0章 得家書兩女定策第19章 千金公主齊溜號第20章 定立新君第17章 鷸蚌相爭漁翁現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9章 人面獸心第30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7章 愛女豈可輕言棄第23章 千頭萬緒難排解第13章 陰結內外謀升轉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第10章 三英聚首圖大計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3章 驚天秘聞平地現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39章 三人行之主心骨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16章 大相國寺探虛實第16章 趙府宴術驚四座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18章 一語不合動嗔心第17章 風起朝堂第35章 蔡學士語訓長子第34章 諸般緣起枕頭風第30章 美人恩重第30章 玄機重重因何悟第34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3章 美人高人第12章 福寧殿廷議伐夏第39章 棄興州敗走西北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27章 善後事亦分贓事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18章 假道士有真本領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第29章 成才府偶遇故人第23章 訓諸弟蔡攸發威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32章 爲固己鋒芒驟轉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1章 川中馬幫太猖狂第3章 聞風聲二妃籌劃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3章 路遇貴人第13章 各路才俊齊聚首第38章 兄弟相見別有情第23章 夫妻夜話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37章 應邀約兩女爲媒第1章 已是窮途末路時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3章 錦繡帕內含玄機第22章 爲國祚后妃妥協第1章 生財有道第28章 諸臺諫心繫同僚第10章 青雲亦需借好風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31章 李才女十里相送第27章 殺伐決斷第33章 初交涉互探底線第33章 泱泱大國四方朝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第39章 長柚善舞爲哪般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第21章 此公主彼亦公主第9章 議將來兩兩交心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14章 轉武階再試鋒芒第29章 揚帆出海第28章 接將令平仲調兵第7章 王府密謀第14章 除夕紀事第27章 回京更有重任待第7章 球社之爭
第14章 琴瑟和諧效鴛鴦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39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40章 雙喜臨賀客盈門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19章 臭味投沆瀣一氣第3章 驚天秘聞平地現第8章 橫生波折第11章 教女無方亦有方第27章 下湟州語論進退第2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0章 得家書兩女定策第19章 千金公主齊溜號第20章 定立新君第17章 鷸蚌相爭漁翁現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9章 人面獸心第30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7章 愛女豈可輕言棄第23章 千頭萬緒難排解第13章 陰結內外謀升轉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第10章 三英聚首圖大計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3章 驚天秘聞平地現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39章 三人行之主心骨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16章 大相國寺探虛實第16章 趙府宴術驚四座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18章 一語不合動嗔心第17章 風起朝堂第35章 蔡學士語訓長子第34章 諸般緣起枕頭風第30章 美人恩重第30章 玄機重重因何悟第34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3章 美人高人第12章 福寧殿廷議伐夏第39章 棄興州敗走西北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27章 善後事亦分贓事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18章 假道士有真本領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第29章 成才府偶遇故人第23章 訓諸弟蔡攸發威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32章 爲固己鋒芒驟轉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1章 川中馬幫太猖狂第3章 聞風聲二妃籌劃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3章 路遇貴人第13章 各路才俊齊聚首第38章 兄弟相見別有情第23章 夫妻夜話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37章 應邀約兩女爲媒第1章 已是窮途末路時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3章 錦繡帕內含玄機第22章 爲國祚后妃妥協第1章 生財有道第28章 諸臺諫心繫同僚第10章 青雲亦需借好風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31章 李才女十里相送第27章 殺伐決斷第33章 初交涉互探底線第33章 泱泱大國四方朝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第39章 長柚善舞爲哪般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第21章 此公主彼亦公主第9章 議將來兩兩交心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14章 轉武階再試鋒芒第29章 揚帆出海第28章 接將令平仲調兵第7章 王府密謀第14章 除夕紀事第27章 回京更有重任待第7章 球社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