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福寧殿廷議伐夏

崇寧三年六月,朝堂上因爲趙佶頒下的數道聖旨而變得沸沸揚揚。

原因無它,起頭只因爲趙佶突然賜了蔡京的兩個姬妾縣君的誥封,羣臣自然是一片譁然。

宋制,門下省給事中掌封駁之權,若是覺得宰執所擬政令不合,則可以奮起而上行封駁之權,除此之外,中書省舍人院的中書舍人也有封還詞頭的權力。然而,自從哲宗紹聖年間諸多直臣遭到貶斥之後,這一條便漸漸無人再用。現如今蔡京當政,門下省三個給事中全都是蔡黨一系,剩下一個人又是高俅提拔上來的,全都裝聾作啞,而舍人院四個中書舍人也全都是一個態度,除了沉默還是沉默。

就當所剩無幾的幾個正直臺諫氣不過,摩拳擦掌準備聯名彈劾的時候,嚴均的婚事便開始辦了。由於是續絃而非初娶,一應禮制自然有所稍遜,但是,這並不妨礙其妻霍氏得到了郡君的誥命。

而就在嚴均續絃的第二日,高府突然也相當高調地迎進了一位新人。原本尋常人只認爲那是普通的納妾,但是,宮中鄭貴妃王德妃遣貼身內侍道賀並送上兩份賀儀,這一舉動頓時讓不少人爲之側目。不久,人們便得知那位新人乃是當初慈德宮欽聖向太后的司殿女官,鄭貴妃王德妃的手帕交,於是方纔釋然。但是,趙佶緊接着的一道旨意讓前時尚未平息下去的輿論又轟動了。

賜向伊容許昌縣君,賜白玲德陽縣君!

當朝首相次相,同贈一門三誥命。這是大宋開國未曾有過的事,自然引起了更大的轟動。只是在議論之餘,不少人都在揣測趙佶此舉地用意。當然,要不是因爲恪守禮法的一幫老臣全都早已不在了京城。這一番風波的後果就是紛至沓來地彈劾。

饒是如此,若不是來自延安府的一封戰報,恐怕這一場因敘封而引起地波瀾還會繼續演繹下去。六月八日,知延安府陶節夫八百里加急送來奏疏,其中大意很簡單。延安府守軍奪下了延州北面的石堡城,並斬殺夏人數百!

“好,陶節夫這個延帥果然稱職!”

福寧殿上,趙佶的臉上盡是掩不住的欣喜。也難怪他如此高興,登基之後除了早期因壓力而不得不做出些許退讓,其後的用兵便是連戰連捷,這不能不讓年輕地君王喜上眉梢。

“先前陶節夫奏報築城的時候,朕還以爲他要另建新城,誰知竟是復石堡寨!早在宋初的時候,我朝便在延州北面築了石堡寨。而後因種種原因廢棄,反而爲夏人所得。如今一朝得復,陶節夫立下了大功!”

雖說有蔡京在前面擋去了不少風雨。但高俅仍然因爲一系列的事件而焦頭爛額,此時見蔡京顧盼之間極爲得意,不由暗自嘆了一口氣。陶節夫的上任不過是去年的事,而究其原因則是因爲蔡京的舉薦。當然,他對於這個做官期間風評極好的延帥並沒有什麼成見,只是覺得蔡京此舉頗有些爭功的意思。然而,如今他卻不得不賣對方一個人情。

“聖上所言極是,石堡寨自從落入夏人手中之後,便一直當作糧庫使用。此次陶節夫一舉下之,而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築起了堅城,不僅力拒夏軍於石堡寨之外,而且還斬殺其統軍以及其下軍士數百人,揚了我大宋軍威之外,更是得了夏人一座糧倉!”

“哈哈哈,伯章所言不錯,築城之外更是得了軍糧無數,這確實是意外之喜。唔,應該說陶節夫發兵正是時候!”趙佶聞言更是大悅,情不自禁地捋着下頜寥寥幾根鬍鬚,重重點了點頭,“若是西北官員都能如陶節夫一般,那朕又何愁邊關不寧?元長眼力不錯,果然薦了一個能臣。”

蔡京斜睨了一眼高俅,心中不知轉過了多少念頭。一門多誥命,這份殊榮對於他來說自然也是相當難得的,可是,由此引來地一大堆麻煩也同樣討厭。爲了平息輿論,他暗地裡使了不知多少勁,可是高俅倒好,根本就是坐享其成。可是,事情的起頭都是趙佶造成的,難不成自己還要去責怪皇帝?

“聖上過獎了,微臣只是薦一個人選罷了,真正用人地還是聖上。若不是聖上信任,陶節夫又哪能有如此功勞?”他彎腰謙遜了兩句,又順勢進言道,“如今羌事既平,不妨令陶節夫設法招納西夏牧人來歸,宣揚我朝聖德。一旦李乾順得知,,必定會耐不住性子縱兵出擊,如此便可抓住時機迎頭痛擊,相信必能挫其鋒銳。”

趙佶微微頷首,卻仍舊有些遲疑:“元長所言有道理,只不過,西夏既然打的是聯遼抗宋的主意,如若屢遭敗績,豈不會向遼人請援罷兵?”

“聖上,如今正是要夏主李乾順向遼國請援。”嚴均輕輕踏前一步,自信沉着地解釋道,“遼主雖然登基未久,但國中大事盡付臣子處理,自己只管遊獵,早已不知國中近況。據北面房細作來報,光是今年三四月間,遼國民衆造反的便有大小七起,小則劫糧倉,大則殺命官,實可謂官逼民反。夏主李乾順就算向遼國請援,其過程也必定輾轉反覆,正好趁這個機會進兵。等到遼國真地干涉,主動權就不在夏人的手裡了。”

“話雖如此,可是萬一遼國真的陳兵於北面,我朝又哪裡經得起兩面用兵?”蔡卞終究比較謹慎,忍不住提出了反對。”此計着實太險了一些,遼主固然昏庸,在這些大事上應該不會那麼愚笨的。”

“元度相公,遼國如今並非遼主一人昏庸而已。”高俅見蔡卞猶豫,心知其懼怕其中風險,不由笑道,“如今遼國最見寵信的乃是國舅蕭奉先,此人貪婪成性,只要有錢便什麼都肯做,縱使南北院樞密也只能仰其鼻息。而另一個得用的則是海陵郡王蕭芷因,其人剛愎自用,欲令朝中文武皆聽他一人之言。所以說,只要在關鍵時刻讓這兩個人鬥起來,遼國朝中很難達成一致,再者,這遼國的東邊不是還有黑山白水麼?”

黑山白水四個字一出,蔡京蔡卞頓時對視了一眼,心中不無盤算。

對於朝廷和女真人的交易,他們也曾經聽說了一點,但一直沒有派人去打聽細節。如今正式從高俅口中說出來,不免便有幾分驚心動魄的感覺。要知道,這就如同下棋時突然在敵方背後佈下暗子,不到你死我活,是絕對停不下來的。

“莫非真的是要遂太宗當年心願,徹底滅了遼國?這心志也未免太大了!”

蔡京飛快地思考着,很快換上了一幅表情。”聽均達如此說,似乎把握不小。不過,夏國諸軍監各有側重,不知你準備從何處入手?”

“若要削弱夏國,便不能以一州一城之地爲勝。須知夏地取之易,守之難,進兵當以侵攻爲上,逐步逐步削弱其實力,而後一步步築堅城抗夏人精騎。等到時機成熟,則全力壓上,這纔是萬全之道。所以,現如今的進兵,決不是欲取夏國之地的哪一座城池。而是吸引夏軍出擊,伺機撲滅!”

聽到這番殺氣騰騰的話,高俅忍不住打了個寒噤,心中暗自稱道。

確實,對付那些從遊牧民族起家的政權,爭奪一城一池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不僅需要分兵據守,而且還要應對城內的民衆,一個不好就被人開門揖敵了。只是,要和那些來去如風的党項人打游擊戰又談何容易,這種時候,除非那些目光如炬的名將,否則休想成功。

趙佶自然是聽得怦然心動,掃了一眼其他三人便立刻問道:“均達說得如此自信,可有合適的人選麼?”

“有!”嚴均深深一揖,擲地有聲地道,“涇原路行軍副都總管折可適,可當此重任!”

折可適!

高俅只覺一道靈光自腦中閃過,忍不住想到了章楶。就是這個人,麾下一連出了好幾個善戰的將領,郭成、陶節夫、李忠傑、朱智用、种師道、折可適,全都是從章楶打過西夏的。只可惜趙佶用他同知樞密院事的時候,他早已經垂垂老矣,否則何愁徵西夏無大將?斯人已逝,此時再想這些卻是晚了。

蔡京此時卻微微皺眉道:“折可適雖然曾取天都山立下大功,但曾經有失期往事,再者他乃受鍾傳節制,此番用他是不是有些不妥……”

“鍾傳爲人輕率好名,臣一向就不贊成以他經略行邊,不過事關重大,聖上只需頒詔旨一道,想必他必能體會聖意。”嚴均一口打斷了蔡京的話,異常堅決地道,“我朝屢次征伐西夏都功虧一簣,雖然在人力物力上皆佔據上風,但是,用兵除了以勢壓人之外,還在於一個迅字。雖只是襲擾,但是,能恰到好處地踩到夏人痛腳,便是統軍大將的本事了!”

“既然如此,便依均達所請!”趙佶不再猶豫,很快做出了決斷,“樞密院與政事堂合議,即日下詔!另外,陶節夫前次剛剛進官,此次便不再遷轉了,擬旨褒獎吧!”

“聖上英明!”

雖然是一句頌聖俗話,但其中有多少深意,便只有四個當事人自己明白了。)

第19章 觀戰馬高程立約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27章 天子急召爲哪般第9章 爲前計兄弟換將第7章 愛女豈可輕言棄第33章 兩虎相爭趁虛入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1章 爲固己引狼入室第16章 懲治惡奴第34章 負荊請罪第25章 狹路相逢智者勝第36章 浴血苦戰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4章 翻臉無情各爲己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34章 賢內助指點迷津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6章 堅冰漸融端倪現第21章 相聚入雲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13章 晴天霹靂第25章 花中澄心第30章 八方風雨齊匯聚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28章 諸臺諫心繫同僚第19章 動亂序曲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34章 危機重重第15章 人心叵測更幾時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34章 玲瓏心肝人人有第20章 老將臨去亦無私第6章 查弊政文武合力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16章 大相國寺探虛實第15章 細謀劃聯手製敵第39章 三人行之主心骨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13章 鷸蚌爭漁翁誰屬第2章 貴婦雲集閒話多第34章 觀全局謀定後動第12章 家有賢妻好兒女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36章 通訊息英娘求援第10章 高門他日出才女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10章 高門他日出才女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31章 另有定計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17章 相忌深落井下石第9章 揣心思狀元得意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15章 昔日雛鳥已輕鳴第6章 蘇子由千里回京第14章 敲山震虎暗立威第23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第32章 誡九郎才女苦心第30章 慧眼識破瞞天計第33章 泱泱大國四方朝第23章 夫妻夜話第2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第25章 出奇兵火燒宗水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10章 媒妁言狀元驚心第8章 遊西湖各得其所尾聲大好河山大結局第24章 血肉之軀困堅城第12章 幕後盟友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7章 訪相府撞破玄機第26章 爲前途卑躬屈膝第15章 渝州城風雲際會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29章 狗急跳牆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11章 奇妙遇合第19章 求仙問道大滌山第34章 大計初定第10章 官商際野第40章 連暗示好事第22章 曾布回朝第1章 動盪起波瀾無邊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16章 各顯神通第13章 不速之客第12章 應邀約高俅承情第23章 兩後臨朝天下震第25章 出奇兵火燒宗水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40章 連暗示好事第3章 飛黃騰達會有時第8章 居心叵測挑病父第10章 一網打盡第20章 鐵冠真人唐子霞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
第19章 觀戰馬高程立約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27章 天子急召爲哪般第9章 爲前計兄弟換將第7章 愛女豈可輕言棄第33章 兩虎相爭趁虛入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1章 爲固己引狼入室第16章 懲治惡奴第34章 負荊請罪第25章 狹路相逢智者勝第36章 浴血苦戰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4章 翻臉無情各爲己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34章 賢內助指點迷津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6章 堅冰漸融端倪現第21章 相聚入雲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13章 晴天霹靂第25章 花中澄心第30章 八方風雨齊匯聚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28章 諸臺諫心繫同僚第19章 動亂序曲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34章 危機重重第15章 人心叵測更幾時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34章 玲瓏心肝人人有第20章 老將臨去亦無私第6章 查弊政文武合力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16章 大相國寺探虛實第15章 細謀劃聯手製敵第39章 三人行之主心骨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13章 鷸蚌爭漁翁誰屬第2章 貴婦雲集閒話多第34章 觀全局謀定後動第12章 家有賢妻好兒女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36章 通訊息英娘求援第10章 高門他日出才女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10章 高門他日出才女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31章 另有定計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17章 相忌深落井下石第9章 揣心思狀元得意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15章 昔日雛鳥已輕鳴第6章 蘇子由千里回京第14章 敲山震虎暗立威第23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第32章 誡九郎才女苦心第30章 慧眼識破瞞天計第33章 泱泱大國四方朝第23章 夫妻夜話第2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第25章 出奇兵火燒宗水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10章 媒妁言狀元驚心第8章 遊西湖各得其所尾聲大好河山大結局第24章 血肉之軀困堅城第12章 幕後盟友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7章 訪相府撞破玄機第26章 爲前途卑躬屈膝第15章 渝州城風雲際會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29章 狗急跳牆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11章 奇妙遇合第19章 求仙問道大滌山第34章 大計初定第10章 官商際野第40章 連暗示好事第22章 曾布回朝第1章 動盪起波瀾無邊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16章 各顯神通第13章 不速之客第12章 應邀約高俅承情第23章 兩後臨朝天下震第25章 出奇兵火燒宗水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40章 連暗示好事第3章 飛黃騰達會有時第8章 居心叵測挑病父第10章 一網打盡第20章 鐵冠真人唐子霞第36章 毀祠堂義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