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

“聖上,魯國公求見。”

這個魯國公的稱呼讓趙佶許久都沒有反應過來,等想到這指的就是蔡京的時候,他不由得眉頭一挑,然後掃了報信的那個小黃門一眼。看來,致仕和罷相終究還是不同的,上一次蔡京罷相的時候,還有人畢恭畢敬地稱呼一聲蔡相公,如今卻換成了魯國公,真真是世態炎涼一點不假。不過也怪不得這些人,誰不知道蔡家如今光景不同,就是內侍也一樣怕站錯了隊。

不過,他確實已經對蔡家大失所望,若不是蔡京有功於朝,此次的事情他是絕對不會這樣輕輕放過的。聽說蔡攸已經病了,看來已經領會了自己的意思,省得事情鬧得驚天動地,反而被別國當作笑柄。遼國……這些代價,他都一定要從遼國身上討回來!

“讓元長進來吧。”

聽到趙佶這一聲元長,那內侍不安得擡了擡頭,見天子官家面無表情,不禁心裡打鼓←也不敢多問,躡手躡腳地退出殿外,對蔡京畢恭畢敬地行了一禮:“蔡相公,聖上宣見。”

見稱呼從魯國公變成了蔡相公,蔡京自不免曬然一笑。趨炎附勢的心思是每個人都有的,只是乍一聽別人稱自己魯國公,他倒有些不習慣。歷來宰相致仕,往往會在三師三公之中擇官而拜,他之前曾經得拜太傅,因此這一次致仕並未加拜官職,看在某些人眼中,興許就多了幾分意味不同。

見蔡京進殿拜見,趙佶正坐受了,遂命其起身,這才溫言問道:

“元長的身子可曾好些。”

“承蒙聖上記掛,並無大礙。”這幾乎是一套君臣相見之時的套話,蔡京四下看了看,見殿中只有兩三個內侍,而一個起居舍人正在趙佶身後不遠處凝神肅記。心中不由慨嘆了一聲←曾經聽說趙佶在見高俅的時候,多次將起居舍人在內的所有人都屏退了開去,而自己之前雖然寵信正隆,每次面君卻幾乎無一例外地有起居舍人在側,這個顯而易見的分別,他居然一向忽略了。

到底是親疏有別啊!只是,當初端王府的王府官中,除了高俅之外。其他人在趙佶即位之後也升官不等,如今卻沒有幾個拔尖的。可想而知,即使是從龍之功,同樣還是有差別的。

“臣今次來,是爲了另一件事。”儘管知道這一句話出去,很可能帶來地不是機遇,而是更沉重的挑戰,但是蔡京還是不得不勉力一試。

“臣弟元度知大名府多年,政績斐然,治下百姓稱道。如今臣已經致仕。政事堂也需有人遞補,所以,臣想推薦元度回朝。”

話音剛落←就感到趙佶的目光一下子犀利了起來,眼神對撞時,他甚至能夠感到其中冷冽的寒芒。早有定計的他怎會退縮,耿着脖子毫不退讓地保持直視姿態,但心中卻有些忐忑不安←賭的就是趙佶對一人獨相的格局還有猶疑,賭的就是趙佶還念及一絲舊情,但倘若不是,此番他必定會觸怒了天子官家。

“元長推薦自己地弟弟,難道就不怕人說你任人唯親?”

“臣只是舉薦,並非任用。”蔡京坦然地彎了彎腰。然後沉聲辯道,“古語有云,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如若元度只是庸才,臣自然不敢舉薦,但以如今的情形,臣自忖並未有私心。當初元度罷樞密使之後,因爲政見不同和臣頗有芥蒂※以……”

“元長的意思朕明白了。”趙佶突然打斷了蔡京的話,臉上的表情變得很有些古怪,“你關心國事至此,朕很是欣慰。元度的事朕自有計較,改日便會有旨意。”

直到出宮,蔡京還在琢磨這句改日就有旨意是什麼意思。如果有任何一點辦法,他也不會想到薦蔡卞爲相,但眼下何執中由於他的緣故,很難出任尚書右僕射之職,而他又絕對不能讓鄭居中上位,這樣一來,他能做的選擇就只有這樣了。在剛纔的話中,他已經暗示自己今後不會再謀求復起,但趙佶是否相信,他卻沒有任何把握。

什麼時候他蔡京的命運,已經到了要倚賴不可捉摸地機緣地地步?

次日,一道蓋有玉璽和政事堂大印的聖旨橫空出世——拜高俅爲尚書左僕射,門下侍郎;知大名府蔡卞除守司徒,拜尚書右僕射,中書侍郎。旨意一下,空缺差不多一個月的政事堂宰相之位終於塵埃落定。

正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不可盡數。

得知這一消息,率先登門來賀地卻是李綱。趙佶原本的意思是讓其跟隨高麗使團回高麗佈置遼東事宜,不過由於最終準備並不周全以及朝堂局勢不穩,因此暫時拖了下來。現如今李綱即將代替霍端友出任樞密院都承旨,在同一屆的制舉之中,他算是超階拔擢,儼然是一顆政壇新星。

“相公此番終於正位首相,以後便可再無掣肘!”

“承伯紀吉言,只不過毫無掣肘未必是好事,不是麼?”高俅對這個準弟子說話,自然是毫無顧忌。見李綱心領神會地點點頭,他又笑道:“你的婚事拖了一年,此番應當要成親了吧?”

“我正想和相公提這件事呢!”李綱笑吟吟地起身深深一揖道,“到時相公可要來當個主賓。”

“那是自然。”事實上,即使當初沒有復相,高俅也一口答應了李燮的提議,自然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拒絕。更何況,這是和相州韓氏打好關係的大好機會。

兩人又說笑了一陣,緊接着,登門道喜的人越來越多,既有當初高俅在朝時關係很好的同僚,也有因爲風頭轉了上門來攀交情的官員。這其中,嚴均、阮大猷、侯蒙和鄭居中自然最爲耀眼。兩個政事堂執政外加一個樞密使一個樞密副使,只要是見過世面的人,無不爲這種組合而砸舌不已。而這四人當中,鄭居中臉上地笑意就很有些勉強。

這是自然而然的事,原本鄭居中推掉了尚書右僕射之位,給天子留下了一個好印象,順便推了高俅一把,使這位能夠正位首相←滿心希望高俅重入中樞之後,尚書右僕射的位子能夠依舊屬於自己,誰知道突然橫裡殺出一個蔡卞。這下可好,滿腹雄心壯志,一下子全都打了水漂。更可恨的是,聽說這一次舉薦蔡卞的人居然是蔡京!

這老傢伙居然還敢上竄下跳,難道就不知道自家的狀況麼?

他恨恨地在心裡罵了一句,一擡頭見高俅正目光炯炯地看着自己,不禁訕訕一笑,情知高俅已經看出了自己的心意。

來拜的人雖然多,但大多數人高俅只是略敷衍了一下便送了客,最終留下來的都是往日幾個走得近地人,這其中,李綱自然是資歷最淺的一個←四下看了看,沒見到趙鼎的身影,不覺有些奇怪。趙鼎如今已經是給事中,掌封駁大權,論理這個時候沒有不出現的道理。再說,趙鼎是高俅的侄女婿,這避嫌也沒有用啊?

因此,看到高俅身邊正好無人,他就上前低聲提出了這個疑問。而高俅怔了一怔之後,便無奈地苦笑道:“趙元鎮的性子剛正,此番彈劾蔡攸用了很大的力氣,誰知道聖上雖然重視,到如今依舊不置可否。這個時候他自然不好上我這裡來,以免坐實了外頭人黨爭的猜測。你應當知道,如今別人動輒就是蔡黨高黨,你們這兩個當初幫了我大忙的人,在有些人眼中便成了十惡不赦。”

黨爭之烈在有宋一朝自然是有目共睹的,當然,相比唐朝已經好了很多。不過,宋朝也開了貶謫最廣的例子,從嶺南到天涯海角,四處可以見到被貶官員的身影,而比起那些唐朝的倒黴官兒來說,這些人一個個都還活得長久一些,復起的例子也不少。要知道,唐朝的黨爭往往都是以你死我活作爲最終下場,初唐時被殺的宰相足足好幾十。

所以,對於被人歸入高黨,李綱並沒有任何牴觸心理。身爲士大夫,出人頭地的心理早就深深刻在了心裡,如今有出頭的機會,不過是被某些無知小人背地裡罵幾句罷了,又有什麼不得了的?他反倒是對趙鼎的心結未解有些感觸,因此,見此刻雲集的都是高官,他就順勢提出了告辭。

高俅當然知道李綱的心思:“也好,你去元鎮那裡看看吧←如今喜得貴子,別爲了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亂了心緒。聖上愛重他的才能,你看看我大宋臺諫當中,哪個有像他這麼年輕就出任給事中的?讓他好好思量一下,否則將來若是爲御史中丞,怕是更有爲難的事。”

李綱連聲應了,隨即便匆匆出了高府,而這邊剩下的人自然而然聚在了一起′然在崇寧年間擔任過樞密使,但在星變之後,蔡卞就再也沒有回到過中樞,不可避免地讓人有些陌生。如今蔡京去職蔡卞重新入朝,雖不能說是大洗牌,但格局卻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變化。而對於嚴均和侯蒙來說,黨爭告一段落,無疑表明了一件事——大宋的戰車又可以開動了。

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39章 長柚善舞爲哪般第11章 度聖意挺之拜相第23章 先斬後奏亦良方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30章 十萬大軍徵遼東第5章 顏面存亡孰輕重第27章 父子相疑不相露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5章 暗潮洶涌第25章 三喜臨門第8章 故人相見如陌路序章師恩深重第11章 奇妙遇合第1章 穿越時空第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19章 動亂序曲第14章 重若千鈞第32章 所謂江湖第18章 訪密友才女問計第13章 本是金枝玉葉女第20章 重拳出擊第1章 觸景生情淚滿襟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32章 探陳王兄弟交心第34章 得報訊洞察先第24章 俏高嘉直闖李府第10章 尋藉口官家教子第21章 因龍裔波瀾暗涌第18章 假道士有真本領第8章 往事成灰第15章 拒請降攻勢日急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15章 渝州城風雲際會第31章 喜得鉅艦可揚帆第25章 出奇兵火燒宗水第11章 明算計暗度陳倉第20章 步步緊逼欲爲營第31章 喜得鉅艦可揚帆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21章 相聚入雲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35章 莽天子誤打誤撞第11章 賓客盈門第27章 驚天構陷波瀾起第12章 假戲真做探心機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34章 用人才亦有詭道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7章 王府密謀第28章 說權相少蘊復出第11章 宗氏元朔第6章 朝廷猶重軍武事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15章 拒請降攻勢日急第29章 狗急跳牆第7章 訪相府撞破玄機第14章 君王自古無家事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7章 訪相府撞破玄機第26章 忠心見疑第32章 所謂江湖第25章 計前途謀動險棋第31章 萬事俱備第5章 祝融災肆虐禁中第9章 爭分奪秒第35章 天賜良機莫失去第10章 和氣生財結四方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30章 師生之誼第16章 朝會風波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18章 假道士有真本領第9章 將計就計上辭呈第25章 花中澄心第24章 浮出水面第18章 訪摯友達夫問策第26章 衆環伺虎視眈眈第27章 善後事亦分贓事第12章 假戲真做探心機第14章 琴瑟和諧效鴛鴦第25章 福兮禍兮各所倚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29章 鄭居中妙薦能員第37章 國之大計第9章 微服出遊第17章 兵分兩路各奔忙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16章 面君王一唱一和第16章 選遞補煞費苦心第31章 半推半就僞投誠第5章 夫妻之間第27章 下湟州語論進退第4章 因制舉李綱建言第4章 求寬心清照南下第12章 橫加脅迫
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39章 長柚善舞爲哪般第11章 度聖意挺之拜相第23章 先斬後奏亦良方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30章 十萬大軍徵遼東第5章 顏面存亡孰輕重第27章 父子相疑不相露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5章 暗潮洶涌第25章 三喜臨門第8章 故人相見如陌路序章師恩深重第11章 奇妙遇合第1章 穿越時空第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19章 動亂序曲第14章 重若千鈞第32章 所謂江湖第18章 訪密友才女問計第13章 本是金枝玉葉女第20章 重拳出擊第1章 觸景生情淚滿襟第26章 翩翩使節大理來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32章 探陳王兄弟交心第34章 得報訊洞察先第24章 俏高嘉直闖李府第10章 尋藉口官家教子第21章 因龍裔波瀾暗涌第18章 假道士有真本領第8章 往事成灰第15章 拒請降攻勢日急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15章 渝州城風雲際會第31章 喜得鉅艦可揚帆第25章 出奇兵火燒宗水第11章 明算計暗度陳倉第20章 步步緊逼欲爲營第31章 喜得鉅艦可揚帆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21章 相聚入雲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35章 莽天子誤打誤撞第11章 賓客盈門第27章 驚天構陷波瀾起第12章 假戲真做探心機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34章 用人才亦有詭道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7章 王府密謀第28章 說權相少蘊復出第11章 宗氏元朔第6章 朝廷猶重軍武事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15章 拒請降攻勢日急第29章 狗急跳牆第7章 訪相府撞破玄機第14章 君王自古無家事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7章 訪相府撞破玄機第26章 忠心見疑第32章 所謂江湖第25章 計前途謀動險棋第31章 萬事俱備第5章 祝融災肆虐禁中第9章 爭分奪秒第35章 天賜良機莫失去第10章 和氣生財結四方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30章 師生之誼第16章 朝會風波第30章 迷霧重重前路茫第18章 假道士有真本領第9章 將計就計上辭呈第25章 花中澄心第24章 浮出水面第18章 訪摯友達夫問策第26章 衆環伺虎視眈眈第27章 善後事亦分贓事第12章 假戲真做探心機第14章 琴瑟和諧效鴛鴦第25章 福兮禍兮各所倚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29章 鄭居中妙薦能員第37章 國之大計第9章 微服出遊第17章 兵分兩路各奔忙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16章 面君王一唱一和第16章 選遞補煞費苦心第31章 半推半就僞投誠第5章 夫妻之間第27章 下湟州語論進退第4章 因制舉李綱建言第4章 求寬心清照南下第12章 橫加脅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