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另有定計

彭汝霖上書彈劾李清臣之後,朝堂上的氣氛再度陷入了一片慌亂之中。自從曾布回朝,當初看錯風向的官員便紛紛大爲恐慌,如今見曾布將矛頭指向李清臣,自然是人人噤若寒蟬。不僅如此,在這種大勢驅動下,往日風頭最勁的一羣言官也沒有出頭爲李清臣申辯,其中當然有李清臣爲人兩面倒的緣故。

朝堂上固然鬧得沸沸揚揚,民間也同樣不得消停。因爲出了高俅這一樁事情,阮大獻大起三班巡卒,像梳頭髮一樣把整個汴京梳理了一遍。這一番梳理不打緊,僅僅是第一天,因爲各種罪名劣跡被下獄的便有百多人,三天下來,整個開封府監牢裡關滿了各色人物,讓上下人等大爲頭痛。

此刻,高府書房中卻在討論另一個議題,除了高俅和宗漢,以及調來書房的幾個北院學生之外,還有另一箇中年人在座。那位貴客不是別人,正是仍舊在家“休養”的蔡京。很長一段時間的上下運動之後,那個知江寧府的差遣終於被拿掉,如今他名副其實的賦閒在家,最後只保留了一個龍圖閣直學士的虛職。當然,同是虛職,高俅這個寶文閣學士就要有分量得多了。

這些天來,高俅和蔡京來來往往寫了厚厚一摞書信,從字裡行間,高俅都能體會到蔡京的精明能幹,儘管那些治國之策有些他是能夠接受的,有些則根本不能接受,但這卻並不能掩飾蔡京是一個能臣的事實。畢竟,儘管他對大宋瞭解日深,但論起經濟之道,他仍舊是隻懂得一個皮毛,別說不能和蔡京這個大行家相比,就連比起宗漢來,他都差了一大截。

“伯章老弟,你提出的主意朝中以前就有人提過。甚至早在唐時,便有人用白銀用在生意上。”蔡京一身青衫,看上去顯得格外儒雅,“本朝銅錢鑄造太多,其中又經常良莠不齊,甚至朝廷多次下令更改一足貫的銅錢數量,以七百文作爲一足貫,若是用白銀。則一兩至少可值銅錢數千文,確實很是誘人,但是,我朝的白銀太少了,在給遼國的歲貢和給西夏的歲賜之外,剩下的其實寥寥無幾。要讓白銀和銅錢一樣在市面流通,難度太大。”

這個寥寥無幾指的不過是白銀地年產量,和歷朝歷代積攢下來的巨大財富相比,再加上邊遠各路買金銀上供的往事,高俅知道。國庫中的銀兩還是頗爲可觀的。不過←當然不會把主意打在這一點上。

“元長兄,這一點我當然知道,我想問的只是。倘若讓你選擇,你認爲是加大銀礦的開採量更好,還是從外部輸入更多白銀的好?”

蔡京被高俅地這個問題問得一愣,好半晌才反應了過來。“加大開採不太實際,畢竟這有人力物力的限制,但說到從外部輸入嘛……伯章老弟,你指的是高麗還是日本?”

“知我者,元長兄也!”高俅面上微笑,心中卻是驚訝萬分,僅僅從自己開市舶司便想到這一點。怪不得人道蔡京是一個能員,而且是斂財上的能員。“比起南邊的那些小國來,高麗和日本一直崇慕我中原文化,衣冠穿戴更是以中原爲典範,所以,無論是手工藝品、瓷器還是生絲,都是他們那裡最受歡迎的貨品。在本地不過十貫錢的絲綢衣服,到那裡就可以賣到百貫之數。像日本這樣的國家,雖然缺乏鑄幣的技術。但原礦石還是不少的,算算真正地成本,其實比我們自己開採更合算。”

他一邊說一邊示意宗漢展開一幅地圖,指着上頭地那個小島對蔡京道:“你看,楚州和華亭距離日本島的直線距離都相當近,這條海路是非常便利的,縱有風險也是可以克服地。據曾經去過日本的商人說,那些日本掌權的公卿貴族都以擁有中原的物件爲榮,既然如此,不抓住這個機會就太可惜了。當然,等到機會成熟,也不妨用各個擊破……”

“好你個高伯章!”蔡京仔仔細細地看着那張地圖,突然擊節讚歎道,“怪不得你當時會提出在華亭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地方設立市舶司,原來是早就在打這個主意!”他眯着眼睛又打量了一陣,突然擡起頭道,“物以稀爲貴這一點,伯章老弟你考慮過麼?”

“元長兄,如今不是考慮物以稀爲貴的時候,不管在高麗日本賣出怎樣的價錢,比起中原來至少是幾倍的利,而這一點至少可以維持很長一段時間。彼無而我有,定價的權利自然掌握在我們的手裡。”高俅自信滿滿地一笑,又想到了如今日本所屬地平安時代,“那些公卿貴族雖然比不上我朝官員,但家底還是很厚的。若是錢不夠,他們也會想辦法補償。長年以來,他們在我朝沿海收購了無數銅錢,如今變相吐出銀子應該不過分吧?須知日本銅貴而銀賤,和我朝大不相同,光是這差價,便值得一試。”

蔡京不住點頭微笑,心中卻仍舊有些捉摸不定。看今天這架勢,根本就應該是高府中的幕僚集體出來參詳,叫上自己這個外人就顯得有些奇怪了←自忖這些時日和高俅相處得還算不錯,但遠遠還不至於到這種推心置腹的地步。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對方向自己示好?

高俅見蔡京眼神變幻不定,心中不由暗歎←很清楚,當初出面爲蔡京轉圈的不是別人,而是如今日薄西山的韓忠彥※謂的驅狼吞虎之計竟被韓忠彥用到朝堂,這是他事先怎麼都沒有預料到的,難道韓忠彥鬥不過曾布,就有自信能夠鎮壓得住蔡京這個渾身是手段的傢伙?正因爲如此,在自己即將要離開京城地當口,他纔想要設法讓自己和蔡京的關係更近一些,然後設法讓蔡京離京任職。只有這樣,他纔不必擔心有人在背後給自己上眼藥。

“元長兄,今日我請你來,還有一事想要請教。西南本就是漢人和各部族雲集之地,小小一個地方,既有鐵錢,又有交子。甚至還有商賈枉顧朝廷禁令將銅錢運入其中,可謂是極度的混亂。聽聞元長兄你對於經濟之道很有心得,又曾經知成都府,可否講講西南的一些景況?”

成都府!蔡京聞言臉色微微一變,儘管事先也曾經猜測高俅有可能離京任職,但他一直都認爲趙佶會將這個心腹臣子安置在江淅或福建一帶,萬萬沒有想到高俅會將目光投向西南。須知除了河西以及河北,就屬西南一帶最不安定了。朝廷屢屢用兵卻收效甚微,因此歷來知成都府的官員中,在任長的很少,政績出衆的更少。這個高俅究竟打的是什麼主意?

心念數轉,他仍舊在面上維持着笑意,似乎毫不在乎地問道:“伯章老弟未免太看重我了,我知成都府地日子不長,也只是略略瞭解一點而已。昔日四川之地爲蜀國盤踞,所以蜀地百姓至今仍有心念蜀國者,所以謀逆這一點不可不防。”他見高俅連連點頭。心中不由有些得意。又侃侃而談道,“川中多用鐵錢,而鐵錢又運輸不易※以朝廷當時發行了交子以便民用。但是,有司認爲有利可圖,交子的發行量便越來越大,最後民衆對官府的信任就越來越低,可以說,這是川中最難解開的一個結。”

“民不信官則民難治,此話真是一點都不錯。”高俅微微嘆了一口氣,他之所以着眼西南,更多的是從政治上考量,對於民計民生←這個從來沒有在邊陲獨當一面的人當然並不自信。像蔡京這樣從科舉進身的官員,往往先在郡縣歷練多年纔會放到州府,而自己這一次很可能一出去就是封疆大吏,怎麼能夠掉以輕心?

蔡京見高俅面色不豫,沉默片刻便換上了一臉笑意。“伯章老弟既然這麼問,想必此次會遠下西南安撫一方,這分膽魄真是令人佩服!不過,我朝歷來便有慣例,自成都府歸來者。必得大用。伯章老弟是聖上最信任的臣子,一朝歸來,想必入政事堂便是鐵板釘釘地事,實在可喜可賀啊!”他說着便站起身來,在座前來來回回走了幾步,突然轉身問道,“若是伯章老弟信得過我,我倒是可以向你推薦幾個瞭解西南狀況的人,不知……”

“那就多謝元長兄了!”高俅一怔之後連忙躬身拜謝,他並不擔心蔡京薦來的這些人做出什麼不妥的舉動,可以說,在目前這段時間裡,他和蔡京都彷彿將當初有關當十大錢的爭議拋在了腦後,明裡暗裡互通消息,甚至也就不少政治問題展開討論,而這些討論出來的方案又讓他在趙佶面前大放光芒。須知政治上沒有永恆的盟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韓忠彥當初和蔡京幾乎是水火不容,爲了抵制曾布仍不惜引狼入室,那麼他高俅爲什麼要靠一己之力正面獨抗蔡京?

“伯章老弟,些許小事何足掛齒?”蔡京趕緊伸手扶了高俅一把,掃了一眼桌上的地圖,露出了貨真價實的惋惜之色。“只是眼下如此一篇大文章,隨便擱置就太可惜了。”

“元長兄不用擔心,此事聖上早有定計,再說了,總不能我始終專美於前吧?”高俅舉重若輕地捲起了那張地圖,示意一旁地幾個學生收好,這才轉身道,“聖上如今又召回了幾個被貶斥地言官,風向如何未必可知,海闊天空四個字方纔是存身之道,不是麼?”

聽到此話,蔡京登時渾身一震,隨即陷入了沉思之中。

建中靖國元年十月舉巳,門下侍郎李清臣罷爲資政殿大學士、知大名府。值得諷刺的是,這和當初用來安置呂惠卿的官職一模一樣。李清臣爲官以來,在宦海起伏多年,所求無不是位列執政,然而,其多次入政事堂,卻始終未得正位,不能不說是其大力鑽營地一大諷刺。

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28章 訪高相太子露怯第40章 溘然長辭第40章 雙喜臨賀客盈門第20章 定立新君第31章 半推半就僞投誠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第27章 天子急召爲哪般第23章 假戲真做剖心腑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18章 婚事亦非容易事第15章 拒請降攻勢日急第20章 爲茶法波瀾迭起第36章 浴血苦戰第10章 東坡之約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22章 亮身分明暗立現第22章 防微杜漸第15章 秉燭夜談論茶法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6章 朝廷猶重軍武事第34章 用人才亦有詭道第25章 動身回國第35章 戰事急各懷鬼胎第15章 生來便是天驕子第25章 出奇兵火燒宗水第9章 因緣巧合得悍將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40章 連暗示好事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17章 風起朝堂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4章 文武事人盡其才第12章 幕後盟友第8章 何處草莽稱英豪第30章 送別離人生百態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15章 人心叵測更幾時第40章 臨行前夕第15章 蘭心蕙質第22章 防微杜漸第11章 賓客盈門第24章 俏高嘉直闖李府第36章 通訊息英娘求援第7章 狂風驟雨第8章 何處草莽稱英豪第19章 後宮女陰結外援第12章 魑魅魍魎煽人心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29章 狗急跳牆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33章 大行善舉第3章 驚天秘聞平地現第21章 臨奠禮猜忌橫生第22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30章 巧舌如簧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22章 亮身分明暗立現第20章 再見童貫第32章 聞婿言如夢初醒第1章 樂極生悲第19章 引蛇出洞謀雙鵰第15章 元旦大朝第39章 雙管齊下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5章 樑上君子何處來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第15章 閹宦手段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2章 奇兵天降自成功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15章 球場驚變第34章 今日騰達會當時第23章 明爭暗鬥第11章 度聖意挺之拜相第36章 通訊息英娘求援第2章 大遼密諜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27章 峰迴路轉第32章 盛勢出巡第15章 閹宦手段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6章 陰差陽錯巧結緣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13章 各路才俊齊聚首第8章 兩相投機結金蘭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8章 文武兼行治國道第8章 往事成灰第23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第30章 劫國寶上下震怒第40章 入京城朝局初定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30章 劫國寶上下震怒
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28章 訪高相太子露怯第40章 溘然長辭第40章 雙喜臨賀客盈門第20章 定立新君第31章 半推半就僞投誠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第27章 天子急召爲哪般第23章 假戲真做剖心腑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18章 婚事亦非容易事第15章 拒請降攻勢日急第20章 爲茶法波瀾迭起第36章 浴血苦戰第10章 東坡之約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22章 亮身分明暗立現第22章 防微杜漸第15章 秉燭夜談論茶法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6章 朝廷猶重軍武事第34章 用人才亦有詭道第25章 動身回國第35章 戰事急各懷鬼胎第15章 生來便是天驕子第25章 出奇兵火燒宗水第9章 因緣巧合得悍將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40章 連暗示好事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17章 風起朝堂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4章 文武事人盡其才第12章 幕後盟友第8章 何處草莽稱英豪第30章 送別離人生百態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15章 人心叵測更幾時第40章 臨行前夕第15章 蘭心蕙質第22章 防微杜漸第11章 賓客盈門第24章 俏高嘉直闖李府第36章 通訊息英娘求援第7章 狂風驟雨第8章 何處草莽稱英豪第19章 後宮女陰結外援第12章 魑魅魍魎煽人心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29章 狗急跳牆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3章 一波未平一波起第33章 大行善舉第3章 驚天秘聞平地現第21章 臨奠禮猜忌橫生第22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30章 巧舌如簧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22章 亮身分明暗立現第20章 再見童貫第32章 聞婿言如夢初醒第1章 樂極生悲第19章 引蛇出洞謀雙鵰第15章 元旦大朝第39章 雙管齊下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5章 樑上君子何處來第39章 衆志成城備死戰第15章 閹宦手段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2章 奇兵天降自成功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15章 球場驚變第34章 今日騰達會當時第23章 明爭暗鬥第11章 度聖意挺之拜相第36章 通訊息英娘求援第2章 大遼密諜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27章 峰迴路轉第32章 盛勢出巡第15章 閹宦手段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6章 陰差陽錯巧結緣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13章 各路才俊齊聚首第8章 兩相投機結金蘭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8章 文武兼行治國道第8章 往事成灰第23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第30章 劫國寶上下震怒第40章 入京城朝局初定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30章 劫國寶上下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