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查弊政文武合力

“你是說,蔡攸昨天晚上去給蔡元長賀正旦了?”

高俅聽了阮大猷此語,不由沉吟了開來,末了方纔輕笑道:“看來我還是低估了他,人前那一套他還是要做足的。即使他已經自立門戶,不管怎麼說卻終究改不了他是蔡元長之子這樣一個事實。如此一來,只怕是蔡元長那批人,也要好生考慮一下日後的前途。”

“此話正是。”阮大猷點了點頭,隨後突然又想起一事,不由笑道,“伯章可還記得一個叫做王甫的人?如今出任左司諫的?”

高俅細細思量片刻,卻因爲朝廷人事太多沒有什麼印象,便搖了搖頭,而阮大猷便笑着道出了一番話。

“此人生來便有異像,不像我們中原人都是黑髮黑瞳,偏生他是黑髮金瞳。他是崇寧四年的進士,先是任相州司理參軍,編修《九域圖志》因合了伯通愛子的心意,伯通便薦了他出任校書郎,後來又遷了符寶郎、左司諫。此人學術倒是普通,察言觀色卻是一流人物,聽說如今蔡攸那裡的座上客之中,他便是一個最活躍的。只怕是何伯通現在心中也在後悔,怎麼會不合聽了兒子的話,舉薦了這樣一個人上位吧?”

左司諫一職雖然不算太低,但是,這王甫往日不怎麼和高俅打交道,他自然不記得有這樣一個人物。然而黑髮金瞳四個字聽在他耳中,卻立馬激起了他的所有回憶。他當初設法除掉了樑師成,卻忘了還有這樣一個名列六賊之中的人物——那個以荒淫著稱,以父事樑師成的王黼。當然,此人現在還沒有那麼風光,但若是放任不理,天知道會成爲多大的禍害!

幸好,此人也投在蔡攸的麾下,這樣一來,將來要一網打盡便沒有那麼困難了。

“這樣蛇鼠兩端的小人。老阮你提他做什麼!”他故作輕蔑地冷哼一聲,便說起高麗使團逗留久久不去的事,“他們如今是鐵心要我國支持他們攻打遼東?”

“不錯,高麗使節已經提過好幾次了,甚至還和遼國暗地聯絡過。遼國仁和太后如今自身難保,更不會對遼東那數十萬軍馬下令,所以只是一味拖延。而高麗雖說有野心,卻也不敢獨立面對金國。所以此番若是沒有我國的支持,估計他們也只能打消這個念頭。”

高俅當然知道高麗人那種患得患失地心情,想要窺伺肥沃的遼東,卻又擔心應付不來,所以一心想要拖一個大國下水,自己則在旁邊抽冷子打冷槍,算計倒是不差。只是,敢情他們以爲其他國家都是冤大頭麼?

“消息暗地轉給了金國嗎?”

“他們已經得到了消息,若不是身在我國,那些暴跳如雷的女真蠻子指不定就做出什麼事情來。眼下正旦剛過。他們就已經準備上路了。約摸是想趕緊把消息帶回去。女真上下如今雖然政局勉強平定,但應該繼續對外大戰來穩固局勢,所以極有可能對高麗開戰。這樣一來。不僅對遼國,就是對我國也是有利的。”

“對我國當然有利!”高俅想到那一支漸漸露出雛形的海軍,心中頗有些得意。中國沿海在歷史上曾經被日本倭寇騷擾得不勝其煩,而現在日本最最奢靡的平安時代還沒有過去,只要能夠到時以高麗作爲橋頭堡遏制住日本,也就可以直接掐死這一苗頭。相反,只要高麗被女真打怕了,求救於遼國和宋國是肯定的,那時候,已經頗有成效的海軍正好可以用來騷擾遼東沿海。而且可以順勢將高麗漸漸控制在指掌之中。

高麗確實不強,但是,把高麗原本就不強地軍隊再削弱一部分,從而讓高麗更倚賴外力,那麼,日後的進程就會更順利。

“不過,女真的人口若是一直增長,以他們的戰力,休說遼國抗衡不住。將來就是我國對上也會遇到麻煩。”想到這一關鍵,高俅立刻提醒道,“我們宋國的瓷器綢緞玉帛,應該從海路多多運送過去。橫豎女真從遼國那裡搶到了不少銀子,也勒索了不少錢,而我們中原的這些東西比遼國更精美,更適合那些高官享受。只要過慣了奢靡的生活,日後他們再打起仗來,就會有後顧之憂,也就不能再那麼勇往直前了。”

這話無疑是正中要害,無論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總不可能一味的臥薪嚐膽,在一而再再而三獲得大勝之後,總難免有麻痹大意的時候,更何況是有數不盡的子女玉帛擺在面前任由享用。女真起事地時候自然是抱着不勝則死地決心,但是,現如今勝得習慣了,即便是昔日的那些軍士,只怕也會滋生出驕傲的情緒了吧?

而代州地趙鼎此時也正在深入地探查馬案中的情弊,由於有種師道的幫助,他又剛剛進封給事中,因此自然無人敢留難設卡。然而,由於此時據事情發生已經有了頗長一段時間,除了种師道早就掌握到的那些證據,蔡攸早就把痕跡全都抹平了,事件進行起來無疑十分困難。

元旦佳節,种師道自然少不了召集同在軍中的子侄聚會。而中午熱鬧過一陣之後,晚間他突然想到趙鼎獨自一人在外,便讓親兵去請。果然,趙鼎一來就笑道:“倘若不是今日種帥相邀,我只怕是要一人冷冷清清獨自過這佳節了。”

“趙大人奉了聖命操勞,若是讓你這麼孤孤單單過了這大好節日,我哪裡過意得去?”种師道豪爽地大笑了一陣,遂命家人去擺佈酒菜,卻還不忘提醒一句,“我等武夫,可比不上京城士大夫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我就是想吃,這裡的廚子也未必會做,你可別嫌粗陋了。”

“種帥言重了,這種時候有一口熱湯喝我就知足了,哪裡有那許多講究。”

兩人到了地頭坐下,早有一桌菜擺得滿滿當當,正如种師道所說,豐盛自豐盛了,卻沒有那些珍奇之物。种師道親手給趙鼎斟了酒,小酌幾杯之後,他便嫌不過癮,喚人換了大碗,誰知趙鼎也突然攔住了那回身要走的僕人,指了指桌上的小酒杯道:“給我也換大碗!”

這下輪到种師道詫異了:“趙大人今日興致這麼高?”

“什麼興致高,苦中作樂罷了!”想到自己行前在天子面前下的軍令狀,再想想上次得到消息說家中嬌妻已經有孕,又回憶起自己在母親面前的豪言壯語,趙鼎只覺得此行分外失敗。家人剛剛換來大碗,他便自顧自地滿滿斟了,隨後仰頭一飲而盡,末了才苦笑道:“一醉解千愁,想不到我如今也有這一日!”

种師道當然知道趙鼎爲何這般模樣,然而,他心中對此更有不解。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如今朝中那撥人全都以爲眼下是蔡家父子爭鋒,他卻認爲這不過是障眼法,高俅遲早都是要復起地。因此,眼前這位新晉給事中無疑會在日後大放光彩。不管代州馬案查得如何,都不會影響趙鼎的仕途,這一點絕對是確定無疑的。

“趙大人,恕我直言,此事已經過去了多時,而且朝廷如今立了新制度,已經堵住了這個缺口,你只需將表面上的證據清理出來回朝奏報便是大功告成,爲何如此鍥而不捨?”他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多嘴一回,“朝中如今風向已變,若是趙大人一意孤行,只怕是會惹惱了不少人物,到時候費力不討好不說,更可能讓更多的人逍遙法外,又何必舍易取難?”

一席話入耳,趙鼎卻沒有立刻回答,一連灌下三碗酒,人亦有些暈乎乎的時候,他方纔站起身來搖搖晃晃走了兩步,突然轉過身來,臉上露出了一絲凜然:“種帥,我朝建國以來,朝廷的宗旨便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僅俸祿優厚,諸般禮遇更是歷朝歷代所沒有的。但是,結果卻是貪官污吏依舊層出不窮,但凡處置這種事情,上官都是和稀泥似的不了了之。久而久之,百姓對清查這種事情就不抱任何希望了!我一己之力固然有限,但是,只要能查出地線索,我就絕不會放過!以國庫之錢飽一己之私慾,是爲國蠢,絕對不可容忍!”

對於年過六旬的种師道而言,如今考慮的已經不再是所謂正道與否,權衡更多的無非是利益考量。在他看來,只要是在能容忍的範圍之內,有些事情不妨輕輕放過,而這一次的事情確實觸及了他的底線,所以他纔會把蓋子掀開。而面對趙鼎這種一絲不芶的態度,他不由感到心中涌起了一股難言的激動。

“好,好!朝廷有趙大人這樣堅持原則的人,我還有什麼可說的?”他起身爲趙鼎滿滿斟了一碗酒,然後又給自己斟滿,隨即雙手捧起了酒碗道,“我先乾爲敬,之後若是還有差遣,趙大人儘管說就是!我种師道雖然年紀大了,卻不是一個見了事情就躲的人!”

雖然腦際已經有些暈眩,但趙鼎聞言依舊大喜,痛喝了一碗便重重點了點頭:“那我就多承種帥之情了!”)

第33章 大行善舉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37章 柳暗花明第27章 父子相疑不相露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14章 琴瑟和諧效鴛鴦第14章 除夕紀事第8章 巧手羹湯暖人心第5章 仇人相見第7章 愛女豈可輕言棄第18章 訪密友才女問計第35章 蔡學士語訓長子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12章 蓄勢待發除掣肘第9章 揣心思狀元得意第2章 遵聖意悍將回京第20章 重拳出擊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6章 朝廷猶重軍武事第24章 應制舉子廷回京第30章 一朝風雲突變起第32章 赤子忱忱報國心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19章 後宮女陰結外援第35章 沆瀣一氣共進退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19章 動亂序曲第39章 立場異嫌隙漸生第6章 查弊政文武合力第24章 送親迎親各奔忙第16章 面君王一唱一和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24章 送親迎親各奔忙第7章 兩纏綿驚得喜訊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25章 聞急訊火燒火燎第22章 爲國祚后妃妥協第4章 夜半驚心馬蹄場第8章 驕郡王強索東青第9章 診親王醫官驚心第28章 說權相少蘊復出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2章 計議將來第8章 初識童貫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8章 文武兼行治國道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33章 婚事亦需從長議第29章 面聖駕王厚安心第25章 殿帥府官家臨奠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2章 兄弟自有手足情第12章 假戲真做探心機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14章 敲山震虎暗立威第21章 動色心圖謀不軌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32章 得寸進尺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6章 允再戰借勢立威第31章 送使節左右爲難第7章 趁慌亂別有所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30章 劫國寶上下震怒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37章 夏主低頭結和議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5章 殿中論財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34章 負荊請罪第32章 爲固己鋒芒驟轉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39章 雙管齊下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27章 執己見主將親征第33章 泱泱大國四方朝第25章 聞急訊火燒火燎第23章 假戲真做剖心腑第28章 羌兵入寇烽煙起第15章 貪得無厭成禍因第27章 街頭遇盜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34章 賢內助指點迷津第33章 未雨綢繆第11章 姻緣天定佳偶成第14章 將相相見談武事第5章 賀正旦父子忌深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16章 懲治惡奴第16章 蘇元老願附驥尾
第33章 大行善舉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37章 柳暗花明第27章 父子相疑不相露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14章 琴瑟和諧效鴛鴦第14章 除夕紀事第8章 巧手羹湯暖人心第5章 仇人相見第7章 愛女豈可輕言棄第18章 訪密友才女問計第35章 蔡學士語訓長子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12章 蓄勢待發除掣肘第9章 揣心思狀元得意第2章 遵聖意悍將回京第20章 重拳出擊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6章 朝廷猶重軍武事第24章 應制舉子廷回京第30章 一朝風雲突變起第32章 赤子忱忱報國心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19章 後宮女陰結外援第35章 沆瀣一氣共進退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19章 動亂序曲第39章 立場異嫌隙漸生第6章 查弊政文武合力第24章 送親迎親各奔忙第16章 面君王一唱一和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24章 送親迎親各奔忙第7章 兩纏綿驚得喜訊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25章 聞急訊火燒火燎第22章 爲國祚后妃妥協第4章 夜半驚心馬蹄場第8章 驕郡王強索東青第9章 診親王醫官驚心第28章 說權相少蘊復出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2章 計議將來第8章 初識童貫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8章 文武兼行治國道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33章 婚事亦需從長議第29章 面聖駕王厚安心第25章 殿帥府官家臨奠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2章 兄弟自有手足情第12章 假戲真做探心機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14章 敲山震虎暗立威第21章 動色心圖謀不軌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32章 得寸進尺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6章 允再戰借勢立威第31章 送使節左右爲難第7章 趁慌亂別有所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30章 劫國寶上下震怒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37章 夏主低頭結和議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5章 殿中論財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34章 負荊請罪第32章 爲固己鋒芒驟轉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39章 雙管齊下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27章 執己見主將親征第33章 泱泱大國四方朝第25章 聞急訊火燒火燎第23章 假戲真做剖心腑第28章 羌兵入寇烽煙起第15章 貪得無厭成禍因第27章 街頭遇盜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34章 賢內助指點迷津第33章 未雨綢繆第11章 姻緣天定佳偶成第14章 將相相見談武事第5章 賀正旦父子忌深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16章 懲治惡奴第16章 蘇元老願附驥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