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宗氏元朔

出了大內後,高俅便在一個僻靜地方下了馬車,而後和趙佶分道揚鑣。在他看來,今日的順利是可以預見的,倘若是那些元祐官員,向太后也許會置之不理,但事情涉及宣仁太后便不同了。不論從哪個角度考慮,這位當今皇太后必定會想方設法周全高氏死後聲名。

“此事究竟是因何而起?”坐在酒肆二樓的臨窗雅座,高俅不由陷入了深深的疑惑之中,朝中章惇曾布蔡卞之流向來爲人狠辣,一擊必中,這種藉助於童謠的讖語若是由他們來設計,應該會更加縝密纔對,不至於如此兒戲,可若不是他們,又會是誰呢?

就在此時,一個頜下蓄有鬍鬚的中年文士緩步出現在了二樓。那人甫一出現便四處張望,見其中依舊是人聲嘈雜,不免有些去意,旋即目光卻落在了高俅身上。

“這位公子,我可以在此地坐下麼?”

高俅聞聲擡頭,見其人一幅儒雅作派,心中不由陡地一突。有了當日蘇軾的前車之鑑,他心中對任何看似做官的人都不敢小覷,略一思忖便含笑點頭道:“官人但請隨意。”

這個時候,鄰桌几個學子模樣的年輕人突然爭論了起來。

“方今南,你休要胡說,這些荒謬的讖語分明是有心人刻意編造的,哪裡是元祐舊臣所爲?”

“陳漢康,你又有什麼根據說不是元祐奸黨所爲?這些人被當今聖上貶黜,極有可能心懷怨望爲此讖語,其居心明眼人一見便知!想當初他們詆譭神宗皇帝之法,事事樁樁都在世人眼中,你莫非以爲大家都是睜眼瞎不成?”

“你……你是趨炎附勢的小人!”陳漢康終於再也剋制不住心頭憤怒,霍地站了起來,劈頭蓋臉地罵道,“當初是何人說仰慕蘇學士爲人,還說什麼範相公宰輔風範,呂公爲人寬和?如今一朝風雲突變便出言詆譭,若讓你這種人進入朝堂,豈不是丟了天下學子的體面?”

方今南的涵養卻極好,儘管樓上衆人的目光都朝他瞟去,他卻只是面帶不屑冷笑數聲。“自古朝中風向便是各時不一,你陳漢康若是連這種道理都不懂,那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作爲以前的朋友,我不妨提醒你一聲,如今銳意圖強的乃是當今聖上,你剛纔的話若是傳到別人耳中,至少一個同情奸黨的罪名是跑不掉了。彼此都是同年,我也無心和你計較,今日之事就此作罷,以後道不同不相爲謀,僅此而已!”說完他便長身而起,竟是意態自如地拂袖而去。

一旁的高俅已是看得愣了,見那桌上其他兩人都在紛紛安撫陳漢康,心中不由生出了一股荒謬的感覺。聽這幾人的口氣,不是舉子便是新近登科的朝廷進士,當然,在下一次殿試還有足足兩年的當口,後者的可能便大得多了。既然已經是朝廷官員,這陳漢康居然還敢如此大放厥詞,無疑是和自己的前程過不去。此時,自己的對面傳來了一聲輕輕的嘆息。

“書生意氣,實在是書生意氣啊!”

高俅望着那個臉露惘然的中年文士,情不自禁地開口問道:“這位官人,難道你也認爲那位陳公子所言不妥麼?”

中年文士聞言眼睛一亮,隨即啞然失笑道:“公子這個‘也’字說得極妙,你也不是有此同感麼?”

高俅這才覺得自己言語失當,尷尬地一笑之後便自顧自地灌下了一杯酒。見那邊三個年輕人結賬離去,他這才低聲道:“看他們的模樣不是學子便是舊年進士,卻由於一首街頭童謠而反目,其實內中情由不問自知,實在可惜可嘆。”

中年文士卻不以爲然地曬然一笑:“正如那個方今南所說,道不同不相爲謀,一個嚮往的是權柄,一個追求的是公理,所謂天差地別就是如此。”他大約覺得自己交淺言深,連忙出言掩飾道,“我也不過隨便一提而已,貽笑方家,貽笑方家!”

如此一番交談,高俅倒覺得面前此人不像是朝廷官員了,只猶豫片刻,他便心中一動,頓時有了主意。“這位官人,看你剛纔談論國事的形狀,既不像那等空談經義的腐儒,也不似那種好高騖遠的學子,倒有些像是富貴人家的西席,不知我說的是還是不是?”

“咦,公子好利眼!”中年文士這才仔仔細細打量了高俅一番,目光中掠過一絲防備之色,“難不成公子和他們一樣,也是朝廷官員麼?”

“什麼朝廷官員,這汴京之中,能夠真正稱得上官員的不過只有朝中幾位相公樞使,再有就是御史臺的寥寥數人,餘下的不過是應聲蟲而已,更何況我等這種青綠小官?”高俅自嘲地一笑,這才舉杯敬道,“今日見到先生也算有緣,我敬你一杯!”

中年文士這才釋然,要知道,以高俅的年紀,作爲一個低品官員還是很合理的。雖說本朝也有不拘一格薦人才的制度,但爲了避免遭人詬病,年輕人即便再有大才也向來要磨礪一番才能夠使用。當初英宗欲提拔蘇軾入翰林的時候,宰相韓琦就曾經以不可驟進的理由阻止過。

“不管怎樣,公子能夠進身就已經不簡單了。唉,未進身前希望進身,進身之後方知仕途多磨折,還真是艱難啊!”中年文士無精打采地一陣感慨,這纔想起兩人並未互通名姓,“對了,尚未請教公子姓氏?”

高俅本想隨便捏造一個名字,可不知怎的,他最終卻坦然報上了真名:“高俅高伯章。”

“咦?”那中年文士大訝,幾乎以爲自己聽錯了。“公子就是高伯章,那位蘇門……呃,書法得遂寧郡王推崇的高伯章?”

見對方差點脫口而出蘇門棄徒四個字,高俅若說沒有幾分尷尬是不可能的,只不過如今的他已經早非當日吳下阿蒙,略抿了一口杯中美酒便鎮住了心神。

那中年文士一時失態過後,連忙出言岔開道:“敝姓宗,單名一個漢字,草字元朔。”

“原來是宗先生。”這個姓氏在高俅印象中極其少見,左左右右回想了好一陣子,他突然想到了一個名人頭上,“我曾經聽說過,元祐六年時,有一個舉子在殿試時直言時弊,結果被考官置於末等,名字似乎是叫做宗澤,不知此人和宗先生……”

“高公子居然也聽說過我那族弟的名字?”此時此刻,中年文士的臉上竟是感慨多於驚訝,“汝霖賢弟與我不同,他是真有大才,自二十歲起便遊歷各地求學,可謂能文能武,只可惜性子太耿直了!就像高公子適才所說,那時宣仁太后執政,何人敢直言不諱地說貶黜蔡確乃朋黨之爭?總而言之,剛則易折,他的仕途之路也不好走啊!”

輕而易舉又獲得了一個大名人的下落,高俅心中的欣喜就別提了。要知道,宗澤和李綱並稱爲抗金兩大名將,要是當初能夠早用兩人之法整軍,說不定之後的嶽武穆也不會有如此盛名。儘管如今自己都立足未穩,但他還是連忙追問道:“宗先生,那你那位族弟宗澤如今在何處爲官?”

儘管不知道高俅爲何會如此在意宗澤,但宗漢還是絞盡腦汁地回憶了起來,最後纔不太確定地答道:“唔,他似乎是在大名府館陶縣爲縣尉吧?”

踏遍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高俅大喜之餘,對宗漢此人也生出了興趣。“今日相遇便是有緣,宗先生若是不嫌棄,可願至寒家小坐片刻?”)

第7章 高郎道觀遇段郎第24章 弄虛作假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23章 千頭萬緒難排解第36章 忖得失童貫棄子第36章 調虎離山急動手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16章 選遞補煞費苦心第1章 哪堪平地波瀾起第18章 婚事亦非容易事第18章 御前交鋒第9章 將計就計上辭呈第21章 此公主彼亦公主第17章 出人意料第33章 有心施恩無心報第31章 喜得鉅艦可揚帆第1章 哪堪平地波瀾起第40章 連暗示好事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15章 人心叵測更幾時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33章 無雙絕藝第16章 大相國寺探虛實第8章 商人重利第8章 商人重利第23章 高僧不耐苦修寂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序章師恩深重第11章 奇妙遇合第35章 太后歸政第3章 驚天秘聞平地現第38章 各奔前程第21章 動色心圖謀不軌第31章 李伯紀直言不諱第8章 文武兼行治國道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38章 爲求存直言坦白第8章 初識童貫第11章 度聖意挺之拜相第28章 羌兵入寇烽煙起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26章 驚聞隱情第21章 上陣夫妻母子兵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33章 動刀兵渝州大索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3章 生不逢時第38章 縱敗將女真求和第11章 覷時機手起收網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27章 百般籠絡第10章 和氣生財結四方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34章 尚主乃是家門幸第6章 高府夜話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17章 鷸蚌相爭漁翁現第20章 聞風聲豪族奔忙第36章 慘淡收場第24章 訪蘇府三女巧遇第25章 議出使天子阻行第38章 縱敗將女真求和第25章 殿帥府官家臨奠第10章 媒妁言狀元驚心第33章 舊時禁中小宿衛第23章 先斬後奏亦良方第37章 晴天霹靂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第4章 權相亦有憂心事第8章 往事成灰第24章 血肉之軀困堅城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24章 巧舌如簧說同僚第23章 訓諸弟蔡攸發威第35章 王府大變第32章 聞婿言如夢初醒第1章 已是窮途末路時第1章 上京城故地重遊第30章 玄機重重因何悟第27章 會遼使舌戰探心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25章 動身回國第24章 憂戰力君王震怒第30章 十萬大軍徵遼東第30章 十萬大軍徵遼東第10章 青雲亦需借好風第32章 得聖意嚴均擢升第20章 重拳出擊第14章 爲家書各具思量第30章 合聖意越級直擢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30章 合聖意越級直擢第17章 風起朝堂第7章 愛女豈可輕言棄第16章 各顯神通
第7章 高郎道觀遇段郎第24章 弄虛作假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23章 千頭萬緒難排解第36章 忖得失童貫棄子第36章 調虎離山急動手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16章 選遞補煞費苦心第1章 哪堪平地波瀾起第18章 婚事亦非容易事第18章 御前交鋒第9章 將計就計上辭呈第21章 此公主彼亦公主第17章 出人意料第33章 有心施恩無心報第31章 喜得鉅艦可揚帆第1章 哪堪平地波瀾起第40章 連暗示好事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15章 人心叵測更幾時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33章 無雙絕藝第16章 大相國寺探虛實第8章 商人重利第8章 商人重利第23章 高僧不耐苦修寂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序章師恩深重第11章 奇妙遇合第35章 太后歸政第3章 驚天秘聞平地現第38章 各奔前程第21章 動色心圖謀不軌第31章 李伯紀直言不諱第8章 文武兼行治國道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38章 爲求存直言坦白第8章 初識童貫第11章 度聖意挺之拜相第28章 羌兵入寇烽煙起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第26章 驚聞隱情第21章 上陣夫妻母子兵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33章 動刀兵渝州大索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3章 生不逢時第38章 縱敗將女真求和第11章 覷時機手起收網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27章 百般籠絡第10章 和氣生財結四方第4章 觀互搏巧言激將第34章 尚主乃是家門幸第6章 高府夜話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17章 鷸蚌相爭漁翁現第20章 聞風聲豪族奔忙第36章 慘淡收場第24章 訪蘇府三女巧遇第25章 議出使天子阻行第38章 縱敗將女真求和第25章 殿帥府官家臨奠第10章 媒妁言狀元驚心第33章 舊時禁中小宿衛第23章 先斬後奏亦良方第37章 晴天霹靂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第4章 權相亦有憂心事第8章 往事成灰第24章 血肉之軀困堅城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24章 巧舌如簧說同僚第23章 訓諸弟蔡攸發威第35章 王府大變第32章 聞婿言如夢初醒第1章 已是窮途末路時第1章 上京城故地重遊第30章 玄機重重因何悟第27章 會遼使舌戰探心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25章 動身回國第24章 憂戰力君王震怒第30章 十萬大軍徵遼東第30章 十萬大軍徵遼東第10章 青雲亦需借好風第32章 得聖意嚴均擢升第20章 重拳出擊第14章 爲家書各具思量第30章 合聖意越級直擢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30章 合聖意越級直擢第17章 風起朝堂第7章 愛女豈可輕言棄第16章 各顯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