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緊鑼密鼓

元符二年九月已未,趙煦下旨追賜已逝皇子名爲茂,贈越王,諡曰衝獻。原本皇嗣降生,皇后冊立的大喜,最後以這樣一個結果而告終。然而,朝中大臣和黎民百姓不可能如趙煦一般沉浸在悲傷和失望之中,即便沒了皇子,大宋還是要延續下去,江山還是需要一個繼承者,在這種心理策動下,從街頭巷尾到茶樓酒肆,人人都在議論着趙煦的身後之事,頗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勢頭。

從一開始,簡王趙似便是繼位人選中呼聲頗高的一個。畢竟,從血統而言,趙似是趙煦同父同母的弟弟,外有章惇爲援,內有朱太妃爲臂助,看好的人不知凡幾。除此之外,申王趙佖作爲長子,也頻頻被人提起。然而,沒有人想到,病中的趙煦在身體稍好之後,召見的第一個人既非簡王也非申王,而是生母亡故又非長子的端王趙佶。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朱太妃匆匆忙忙離了聖瑞宮,然而在福寧殿前卻被人擋了駕。盛怒之下的她正欲徑直闖入,向太后一行卻正好來到,她只得強自壓下怒氣上前問安,再也不敢提別的話。不久,皇后劉珂也帶着內侍趕來,緊接着就是一羣皇弟。於是,自太后太妃皇后以下,包括申王趙佖簡王趙似等一衆宗室全數等候在前殿之中。

足足大半個時辰之後,趙佶才兩眼通紅地自後殿走了出來。見前殿滿滿當當地都是人,他不由一愣,隨即上前一一見禮。

“十郎,官家獨獨召見你一個人,可是有什麼重要的話要交待麼?”朱太妃的眼睛中已經隱約在噴火,可是,當着那麼多人的面,她卻不得不收斂一些。

“皇太妃言重了,聖上的病情已經有所好轉,召我前去不過是爲了說話解悶而已,言談中並不涉及國事。”趙佶輕描淡寫地答了一句,這才轉頭朝向太后道,“太后,既然大家都來了,不妨進去陪聖上說說話,也好幫着排遣些苦悶。聖上的精神已經比前幾日好了許多,剛纔已經在臣的勸解下進了一碗粥和兩個面卷,想必再調養數日就能上朝聽政了。”

“此話當真?”向太后頓時大喜,緊鎖的眉頭也逐漸舒展了開來。任憑她向來不問國事,但時刻被一羣內侍宮女在耳邊咕噥,她卻不得不格外留心。要知道,皇帝如今無嗣,若是她這個太后不能鎮壓場面,那麼朝局肯定會爲他人左右,這是她無論如何都不願意看到的。在得到了肯定的答覆之後,她回頭掃了衆人一眼,用不容置疑的口氣吩咐道:“既然如此,你們就都進去陪官家敘敘話。皇后,你新喪皇子,就不用在這裡枯等了,回宮好好休息吧!”

簡王趙似聞言頗有幾分不情願,直到母親朱太妃狠狠瞪了他一眼,他方纔跟在申王趙佖身後進了後殿。此時,朱太妃也覺得自己再呆在此處頗爲無趣,找了個由頭便自個回宮去了,心裡盤算着晚上再來。直到衆人全都散去之後,向太后方纔帶着趙佶迴轉了慈德宮。

“十郎,官家召見你的事我也不想多問,不過,如今乃是非常時節,你自己心裡須得有數。”向太后坐在正位上,雙手輕輕地揉着兩邊的太陽穴,一臉的疲憊和無可奈何,“官家的身體雖有御醫照料,但真正情形如何誰都不敢打保票,外頭那些紛亂的謠言就是從此而起。從今往後,你如若受到召見便先讓人到我這裡報備,免得爲小人所趁,明白了麼?”

話已經說到了這個份上,趙佶哪裡還有不領情的道理,慌忙離座下拜道:“兒臣多謝母后!”

“起來吧,就衝你這句母后,我也非得護着你周全不可!”向太后擲地有聲地扔出一句話,隨即擺擺手道,“你退下吧!”

出了慈德宮,趙佶只感心頭興奮非常。趙煦的召見儘管並未涉及任何實質內容,不過是問了幾句自己的學問起居,但其中隱約流露出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只從朱太妃剛纔的態度中,他便領略到了一絲快意,看來,儘管是一母同胞的兄弟,趙煦也並未對趙似有什麼額外看顧,否則又何必舍這位親生弟弟而先召見自己?

一路胡思亂想地回到了府中,一進書房,趙佶便看見高俅悠然自得地坐在那裡,手中正在翻着一卷書,心中不由大喜。“伯章,你這麼快就回來了?”

“若是再不回來,豈能趕得上大事?”高俅合書起身,微微行了一禮,此時,知機的王府家人早就掩上了書房大門,寬敞的房間中登時只餘下了兩個人。

“那你此行……”趙佶欲言又止,畢竟,大宋宗室歷來講究仁孝忠義,倘若被他人知道他的目的自然是大大不妙。

“馬到成功。”高俅言簡意賅地答道,卻並沒有解釋的打算,“倒是我還沒進京城就聽見各種各樣的流言蜚語,怎麼,已經有人按捺不住了?”

“誰說不是呢?”趙佶冷冷一笑,這才撩袍坐下,“今天皇兄單獨召見我,結果不一會兒的功夫所有人都知道了。我從福寧殿後殿出來的時候,太后太妃皇后,並我的那些兄弟全都到齊了。美其名曰探病,還不是想知道皇兄對我說了些什麼!事後太后還把我帶到了慈德宮囑咐了幾句,那麼多人,也就惟有太后是真的關心我!”

高俅聽趙佶說得憤憤然,心中不由苦笑。雖說宋朝皇室一向標榜宗室之間重手足之情,但是,赫赫有名的燭影斧聲便是出自宋太宗趙光義,趙匡胤的兒子德昭也沒聽說有什麼好下場。至於之後的幾個朝代,太子無不是早早冊立,其他登位無望的宗室全都沒有受過任何儲君教育,從小由不理政務,哪裡會有什麼野心。也就是因爲有哲宗趙煦這位短命皇帝,現在纔會鬧出這樣的場面來。

“太后向來慈德,將來十郎你多多孝敬也就是了。”高俅自己也承了向太后不少人情,因此對於這位太后相當有好感,“皇后那裡也會偏向這邊,畢竟,簡王的桀驁和跋扈是宗室裡有名的。仗着聖瑞宮庇護,他這些年來沒少得罪宮裡人,事到臨頭,未必人人都會錦上添花。總的來說,只要聖上能夠在皇太妃的遊說下保持沉默,事情就有七八分了。”

“唉,伯章你說得容易,可我就擔心這兩三分的意外。”趙佶憂心忡忡地站起身來,指着書架上滿滿當當的史書道,“你勸我多讀史,我把這些都看了。歷來宗室若是在大位之爭中落馬,其下場甚至不如黨爭中落敗的官員,甚至連性命都難以保全。倘若……”說到這裡,他再也不敢往下說,心中陡然涌出一股不寒而慄的情緒。

“難道十郎你如今還想要退一步海闊天空麼?”高俅暗自嘆氣,趙佶什麼都好,但終究還是缺少一種身爲帝王的霸氣。儘管也想要鷹擊長空權握天下,但是,對方總會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流露出一絲優柔寡斷的跡象。“十郎,自從你當初選擇了和簡王對立開始,作一個富貴閒王就再也不可能了!如今與其想落敗後的下場,不如考慮如何在如願以償之後消除朝中積弊,清理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員來得實際!”

一席話說得趙佶重新振奮了起來,才露頭的一絲怯懦也在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重重點了點頭後,兩人又從密格中取出了一份名單,指指點點地謀劃了起來。直到太陽落山,兩人才先後出了書房,不約而同地伸了一個懶腰。

“天天忙着商議這個商議那個,實在太累了!”趙佶畢竟才十八歲,正處於精神健旺的時節,不一會兒便把滿肚子的憂慮扔在了腦後,“伯章,還是到入雲閣去看看吧。”他刻意加重了“入雲閣”三個字,玩味之意不言而喻,“以前天香樓還有澄心和雲蘭兩個臺柱,現在倒好,你只讓一羣小姑娘出來撐市面,自然比不得如日中天的含章了!曾布如今每每和你見面都選在入雲閣,要是他知道你早就斥巨資買下了那裡,估計會把眼珠子都瞪出來!”

面對趙佶的調笑,高俅也惟有苦笑而已。要不是當初需得拉着趙佶這張虎皮去和他人談條件,如今也不必時時刻刻面對這種尷尬了。須知澄心由於年歲日長,早已悄然淡出了衆人的視線,而云蘭則乾脆從自己這裡接手了整個天香樓,一舉推出了十二金釵作爲鎮樓之寶。但是,要真的評出如今汴京的第一號花魁,那就非得含章莫屬。僅僅從這個方面考慮,他就不惜花了大代價把入雲閣納入自己旗下。

“你呀,乾脆說你就是迷戀含章的琴藝得了!”心知肚明趙佶的想頭,高俅隨即反脣相譏道,“既然如此,那就趕緊去換衣服吧。要不你乾脆穿了這一身華服過去算了,橫豎人人都知道你這個端王流連於青樓楚館之間,留下無數墨寶供人瞻仰!”

兩人嬉笑了一陣,彼此便換上了一身裝束,只在王府中選了四個護衛隨行。對於如今的高俅來說,閒暇時光逛逛青樓欣賞曲藝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儘管程朱理學起源於北宋末年,但如今的人們更講究得還是率性而爲,那種後世流傳極廣的假道學行徑,是時下所有文人墨客所不屑一顧的。)

第21章 相聚入雲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第34章 賢內助指點迷津第26章 抽絲剝繭見真章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24章 巧舌如簧說同僚第11章 分而化之第37章 晴天霹靂第14章 守株待兔擒正着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13章 貌合神離第6章 見黨羽試探腹心第38章 爲求存直言坦白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32章 黎陽盜禍緣何起第33章 聞危言心有所感第32章 赴邀約無故遭襲第25章 動身回國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24章 憂戰力君王震怒第39章 一朝人死如燈滅第22章 防微杜漸第25章 偕使團奉旨回京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9章 仇人相見不眼紅第23章 斂鋒芒胡氏交心第6章 高府夜話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2章 計議將來第4章 百日抓週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19章 觀戰馬高程立約第18章 說諸酋動之以利第40章 雙喜臨賀客盈門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34章 負荊請罪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24章 巧舌如簧說同僚第38章 嫌隙言父子陌路第5章 祝融災肆虐禁中第4章 除夕夜合家團圓第35章 興靈故地近咫尺第28章 高嚴對酌謀靖國第40章 連暗示好事第27章 驚天構陷波瀾起第17章 接書信各做準備第22章 金蟬脫殼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37章 國之大計第33章 動刀兵渝州大索第37章 拖兒帶口出門去第6章 朝廷猶重軍武事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5章 造膝密陳搬是非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24章 送親迎親各奔忙第29章 俏千金通風報信第6章 高府夜話第12章 忌立場重臣心疑第16章 初次交鋒第19章 謀西北驅狼吞虎第32章 黎陽盜禍緣何起第33章 元宵佳節團圓忙第25章 出奇兵火燒宗水第10章 東坡之約第28章 投新主直趨南京第6章 高府夜話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38章 爲求存直言坦白第16章 朝會風波第21章 一唱一和第35章 柔情蜜意第2章 初入高門第11章 奇妙遇合第34章 尚主乃是家門幸第2章 相見時難第3章 飛黃騰達會有時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40章 凡事皆有雷火線第3章 蠻女多情投懷抱第10章 以牙還牙後報來第32章 所謂江湖第3章 蠻女多情投懷抱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19章 求仙問道大滌山第14章 轉武階再試鋒芒第3章 不老神翁第17章 風起朝堂第35章 太后歸政第24章 巧舌如簧說同僚第13章 元符皇后第33章 兩虎相爭趁虛入第22章 爲聖心各用機謀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12章 應邀約高俅承情第18章 訪密友才女問計
第21章 相聚入雲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第34章 賢內助指點迷津第26章 抽絲剝繭見真章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24章 巧舌如簧說同僚第11章 分而化之第37章 晴天霹靂第14章 守株待兔擒正着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13章 貌合神離第6章 見黨羽試探腹心第38章 爲求存直言坦白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32章 黎陽盜禍緣何起第33章 聞危言心有所感第32章 赴邀約無故遭襲第25章 動身回國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24章 憂戰力君王震怒第39章 一朝人死如燈滅第22章 防微杜漸第25章 偕使團奉旨回京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9章 仇人相見不眼紅第23章 斂鋒芒胡氏交心第6章 高府夜話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2章 計議將來第4章 百日抓週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19章 觀戰馬高程立約第18章 說諸酋動之以利第40章 雙喜臨賀客盈門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34章 負荊請罪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24章 巧舌如簧說同僚第38章 嫌隙言父子陌路第5章 祝融災肆虐禁中第4章 除夕夜合家團圓第35章 興靈故地近咫尺第28章 高嚴對酌謀靖國第40章 連暗示好事第27章 驚天構陷波瀾起第17章 接書信各做準備第22章 金蟬脫殼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37章 國之大計第33章 動刀兵渝州大索第37章 拖兒帶口出門去第6章 朝廷猶重軍武事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5章 造膝密陳搬是非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24章 送親迎親各奔忙第29章 俏千金通風報信第6章 高府夜話第12章 忌立場重臣心疑第16章 初次交鋒第19章 謀西北驅狼吞虎第32章 黎陽盜禍緣何起第33章 元宵佳節團圓忙第25章 出奇兵火燒宗水第10章 東坡之約第28章 投新主直趨南京第6章 高府夜話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38章 爲求存直言坦白第16章 朝會風波第21章 一唱一和第35章 柔情蜜意第2章 初入高門第11章 奇妙遇合第34章 尚主乃是家門幸第2章 相見時難第3章 飛黃騰達會有時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40章 凡事皆有雷火線第3章 蠻女多情投懷抱第10章 以牙還牙後報來第32章 所謂江湖第3章 蠻女多情投懷抱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19章 求仙問道大滌山第14章 轉武階再試鋒芒第3章 不老神翁第17章 風起朝堂第35章 太后歸政第24章 巧舌如簧說同僚第13章 元符皇后第33章 兩虎相爭趁虛入第22章 爲聖心各用機謀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12章 應邀約高俅承情第18章 訪密友才女問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