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爲茶法波瀾迭起

在趙佶的支持下,蔡京很快在正式的朝議上提出了新茶法。正如高俅想象中一樣,這引起了相當強烈的反彈,很大一部分官員都認爲,這是**裸地與民爭利,嘉佑茶法絕不可改。甚至有人提出,朝廷寧可自己節省開銷,也絕不可用如此茶法。

“捨本逐末嗎?其實若是真的要說根本,那就是敗壞的吏治,可那豈是輕易能動的?要不是大宋用高額的薪俸養着那麼多冗官,財政怎麼會吃緊到這樣的地步?”

望着朝堂上各抒己見乃至於痛心疾首的一衆官員,高俅第一次懷念起權臣當道時一言九鼎的風光來。若是真的換作蔡京一手遮天,這些人還能這麼自由地慷慨陳詞麼?新的茶法極盡苛嚴不假,但是,通商法若真的那麼好,前面幾任皇帝在位時,又怎麼會有那麼多官員上書痛陳利害?

“聖上,嘉佑茶法縱有千般不利,但畢竟已經實施了幾十年,茶商園戶早已習慣了這種方式,如今驟然大改,恐怕會激起民間反彈。蔡相提出的新茶法看似面面俱到,但是,法令再好也是要人來實施的,倘若中間任何一道環節出了問題,只怕就會傷了全局。臣以爲應當慎重考慮,絕不可操之過急。”

高俅瞟了一眼那個慷慨激昂進言的老者,心中暗暗感嘆。怪不得在歷史上,張商英先是由蔡京力薦進入政事堂,然後又因政見不合而落職,甚至被打入元祐黨籍,貶謫——復相——再貶——再復,歷經波折重重′然他不知道張商英和蔡京因何事失和,但只看眼下的光景←便能夠斷定,照此下去,張商英的位子恐怕坐不穩。

即便如此←卻也認爲張商英此言正是切中要害,無論是多麼完善的法規,倘若所託非人,同樣會是一團糟的結果。只是,在他和蔡京已經有了定計的情況下,此事仍不能構成障礙。

“張天覺所說地臣也考慮過。”蔡京的目光仿若不經意地從張商英身上掃過,這才上前一步說道。“正因爲如此,臣方纔建議將茶引印製發賣之權收歸朝廷。一來可以杜絕地方官府靠着上下欺瞞加以截留。二來則可以便於記帳。另外,新建都茶務的官員需嚴格遴選,每年一次考評,若有貪贓枉法者一律嚴辦。再另設法令嚴禁民間私造籠篰及茶商園戶私相買賣。並嚴禁跨境銷售,如此一來,朝廷無需增加多少人力便能把握所有環節,可謂是一舉數得。”

趙佶早就吃透了蔡京和高俅那個聯名條陳,此時自然是連連點頭。“不錯。先前之所以會罷禁椎而行通商,不過是因爲沿邊入中時地虛估造成巨大缺損。如今朝廷只需以茶引便可管理一應茶商,朕以爲是相當可行的。要說擾民,當初曾有多少大臣上書言嘉佑通商法不便,依朕看來,這新茶法從根本上來說,對朝廷和百姓都是有利的。”

此時還有大臣想要抗爭,卻不料趙佶順勢站了起來。只得怏怏而退。對於今次的文德殿朝會,不少人都深有看法,甚至有人在背地裡嘀咕一言堂,只是沒有人敢在蔡高兩人面前公開表露這一點而已。

見蔡京正在和蔡卞說些什麼,高俅便準備徑直回都堂理事,誰知還沒走幾步便被人叫住了←回過頭來,只見是陳次升和宗澤,立馬明白這兩位想說些什麼。

“高相,朝廷驟然行此苛法,恐怕會引起民間怨聲載道!”當着高俅的面,陳次升毫不諱言地道,“此法看似能爲朝廷取得一時之利,但從長久看來,恐怕未必是福。”

“陳諫議,新茶法是必定要實施的。”見陳次升面色大變,高俅不禁暗歎了一口氣,“太平興國以前,每年茶利高達四百萬緡,除去那時用來收購茶的本錢,這一塊地國庫收入至少高達一兩百萬緡。這樣算下來,嘉佑茶法施行至今,朝廷的茶利累計少了數千萬緡,茶法已經到了不改不行地地步。再者,比起當年行禁榷法時的各種開銷,朝廷無需支出多少管理費用,所以在聖上看來也是必行之舉。”

他這番話一出,陳次升和宗澤再也找不到話頭可以反駁。陳次升長嘆一聲後拱手一禮,竟就這麼去了,宗澤卻留了下來。

沉吟片刻,他還是忍不住問道:“高相,難道你真的要事事隨蔡相而動麼?”

“此事雖然是元長公第一個提出來,但大體的條例卻是出自於我。”對於自己這一系地人,高俅還是決定和盤托出。“元長公本來只是想復禁椎法,我卻認爲禁榷法有諸多不妥,與其如此,還不如用最完善的方式,至少百姓不會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政令變動中無所適從。汝霖,你是個有遠見的人,應該知道其中利害。”言罷,他也點點頭舉步離去。

回到都堂,他方纔發現裡頭空無一人,不由苦笑一聲坐下,隨手拿起了桌上的一份公文心不在焉地瀏覽了起來。人說苛政猛如虎,但當初行禁椎地時候,那些大茶商利用沿邊入中的機會,以低價從朝廷那裡取得了大批茶葉,一轉手就是數倍的高利,這些人分明是在鑽朝廷的空子,哪裡感受到了苛?無奸不商,無商不奸,這句在現代通用的話同樣適用於古代。如今朝廷一樣是要在西北用兵,倘若再行禁榷,難免不會重蹈當年覆轍,畢竟,一切已經和自己所知的歷史不同了。

“高相!”

聽到這聲叫喚,他愕然擡頭,卻發現是陳王趙佖,這才記起這位陳王今日也在文德殿朝議之列。當然,身爲宗室親王,趙佖照例沒有發表任何意見←一邊揣摩對方來意一邊連忙站了起來,彎腰行禮道:小說wWw..文字版首發“見過陳王!”

“高相不必多禮!”趙佖笑嘻嘻地一揮手,自顧自地坐了下來。“我原本還想差人把你請出來說,沒想到這裡竟然一個人都沒有,那就在這裡說好了。你上次託我辦的事,我已經都辦成了。”

高俅這才恍然大悟,連忙欠身謝道:“真是有勞陳王了,不知都有哪幾位?”

“老一輩的我大多沒有去勞駕,不過有一位嗣王也就夠了,說實話我去遊說地時候也沒指望成功,那可是如今皇族的大宗正,想不到一說他就滿口答應了。至於我這一輩的有衛王、定王、晉康郡王、豫章郡王……”見高俅聽得一臉茫然,趙佖不由哈哈大笑,“算了,宗室裡頭這些親王你大概還熟悉,郡王估計我說了你也不明白。總而言之,該拖下水的我都拖下水了。”

高俅頓時有些尷尬,太祖開國至今,宗室子弟不知有多少,他當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不過,入嗣英宗生父濮王那一系的嗣濮王、大宗正趙仲爰都被趙佖拉了進來,這位陳王的本事果然不小。

“對了,具體的銀錢嘛,你堂堂政事堂副相,往來多有不便,我就不打擾你這個財神爺了,到時候直接讓那個連烽到王府來找我。官家也曾經提起過他,我倒是好奇得很,一個能讓官家覺得有爲的商賈子弟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趙佖說完便站了起來,眨眨眼睛笑道,“這一次的新茶法官家已經下了決心,你和蔡相看來又要立功了。只有國庫殷實了,打仗纔有底氣,不是麼?”

望着離去的趙佖,高俅頓叫鬆了一口氣。有陳王趙佖的暗施援手,他就不必那麼引人注目了,只是這位一向身體不好的皇兄能夠如此審時度勢,也省卻了自己不少麻煩。

他又等了盞茶功夫,蔡京等人方纔一一回轉了來,又是老一套的商議政事,誰都沒有提起早先朝堂上的爭論。既然是木已成舟的事情,誰也不願意再多費功夫,相形之下,倒是西北的戰局更加重要。

政事堂這邊在關注西北戰局的同時,樞密院也忙成了一團。畢竟是大宋最高的軍事決策部門,因此他們這邊的情報信息更加詳實仔細。此時,好幾個人都圍在牆上的一幅地圖前,指指戳戳地討論着。

“童貫已經到熙州了,正遵照聖上旨意傳旨勞軍。”

“王處道又有奏疏送到,說是準備不日進兵。”

“嗯,五六月正是進兵的好日子。”

“諸羌不合是早就有的,只希望他們不會因爲大敵當前而重修舊好。”

蔡卞突然迴轉過頭,徑直朝嚴均問道:“均達,依你看來,這一次王處道能否一舉克復湟州?”

“王處道準備充分,此次一旦出陣,湟州必復。”嚴均自信滿滿地點了點頭,“戰事若起,必在五六月間。”

“這麼快?”蔡卞聞言眉頭一挑,但很快便露出了欣然之色,“王處道通習羌事,若此次真的能夠克復湟州,也不枉聖上對其的信任。”

旁邊衆官自然是連聲附和,嚴均也不例外,但在心底,他卻深知蔡卞此言的用意。一旦大勝,主張用兵的高俅便會水漲船高,其次要加賞的就是王厚和樞密院衆官,蔡京卻要排在後面。看來,雖然同是蔡氏一門,但蔡卞對於樞相的官位並不太滿意呢。

第28章 西北寧則天下安第39章 一朝人死如燈滅第24章 送親迎親各奔忙第2章 計議將來第36章 慘淡收場第21章 舊主逝女真建國第26章 爲前途卑躬屈膝第25章 殿帥府官家臨奠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1章 上京城故地重遊第5章 巧時機雙雄聚首第3章 下青唐威凌諸羌第3章 千里迢迢伊人來第5章 仇人相見第31章 慧文妃暗謀諫君第15章 念舊情天子恩重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11章 度聖意挺之拜相第33章 舊時禁中小宿衛第16章 趙府宴術驚四座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36章 百官上壽天寧節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26章 爲前途卑躬屈膝第14章 爲家書各具思量第15章 拒請降攻勢日急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24章 弄虛作假第21章 一唱一和第8章 往事成灰第38章 興學校各持己見第5章 祝融災肆虐禁中第5章 舊時袍澤再聚首第27章 下湟州語論進退第25章 防星變未雨綢繆第31章 另有定計第22章 金蟬脫殼第3章 不老神翁第28章 千萬人中挑駙馬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33章 動刀兵渝州大索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2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7章 接書信各做準備第18章 天寧節舉國同樂第19章 又見金盒第20章 聞風聲豪族奔忙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35章 佛道亦有可得處第3章 爲婚事兩府生波第20章 再見童貫第14章 守株待兔擒正着第21章 雷霆恕閹宦橫死第3章 路遇貴人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35章 措手不及第16章 蘇元老願附驥尾第20章 鐵冠真人唐子霞第6章 笑談中風捲殘雲第36章 正是出遊好時節第22章 防微杜漸第38章 痛苦抉擇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17章 師徒重聚忙密商第24章 弄虛作假第14章 天子亦需勤修整第38章 嫌隙言父子陌路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6章 急中生智巧脫身第19章 千金公主齊溜號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14章 除夕紀事第39章 天降麟兒曰鵬越第5章 舊時袍澤再聚首第27章 家家各應非凡策第37章 蔡王府獄第2章 遵聖意悍將回京第12章 橫加脅迫第13章 鷸蚌爭漁翁誰屬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第23章 兩後臨朝天下震第8章 探真言一擊中的第23章 假戲真做剖心腑第9章 爲前計兄弟換將第2章 天行有常人無常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9章 揣心思狀元得意第18章 說諸酋動之以利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19章 禍水東引第35章 措手不及
第28章 西北寧則天下安第39章 一朝人死如燈滅第24章 送親迎親各奔忙第2章 計議將來第36章 慘淡收場第21章 舊主逝女真建國第26章 爲前途卑躬屈膝第25章 殿帥府官家臨奠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1章 上京城故地重遊第5章 巧時機雙雄聚首第3章 下青唐威凌諸羌第3章 千里迢迢伊人來第5章 仇人相見第31章 慧文妃暗謀諫君第15章 念舊情天子恩重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11章 度聖意挺之拜相第33章 舊時禁中小宿衛第16章 趙府宴術驚四座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36章 百官上壽天寧節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26章 爲前途卑躬屈膝第14章 爲家書各具思量第15章 拒請降攻勢日急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39章 蔡衙內志在都堂第24章 弄虛作假第21章 一唱一和第8章 往事成灰第38章 興學校各持己見第5章 祝融災肆虐禁中第5章 舊時袍澤再聚首第27章 下湟州語論進退第25章 防星變未雨綢繆第31章 另有定計第22章 金蟬脫殼第3章 不老神翁第28章 千萬人中挑駙馬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33章 動刀兵渝州大索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2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17章 接書信各做準備第18章 天寧節舉國同樂第19章 又見金盒第20章 聞風聲豪族奔忙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35章 佛道亦有可得處第3章 爲婚事兩府生波第20章 再見童貫第14章 守株待兔擒正着第21章 雷霆恕閹宦橫死第3章 路遇貴人第37章 蔡京內舉不避親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35章 措手不及第16章 蘇元老願附驥尾第20章 鐵冠真人唐子霞第6章 笑談中風捲殘雲第36章 正是出遊好時節第22章 防微杜漸第38章 痛苦抉擇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17章 師徒重聚忙密商第24章 弄虛作假第14章 天子亦需勤修整第38章 嫌隙言父子陌路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6章 急中生智巧脫身第19章 千金公主齊溜號第2章 臨危機陳王受命第14章 除夕紀事第39章 天降麟兒曰鵬越第5章 舊時袍澤再聚首第27章 家家各應非凡策第37章 蔡王府獄第2章 遵聖意悍將回京第12章 橫加脅迫第13章 鷸蚌爭漁翁誰屬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第23章 兩後臨朝天下震第8章 探真言一擊中的第23章 假戲真做剖心腑第9章 爲前計兄弟換將第2章 天行有常人無常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9章 揣心思狀元得意第18章 說諸酋動之以利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19章 禍水東引第35章 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