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會遼使舌戰探心

既然是使臣,那麼,正常途徑的朝見以及其他途徑自然一樣不能少,至於真正要商談的事情,卻是不可能在大朝會上提出。因此,在耶律餘睹朝見後的次日,便收到了宋主要在崇政殿中接見他的消息。

此番真正來意,除了他之外沒有一個人知曉,便是副使也不過是個做做樣子的擺設,這一次進宮自然只有他一個人。

在此之前,他從未到過大宋,只從高端禮等使臣口中聽說過南朝的繁華,此番到了東京城,實實在在領略了一把南朝富貴,而一踏進大內禁中,他更是感慨萬千。即便是以他這樣毒的眼光,也不得不承認那些甲冑在身的衛士確實是精銳,待到別人指給他看殿帥王恩時,他更是暗地吃了一驚←雖然只上過幾次戰場,對付的也不過是區區流寇,但身經百戰的氣勢,他還是能夠看出來的。

“幸好沒聽那些自大傢伙的話,南朝立國也有一百多年了,果然不可小覷!”他心底暗自想道,“大宋軍隊在西北是越大越精,哪像西夏那幫子人,打着打着就把党項人的底子全都打光了!”

進了崇政殿,耶律餘睹便朝在場的衆人掃了一眼。三個五六十歲的老臣,一個不到四十歲的中年臣子,還有一個三十多歲的精幹官員侍立在天子身邊。行前他早就看過畫像,除了那三十多歲的官員無法辨認之外,其餘四個都是大宋政事堂的宰相,看這架勢,宋國對於自己的到來還是相當重視的。

“外臣參見大宋皇帝陛下!”

“蘭陵郡王平身!”

這一次,趙佶和耶律餘睹纔算真正打過照面。大朝會那種場合只適合官樣文章,無論是趙佶還是耶律餘睹,都不曾好生打量過對方,此次有機會自然不會放過。趙佶是君王,居高臨下地仔細察看自然很正常。

而耶律餘睹擡頭肆無忌憚地在趙佶臉上掃視,這卻有些膽大僭越了。見此情景,旁邊的四個臣子都是眉頭一皺,而御座上的趙佶卻絲毫沒有怒色,彷彿對這大膽行徑根本就不以爲意。

“朕早就聽說蘭陵郡王乃是遼國宗室豪俊,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僅僅是這膽色,便是常人所不能及也!”

“陛下過獎了!”耶律餘睹欠了欠身。昂首挺胸地答道,“外臣自幼便學習弓馬射獵,膽子自然比文臣要大些。若不是如此,只怕這一次我國逆臣作亂就會得逞了去!”

遼國內亂的經過,在場衆人全都是心中瞭然,只不過對於耶律餘睹的自傲,誰都沒心思去反駁。當下蔡京便微微一笑道:“聞聽蘭陵郡王如今乃是遼國重臣,深得仁和太后信任,這出使大宋的事向來以文臣居多,不知爲何會派郡王這樣一個少壯武臣?”

這句話既直截了當。又顯得有幾分莽撞。聽在耶律餘睹耳中自然是意味非比尋常←來宋國之前,便仔細研究過大宋地首相次相,深知蔡京此人老謀深算喜怒不形於色。乃是第一等難對付的人,這樣一個人挑起這種話頭決計不尋常。難道,這是大宋皇帝的意思?

他擡頭微微一瞥,見趙佶毫不動容,一顆心又是一沉。但此刻對方已經問了,若是自己左右搪塞,反而顯示出小氣,他只得把心一橫,索性直陳道:“我大遼和宋國向來都是兄弟之邦,永結同好。因此,我朝新君才一登基,兩位太后便命外臣出使宋國,希望能夠解決以前遺留下的一些問題。兩位太后都說了,些許小事拖了那麼久,實在不是道理,因此此番賦予了外臣專斷之權,不必在一來一回地拉鋸。”

蔡京問得直接,耶律餘睹答得直接。但在場的大宋君臣都知道,耶律餘睹不過說了一半,但是,僅僅這一半流露出來的信息也已經很驚人了。這無疑是說,關於西夏橫山一帶的紛爭,遼國將會不再插手,而歲賜歲貢問題,遼國也可以做出讓步。至於其他,則需要看兩國之後的誠意了。

初次商談,趙佶自然不會把話頭轉到金國上,當下便不鹹不淡地先把橫山之事擺上了檯面。果然,耶律餘睹只不過堅持了一會,便在此事上作了讓步,言說今後不會再派使節談及西夏之事。只是,他仍舊留了一個尾巴,言說西夏王后乃是大遼成安公主,倘若她一力求援,國中宗室說不定會自作主張。

對於這一點,趙佶和幾個宰相自然能夠聽出其中真意。李乾順向遼國求助,只不過是希望遼國在政治和軍事兩方面對大宋施壓,而並不希望遼國大軍進入西夏,否則,西夏自李元昊立國以來保持地政治軍事獨立性就完全沒有了。歷來都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引狼入室的蠢事,李乾順自然不會做出來。

兩個時辰的舌戰過後,耶律餘睹便告辭出去,臉上依然是來時那自信的笑容。只不過,在有心人看去,他那嘴角的弧度未免大了些,帶上了幾分勉強的味道。而高俅更是心有體會,所謂弱國無外交的道理,便是如今的最好印證。即使是遼國這樣雄踞北面二百餘年的大國,一旦日暮西山,照樣是得在形勢面前屈服。

耶律餘睹既然離開,阮大猷不免笑道:“往日那些遼國文臣出使到這裡,往往在禮節上辯駁不清,在廷上還要擺擺大國使臣的架子。這耶律餘睹堂堂郡王,這一次卻略表謙遜,足可見聖上即位這幾年來,我國國力一日千里,而遼國卻每況愈下,自然難以再橫得起來。”

這**裸地頌聖腔蕩沒有引起在場其他人地反感,雖然國力一日千里有些誇大,但是,在周圍其他鄰國都在走下坡路的時候,大宋還能維持一根緩慢上升的曲線已經是很不容易了。相形之下,遼國在遼東屢次失敗,又來了一場內鬥,內耗陰影還未完全消除地時候,確實是並不足以和大宋抗衡。

“既然遼國已經難以去管西夏的閒事,便讓嚴均趁勢進擊吧!”趙佶早就在等着這一天,自然不耐煩一次次地拖下去,“西北一向都是無底洞,只要能把党項人打怕了,以後便有了養馬之地,也無須在河北京畿等地以良田牧馬,而西北的軍隊更可以調一部分到河北來防戍!靈州、興慶府,這些地方原本就是我中原之地,怎能一直讓外人佔據!”

這下西北可以真正解決了!

四個宰臣對視一眼,同時躬身應諾,臉上俱是掩不住的興奮。一旦兵定西北,大宋便能抽出手來應對其他的局勢,而精銳的西軍還有其他用武之地。一時興奮過後,蔡京終究是老謀深算之輩,沉吟片刻便再次上前奏道:“聖上,雖然眼下還沒有正式開打,但是依臣看來,西北這一仗多半還是能贏的。然而,一旦真的兵定靈州興慶府,卻還得考慮另一件事。禁軍之中派系之爭由來已久,一旦西北大定,這些事也該早作考慮!”

一句話說得所有人心中明鏡似的透亮,大宋崇文抑武,執掌兵權的武人歷來就是防備地對象,尤其是那些在西軍之中威名赫赫的將帥世家。戰時他們固然是最好的將領,但一旦西線無戰事,那麼,提防這些西軍世家便得擺上檯面了。

就連一向對武臣很有好感的高俅,此刻也不得不承認,蔡京的話有一定道理。西邊大定之後,西北不可能再留那麼多軍隊,就像趙佶剛剛,說的那樣,會調一部分人到河北防戍,只是這樣一來,原本還能掩蓋住的禁軍派系之間的矛盾,便很可能會空前激化。畢竟,一邊是久戰精銳之師,一邊是養尊處優俸祿優厚戰力不明的軍隊,兩邊互相看不慣是很正常地事。如今雖然已經派出了整軍使在河北整頓禁軍,但是成效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顯現出來。就如同這裡沒有一個人相信,倘若遼國自北面進攻,河北這一帶能夠擋住一樣。

“此事……由政事堂和樞府再議吧!”興頭上的趙佶猶如被當堂潑了一桶涼水,臉色漸漸陰沉了下來←也一向認爲武臣被壓制得太過,但是,此時此刻,身爲君王的警惕心卻佔據了主要地位。疆域擴大自然是好事,但是,內部穩定同樣不可忽視←絕不希望自己的轄下會有一支太過驕矜的軍隊,哪怕是一支百戰百勝的軍隊。

退出福寧殿,高俅便叫住了阮大猷,見蔡京同樣和何執中在一旁密談,他不由在心中暗歎了一聲。

“阮兄,耶律餘睹這個人非同小可,接下來的事勢必不可能再由聖上親自出面,我估摸以聖上的意思,多半是你和伯通兩個人輪番上陣。前面的條陳既然已經定了,你回去後不妨仔細琢磨一下,切勿有半點閃失。此事一成,你和伯通的功勞非同小可,但是,倘若有疏失,同樣是莫大的罪責,你千萬記住了!”

第6章 蘇子由千里回京第19章 遼使告哀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4章 因制舉李綱建言第31章 清朝堂雷霆霹靂第27章 百般籠絡第27章 家家各應非凡策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10章 爲贓物羣賊反目第8章 文武兼行治國道第35章 太后歸政第18章 上香遇劫靈隱寺第26章 禁宮火起第29章 鄭居中妙薦能員第39章 雙管齊下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20章 遂寧郡王第3章 陰差陽錯臥病榻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11章 覷時機手起收網第24章 憂戰力君王震怒第2章 天行有常人無常第3章 生不逢時第11章 分而化之第26章 抽絲剝繭見真章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第35章 戰事急各懷鬼胎第26章 爲前途卑躬屈膝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4章 因制舉李綱建言第2章 遵聖意悍將回京第16章 細分析堪破玄機第16章 大相國寺探虛實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22章 因天花衆人驚心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第30章 師生之誼第40章 入京城朝局初定第28章 高嚴對酌謀靖國第28章 羌兵入寇烽煙起第37章 柳暗花明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31章 半推半就僞投誠第22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8章 居心叵測挑病父第38章 痛苦抉擇第23章 訓諸弟蔡攸發威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3章 蠻女多情投懷抱第2章 奇兵天降自成功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19章 似是相識故人來第33章 泱泱大國四方朝第24章 應制舉子廷回京第40章 鴻鵠之志第9章 將計就計上辭呈第2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第13章 陰結內外謀升轉第10章 東坡之約第5章 夫妻之間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第1章 爲固己引狼入室第27章 家家各應非凡策第11章 美人一粲傾城郭第3章 蠻女多情投懷抱第29章 金枝玉葉接連降第34章 御前蹴鞠第34章 觀全局謀定後動第19章 禍水東引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2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12章 查弊政驚聞異訊第36章 一語驚人第39章 春花秋月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15章 球場驚變第8章 聞捷報隱跡面聖第23章 先斬後奏亦良方第13章 貌合神離第12章 福寧殿廷議伐夏第6章 駕幸王府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30章 一朝風雲突變起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37章 爲夫郎自作主張第1章 生財有道第5章 巧言令色探虛實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31章 送使節左右爲難第15章 冰凍三尺非驟寒
第6章 蘇子由千里回京第19章 遼使告哀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4章 因制舉李綱建言第31章 清朝堂雷霆霹靂第27章 百般籠絡第27章 家家各應非凡策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10章 爲贓物羣賊反目第8章 文武兼行治國道第35章 太后歸政第18章 上香遇劫靈隱寺第26章 禁宮火起第29章 鄭居中妙薦能員第39章 雙管齊下第25章 未雨綢繆設前計第20章 遂寧郡王第3章 陰差陽錯臥病榻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11章 覷時機手起收網第24章 憂戰力君王震怒第2章 天行有常人無常第3章 生不逢時第11章 分而化之第26章 抽絲剝繭見真章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第35章 戰事急各懷鬼胎第26章 爲前途卑躬屈膝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4章 因制舉李綱建言第2章 遵聖意悍將回京第16章 細分析堪破玄機第16章 大相國寺探虛實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22章 因天花衆人驚心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6章 受召見驚怒交加第30章 師生之誼第40章 入京城朝局初定第28章 高嚴對酌謀靖國第28章 羌兵入寇烽煙起第37章 柳暗花明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31章 半推半就僞投誠第22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8章 居心叵測挑病父第38章 痛苦抉擇第23章 訓諸弟蔡攸發威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3章 蠻女多情投懷抱第2章 奇兵天降自成功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19章 似是相識故人來第33章 泱泱大國四方朝第24章 應制舉子廷回京第40章 鴻鵠之志第9章 將計就計上辭呈第2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第13章 陰結內外謀升轉第10章 東坡之約第5章 夫妻之間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第1章 爲固己引狼入室第27章 家家各應非凡策第11章 美人一粲傾城郭第3章 蠻女多情投懷抱第29章 金枝玉葉接連降第34章 御前蹴鞠第34章 觀全局謀定後動第19章 禍水東引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2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12章 查弊政驚聞異訊第36章 一語驚人第39章 春花秋月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15章 球場驚變第8章 聞捷報隱跡面聖第23章 先斬後奏亦良方第13章 貌合神離第12章 福寧殿廷議伐夏第6章 駕幸王府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30章 一朝風雲突變起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37章 爲夫郎自作主張第1章 生財有道第5章 巧言令色探虛實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31章 送使節左右爲難第15章 冰凍三尺非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