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滄海桑田無定數

茫然無措的霍嫺過了好一會兒方纔發現多了兩個人,回頭一看是英娘和李氏,她立刻站了起來。只見她一向梳得紋絲不亂的漆黑秀髮顯得蓬亂無比,而未施脂粉的臉也是蠟黃蠟黃的,眼睛中根本不見多少精神。

“二位姐姐……”

英娘已經拿開了孩子額頭上的涼手巾,把手擱在了孩子的額頭上,隨即被那滾燙的溫度唬了一跳。等不及霍嫺把話說完,她便一口打斷道:“孩子是最嬌貴不過的,若是不能儘快退燒,即便將來治好了也說不定會留下後患!阿嫺,你都是請的什麼大夫!”

霍嫺被英娘這串連珠炮似的話一轟,頓時更加慌了。”我都是讓他們去請的京城名醫,還有大哥也代請了一位大夫來看,都說是尋常的發熱,吃兩劑藥就好了,誰知到現在還是沒有退下去!如今嚴郎一個人孤身在外,還說不得將來如何,若是他這點唯一的血脈有什麼萬一,我……”

“別說那麼多了!”英娘當機立斷地拿起了一旁的披風,急匆匆地奔了出去,臨走時還不忘囑咐道:“我去請杏林國手劉克勘!你們都在這裡看着,千萬別再用那冷水敷頭了,這麼一個小孩子,哪裡經受得住!”

霍嫺早已亂了方寸,自然是連連點頭,而李氏則多了一個心眼,命人拿來藥方細細查看,待到看完幾張字跡不一的藥方之後,她的眉頭登時緊緊蹙成了一團。

“這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

她硬是把霍嫺拉出了房間,臉色嚴厲地問道:“阿嫺,難道你用藥之前就連看都沒有看一眼麼?這其中有的說是虛火太盛,有的說是熱熾太盛,有的說是邪熱在表,就沒一個能夠看準的,有重有輕,你若是全都照着方子上的藥用了。肯定是要出事的!一個不滿兩歲地孩子哪裡經受得起這般折騰,你也太糊塗了!”

見霍嫺聞言搖搖欲墜,她不由在心中暗歎了一句關心則亂,隨即命人把那幾個前去請大夫的家人叫來問話。一問之下,這些人卻說是在大藥堂請的坐堂大夫,這頓時讓她又好氣又好笑。並不是說大藥堂的坐堂大夫不濟事,而是哪個官宦人家的小兒生病不是請固定的大夫醫治,看來。這嚴府的下人還真是談不上訓練有素。

小半個時辰之後,英娘終於帶來了劉克勘。他把過脈之後便陷入了沉思,好一會兒才徐徐開口道:“小公子的病還是給耽擱了,若是早些救治,也只是幾針發發寒氣地功夫,如今要用藥就有些難了。先前的藥方還有麼?”

李氏連忙遞過藥方,正如她所料那般,劉克勘一看藥方便冷哼了一聲:“這是哪個庸醫開的藥?簡直是荒唐!”他又仔仔細細看了一遍藥方,然後又把了一次脈,最後方纔緩和了臉色道。”三位夫人放心。小公子的病至少還有七八分可治,我當盡力而爲。但是,我有一句話得說在前頭。用藥一定得照着我的方子,別去請那些庸醫了!”

連番打擊之下,霍嫺反而鎮定了下來,當下便重重點了點頭。英娘和李氏則在那裡看着劉克勘寫藥方,不外乎是一些生地、麥冬、沙蔘、青蒿、鱉甲、玄蔘、天花粉、地骨皮、白芍、玉竹之類滋陰清熱的藥材,而分量都控制得精準無比。藥方寫完之後,李氏也不用嚴府的下人,而是喚了護送自己來的一個家人,命其照着藥方去藥鋪抓藥,然後便迴轉了來。

“小兒發熱最講究的便是對症下藥。若只是微微發熱而用了重藥,效果自然會適得其反。不過,令郎病癒之後,嚴夫人也該好好換一換這些下人了。我也看過不少官宦人家的病,少有這樣不經心地下人,若都是如此,豈不是害了主人家一家性命?”

一番話說得霍嫺臉色青白,而英娘和李氏對視一眼,心中卻都有些疑惑。她們是不得不往深處想。要是換了別家,姬妾想要謀害大婦子嗣地興許還有那麼一絲可能,但是,畢竟嚴家只有霍嫺一個女眷,這便是無稽之談了。聯想到在西北事務上栽了跟斗的一大堆人,兩人都生出了一種不好的預感。

當天夜裡,孩子地燒終於退了,霍嫺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便立刻命人送李氏和英娘回去。臨走前,兩人卻依舊不放心,李氏囑咐霍嫺重新選用一批信得過的下人,而英娘則暗示霍嫺要注意朝中動向,別隻顧着管家而忽略了其他。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僅僅是次日,朝中便傳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尚書左丞劉逵罷職!

京城中人人都很清楚,劉逵雖然出自京黨,但是,在上位之後他便疏遠了和蔡京之間的關係,最後和趙挺之結成了聯盟。兩人在朝堂上便和當日蔡卞章惇一樣,一個在前一個在後,劉逵事事充當着趙挺之的喉舌,每每有大建議便都是出自劉逵之手,此番劉逵被罷,焉知不是趙挺之即將落馬的一個信號?再聯想到天子官家在西北戰事上不依不饒的立場,所有人都醒悟到,身爲天子而沒有太后在一旁掣肘的趙佶,在很多事情上都是獨斷專行。這一點優勢,就是連神宗皇帝也無法比擬地。

在這種震驚的消息下,嚴府一下子開銷了二十三個家僕自然掀不起任何風浪,閒暇之餘也就是有人隨口提起一句罷了。只有寥寥數人心中清楚,這其中有不少值得深究的貓膩,而當事人既然沒有宣揚,旁人自然也就不去管了。

這一日,英娘終於前去拜會了鄭貴妃和王淑妃。鄭貴妃和往日一樣,照例只是說了些平常話,誰料王淑妃卻在她的面前露出了幾分抱怨,這頓時讓她大吃一驚。

在鄭貴妃沒有生下七皇子的時候,趙佶最疼愛的便是王淑妃的兒子高密郡王趙楷,因此王淑妃一直在心裡深藏着一個願望,那便是希望趙楷能夠入繼大統。結果,先是鄭貴妃生了一個皇子,然後又是王皇后的嫡長子京兆郡王趙桓被趙佶刻意培養,種種對比下來,趙楷所受的重視自然就不比從前,這怎能不令她心中不平?這樣一來,要讓她話裡面不帶出一絲口風,便成了不可能地事,儘管面前的是英娘而不是伊容。

正因爲如此,英娘在王淑妃面前自然是如坐鍼氈,出來之後已經是一身的冷汗。在她印象中,王淑妃一向都掩蓋在鄭貴妃光芒中,顯得並不起眼。誰會想到,真正論起詞鋒來,這位王淑妃竟然一點都不比鄭貴妃遜色。什麼立儲乃是國之大計,立長不若立賢;什麼如今諸皇子都還年幼,看不出德行才幹;什麼官家春秋鼎盛,用不着急於一時……這一句句敲打分明是在暗示,作爲次子的高密郡王趙楷,同樣也有希望被立爲儲君。

突然,她發覺前面兩個領路的小黃門似乎有些不對勁,一擡頭方纔發現不遠處有一隊人朝這邊走來,當中的那人正是趙佶。她頓感心中一驚,只是這時要避開已經來不及了,思量片刻,她便索性站住了,待到人影漸近的時候方纔跪下迎候。

不多時,她便感到趙佶在她身前不遠處停了下來,緊接着,便有一個聲音輕輕地鑽入了她的耳朵。

“哦,是高夫人進宮來探望皇后和皇妃麼?”

“是,妾身拜見聖上!”

“你回去後告訴伯章,京城裡的事情朕自有安排,他自管放手去做,不會有人給他掣肘!”

“是!妾身遵旨!”英娘連忙俯首應答,一隻手卻悄悄抓住了袖中的一份奏章。這是臨行前高俅交給她的,並囑咐她看情況再確定是否要上呈,如今劉逵既然倒臺,那麼,原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計劃就有些不合適了。想到這裡,她便拿出奏章雙手呈上道:“聖上,妾身離開杭州時,外子有一份奏章讓妾身轉呈聖上,伏乞御覽!”

“嗯?”趙佶聞言不禁有些奇怪,按照慣例,大臣的奏摺都是應該經過政事堂那一關,而自他登基以來,已經破壞了不少祖宗制度,例如幾個近臣便都有直書之權。而高俅不直接上書給他,反而托夫人直奏,這搗的什麼鬼?

他見左右沒有旁人,便示意英娘起身,然後自顧自地當場拆了彌封,只看了第一眼便神色大變。一路看完之後,他便將奏摺放在了袖子裡,沉默了許久方纔一字一句地道:“告訴伯章,朕既然給了他經略安撫使的職分,軍權上他就可以放膽入手。但凡有心懷不軌的,有一個殺一個!不管事涉何人,朕都給他全權,務必把賊子連根拔起!只有一條,東南乃朝廷糧倉,絕不能亂!”

英娘見趙佶說得斬釘截鐵,臉上又露出咬牙切齒的味道,連忙躬身應了。才欲告退的時候,她突然又聽到一句淡淡的話:“朕記得你和伯章的女兒如今六歲,卻能博聞強記唐詩數百首,甚至還能夠出口成章,可是真的?”)

第14章 未雨綢繆嚴防範第8章 何處草莽稱英豪第21章 延帥之爭第31章 慧文妃暗謀諫君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39章 隱瞞事實第31章 清朝堂雷霆霹靂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11章 覷時機手起收網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24章 弄虛作假第10章 官商際野第2章 計議將來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31章 李伯紀直言不諱第16章 君臣閒來談家事第40章 臨行前夕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32章 得聖意嚴均擢升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16章 蘇元老願附驥尾第27章 君臣再復當年意第40章 凡事皆有雷火線第12章 諜影迷蹤第3章 生不逢時第24章 巧言令色第26章 西寧州風雲又起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21章 相聚入雲第5章 夫妻之間第6章 重操舊業第40章 溘然長辭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13章 各路才俊齊聚首第24章 巧言令色第30章 師生之誼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5章 巧言令色探虛實第23章 訓諸弟蔡攸發威第37章 拖兒帶口出門去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第33章 無雙絕藝第28章 名將宗澤第9章 議將來兩兩交心第21章 動色心圖謀不軌第1章 爲固己引狼入室第9章 風波再起第20章 爲茶法波瀾迭起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30章 宗汝霜盛年待起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20章 步步緊逼欲爲營第3章 爲婚事兩府生波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1章 三路大軍進宗哥第5章 賀正旦父子忌深第2章 計議將來第33章 動刀兵渝州大索第3章 下青唐威凌諸羌第6章 允再戰借勢立威第26章 禁宮火起第12章 蓄勢待發除掣肘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39章 聞首告警惕頓生第37章 巧處置恩威並濟第3章 千里迢迢伊人來第16章 大相國寺探虛實第18章 訪摯友達夫問策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1章 哪堪平地波瀾起第4章 夜半驚心馬蹄場第24章 巧言令色第23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第32章 賀帝壽暗度陳倉第13章 不速之客第13章 元符皇后第39章 隱瞞事實第22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30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第32章 盛勢出巡第37章 柳暗花明第17章 會夏使毫不相讓第25章 防星變未雨綢繆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13章 鷸蚌爭漁翁誰屬第32章 探陳王兄弟交心第16章 面君王一唱一和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12章 河北事即天下事第4章 因制舉李綱建言第28章 擊掌爲誓第18章 攀龍附鳳暗盤算第6章 允再戰借勢立威第3章 錦繡帕內含玄機第5章 樑上君子何處來第31章 慧文妃暗謀諫君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3章 路遇貴人
第14章 未雨綢繆嚴防範第8章 何處草莽稱英豪第21章 延帥之爭第31章 慧文妃暗謀諫君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39章 隱瞞事實第31章 清朝堂雷霆霹靂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11章 覷時機手起收網第1章 兩相爭鬥終有時第24章 弄虛作假第10章 官商際野第2章 計議將來第15章 使高麗另有要務第31章 李伯紀直言不諱第16章 君臣閒來談家事第40章 臨行前夕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32章 得聖意嚴均擢升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16章 蘇元老願附驥尾第27章 君臣再復當年意第40章 凡事皆有雷火線第12章 諜影迷蹤第3章 生不逢時第24章 巧言令色第26章 西寧州風雲又起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21章 相聚入雲第5章 夫妻之間第6章 重操舊業第40章 溘然長辭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13章 各路才俊齊聚首第24章 巧言令色第30章 師生之誼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5章 巧言令色探虛實第23章 訓諸弟蔡攸發威第37章 拖兒帶口出門去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第33章 無雙絕藝第28章 名將宗澤第9章 議將來兩兩交心第21章 動色心圖謀不軌第1章 爲固己引狼入室第9章 風波再起第20章 爲茶法波瀾迭起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30章 宗汝霜盛年待起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20章 步步緊逼欲爲營第3章 爲婚事兩府生波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1章 三路大軍進宗哥第5章 賀正旦父子忌深第2章 計議將來第33章 動刀兵渝州大索第3章 下青唐威凌諸羌第6章 允再戰借勢立威第26章 禁宮火起第12章 蓄勢待發除掣肘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39章 聞首告警惕頓生第37章 巧處置恩威並濟第3章 千里迢迢伊人來第16章 大相國寺探虛實第18章 訪摯友達夫問策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1章 哪堪平地波瀾起第4章 夜半驚心馬蹄場第24章 巧言令色第23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第32章 賀帝壽暗度陳倉第13章 不速之客第13章 元符皇后第39章 隱瞞事實第22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30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第32章 盛勢出巡第37章 柳暗花明第17章 會夏使毫不相讓第25章 防星變未雨綢繆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13章 鷸蚌爭漁翁誰屬第32章 探陳王兄弟交心第16章 面君王一唱一和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12章 河北事即天下事第4章 因制舉李綱建言第28章 擊掌爲誓第18章 攀龍附鳳暗盤算第6章 允再戰借勢立威第3章 錦繡帕內含玄機第5章 樑上君子何處來第31章 慧文妃暗謀諫君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3章 路遇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