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西寧州風雲又起

贈姚麟開府儀同三司!

須知唐宋之制,開府儀同三司乃是文散官的最高階,姚麟以武臣起家,最後竟然得賜如此殊榮,自然是令天下人爲之側目。而天子親臨致奠的殊榮,更是旁人難以企及的恩寵。一時間,其訊傳遍大江南北。

姚麟歿後不過數日,便有加蓋政事堂大印的詔令頒下,恩赦姚雄棄河湟之罪,依舊還其本官,爲華州觀察使,知河州:以姚古爲成州團練使,知會州:姚平仲進武經郎。至此,姚氏一門的榮寵便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然而,消息傳到西寧州的時候,姚平仲卻感到五雷轟頂不可置信。

他自幼被父親姚古送到京城姚麟身邊養育,可以說早已將這位叔祖視爲了親祖父,如今一朝天人永隔,他自然覺得五內俱焚。好在主將高永年知道其心緒不寧,不僅破例給了他十天假期,而且這一夜又叫上他一起去行轅喝酒。

“姚帥已經去世,希晏你便是再傷心也於事無補!”高永年提起酒罈往姚平仲面前的大碗中滿滿倒上,自己卻徑直拿起了酒罈。”身爲我等武臣,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姚帥前半輩子征戰沙場建功無數,能夠以全名而終,這已經是相當了不得了!再者,聖上屢次加恩,甚至惠延你們這些姚家子弟,試問天下還有何家有如此殊榮?”

“高帥,爺爺半輩子征戰,如今能夠壽終正寢,我自然知道應該節哀順兗——只是一念及當年音容笑貌。我便沒辦法剋制情緒。”他說着便拿起酒碗徑直朝嘴裡灌去,不防那是極品烈酒,一大口下去便嗆得連連咳嗽。竟是辛辣得連眼淚流了出來。

“哈哈哈哈,你小子以爲這是京城裡軟綿綿的玉壺春麼?”高永年大笑着提起酒罈灌了一口。滿不在乎地用袖子一擦道,“我是一個藩官,就連麾下的藩兵也是整個西北軍中最多地。王贍取青唐,我帶着萬餘藩兵作爲前鋒:宗哥城反叛,我又以千軍臨啓程。將叛軍擊退,安然返青唐;到你伯父姚雄棄河湟的時候,又是我率軍殿後。算上這一次和王帥平羌,我已經數不清經歷過多少戰事了!希晏,你們漢人有句話說得好,馬革裹屍,哪天我要是死了,你就給我馬革裹屍一回!”

聽高永年突然口出如此不祥之語,姚平仲登時面色大變。到了西寧州之後,高永年對他多加照拂。其麾下的藩兵也多半和他地那些兵卒交好,看不出半點反叛的跡象。然而,行前高俅地那些話就猶如幽靈一般糾纏着他。正因爲如此,他雖然明裡和那些藩官打成一片,暗中卻嚴加防備,唯恐一個不小心讓高永年遭了暗箭。

然而。這一切都不足爲外人道。他剛到西寧州的時候,高永年曾經開玩笑似的給他看了一封密函。那是先前王厚和童貫聯名發來的,其中內容便是讓高永年提防麾下藩官藩兵,誰料高永年竟當着他的面滿不在乎地說了一通話。

“你們漢人就是疑心太重,我待人以真心,別人又怎會以貳心對我?再說,我麾下這些親兵,少說也是跟隨我十幾年地舊人,甚至還有父子兩代都跟隨我東征西戰的,倘若他們會反叛,恐怕整個西軍中就沒有人不會反叛了!男子漢大丈夫,不能以誠待人,何以爲一軍主將?”

聯想到高永年這一句豪邁爽直的話,姚平仲當下把本想說的話重新嚥了回去,苦笑着舉杯和高永年手中的酒罈一碰,閉着眼睛把一大碗烈酒全數灌了下去。待到感覺濃烈的酒氣順着五臟六腑蔓延了全身之後,他突然感到整個人也暢快了不少。

“哈哈,這纔像是姚家子弟,哪有上陣的將軍不會喝酒的!”高永年大笑着舉起酒罈痛喝了一氣,渾然未覺前襟已經被酒液完全浸溼,“好了,你也早點去休息,好好睡一覺就好!”他說着重重拍了拍姚平仲的肩膀,竟就這麼徑直去了。

由於腦袋暈乎乎的,因此姚平仲只得眼睜睜看着高永年離去,沒過多久便一頭栽倒在桌子上。許久,他隱約察覺到有人把自己擡了起來,可即便如此卻依舊睜不開眼睛。這一覺便睡到次日天明,等到他醒來地時候,便發覺自己好好地躺在自己的房間中,只是衣服上身上滿是酒氣,就連屋子裡也瀰漫着一股刺鼻的氣味。

他正想發聲叫人,木門便被人推了開來,來者正是自己營中地兩個親兵。一問之下,他方纔知道送自己回來的乃是軍中副帥劉仲武,立刻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他也不敢怠慢,吩咐親兵打來熱水,洗去一身酒氣後,又換上了一身乾淨的衣服,便隨即轉去了行轅。

由於姚麟的喪聞已經傳遍天下,因此行轅內衆人見到他時不免都感到一陣驚詫。要知道,高永年給地假有足足十天,如今不過是次日,姚平仲便精神奕奕地前來報到,聯想到昨日他的頹廢沮喪,這天壤之別自然讓人側目。當然,想是一回事,沒多少人準備上前去碰釘子,只有一個不怕死的笑呵呵地迎了上去。

“希晏老弟!”

姚平仲扭頭見是和自己一起來西寧州效力的於達,不由露出了無奈的表情。西寧州軍中上下無人不知他是個冷性子,唯有於達不管不顧地四處宣揚和他有過命的交情。想想自己不過和此人並肩作戰過一次,他就感到一陣氣悶。偏偏於達是個牛皮糖,甩都甩不掉。

“怎麼,昨晚和高帥一起喝酒,今天就緩過氣來了?”於達彷彿沒看到姚平仲陰沉的臉色,自顧自地打招呼笑道,“既然來了就趕緊進去吧,聽說多羅巴去西夏請來了四監軍司的援軍,準備大舉進犯西寧州,高帥正召集所有人議事呢!”

聽到這句話,姚平仲不敢怠慢,連忙和於達一起順着中庭進了議事廳。果然,軍中大小將校齊集一堂,其中一半多都是藩官,見了他全都微微一驚,隨即便有人上前問長問短,話語中毫不避諱。姚平仲知道這些藩官不善俗套,一一點頭謝過,最後才和於達在末尾的位子上坐了下來。

須臾,高永年便和劉仲武一起自邊門而入,兩人看到姚平仲的時候全都一愣,但今日乃是議軍機要事,自然不便爲了其他事情而分心,因此誰都沒有開口探問。

“今日召各位前來,乃是爲了眼下的軍情。”高永年甫一坐下便直截了當地道,“此次多羅巴有備而來,兼且又引來了西夏四監軍司的兵馬,約合兩萬餘人,其鋒芒所指正是西寧州。我雖然已經遣人往報王帥,但茲事體大,即便是發援軍也已經來不及,所以此戰便要靠我西寧州將士了!好了,情況如何我已經說得很清楚,大家有什麼建議不妨直言,總而言之,今天就是要定一個章程出來!”

劉仲武泰然自若地觀察着堂上諸將的臉色,見不少藩將都不約而同地露出了幾許畏懼,心中不由闇跳。兩萬西夏軍隊算不了什麼,可慮的卻是軍心士氣,要知道,以多羅巴的號召力,一聲令下號召羌人數萬根本就是眨眼的功夫,而西寧州孤懸於大宋的最西面,根本是不容有失。

好在大軍進駐西寧州之後便勤修城防,又運來了衆多守城利器,只要能夠堅守不出,哪怕有再多人圍攻也不足爲懼。

所以,見衆將誰都沒有率先提議的意思,劉仲武便第一個開口道:

“依我看來,此次賊兵氣勢洶洶來犯西寧,其實卻是色厲內荏。即便他們敢揮師攻城,卻不得不顧忌到龍支城,清平寨乃至湟州的大軍。再者夏人勞師遠征,軍需戰備必定不耐久戰,只要能夠據西寧州堅城嚴守,賊兵必定自行退去。待到那個時候,再清理從賊的羌人也不遲!”

高永年皺了皺眉,但最後還是點了點頭:“如果賊軍敢來攻西寧,自然是叫他們來得去不得。不過,西夏騎兵來去如風,又有認識路途的羌人帶路,倘若他們不來攻西寧呢?”

“這確實可慮。”

劉仲武話音剛落,便見門外一親兵急匆匆地衝了進來,平膝行了一個軍禮道:“報,西夏四監軍司兵馬和羌人殘餘,總共兩萬餘人,急攻宣威城!守將王用趁敵不被,命人突圍前來告急!”

“什麼?”

在座諸將幾乎是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自從大軍進駐西寧州之後,在北面築宣威城,在南面有湟中和清平寨,東北面有佞邊寨,東面有保塞寨和地勢險要的龍支城(原宗哥城)形成了一整張防範嚴密的網絡。而宣威城原本爲貓牛城,當初西夏和羌人在此地展開過多場大戰,論城防絕不如西寧州這樣的大城,兼且駐兵只有三千餘人,以兩萬圍三千,其結果不問可知。

““哼,夏人倒會揀軟柿子捏!”高永年大怒,狠狠一拍桌子道,“宣威城雖然兵少,但其地處於西寧州北面,這道屏障一旦失去,則西寧州腹地便完全暴露在賊軍鋒銳之下!老劉,事出突然,堅守之計怕是行不通了!”)

第6章 高府夜話第36章 聞敗訊內外驚心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6章 蘇子由千里回京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36章 忖得失童貫棄子第23章 賀生辰貴妃認親第2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17章 相忌深落井下石第28章 千萬人中挑駙馬第4章 求寬心清照南下第37章 拖兒帶口出門去第18章 說諸酋動之以利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12章 諜影迷蹤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17章 會夏使毫不相讓第16章 無名火禍及柳門第30章 巧舌如簧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20章 鐵冠真人唐子霞第37章 驟升遷萬人矚目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第29章 金枝玉葉接連降第35章 興靈故地近咫尺第23章 痛定思痛慮軍事第37章 蔡王府獄第27章 屈豪家鋒芒初露第30章 一朝風雲突變起第33章 元宵佳節團圓忙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24章 浮出水面第2章 奇兵天降自成功第25章 鬧劇連連第10章 以牙還牙後報來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34章 今日騰達會當時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32章 得聖意嚴均擢升第3章 滄海桑田無定數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24章 血肉之軀困堅城第11章 分而化之第14章 君王自古無家事第8章 巧手羹湯暖人心第20章 愛美之心乃天性第24章 遼主天祚第15章 秉燭夜談論茶法第16章 君臣閒來談家事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22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30章 慧眼識破瞞天計第9章 爲前計兄弟換將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37章 柳暗花明第4章 權相亦有憂心事第16章 大相國寺探虛實第24章 送親迎親各奔忙第28章 民不聊生第14章 將相相見談武事第17章 接書信各做準備第24章 動情理父子釋嫌第22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25章 防星變未雨綢繆第10章 爲夫郎妻妾費心第5章 賀正旦父子忌深第25章 計前途謀動險棋第20章 欲隱欲現春宮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5章 造膝密陳搬是非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12章 蓄勢待發除掣肘第7章 高伯章面授機宜第8章 文武兼行治國道第21章 舊主逝女真建國第5章 樑上君子何處來第33章 元宵佳節團圓忙第21章 臨奠禮猜忌橫生第29章 狡蔡攸擠兌老父第34章 觀全局謀定後動第16章 蘇元老願附驥尾第15章 人心叵測更幾時第5章 殿中論財第12章 忌立場重臣心疑第29章 金枝玉葉接連降第29章 大名豪賈第16章 雷霆大怒重發落第10章 和氣生財結四方第20章 聞風聲豪族奔忙第16章 趙府宴術驚四座第7章 趁慌亂別有所第8章 回春也須留一手第31章 兄弟重逢告誡忙第38章 縱敗將女真求和
第6章 高府夜話第36章 聞敗訊內外驚心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6章 蘇子由千里回京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36章 忖得失童貫棄子第23章 賀生辰貴妃認親第2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17章 相忌深落井下石第28章 千萬人中挑駙馬第4章 求寬心清照南下第37章 拖兒帶口出門去第18章 說諸酋動之以利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12章 諜影迷蹤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17章 會夏使毫不相讓第16章 無名火禍及柳門第30章 巧舌如簧第11章 除大敵國舅逼宮第20章 鐵冠真人唐子霞第37章 驟升遷萬人矚目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第29章 金枝玉葉接連降第35章 興靈故地近咫尺第23章 痛定思痛慮軍事第37章 蔡王府獄第27章 屈豪家鋒芒初露第30章 一朝風雲突變起第33章 元宵佳節團圓忙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24章 浮出水面第2章 奇兵天降自成功第25章 鬧劇連連第10章 以牙還牙後報來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34章 今日騰達會當時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17章 探病情言語摧心第32章 得聖意嚴均擢升第3章 滄海桑田無定數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24章 血肉之軀困堅城第11章 分而化之第14章 君王自古無家事第8章 巧手羹湯暖人心第20章 愛美之心乃天性第24章 遼主天祚第15章 秉燭夜談論茶法第16章 君臣閒來談家事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22章 芙蓉帳暖度春宵第30章 慧眼識破瞞天計第9章 爲前計兄弟換將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37章 柳暗花明第4章 權相亦有憂心事第16章 大相國寺探虛實第24章 送親迎親各奔忙第28章 民不聊生第14章 將相相見談武事第17章 接書信各做準備第24章 動情理父子釋嫌第22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25章 防星變未雨綢繆第10章 爲夫郎妻妾費心第5章 賀正旦父子忌深第25章 計前途謀動險棋第20章 欲隱欲現春宮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5章 造膝密陳搬是非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12章 蓄勢待發除掣肘第7章 高伯章面授機宜第8章 文武兼行治國道第21章 舊主逝女真建國第5章 樑上君子何處來第33章 元宵佳節團圓忙第21章 臨奠禮猜忌橫生第29章 狡蔡攸擠兌老父第34章 觀全局謀定後動第16章 蘇元老願附驥尾第15章 人心叵測更幾時第5章 殿中論財第12章 忌立場重臣心疑第29章 金枝玉葉接連降第29章 大名豪賈第16章 雷霆大怒重發落第10章 和氣生財結四方第20章 聞風聲豪族奔忙第16章 趙府宴術驚四座第7章 趁慌亂別有所第8章 回春也須留一手第31章 兄弟重逢告誡忙第38章 縱敗將女真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