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送親迎親各奔忙

在遼國使團抵達河陰的時候,耶律燕一行也在大宋禁衛暗地護送下,悄悄離開了京城。須知若是讓尋常百姓知道堂堂遼國公主居然一個人闖到了東京城,那沸沸揚揚的流言就休想止息了。若不是趙婧和趙芙知機地沒有對外透露一個字,而良記金銀鋪又是高俅的產業,恐怕消息也不會捂得這麼緊。

大宋迎親使乃是尚書左丞何執中,遼國送親使則是南府宰相張琳。

這一樁婚事勞動兩個宰相,也是從來沒有過的事,當然,兩位都已經年過六旬的政壇宿老一見面便是針尖對麥芒,先是就如下的局勢進行了一番辯論,最後才把話題轉到了此次的親事上。

由於本身就半處於被脅迫的立場,因此何執中的話自然異常尖銳,當着那羣遼臣的面,他索性挑明,由於趙佶和已故王皇后夫婦情深,因此並不準備立後,而且不久之後便會冊立儲君。這一番話一出,包括張琳在內的四個遼國大臣卻並未表現出應有的憤怒,反而是鬆了一口氣似的。

“大宋天子既然對亡妻一往情深,兩位太后想必能夠體諒,再者,此次的婚姻旨在表示兩國永結同好,並未有其他意思。”張琳慢條斯理地打起了官腔,“慶安大長公主乃是敝國故主的幼妹,如今已經到了婚嫁之齡,舉國上下卻無可配者,大宋天子英明神武,即使是能夠嫁予爲妃,也勝似與我國那些凡夫俗子婚配。”

這是什麼話?何執中聽得皺起了眉頭,既然是和親,遼國和宋國如今不管怎麼說都是敵體,怎麼會把一個身分尊貴的大長公主嫁過來,還能夠放出這樣的低姿態?想當初耶律餘睹在這裡的時候,似乎口口聲聲都要藉着王皇后新喪的機會,把這位遼國公主扶上後位,怎麼一轉眼就變了?

由於事關重大,因此蔡京對趙佶稟報的事情。除了當時在場的三人之外,其他人全都一無所知,何執中自然也被矇在鼓裡。當下他便含糊其辭地應了,一轉身卻立刻命人回京稟報,而得到這樣的報告後,老謀深算的蔡京立刻證實了自己地判斷。

“看來元長公端的是決勝於千里之外!”高俅在看過何執中的親筆書信之後,也同樣眼皮直跳,心中對那位遼國仁和太后的手段頗爲佩服。大宋不是西夏。對於這種政治婚姻,提防絕不可能少,所以,耶律燕嫁入大宋,其象徵意義遠勝於實質意義,更不用說什麼影響了。所以,遼國的目的就這麼輕而易舉地達成——既不用擔心耶律燕的丈夫會對遼國如今的局勢造成什麼影響,也不用擔心耶律淳因此而得到臂助。

只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旦大宋對其中隱情廖若指掌。可以做出地選擇就很多了。耶律淳也是宗室嫡系。也是帝位的強有力競爭者,一旦事機有變,大宋天子爲何不能把自己妻子的叔叔推上帝位?

蔡京見高俅目光閃爍。心裡當然知道對方在想些什麼,當下便笑道:“伯章也不用誇我,我想到的事情,你會想不到?伯通如今是身在此山中,自然是辨不清方向,倘若他知道那些情報,未必就不能判斷出事情真相。說起來,遼國爲了爭取我國的中立,這代價倒是花費不少,只可惜。很有可能是飲鴆止渴罷了!”

兩人相視一笑,很快便各自埋頭去處理公事,再也不去管那所謂的迎親事。而這兩位宰臣不管,不意味着其他大臣或是百姓對此無所謂。

由於河陰到開封走的是運河,因此浩浩蕩蕩的船隊在運河上緩緩行駛的時候,兩岸的百姓頓時聚集無數。

遼國大舉入侵已經是很久以前地事了,再說京畿又不比河北邊塞,對於所謂地遼人殘暴兇狠也只是侷限於傳聞,而且早有好事者將遼國送公主乃是爲了和親的消息傳了出去。一時間,大多數百姓只覺得揚眉吐氣。不是麼,哪怕你是遼國公主,到了我大宋也只是後宮的普通嬪妃,有什麼了不起地?

儘管那一段水路很短,但是,爲了表示這種象徵意義,船隊仍然走了足足兩日,而等到船隊停在了東京城西碼頭的時候,又是一通官樣文章和排場。只有有心人注意到,在那看似鋪張的場面中,除了原本的迎親使何執中,蔡京高俅阮大猷三個政事堂宰臣一個不見,而那一片鋪天蓋地的紫色官袍中,一多半都是虛有其表的,尋不出幾個真正掌握實權的官員。

蔡京高俅沒有去別處,而是陪着趙佶去了上清宮。由於那邊正在熱熱鬧鬧地迎着遼國公主,因此,街頭巷尾並沒有多少人,這也使得趙佶那浩浩蕩蕩幾十個護衛得以招搖過市卻不引人注目。

今次之行的目的,在場衆人全都是心中有數。一旦迎入了慶安大長公主耶律燕,那麼,無論從任何一方面來看,立後便成爲了遙遙無期的事,所以,儲君便成了空前重要地一環。一旦正式冊立了儲君,那麼,無論今後耶律燕是否生有皇子,都與政局無干。而只有高俅心中隱隱擔憂,大宋天子向來就沒有幾個是長命的,除了在位最長的仁宗之外,其他鮮有在位二三十年的天子。

而即便是仁宗在位那麼多年,卻因爲始終無嗣,直到晚年才由仁宗曹皇后撫養了當初的英宗趙曙,而英宗也沒當多少年皇太子便成爲了皇帝。正因爲如此,大宋從來不曾擔心有皇太子專權之事。但是,如今趙佶還不到三十歲,一旦冊立皇太子,難保不會有後世那位倒黴地當了三四十年的皇太子出現,那樣一來,誰能保證父子之間沒有相疑相忌?

不過,這種話只能在心中想想就好,決不可能說出來敗興,畢竟,大宋皇室是最標榜兄弟仁愛團結的。當他陪着趙佶在三清道君面前上了香之後,一行人便轉到了後院。此時,院中鮮花爛漫,夏日風情盡顯無遺,只是在這一羣日夜在政治角力的人看來,再好的美景也只是曇花一現而已。

“定王和嘉王之中,你們認爲朕該立誰爲太子?”

這個問題問得蔡京和高俅面面相覷,這還用問麼,按照大宋一直以來地規塗巨,定王趙桓佔着嫡長兩個字,自然是理所當然的皇太子,而嘉王儘管天賦出衆,但卻只能當一個閒王,不,賢王了。再說了,如果趙佶不是要栽培嫡長子,用得着一天到晚帶着趙桓見大臣,並親自過問其學業?

當下蔡京便瞅了高俅一眼,沉聲道:“按照禮法,嫡庶有別,長幼有序,自然應當冊立定王爲太子。”趙佶卻並未因爲這個回答而止歇,而是轉向高俅問道:“伯章,你的意見呢?”

高俅見躲不過去,只得斟酌着語句答道:“聖上,我朝向來立儲都是立長,倘若有所變動,則天下必定難安。再者,定王佔嫡長之名,若是不立定王,恐怕朝野也是不服的。”

趙佶微微搖頭,似乎有些感慨:“朕一向的作爲你們也應該看到了,並非偏向嘉王,只是,嘉王的幾個師傅都曾經說,嘉王生性聰穎,天賦極高,使得朕不得不想起了唐玄宗的往事。不過也是,前朝唐玄宗雖然開創了開元盛世,卻也一手葬送了盛唐基業,若是讓寧王即位,未必不能收拾一片好景象。”

唐玄宗?高俅聽得心中一跳,很有幾分古怪的感覺。趙佶又不是唐睿宗那個半點決斷都沒有的糊塗蛋,怎麼比出了這麼一個不恰當的比喻。而他還未想出適當的話來勸諫,蔡京便突然義正詞嚴地說話了。

“聖上此言差矣,唐睿宗大事小事盡皆糊塗,所以才必須得由一個精明的兒子來當這個皇太子,否則,肯定會被太平公主架空。至於聖上天賦卓絕,有生之年將四海盡收於掌中也未必是難事。因此,立儲君則應以守成爲主。定王殿下生性沉穩,只要好好教導,則將來必定能夠守穩大宋江山。”

這話確實充滿了奉承,但是,高俅也不得不承認,蔡京把話說到了點子上。嘉王趙楷看上去確實聰穎靈動,酷肖趙佶當年,只是,按照太子的標準來看,趙楷是聰明有餘而沉穩不足,再說,先天的劣勢擺在那裡,還有什麼可說的?連蔡京這個曾經在後宮事務上耍過手段的人都這麼說了,自己難道還上去唱反調不成?

“聖上,元長公所言句句在理,若是聖上在廷上以此語諮詢羣臣,則必定羣臣也會力主立定王爲嗣。如今遼國公主已經入城,不日即行納妃之事,聖上宜早立儲君,以安定天下民心軍心!”

高俅刻意加了軍心兩個字,自然是爲了再着重提醒一下。畢竟,除了欽聖向皇后和昭懷劉皇后之外,大宋的皇后幾乎都是出自於軍中世家,王皇后也同樣不例外,所以說,對於冊立一個有軍人背景的皇子爲太子,軍中將領也會因此而定下心來。

趙佶回頭看了看兩位宰相,最後輕輕點了點頭——只是,這麼快地立太子,已經大大違揹他的初衷了。)

第39章 雙管齊下第32章 誡九郎才女苦心第29章 驕貴胄各懷鬼胎第11章 天子謀國有遠慮第22章 防微杜漸第40章 入京城朝局初定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8章 居心叵測挑病父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2章 相見時難第27章 會遼使舌戰探心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1章 爲固己引狼入室第3章 陰差陽錯臥病榻第25章 計前途謀動險棋第32章 誡九郎才女苦心第1章 爲固己引狼入室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11章 分而化之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34章 用人才亦有詭道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30章 美人恩重第27章 爲家族父子反目第36章 忖得失童貫棄子第20章 欲隱欲現春宮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第11章 奇妙遇合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14章 未雨綢繆嚴防範第5章 夫妻之間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20章 愛美之心乃天性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23章 人才基礎第35章 佛道亦有可得處第27章 君臣再復當年意第3章 蠻女多情投懷抱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11章 明算計暗度陳倉第40章 鴻鵠之志第15章 拒請降攻勢日急第10章 爲爭位各展身手第20章 鐵冠真人唐子霞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17章 鷸蚌相爭漁翁現第16章 無名火禍及柳門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第17章 會夏使毫不相讓第12章 假戲真做探心機第19章 爲拜師才女設限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4章 百日抓週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28章 投新主直趨南京第28章 西北寧則天下安第11章 瞞天過海設妙計第15章 球場驚變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26章 聞諫言迅捷應對第33章 初交涉互探底線第34章 尚主乃是家門幸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21章 此公主彼亦公主第34章 賢內助指點迷津第23章 美人高人第6章 重操舊業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33章 婚事亦需從長議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31章 半推半就僞投誠第8章 兩相投機結金蘭第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4章 君王自古無家事第40章 溘然長辭第24章 血肉之軀困堅城第38章 已是大限將到時第26章 度帝心謀傾首相第6章 見黨羽試探腹心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11章 暗求信物結外援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19章 後宮女陰結外援第18章 婚事亦非容易事第29章 信口開河第11章 宗氏元朔第37章 三言兩語收名臣第16章 君臣閒來談家事第33章 蔡衙內暗生毒計第23章 千頭萬緒難排解第21章 相聚入雲第27章 家家各應非凡策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第33章 見嬌婿語重心長
第39章 雙管齊下第32章 誡九郎才女苦心第29章 驕貴胄各懷鬼胎第11章 天子謀國有遠慮第22章 防微杜漸第40章 入京城朝局初定第22章 懼降罪蔡攸求父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8章 居心叵測挑病父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2章 相見時難第27章 會遼使舌戰探心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1章 爲固己引狼入室第3章 陰差陽錯臥病榻第25章 計前途謀動險棋第32章 誡九郎才女苦心第1章 爲固己引狼入室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11章 分而化之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34章 用人才亦有詭道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30章 美人恩重第27章 爲家族父子反目第36章 忖得失童貫棄子第20章 欲隱欲現春宮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第11章 奇妙遇合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24章 微服行驟聞噩耗第14章 未雨綢繆嚴防範第5章 夫妻之間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20章 愛美之心乃天性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23章 人才基礎第35章 佛道亦有可得處第27章 君臣再復當年意第3章 蠻女多情投懷抱第36章 辨奇石料露崢嶸第11章 明算計暗度陳倉第40章 鴻鵠之志第15章 拒請降攻勢日急第10章 爲爭位各展身手第20章 鐵冠真人唐子霞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17章 鷸蚌相爭漁翁現第16章 無名火禍及柳門第7章 天家兄弟皆有心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第17章 會夏使毫不相讓第12章 假戲真做探心機第19章 爲拜師才女設限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4章 百日抓週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28章 投新主直趨南京第28章 西北寧則天下安第11章 瞞天過海設妙計第15章 球場驚變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26章 聞諫言迅捷應對第33章 初交涉互探底線第34章 尚主乃是家門幸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21章 此公主彼亦公主第34章 賢內助指點迷津第23章 美人高人第6章 重操舊業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33章 婚事亦需從長議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31章 半推半就僞投誠第8章 兩相投機結金蘭第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4章 君王自古無家事第40章 溘然長辭第24章 血肉之軀困堅城第38章 已是大限將到時第26章 度帝心謀傾首相第6章 見黨羽試探腹心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11章 暗求信物結外援第8章 卻聖意心志彌堅第19章 後宮女陰結外援第18章 婚事亦非容易事第29章 信口開河第11章 宗氏元朔第37章 三言兩語收名臣第16章 君臣閒來談家事第33章 蔡衙內暗生毒計第23章 千頭萬緒難排解第21章 相聚入雲第27章 家家各應非凡策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第33章 見嬌婿語重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