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西北寧則天下安

宗澤來訪之後次日,宗澤便接到了旨意,天子官家下午便在文德殿召見°算時間,他回京不過剛剛第三日,召見卻來得如此之快,不得不讓他心存緊張。

儘管以前擔任監察御史的時候時常能夠見到趙佶,但是,此次述職卻是不同。謁見的頭一個時辰,天子幾乎都在詢問西北景況,好在他對這些情形記得一清二楚,對答之間不僅條理分明,而且時不時還會穿插一些戰況,趙佶自然是連連點頭。

“高伯章和嚴均達之前都說你是文武全才,朕起先還不信,如今看來果真如此。”趙佶原本還對宗澤的年紀有些顧慮,待到發覺他聲若洪鐘坐如泰山,心中不由十分喜歡,“西北如今雖然兵戈稍解,但是,需得提防党項人反撲,就是羌人也同樣不可小覷。朕不妨告訴你實情,昨日興州來報,折遵正突然病倒,興靈一路已經戒嚴了。但是,興靈不可一日無人鎮守,朕和政事堂樞密院合議下來,決定以你爲特使,先去興州看看折遵正的病情,倘若只是小病也就罷了,倘若重病不起,那麼,便由你經略興靈路,然後派人將折遵正接回來養病。”

聽到這裡,宗澤不禁大吃一驚。儘管昨日宗漢口口聲聲說折可適身體不適,但是,就他當年的認識來看,折可適戎馬一生,筋骨一向很好,應該不存在那樣的顧慮。然而此刻連天子都這麼說,而且是興州傳來的消息,那麼,可信程度不免就非常高了。

“聖上如此信任,微臣自然當盡心竭力。”宗澤連忙離座拜謝,但言語中依舊留了餘地,“不過,吉人自有天相,臣以爲折帥一代名將。自然不會因爲區區小疾而無法治事。”

“倘若那樣就是最好!”趙佶離座而起,竟是親自將宗澤攙扶了起來,“折可適、种師道、王恩、郭成,包括已故的姚等人都是西軍宿將,戰功赫赫,甚至連党項人也畏懼他們的威名,從本心來說,朕自然是希望他們這些老將都能爲國效力。只是百戰之將亦難抗歲月之威。好在如今年輕一代已經漸漸嶄露崢嶸,他們若是真的不能上陣,勉強反而不好。安心養了病後,看子侄躍馬沙場,何嘗不是一件莫大的快事?”

“聖上所言極是。”宗澤見天子想得如此深遠,心中也覺得萬分感動。”這些宿將老將倘若知道聖上如此心意,必定也是感恩戴德。”“名將暮年,最是令人扼腕!”趙佶苦笑一聲,轉而再也不提這些,而是鄭重其事地告誡道。”興靈要地乃是我朝費盡千辛萬苦方纔取得的。不可有一絲一毫的差錯。朕看了你之前的履歷,又比照了你地軍功,知道你是個謹慎的人。開疆要的是膽略。而守成則需要更多的謹慎,這一點,朕很取你。嗯,如今你可是正五品朝奉大夫?”

“是。”宗澤知道天子必定是要加官了,但是,此時此刻無論如何都不是拒絕的時候。倘若沒有足夠高的官階,他更無法彈壓大局,因此只是躬身等候旨意。”進你爲太中大夫,加顯謨閣待制,爲興靈路觀風使。這樣一來。勉強也算名正言順了!”趙佶頓了一頓,突然又笑道,“倘若你能治好興靈故地,來年朕必定賜你紫袍金帶!”

對於這樣的恩遇,宗澤慌忙再次拜謝,及至辭出來的時候,他早已感到心情激動不能自已。然而,他這一次地任務非同小可,接下來嚴均和侯蒙少不得又接見了他一次。然後便是政事堂諸位宰執,等到歸家的時候,卻早已經是月上中天了。

然而,他還未來得及歇下,便有老僕匆匆來報,言說謎高相公邀他過府←回想今日高俅並未說什麼,知道對方此番必有要事交待,因此連忙睡下,次日一大清早便起身往高府拜訪。

高升一面把宗澤往裡面引,一面笑道:“相爺剛剛用了早飯,說宗大人一定會早來,小人還不信。今日相爺正好不當值,剛剛已經傳下話來要和大人一起用午飯,小人在這裡先知會宗大人一聲。若是要帶口信回去,小人可以代勞。”

聽說高俅要留飯,宗澤更知道今次不是三兩句就能說完的←去西北赴任並未帶着老妻,夫妻之間也習慣了這樣的事情,因此只是略一點頭道:“那便請到寒家和拙鏡一聲,免得他們好等。”

高升連忙答應,將宗澤送進書房,便趕緊差人去宗府報信,這邊又令廚下準備午飯。

書房中,宗澤本欲行禮拜見,卻被高俅擺手止住。等到分賓主坐定之後,高俅便開門見山地說:“折遵正是宿將,在軍中威望極高,汝霖你這一次去西北,最好有個心理準備′說不用擔心什麼軍中譁變,但是,對於那些將領,卻得用好兩手打算。姚古將軍雖然也要去上任,卻不能和你同行,免得有什麼不必要的麻煩。畢竟,折遵正名將暮年,難保會因爲你這一次到訪生出別的意思。”

這都是應有之義,因此宗澤連忙欠身答應。然而,他還來不及問得更清楚,高俅卻又說出了另一番話。

“西北用兵連年,要不是市舶司和茶稅收入年年增加,只怕也難能支撐下來。而現在河西既然打下來了,那麼,還有一件事便需開始計議,那就是牧馬。之前我朝馬監一向設在河北和京畿等地,浪費良田不說,收效更是不妙。你若是經略興靈,就需得把這一片地方治好。只要仍然能夠在河西牧馬,那麼,他日北上燕雲就不是一件空話!”

宗澤已經不是第一次從高俅口中聽說要北上燕雲了,但是,此時此刻話語聲入耳,他依舊感到異常激動。畢竟,對於他這個幾乎踏遍大宋河山的人來說,倘若有朝一日能夠重返燕雲,足可以說是人生最大的幸事。

“相公放心,我一定竭盡全力,河昔是牧馬,我決不會讓那些党項人有可趁之機。”

“堵不如疏,如今興靈路剛剛落入我大宋之手,李乾順敗走西北,但是,並非意味着西北便再無戰事。劉仲武應羌人要求揮師西北直擊西涼四周,固然能爲我朝重新打通西域之地,但是,同時也意味着分兵,要知道,西寧州如今只剩下了不到一萬人!這些人馬固然能夠應付一時侵擾,但是,難保那些羌人和党項殘餘不會匯合起來圖謀不軌※以,興靈無疑是重中之重,你能夠站穩腳跟,無論熙河蘭淫路或者是陝西其他各路,都能夠因此而騰出手來,而朝廷也能夠專心致志經略河北。”

“下官省得!”宗澤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斬釘截鐵地道,“朝廷如今只能說是平了西北,卻遠不能說是定了西北。只有西北得以穩固,我朝纔有北上的資本!”

見宗澤通曉大局,高俅心中更放下了心。畢竟,宗澤今年已經五十歲了,他就怕這位老臣接下西北重任,因無法參與河北的一系列行動而有所怨言。西北地功勞已經都賞下去了,以後縱使有功,也不可能像開邊那樣賞下一把勳爵官職。而且所謂地安撫,實在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沒有十幾年的心血撲下去,絕對不會有什麼大的成效。那曾經是党項人馳騁地土地,即使昔日祖輩的榮光已經被這些後人糟蹋光了,但難保不會再崛起一個李元昊式的人物。

書房中沉寂了一會,宗澤便再次開口說道:“相公,我在河北曾經任官多年,對各地的邊防情況也有些瞭解′說如今朝廷花了大力氣,但是,恐怕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由於北面多年未曾有過戰事,城牆傾頹是一方面,將士疲軟又是一方面,整飭邊防只怕至少也得用上三五年。朝廷若是志在燕雲,我認爲不可操之過急,否則不僅不能夠如願,只怕還會爲外敵所趁。”

高俅沒料到宗澤會突然把話題轉到了河北,一愣之後便大爲讚賞地點了點頭。怪不得後世人稱,文李綱,武宗澤,只看這宗澤不在其位,仍謀其政的態度,便可看出這位老臣炙熱的心思。因爲大宋的連番勝利,遼國和金國交戰的屢次失敗,朝中不少大臣都滋生出了驕傲自滿的情緒,這個時候還能保持冷靜的人,已經不多了。

“汝霖地話是謀國之言,你放心,只要我在朝一日,便會力勸聖上,決不會貿然出擊。你如今正當壯年,他日朝廷北定燕雲之日,一定少不了!”

“那就承相公吉言了!”宗澤站起身來,深深一揖道,“我謎便動身前去興州,路途遙遠責任重大,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來,就在此謹祝相公能夠穩坐政事堂,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

比:剛剛看到書評區有人說皇帝大變樣,北宋突然就變了。其實,歷史上北宋在西北確實取得了空前的勝果,道理很簡單,北宋**,西夏同樣沒落了,遼國就更不用說了※以,女真的崛起其實正順應了一個空前的契機,否則要是提早個五十年一百年,怎麼可能一朝席捲北方,然後又有靖康之變?當然,我這是理想化再理想化的藍圖,只希望這種精神上的勝利法能帶來一點歷史的安慰……

第35章 佛道亦有可得處第13章 元符皇后第14章 爲家書各具思量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22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8章 橫生波折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34章 用人才亦有詭道第15章 生來便是天驕子第38章 嫌隙言父子陌路第1章 上京城故地重遊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35章 引金蘭希圖固己第9章 千金女招搖過市第16章 無名火禍及柳門第33章 無雙絕藝第4章 翻臉無情各爲己第37章 三言兩語收名臣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12章 假戲真做探心機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40章 凡事皆有雷火線第13章 本是金枝玉葉女第39章 天降麟兒曰鵬越第22章 爲國祚后妃妥協第27章 執己見主將親征第4章 夜半驚心馬蹄場第27章 百般籠絡第35章 戰事急各懷鬼胎第26章 爲前途卑躬屈膝第23章 夫妻夜話第23章 先斬後奏亦良方第34章 虎毒爲何不食子第32章 所謂江湖第20章 愛美之心乃天性第36章 百官上壽天寧節第29章 金枝玉葉接連降第7章 紛至沓來第31章 李伯紀直言不諱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24章 俏高嘉直闖李府第33章 狹路相逢第5章 賀升遷雄心萬丈第18章 上香遇劫靈隱寺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1章 三路大軍進宗哥第10章 以牙還牙後報來第2章 福寧殿官家說親第16章 大相國寺探虛實第12章 觀前路蔡相憂心第31章 慧文妃暗謀諫君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20章 遂寧郡王第32章 賀帝壽暗度陳倉第37章 應邀約兩女爲媒第39章 公平交易第11章 宗氏元朔第5章 貴公子北上成都第37章 拖兒帶口出門去第19章 又見金盒第15章 貪得無厭成禍因第3章 生不逢時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13章 不速之客第39章 一朝人死如燈滅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1章 爲固己引狼入室第27章 街頭遇盜第36章 調虎離山急動手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7章 愛女豈可輕言棄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第1章 觸景生情淚滿襟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11章 宗氏元朔第16章 君臣閒來談家事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12章 家有賢妻好兒女第7章 兩纏綿驚得喜訊第4章 酒肆論書第27章 屈豪家鋒芒初露第13章 借外力胸有成竹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9章 風波再起第30章 一朝風雲突變起第33章 同仇敵愾應大敵第27章 回京更有重任待第29章 信口開河第40章 因危機心力交瘁第4章 緊鑼密鼓第24章 運籌帷幄指掌中第35章 佛道亦有可得處第13章 鷸蚌爭漁翁誰屬第4章 因制舉李綱建言第14章 通風報信
第35章 佛道亦有可得處第13章 元符皇后第14章 爲家書各具思量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22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8章 橫生波折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34章 用人才亦有詭道第15章 生來便是天驕子第38章 嫌隙言父子陌路第1章 上京城故地重遊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35章 引金蘭希圖固己第9章 千金女招搖過市第16章 無名火禍及柳門第33章 無雙絕藝第4章 翻臉無情各爲己第37章 三言兩語收名臣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12章 假戲真做探心機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40章 凡事皆有雷火線第13章 本是金枝玉葉女第39章 天降麟兒曰鵬越第22章 爲國祚后妃妥協第27章 執己見主將親征第4章 夜半驚心馬蹄場第27章 百般籠絡第35章 戰事急各懷鬼胎第26章 爲前途卑躬屈膝第23章 夫妻夜話第23章 先斬後奏亦良方第34章 虎毒爲何不食子第32章 所謂江湖第20章 愛美之心乃天性第36章 百官上壽天寧節第29章 金枝玉葉接連降第7章 紛至沓來第31章 李伯紀直言不諱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24章 俏高嘉直闖李府第33章 狹路相逢第5章 賀升遷雄心萬丈第18章 上香遇劫靈隱寺第16章 佳兒佳婦佳偶成第1章 三路大軍進宗哥第10章 以牙還牙後報來第2章 福寧殿官家說親第16章 大相國寺探虛實第12章 觀前路蔡相憂心第31章 慧文妃暗謀諫君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20章 遂寧郡王第32章 賀帝壽暗度陳倉第37章 應邀約兩女爲媒第39章 公平交易第11章 宗氏元朔第5章 貴公子北上成都第37章 拖兒帶口出門去第19章 又見金盒第15章 貪得無厭成禍因第3章 生不逢時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13章 不速之客第39章 一朝人死如燈滅第35章 見遺稿睹物思人第1章 爲固己引狼入室第27章 街頭遇盜第36章 調虎離山急動手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7章 愛女豈可輕言棄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第1章 觸景生情淚滿襟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11章 宗氏元朔第16章 君臣閒來談家事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12章 家有賢妻好兒女第7章 兩纏綿驚得喜訊第4章 酒肆論書第27章 屈豪家鋒芒初露第13章 借外力胸有成竹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9章 風波再起第30章 一朝風雲突變起第33章 同仇敵愾應大敵第27章 回京更有重任待第29章 信口開河第40章 因危機心力交瘁第4章 緊鑼密鼓第24章 運籌帷幄指掌中第35章 佛道亦有可得處第13章 鷸蚌爭漁翁誰屬第4章 因制舉李綱建言第14章 通風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