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別有滋味在心頭漸成

正如程伯謹所擔憂的那樣,看到高俅以私信呈遞進來的摺子,趙佶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一個最大的生財之道。儘管遠遠不如唐朝的風氣,但是與後世的明清相比,大宋在諸多政策上還保留着一定程度的清明,尤其是對於士大夫更是寬縱非常,但是,士農工商,商者其位最卑,財富卻甚至要遠遠高於一些士大夫,這便成了不少人解不開的心結。

大宋的大臣大多還知道恤農,但是對於那些商人,卻是恨不得從他們的身上多榨出一點油水,無論是先前的市易法還是後來的重定茶法,都是針對商人制定,這又從另一個角度折射出了朝廷的心態,君王的看法。

此時,趙佶便在琢磨着此中的巨大利潤。每年在四川發行交子使得朝廷在財政上的負擔大大減輕,但是,由此卻帶來了一系列的後果,甚至川地大臣還會因爲過期交子未曾停用而上書爲民請命,如此往往會損失一大筆。但是,爲了民心所計,君王卻不得不忍痛照準。僅僅是他即位這六年以來,便曾經遇到過兩次這樣的事情,一次是高俅,一次是前時席旦上書,爲此,廢除錢引近七十萬貫,這也令趙佶心痛不已。

他實在是窮怕了,宣和殿被燒,他卻因爲西北酣戰在即而不曾大肆修葺,至今儘管修了已經兩年,但大內禁中依舊還存留着大批殘垣斷壁,看上去刺眼十分。而高俅此次行的稅法,他曾經暗地裡派人去問過蔡京的意見,結果蔡京也表示此事可行,甚至翻出了王安石的方田法和均稅法作爲依據,這也令他抱了不小的期望,然而,此番高俅送上來的摺子卻更讓他覺得心動。

但是,有一點卻讓他這個君王相當惱火。儘管沒有明說,但是高俅用了一大段文字暗示朝廷信用太低。就算知道這是鐵板釘釘的事實,他依舊覺得耿耿於懷。他的父皇神宗皇帝當初發行交子本是好事,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濫發,使得交子的信譽在四川差到了極點,兩屆交子並行地時候,往往會貶值數十倍,百姓無不怨聲載道。若是在東南也來這麼一套。恐怕朝廷信譽掃地也是事實。只是,把這樣的一件事交給商人真的好麼?

沉吟許久不得章法,趙佶不由感覺身心疲憊。身爲神宗之子,他雖然並不像乃兄哲宗趙煦那樣一心想着效法父皇法度,但是,在很多事情上卻也想向父皇看齊,更確切地說,他想掙脫別人的鉗制,按照自己的所思所想來用人。所以,先前的不拘一格用人才雖然遭致衆多人的詬病。他卻依舊我行我素。只是在此次星變之後有所收斂。但是,儘管罷了兩個執政的相公,他卻不曾按照往例處置。反而是彈劾得最起勁地官員被貶出京,這也變相給了別人一個警告。

“來人!”

一旁的楊戩如同幽靈一般現出身形,伏地下拜道:“聖上有何吩咐?”

趙佶看也不看地上的楊戩一眼,只是沉聲吩咐道:“去清心殿!”

聽到趙佶並非去淑寧殿看鄭貴妃,楊戩不由呆了一呆,但他乃是心思靈動之人,立刻便答應了一聲,匆匆出去準備。不多時,一大批內侍和御前班直便簇擁着趙佶前往清心殿的皇后居所。

儘管這一年多的休養下來,王皇后的病情小有好轉。但是,她卻始終離不開湯藥打理,清心殿中便時常瀰漫着一股藥味。自從上一次趙佶雷霆大怒發落了一大批宦官宮人之後,換來的那批人便再也不敢有所馬虎,伺候王皇后無不盡心竭力,而趙佶雖然並不經常駕臨清心殿,偶爾卻也會來這裡坐一坐,或是談話或是聊天,總之能給王皇后一點慰藉。

正因爲如此。在宮人報說聖上駕到的時候,王皇后低頭看了看榻前的兒子,情不自禁地撫摸了一下他的頭。

一踏進清心殿,趙佶便聞到了那股熟悉地藥味,眉頭不禁微微一皺。如今爲王皇后看病地乃是太醫院院使羅蒙,醫術頂尖不說,爲人也值得他信任,可即便如此,王皇后的病卻始終不見好,這自然讓他有些不安。他緩緩步入內殿,只見兩旁宮人內侍紛紛伏地行禮,卻也不去理會,只是自顧自地往裡走,直到聽見裡面傳來了陣陣背誦詩文的聲音方纔停下了步子。

“裡頭地人是桓兒?”

旁邊的一個內侍慌忙跪下稟報道:“啓稟聖上,今日京兆郡王前來探望皇后,正好皇后精神不錯,便留着他詢問了幾句,如今大約是正在背詩給皇后解乏。”

“桓兒會背詩了?”趙佶精神一振,令身後衆人不必跟隨,便這麼悄悄地走進了內殿。此時,耳旁的詩聲便更加清晰了一些,以他的博學多才,自然分辨得出那是什麼詩,所以緊皺的眉頭立時舒展了開來。那不是什麼唐詩宋詞漢樂府,而是曾經爲一時絕唱的楚辭《離騷》而趙桓如今剛剛過六歲,竟然能夠背到這個份上,天資暫且不說,至少夠得上勤奮兩個字。

見到趙佶進來,王皇后眉頭一揚,才欲開口說話便瞧見趙佶丟了一個眼色,便依舊含笑坐在那裡聽兒子背詩。直到一首長長的離騷背完,她纔對面前的兒子道:“桓兒,還不去拜見你的父皇?”

趙桓這才轉過身來,見是父親不由臉上一驚,連忙趨前下拜行禮。

他雖然是嫡長子,但是一向卻不常見到父親,與其說是父子親情,不如說是乳母和其他人灌輸的敬畏感。然而,這一次他等到地卻不是一聲輕描淡寫的叫起,而是被父親親自扶了起來。

“果然不愧是朕的兒子!”

趙佶嘉許地讚了一句,又微笑着點了點頭。他雖然已經有了好幾個兒子,但是諸子之中,他原本因爲寵愛王淑妃的緣故而偏愛高密郡王趙楷,後來鄭貴妃產下了皇七子趙棹,他也同樣花了大心思,而對於本是嫡長子的趙桓,他卻未曾多留心。此時觸景生情,他不由生出些許歉疚。

示意趙桓先行退下,他便按下了欲起身的王皇后,然後若有所思地問道:“桓兒還沒有定師傅吧?”

王皇后掙扎着坐直了身子,見趙佶似乎在沉思着什麼,她便低聲道,“官家有諸多子嗣,而桓兒如今還小,臣妾以爲至少應當和高密郡王一起定立師傅和儀制,如此方纔不會讓外人有諸多閒話。”

聽到此言,趙佶不由悚然一驚。如今他對王皇后的品行已經有了相當的信任,自然知道這位元配並不是在矯情,而是在變相提醒着什麼。

他如今是春秋鼎盛不假,但是,前時毫無預兆的突然重病已經讓朝中上下亂成一片,倘若再來這麼一次,難保別人不會有異樣地心思。高密郡王趙楷只比趙桓小一歲多,在有些人看來,自然是可供選擇的對象。

“皇后的意思朕明白了,你且放心,朕不會讓小人有可趁之機!”

王皇后這才放心地鬆了一口氣,沒有哪個爲人母親的不爲兒子着想,即便是恬淡如她,亦知道在自己處境艱難時,趙桓這個年幼的兒子因此而承受了多大的壓力。不當太子並沒有多大關係,重要的是,她希望兒子能夠有所倚仗地活着,至少不能當一個讓父親不聞不問的皇子,這對她來說已然足夠。

看過王皇后,趙佶的心情非但沒有轉好,反而更加沉重了一些。病中的王皇后自然不能行統管後宮之權,而由於如今沒有皇太后,因此署理後宮的乃是鄭貴妃和王淑妃,二女也沒有讓他失望,這兩年多來宮闈秩序井井有條。然而,但有人的地方便肯定有侵詐,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他身爲君王便更是如此。

他又到瑤華宮探望了孟後,又吩咐這位昔日皇嫂好好養息,這才匆匆回到了福寧殿,甫一坐定便下令招趙挺之、劉逵、阮大猷、何執中四個政事堂宰輔入見。在內侍匆匆去都堂傳旨的時候,他便隨手拿過一張紙,用硃筆在上頭寫寫畫畫。直到趙挺之等人入見,他方纔把這團紙隨手扔進了紙簍。

等到夜間趙佶至淑寧殿歇息的時候,福寧殿的外頭突然多了一個人影。那人影熟門熟路地溜進了外殿,在紙簍中匆匆翻撿了一陣,撿起一個紙團方纔如獲至寶地溜了出去。月光照在那人蒼白的臉上,卻正是內侍高品楊戩。他一路避人耳目地回到了下處,展開紙團一看,很快便皺起了眉頭。

wωw⊕ тTk ān⊕ CO

皺巴巴的紙上,幾個用硃筆塗寫的名字赫然醒目,全都是各位皇子的名字,最中央只有兩個字——趙桓。

“難不成,聖上現在就準備立太子?”

心中飄過了這樣一個念頭,楊戩不由悚然一驚,皺眉沉思了一陣,他竟把那紙團放在了油燈上,直到其燃燒殆盡。他不是沒想過把事情通報蔡京,但是,爲人走狗也得有個限度,若是貿貿然行事,別說什麼榮華富貴,便是一條命也會丟了。他只是想不明白,日間趙佶明明是爲了高俅的奏本而舉棋不定,怎麼會跑了一趟清心殿便愁起了其它事,莫非是王皇后有所暗示?)

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16章 各顯神通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4章 翻臉無情各爲己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26章 爲前途卑躬屈膝第21章 夜市遇險第4章 求寬心清照南下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29章 各封賞死水微瀾第23章 賀生辰貴妃認親第28章 羌兵入寇烽煙起第7章 球社之爭第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23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第23章 斂鋒芒胡氏交心第10章 和氣生財結四方第18章 假道士有真本領第35章 太后歸政第37章 驟升遷萬人矚目第36章 宮中私語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37章 柳暗花明第35章 佛道亦有可得處第27章 會遼使舌戰探心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第6章 急中生智巧脫身第14章 琴瑟和諧效鴛鴦第20章 慰皇后發落奸宦第6章 見黨羽試探腹心第31章 另有定計第10章 謁見太后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32章 盛勢出巡第18章 上香遇劫靈隱寺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12章 幕後盟友第8章 何處草莽稱英豪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22章 金蟬脫殼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27章 驚天構陷波瀾起第38章 此消彼長第40章 溘然長辭第8章 故人相見如陌路第8章 遊西湖各得其所第23章 人才基礎第33章 狹路相逢第5章 蔡元長笑看佳婿第13章 元符皇后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39章 棄興州敗走西北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38章 各奔前程第2章 計議將來第10章 爲爭位各展身手第35章 柔情蜜意第16章 蘇元老願附驥尾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40章 雙喜臨賀客盈門第18章 舊話重提第14章 轉武階再試鋒芒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40章 鴻鵠之志第2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第18章 訪摯友達夫問策第22章 疑霧重重第34章 虎毒爲何不食子第30章 權臣能臣第22章 爲國祚后妃妥協第32章 賀帝壽暗度陳倉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32章 赴邀約無故遭襲第3章 生不逢時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28章 威逼利誘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19章 處心積慮圖上進第7章 高郎道觀遇段郎第29章 各封賞死水微瀾第17章 師徒重聚忙密商第38章 各奔前程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6章 重操舊業第23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第23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第17章 接書信各做準備第35章 天賜良機莫失去第8章 初識童貫第19章 又見金盒
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16章 各顯神通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4章 翻臉無情各爲己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40章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26章 爲前途卑躬屈膝第21章 夜市遇險第4章 求寬心清照南下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29章 各封賞死水微瀾第23章 賀生辰貴妃認親第28章 羌兵入寇烽煙起第7章 球社之爭第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23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第23章 斂鋒芒胡氏交心第10章 和氣生財結四方第18章 假道士有真本領第35章 太后歸政第37章 驟升遷萬人矚目第36章 宮中私語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37章 柳暗花明第35章 佛道亦有可得處第27章 會遼使舌戰探心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第6章 急中生智巧脫身第14章 琴瑟和諧效鴛鴦第20章 慰皇后發落奸宦第6章 見黨羽試探腹心第31章 另有定計第10章 謁見太后第5章 開空門迎俊傑才第38章 託後事東坡長辭第32章 盛勢出巡第18章 上香遇劫靈隱寺第25章 聞首告洞若觀火第28章 諢身浴血脫重困第12章 幕後盟友第8章 何處草莽稱英豪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22章 金蟬脫殼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27章 驚天構陷波瀾起第38章 此消彼長第40章 溘然長辭第8章 故人相見如陌路第8章 遊西湖各得其所第23章 人才基礎第33章 狹路相逢第5章 蔡元長笑看佳婿第13章 元符皇后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39章 棄興州敗走西北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38章 各奔前程第2章 計議將來第10章 爲爭位各展身手第35章 柔情蜜意第16章 蘇元老願附驥尾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40章 雙喜臨賀客盈門第18章 舊話重提第14章 轉武階再試鋒芒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40章 鴻鵠之志第2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第18章 訪摯友達夫問策第22章 疑霧重重第34章 虎毒爲何不食子第30章 權臣能臣第22章 爲國祚后妃妥協第32章 賀帝壽暗度陳倉第1章 星變奇觀天下震第32章 赴邀約無故遭襲第3章 生不逢時第13章 訓衆子語託少蘊第28章 威逼利誘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19章 處心積慮圖上進第7章 高郎道觀遇段郎第29章 各封賞死水微瀾第17章 師徒重聚忙密商第38章 各奔前程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第6章 重操舊業第23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第23章 春宵苦短日高起第17章 接書信各做準備第35章 天賜良機莫失去第8章 初識童貫第19章 又見金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