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初識童貫

灌下一碗醒酒湯之後,宗澤漸漸從迷糊的狀態中清醒了過來。立刻想起了之前宗漢給他的一封家信。事到如今,他終於明白了那幾句自己起初不甚明白的話究竟是什麼含意,頓時大爲激動。要知道,相比唐朝每三年一次的進士科只錄取幾十人的往事,大宋的進士科動輒數百人,再加上特奏名的一百多人,更是使得同進士出身的官員遍地皆是,升轉極難。而大宋臺諫官向來最是清貴,儘管品級不高卻極受人尊敬,若是自己真的能夠一躍至監察御史,則將來的仕途必將不再蹉跎。他不是那種迂腐不知變通的人,當然知道該如何抉擇。

電光火石之間,他完全下定了決心,起身鄭重其事地深深一揖道:“高大人,多謝你的一再看重。若不是方纔一番醍醐灌頂之言,恐怕宗某免不了要顧廢一陣子了。只是,臺諫官若非是由聖上簡拔,便是由宰輔推薦,我資歷不深,會不會招人議論?”

高俅見宗澤突然改了稱呼,心中不由一喜,待到聽見宗澤的這種擔心不禁啞然失笑。看來,這世界上很少有生性恬淡的人,有志者如宗澤,一旦知道能夠達成歷來心願,也不免有些患得患失。“汝霖兄請放心,我已經派人去調閱你當初進士科應試時的卷子,就憑你那洋洋灑灑數萬言批判朋黨的卷子,別人就難以從中批駁。我在朝中雖然立足未穩,但這點面子還是有的。”

年過四十的宗澤看着比自己年輕許多卻意氣飛揚的高俅,心底陡然生出了一股殷羨的情緒,但更多的還是慶幸。若是自己仍舊沿襲磨勘的老路,恐怕終老也只得一州通判,何來爲京官的機會,何來影響朝廷決策的機會?

“汝霖,有一句話我得提醒你。”一直沒有開腔地宗漢此時卻突然發話道,“你需得記住。聖上雖然並不忌諱直言相諫,卻很討厭那種不依不饒的人。身爲臺諫清貴,雖然確實應當盡職盡責,卻需要講究策略,不要一味求耿直而忘了其他。怎麼用最小的代價達成目的,那纔是最重要的,所以,你不要貿貿然和他人聯名上書。那種情況雖然能夠得名。但卻容易引人疑忌,須知,在君王眼中,君子爲黨遠比小人爲黨更可怕。”

宗澤聽到乃兄突然說出這樣一段話來,頓時悚然動容。一直以來,他始終不明白宗漢爲何不曾入仕,如今卻覺得豁然開朗。即便得進士出身,要在朝堂中謀一個好位置至少也要十年八年,而現如今宗漢借高俅的乘風之利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做到很多事情,又何必舍易求難?將來即便是宗漢不想作幕僚的時候。也可以借高俅求得一個出身。轉眼就可以超過尋常進士奮鬥十數年的成就。

“謹受教。”他乾淨利落地吐出三個字,隨即爽朗地笑道,“不管怎麼說。我出任監察御史也始終是高大人地舉薦,這一點干係我還是分得清楚的。”

建中靖國元年二月,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突然席捲了朝廷和民間,那就是遼主耶律洪基的死。儘管遼國的正式使節還未出現,但是從各方面的消息來看,這一點無疑是確鑿無疑的。只不過,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遼國都是燕王耶律延禧主政,耶律洪基早已放權,所以對大宋君臣來說。這件事的影響並不大。然而,對於耶律洪基的死,該做地準備仍然不可缺少。

由於曾布已經出外爲山陵使,因此韓忠彥在朝堂上自然而然地處於上風,雖然他對於趙佶先前地態度很是擔憂,但是,在一些大事上,他仍舊處處據理力爭,始終不肯鬆口。這一次。在秦鳳路汰兵的事情上,朝廷又起爭執。

一邊是韓忠彥一再上書,言西北苦寒之地守之無用應該丟棄,並裁汰禁軍,另一邊則是往日陰附曾布的一干官員極言不可,並批駁韓忠彥等人爲賣國,兩邊地口水仗打得風生水起,大有波及整個朝廷的勢頭。然而,在這種時候,高俅卻始終擺出置身事外的架勢,平日除了趙佶召見便是躲在家裡,完全不理會那些想從他這裡打主意的朝廷官員。

這一日,他的家裡卻來了一位不同尋常的客人。門房本來不敢隨意放人,可是,那人一枚信物遞過去,不出一盞茶功夫,高俅便匆匆忙忙親自迎了出來,一見來者面目不由叫苦連連。當着衆多家人的面,他又不好一語道破其人身份,只得含含糊糊地道了聲公子,隨後立刻把人請進了書房。

進了書房,他方纔行禮拜見,起身後就忙不迭地抱怨道:“聖上,您出來得也太倉促了,總共只帶了幾個隨從,萬一被人識穿了身份,這麼一點人如何能夠保護您周全?”

“這種承平年間,哪有那麼多宵小之輩?”趙佶這些時日被那些奏摺攪得頭昏眼花,今天是實在受不了才溜了出來,“你放心,這些禁衛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朕不會疏忽自己的安全。”

高俅只得無奈地搖搖頭,這才發現了趙佶身側侍立着一個形貌陌生的人。只見此人四十多歲地年紀,身材高大魁偉,筋骨強勁如鐵,雙目炯炯有神,面色默黑,頜下長有濃密的鬍鬚,乍一看去便是一個氣宇軒昂的漢子。單單從其他禁衛都留在書房外邊來看,他就覺得此人不同尋常,隨即試探道:“聖上,這位看上去眼生得很,難道是您新近收的近身護衛?”

“哈哈哈哈!”趙佶先是一怔,隨後笑得前仰後合,好一陣子才緩過氣來,“伯章,想不到你這麼聰明的人,也有看走眼的時候!”他一邊說一邊轉過頭看着身邊的中年漢子,隨口吩咐道,“來,你自己見過我朝最年輕的學士!”

那漢子答應一聲,疾步上前肅然下拜道:“小人內廷西頭供奉官童貫,叩見高大人!”

童貫!高俅只覺得眼前一黑,差點沒暈過去。要是目光可以殺人,恐怕他就要殺了這傢伙千萬次了。饒是如此,他也足足用了好半晌才穩定住了心頭激盪的情緒,強裝笑意道:“沒想到如此具有陽剛之氣地漢子竟然是宮中內侍,實在令人驚歎。”

“伯章說得沒錯,朕頭一次看到他時也覺得詫異,幾乎是以爲有人心懷不軌混入內廷!”趙佶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輕輕用腳尖踢了踢依舊跪伏於地的童貫,示意他先起來,這才又解釋道,“聽說他年過二十方纔淨身入宮,所以形貌和尋常宦侍不同。對了,伯章你可知道他的師傅是誰?”

高俅只知道童貫是惡名昭彰的六奸之一,對於其人的過往卻不甚瞭解,此時不由好奇地問道:“是誰?”

“先前神宗皇帝五路北伐西夏時,曾經有一路將領曾經是宮中內侍。”

聽到這句話,高俅腦際靈光一閃,脫口而出道:“莫非是李憲李子範?”

“伯章好記性!”趙佶這才笑道,“當日我初聽說時也吃了一驚,那五路人馬攻夏雖然徒勞無功,但李憲至少拿下了蘭州,卻因爲之後的延誤而見罪,實在可惜。童貫,朕且問你,倘若朕要用你帶兵,你是否有乃師的忠勇?”

在高俅尚未反應過來之前,童貫一個翻身就再次俯伏在地,聲若洪鐘地道:“小人深受聖上隆恩,若有差遣自當粉身碎骨以報!聖上若真的用小人掌兵,小人自當比先師更加克勤克謹!”

“好!”趙佶撫掌大笑,隨即點點頭道,“你先出去吧,朕有話對伯章說。”

童貫答應一聲,又叩了一個頭,連忙起身離開了書房。

高俅實在吃不準趙佶的心態,因此只在心裡反覆盤算,卻並沒有出口諫阻。從他和趙佶多年相處的經驗來看,趙佶看似豁達,其實卻有些小心眼,很多事情你越是諫他越是來勁,若是自己學朝中言官的那一套,說不定一句玩笑話就要弄巧成拙,還是等以後有機會再說。

“伯章,韓忠彥在西北戰事上的消極態度雖然不可取,但如今,朝廷確實難以支撐秦鳳路的這麼多軍士。”趙佶這才收斂了臉上的笑意,表情漸漸凝重了起來,“朕派心腹內侍調閱過戶部歷年舊檔,這才知道這些年的西北邊耗用去了多少錢糧。僅僅是神宗熙豐年間的用兵,就耗去了錢數千萬貫,糧不計其數。若是再長久僵持下去,徒耗國力。唉,朕真的恨不得下旨直搗黃龍,徹底夷滅党項人這個隱患!”

高俅心中一驚,沉吟片刻,他方纔問道:“聖上可瞭解如今遼國新主耶律延禧?”

這突如其來的問題問得趙佶莫名其妙,不過,他早就熟悉了高俅那種跳躍性的思維,很快反應了過來。“算不上了解吧,朕只知道他篤信佛教,而且自耶律洪基老年便開始掌管國政……噢,他的父親是被耶律乙辛害死的。”

“聖上,遼國經過耶律乙辛之亂,國中早已埋下了重重隱患,正因爲如此,他們纔會忌憚我朝征伐西夏,正是怕失去了西邊的屏障。如今遼主新近登基,必定不遺餘力地剷除異己,若是我們能夠借刀殺人,除去遼國朝堂上的忠直之士,那麼,一旦時機成熟,聖上的心願並非沒有機會達成!”)

第20章 聞風聲豪族奔忙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20章 希晏訪王厚問策第25章 鬧劇連連第30章 巡河北希晏遇故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5章 夫妻之間第29章 鄭居中妙薦能員第25章 三喜臨門第11章 幕後手漸露端倪第28章 訪高相太子露怯第3章 召宰臣議改樞府第14章 未雨綢繆嚴防範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16章 朝會風波第9章 爲前計兄弟換將第17章 風雲突變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35章 太后歸政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24章 遼主天祚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13章 鷸蚌爭漁翁誰屬第29章 狗急跳牆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12章 天下熙熙爲利來第12章 魑魅魍魎煽人心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27章 屈豪家鋒芒初露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27章 君臣再復當年意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18章 說諸酋動之以利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18章 一語不合動嗔心第3章 路遇貴人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32章 盛勢出巡第38章 興學校各持己見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8章 初識童貫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15章 秉燭夜談論茶法第32章 爲固己鋒芒驟轉第33章 見嬌婿語重心長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29章 揚帆出海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10章 官商際野第14章 炙手可熱燙山芋第27章 善後事亦分贓事第10章 媒妁言狀元驚心第16章 細分析堪破玄機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1章 上京城故地重遊第29章 鄭居中妙薦能員第16章 各顯神通第4章 細思量禍端又起第20章 欲隱欲現春宮第1章 穿越時空第8章 遊西湖各得其所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22章 疑霧重重第27章 爲家族父子反目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20章 希晏訪王厚問策第33章 聞危言心有所感第37章 驟升遷萬人矚目第1章 生財有道第24章 巧言令色第26章 衆環伺虎視眈眈第15章 秉燭夜談論茶法第35章 王府大變第17章 出人意料第1章 已是窮途末路時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35章 柔情蜜意第28章 千萬人中挑駙馬第6章 朝廷猶重軍武事第3章 召宰臣議改樞府第11章 度聖意挺之拜相第35章 引金蘭希圖固己第25章 鬧劇連連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4章 夜半驚心馬蹄場第7章 訪相府撞破玄機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18章 攀龍附鳳暗盤算第35章 王府大變
第20章 聞風聲豪族奔忙第37章 議儲君君臣交心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20章 希晏訪王厚問策第25章 鬧劇連連第30章 巡河北希晏遇故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5章 夫妻之間第29章 鄭居中妙薦能員第25章 三喜臨門第11章 幕後手漸露端倪第28章 訪高相太子露怯第3章 召宰臣議改樞府第14章 未雨綢繆嚴防範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16章 朝會風波第9章 爲前計兄弟換將第17章 風雲突變第31章 提罷兵君臣離心第14章 夏遼各有不解情第35章 太后歸政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24章 遼主天祚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13章 鷸蚌爭漁翁誰屬第29章 狗急跳牆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12章 天下熙熙爲利來第12章 魑魅魍魎煽人心第17章 童言無忌驚全場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27章 屈豪家鋒芒初露第35章 爲明志試探兄弟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27章 君臣再復當年意第9章 詢力士驚聞隱情第21章 句句問心解籤人第18章 說諸酋動之以利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18章 一語不合動嗔心第3章 路遇貴人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17章 弄雀鳥偶遇外戚第32章 盛勢出巡第38章 興學校各持己見第40章 萬事有始皆有終第8章 初識童貫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15章 秉燭夜談論茶法第32章 爲固己鋒芒驟轉第33章 見嬌婿語重心長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29章 揚帆出海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10章 官商際野第14章 炙手可熱燙山芋第27章 善後事亦分贓事第10章 媒妁言狀元驚心第16章 細分析堪破玄機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1章 上京城故地重遊第29章 鄭居中妙薦能員第16章 各顯神通第4章 細思量禍端又起第20章 欲隱欲現春宮第1章 穿越時空第8章 遊西湖各得其所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22章 疑霧重重第27章 爲家族父子反目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20章 希晏訪王厚問策第33章 聞危言心有所感第37章 驟升遷萬人矚目第1章 生財有道第24章 巧言令色第26章 衆環伺虎視眈眈第15章 秉燭夜談論茶法第35章 王府大變第17章 出人意料第1章 已是窮途末路時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29章 女真貴胄海上來第35章 柔情蜜意第28章 千萬人中挑駙馬第6章 朝廷猶重軍武事第3章 召宰臣議改樞府第11章 度聖意挺之拜相第35章 引金蘭希圖固己第25章 鬧劇連連第34章 苦心孤詣造時機第4章 夜半驚心馬蹄場第7章 訪相府撞破玄機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18章 攀龍附鳳暗盤算第35章 王府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