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立場異嫌隙漸生

“怎麼會是高伯章第一個站出來?”

忙碌完一日的政事回到府中,蔡京便把自己關在書房中細細思量了起來′然他事先確實沒有和高俅通氣,但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對於這些在大局上有利的事情,高俅向來都不會提出反對。正如先前的改革茶法,高俅不僅拾遺補缺提出了更好的建議,還在朝堂上爲他擋去了一多半風雨,可此次居然如此堅決,着實令他有些措手不及。

“相爺!”

聽到外頭刻意壓低的呼喚聲,他頓覺氣不打一處來,不耐煩地吼道:“我不是吩咐過了麼,不管什麼大事都別在這個時候打擾!”

“相爺,高相說是有要事……”

那家人話音未落,面前的書房大門便突然打開了,嚇得他連忙後退了幾步,深深地彎下了腰。

“去請高相到書房來,再沏一壺濃茶。”蔡京面沉如水地下令道,“另外吩咐下去,今晚除了內廷傳召,否則不管有什麼大事,也得等到我出來再說!”

“是!”那家人連忙答應了一聲,一溜小跑地奔了出去。

高俅原本已經在家中用了晚飯,但思來想去還是決定造訪蔡府←今天當衆駁了蔡京的條陳,雖然最後的提議並沒有完完全全反對此次興學,但終究和蔡京的計劃相差遙遠,所以爲了以後的大計,他不得不走這麼一趟。

“元長公,憊夜造訪,實在是打攪了。”

蔡京微微一笑,自己現在“呵呵,伯章你來得正好。要是你不來,我指不定也會殺到你的府上去!來,坐吧!”

坐定之後,蔡京不待高俅開口便率先發話道:“伯章,我就不信你真的反對興學。如今我大宋子民何止千萬,但每年中進士的不過寥寥數百人,不少學子因爲貧寒而無法入學,倘若朝廷放任下去,那麼,我大宋的未來豈不是要敗壞在我們手中?你也許在顧慮一時地錢糧開支。但是,這是千秋萬代的大事,與之相比,區區銀錢又算得了什麼?”

“元長公,正是爲了千秋萬代,我今天才不得不反對此事。”高俅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起身在房內踱了兩步,突然轉身直視蔡京的目光,一字一句地道,“衣食足而後知榮辱,這是一句老話。如果讓我選擇的話,那如今最重要的不是辦縣學,而是鄉學村學,只有讓天下百姓俱能識文斷字,那纔是真正造福子孫萬民,只可惜那是不可能的!至少在我們有生之年甚至接下來的百年都不可能!”

“興學確實重要。但是,無論如何興學,這些士子中始終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夠進入朝堂,而大多數的人卻沒有這個機會←們該怎麼辦,始終由縣學養着他們?一旦年長,他們又靠什麼謀生?我剛剛仔細琢磨過元長公你的條陳,看到了幾條你今日在朝堂上沒有提出來的。我覺得那纔是眼下真正應該做地。在傳統的儒家經義以及詩詞歌賦之外,另開書學、畫學、算學、天文等等。只有讓士子除了出仕之外。還有別的謀生之道,學校才能真正落在實處。”

蔡京越聽越覺得詫異,最後情不自禁地在高俅臉上掃來掃去,確定對方並不是在胡言亂語,他方纔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這麼說來。伯章看重得反而是別人忽略的問題。只是你想過沒有,我朝向來優待士大夫,那些小有才學的士子,即便學了算學,可會屈身於富商作一個賬房?他們寧可應十次科舉,讓家中供養一世,也決不會去操持他們心目中地賤役!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在數年之內取消科舉,讓他們在從縣學州學直至大學,好好地鑽研一下學問,然後士人全部由學校升貢,如此士可因才學分上下,選到的就全都是才學品德俱佳的人!”

“元長公,取消科舉還遠遠不到時候。”說實話,對於蔡京的超前意識,高俅只覺得萬分頭痛。“即便士人從學校升貢的過程再透明再公平,在旁人眼中始終不及科舉來得公正。自唐朝開科舉以來,寒門士子已經將此視作了最公平的途徑,而一旦驟然廢黜,恐怕引起的非議絕非少數,更有可能的是天下譁然!而我可以斷言,即便聖上真的取消了科舉,將來也必定重新啓用!元長公,倘若這樣一反覆,你認爲天下士人會如何看聖上,如何看你?”

從私心來說,蔡京地願望是超過熙豐王安石,成爲一個名留青史的名臣,所以,這也是他大膽提出一系列比王安石更激進政策的由來。然而,這並不總來看,他就會因此而把自己搭進去。王安石兩度拜相,兩度罷相的經歷,是他最最忌諱的。眼下趙佶雖然信任他,但還遠遠不到神宗信任王安石的地步,倘若天下士子因爲廢除科舉而羣情激昂,他不見得能夠安然過關。

“是我太過急躁了。”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但蔡京不得不承認,高俅的提醒很有道理。但是,興學乃是他求名豎名之舉,他絕對不會輕易放棄。“但興學乃是國之大計,我一定會堅持到底,伯章即使反對,我也會在聖駕面前力爭。只要國庫和各路常平錢能夠到位,這學校一定能夠建下來!承平盛世若是還不能興學建學,以後更是未必能夠!”

高俅自忖無法說服蔡京地頑固,只得怏怏離開了蔡府。蔡京的私心公心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也知道興學是一件造福士子地好事,只是,蔡京認爲如今正是承平盛世,實際上呢?當初宋朝早期時歲收三千萬貫還能有所結餘,可到了神宗時歲收五千萬貫還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如今更是年年赤字′然改革茶法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可學校的開支又豈是小的?一旦打起仗來,天知道情況會怎樣!

一定不能一下子把整個攤子全都鋪開!

既然下定了決心,他一回家便召集了所有幕僚,把自己地意見兜了出來。當夜,高府四個幕僚幾乎是不眠不休地連夜起草潤色,最終在天明之前擬定了洋洋灑一萬字的奏疏,力陳興學之舉不可操之過急。

連着在朝會上爭了三天,蔡京要面對的不僅僅是高俅這個溫和改良派,還要面對以戶部官員爲首的一干人的反對。戶部破天荒地拿出了一份相當精確的開支表,列出了州縣太學一年內的開銷,那巨大的數字讓包括趙佶在內的所有人都嚇了一跳。最終,趙佶採納了高俅的建議,擴充太學,而後於京畿路和兩淅路出常平錢先試行州縣學制度。

至此,雖然高蔡二人仍舊是事事合議,但有心人不免覺得首相次相有所嫌隙,趨炎附勢的人立刻分作了兩派,爲求進身不惜搬弄是非。蔡京的幾個兒子全都被騷擾了一個遍,身爲鴻驢寺丞的蔡攸更是被攪得焦頭爛額;而就連高俅遠在華亭的弟弟高傑也來信探問事情原委。久而久之,兩家不厭其煩。

就在興學引起了無窮餘波的當口,西北傳來了最新戰報。河南部族寇來賓、循化等城,洮西安撫李忠率兵前往救援,與羌人相遇後三戰三敗,將領盡爲賊傷。退走懷羌城後,李忠於當夜傷勢發桌亡。和先前王厚童貫措置河南生羌時險些中流矢受傷聯繫在一起,朝廷上下當然得出了西北遠遠沒有安定的結論,頓時一片譁然。

“堂堂洮西安撫居然三戰三敗!”

舉朝上下都因爲湟州大接而看輕了羌人,趙佶自然也有一種輕敵的情緒,如今看到這一戰報,他自然是雷霆大怒,但更多的卻是深深的憂慮。

“湟州固然是一戰而下,但羌人卻如此不易安撫,倘若下次進兵的時候,那些看似降服的部族再度倒戈,那又該當如何?”他狠狠地將奏摺往案上一甩,厲聲道,“若是按照當年報喜不報憂的往事,是不是這份戰報又被扣下了?”

高俅和蔡京對視了一眼,全都保持了沉默。大捷之後三戰三敗,這未免太過丟人了,但是從另一個側面也能夠看出,藩騎的實力並不可小覷。

“聖上,河南部族向來不易安撫,往往猶如牆頭草一般,所以,當年王贍纔會縱兵屠戮′然其行爲不可取,卻也是不得已的辦法。倘若一直這麼下去,湟州則必定難安。”蔡卞見旁人不說話,便率先站了出來,“臣建議在明年進兵之前,將這些羌人大首領全都引到京城覲見,伺機將他們都留下來,則……”

“元度相公,羌人可不像我們中原人,一旦首領被執,他們馬上會推選出一個新的首領,到了那個時候關係惡化,再想安撫就難了!”嚴均一口便把蔡卞的下半句話頂了回去,“屠盡羌人看似能夠一勞永逸,但如今尚在進兵青唐的當口,倘若貿然行事,不啻是將那些遊離在外的部族全都逼到了青唐王子那一邊,那時對我軍便相當不利。”

第5章 殿中論財第31章 萬事俱備第2章 姚家有子箭穿楊第7章 紛至沓來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31章 喜得鉅艦可揚帆第33章 聞危言心有所感第9章 風波再起第10章 一網打盡第32章 赴邀約無故遭襲第10章 和氣生財結四方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第18章 說諸酋動之以利第25章 鬧劇連連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尾聲大好河山大結局第20章 欲隱欲現春宮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14章 未雨綢繆嚴防範第16章 各顯神通第28章 投新主直趨南京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18章 天寧節舉國同樂第21章 延帥之爭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11章 暗求信物結外援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2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7章 殺伐決斷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29章 應危機三人成虎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17章 兵分兩路各奔忙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16章 君臣閒來談家事第19章 引蛇出洞謀雙鵰第14章 重若千鈞第35章 莽天子誤打誤撞第37章 柳暗花明第2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第3章 下青唐威凌諸羌第21章 相聚入雲第18章 攀龍附鳳暗盤算第3章 生不逢時第9章 仇人相見不眼紅第25章 花中澄心第14章 爲家書各具思量第18章 訪摯友達夫問策第31章 另有定計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13章 此生但願天下寧第13章 借外力胸有成竹第28章 接將令平仲調兵第6章 重操舊業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28章 接將令平仲調兵第22章 爲聖心各用機謀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37章 蔡王府獄第11章 美人一粲傾城郭第2章 福寧殿官家說親第33章 大行善舉第11章 明算計暗度陳倉第20章 慰皇后發落奸宦第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16章 懲治惡奴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39章 三人行之主心骨第5章 舊時袍澤再聚首第15章 念舊情天子恩重第35章 誰人損人不利己第29章 大名豪賈第1章 哪堪平地波瀾起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38章 此消彼長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7章 誰家鋒芒蓋全場第5章 蔡元長笑看佳婿第33章 初交涉互探底線第2章 兄弟自有手足情第27章 下湟州語論進退第29章 信口開河第33章 蔡衙內暗生毒計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39章 天降麟兒曰鵬越第29章 俏千金通風報信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17章 兵分兩路各奔忙第15章 元旦大朝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第11章 幕後手漸露端倪第8章 往事成灰
第5章 殿中論財第31章 萬事俱備第2章 姚家有子箭穿楊第7章 紛至沓來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31章 喜得鉅艦可揚帆第33章 聞危言心有所感第9章 風波再起第10章 一網打盡第32章 赴邀約無故遭襲第10章 和氣生財結四方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第18章 說諸酋動之以利第25章 鬧劇連連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尾聲大好河山大結局第20章 欲隱欲現春宮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14章 未雨綢繆嚴防範第16章 各顯神通第28章 投新主直趨南京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23章 洞房花燭喜慶夜第18章 天寧節舉國同樂第21章 延帥之爭第29章 上陣也須父子兵第11章 暗求信物結外援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2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7章 殺伐決斷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29章 應危機三人成虎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17章 兵分兩路各奔忙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16章 君臣閒來談家事第19章 引蛇出洞謀雙鵰第14章 重若千鈞第35章 莽天子誤打誤撞第37章 柳暗花明第2章 家家有本難唸經第3章 下青唐威凌諸羌第21章 相聚入雲第18章 攀龍附鳳暗盤算第3章 生不逢時第9章 仇人相見不眼紅第25章 花中澄心第14章 爲家書各具思量第18章 訪摯友達夫問策第31章 另有定計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40章 謝幕亦是開幕曲第13章 此生但願天下寧第13章 借外力胸有成竹第28章 接將令平仲調兵第6章 重操舊業第22章 遊說客紛至沓來第6章 各逞機心爭鬥忙第28章 接將令平仲調兵第22章 爲聖心各用機謀第4章 權利弊官家爲難第37章 蔡王府獄第11章 美人一粲傾城郭第2章 福寧殿官家說親第33章 大行善舉第11章 明算計暗度陳倉第20章 慰皇后發落奸宦第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16章 懲治惡奴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39章 三人行之主心骨第5章 舊時袍澤再聚首第15章 念舊情天子恩重第35章 誰人損人不利己第29章 大名豪賈第1章 哪堪平地波瀾起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38章 此消彼長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7章 誰家鋒芒蓋全場第5章 蔡元長笑看佳婿第33章 初交涉互探底線第2章 兄弟自有手足情第27章 下湟州語論進退第29章 信口開河第33章 蔡衙內暗生毒計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39章 天降麟兒曰鵬越第29章 俏千金通風報信第24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第17章 兵分兩路各奔忙第15章 元旦大朝第6章 解酋頭希晏進京第11章 幕後手漸露端倪第8章 往事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