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上書

劉宇在爭奪流民上的勝利讓梅晚秋看到了範偉隆等人的虛弱,儘管範偉隆等人是梅晚秋親自教導出來的弟子,算是很親近的人了,但是梅晚秋依舊不得不承認範偉隆等人確實不如劉宇,在行政上,梅晚秋開始考慮是否要更加倚重劉宇了。

雖然劉宇並非官吏,不可能在沒有梅晚秋同意的情況下行使官府的職權,但是經過梅晚秋同意之後,讓劉宇做一些事情,還是可以的,也是此時官場的常態。

但是劉宇的做法比較激進,梅晚秋擔心引起太大的波瀾,所以一直在猶豫。

夏糧徵收完畢之後,接下來就是秋糧的徵收了,有了上次徵收的經驗,這次徵收秋糧自然更加得心應手。

此時,劉宇正在研究新的戰船,沒錯,不是商船,而是戰船,劉宇現在有了銀子,開始研製更加高難度更加強大的戰船了,戰船之所以比商船更加厲害,就是因爲戰船的人和炮更多更犀利,速度更快更靈活

現在劉宇最強大的朝陽級擁有十門九磅火炮,但是他研發的戰神級新式戰艦擁有三十六門火炮,以及載員三百人,完全可以說是一艘巨無霸,排水量達到了五百噸,戰艦長50米,寬16米,擁有三桅的風帆,以及四臺蒸汽機,兩個螺旋槳,速度可以達到十節。

這種戰神級戰艦將作爲將來劉宇麾下的主要海上戰鬥力。

想要研發新式的戰艦,除了兌換出來的戰艦圖紙和各種製造工藝的書籍之外,還有萬物學院的學子參與設計和建造。

工匠們和學子們聯合起來,一起研發這種全新的戰艦。

由於缺乏合格的木材,所以需要用到鋼鐵捶打的桅杆和龍骨、肋骨,但是之前的鎮波將軍謝軍禁止官府賣鐵料給劉宇,導致劉宇手裡很是缺乏鐵料,現在鎮波將軍換過了,朝廷對劉宇的猜忌還是存在的,所以這道禁令並沒有解除。

爲了讓朝廷解除這道禁令,劉宇開始拜訪一些熟悉的老朋友,包括孫家、路家、陶家等幾個關係比價密切的家族,向他們表達了自己想要購買官府鐵料的意思,這幾個家族與劉宇的關係十分密切,自然是願意幫忙的,他們就讓自己背後的官吏上書朝廷,說謝軍爲了掩飾自己的敗績,故意脅迫劉宇替他出戰,因此禁止劉宇購買官府的鐵料,將一個朝廷猜忌劉宇的事情,說成了謝軍個人的失誤。

朝廷接到各地官吏的報告之後,頗爲重視,立即在小範圍裡召開了一個會議,這次的會議由中書舍人王龍傑、門下省侍中彭洪、尚書省左、右僕射魯馬、韋昌平四人蔘加,這四個人就是大夏王朝的中流砥柱了,主宰着整個帝國的命運。

四個人坐在太極殿南邊的一座小型宮殿裡,這裡叫做勤政殿,乃是他們平常議事的地方,此刻正是盛夏,天氣十分炎熱,宮殿裡雖然比外面陰涼,但是四個人也身上出汗了。

侍從小官紛紛搬來盛滿冰塊的盆子,放在四個人的身邊給他們避暑。

等到房間裡陰涼了之後,王龍傑拿出了一份奏章的摘要,然後放在了桌面之上,說道:“近來想要讓朝廷賣鐵料給劉宇的奏章不少啊。”

說了這句話之後,王龍傑立即閉上了嘴巴,不想多說半句,這與他謹慎小心的性格是有關係的,他能夠做到今天這個職位,就是靠的謹慎小心。

彭洪擡起沉重的厚厚的眼皮略微瞥了王龍傑一眼,臉上浮現一個詭異的似笑非笑的表情,然後慢條斯理地拿起一個白瓷茶杯喝茶,嘴巴里發出呲呲的喝茶聲。

魯馬作爲帝國的最主要行政官員,自然肩負着處理這種棘手政務的重擔,他拿起摘要看了看,心中暗暗想到:“上書這些奏章的官吏都是來自東南道,與劉宇關係密切,自然爲他說話,不賣給劉宇鐵料的事情乃是朝廷方略,豈能隨意推翻?”

魯馬爲人脾氣急躁,性格剛烈,一向是愛憎分明的,他是皇帝的老師,主張將來朝廷要讓皇帝陛下親政的,所以他是擁護皇帝的一派,看似他對現在的王太后掌權構成了威脅,其實王太后也想給未來的皇帝保存一部分力量,所以容忍了魯馬的存在。

至於韋昌平,則是屬於王太后的一派了,他是王太后的忠臣,一向以王太后的意思爲自己的做事準則。

加上一個中立的王龍傑,還有一個老謀深算的彭洪,這就構成了帝國的最高行政中心。

韋昌平皺眉說道:“這麼多官吏上書稟告此事,顯然我們不能擅自做主,需要稟告太后纔是。”

衆人對此並無反對,紛紛點頭。

王龍傑說道:“在稟告太后之前,我們得拿出一個統一的意見來。”

魯馬和韋昌平對視一眼,眼睛裡爆發出閃亮的厲芒,兩個人雖然同爲尚書省的高官,暗地裡卻是不對付,經常找對方的錯誤。

彭洪坐着喝茶,笑嘻嘻的樣子,似乎毫不在意,其實他的心中明亮得很,一切都逃不過他的掌控。

“統一的意見?那還用說,維持之前的決定就是了。”魯馬性子急躁,很快就暴露了自己的想法,他就是一根筋的。

韋昌平就狡猾多了,他是太后的嫡系,考慮事情自然要從太后的利益出發,劉宇對太后有何價值呢?劉宇能夠打勝仗,提升太后執政的聲譽,讓太后不會遭到官吏們的指責,維持了朝廷的體面,從這個角度來說,朝廷是需要劉宇這樣的人的!

但是,朝廷對於有本事的人,既要用,也要防,所以,韋昌平就說道:“賣給劉宇鐵料不是不行,只是數量需要控制,免得他太過強大。”

聽了這話,彭洪略微點頭,表示認可。

衆人都習慣了彭洪的沉默,見他點頭就當他認可了,王龍傑說道:“我也贊同這個意見。”

三比一,自然是魯馬輸了,他也沒有懊惱,只是說道:“你們會後悔的。”

如此,一場爭論就結束了,最終以韋昌平的意見作爲最終的意見,稟告給了王太后知道。

第241章 呂松濤來訪第231章 策論第44章 商談合作第105章 聚會的內容第4章 寄賣火柴第106章 聚會開始第246章 梅晚秋的野望第108章 詩詞傳世第143章 捐贈第82章 換人第151章 激戰第137章 陷害第190章 形勢逆轉第34章 演練第75章 勝利第47章 袁福天的改革第27章 操練士兵第35章 獎勵第3章 賣火柴第96章 佩服之至第102章 交涉無果第94章 招募造船廠管理者第227章 艱難的勝利第133章 端午節第159章 剿滅反賊第133章 端午節第99章 新船下水第29章 崔文龍的介入第43章 燒製瓷器第266章 激戰第18章 治病第16章 鐵匠第272章 擴大合作第165章 血戰第71章 崔久和任天第233章 朝廷的密探第258章 買鐵第52章 水泥和築城第148章 謀略第104章 沙幫的反應第274章 鬱金香國的偵查第266章 激戰第241章 呂松濤來訪第19章 養蠶第23章 訓練鄉勇第14章 學生第73章 招募人手第242章 劉宇的裝修隊第189章 械鬥第227章 艱難的勝利第50章 擊退倭寇第171章 逼問第167章 安在旭巡查第1章 穿越第73章 招募人手第225章 懸賞第257章 上書第36章 劉宇的產業第109章 巡視第23章 訓練鄉勇第163章 鬥詞第90章 調查第78章 各方派系登場第81章 貢品第87章 大肆宣揚第164章 突襲第263章 海戰勝利第192章 戰鬥開始第254章 賑濟流民第192章 戰鬥開始第93章 火炮第250章 開挖水渠完工第168章 和解第250章 開挖水渠完工第137章 陷害第91章 熱火朝天的修建工程第193章 落敗第86章 伏擊第210章 水泥礦藏第5章 討債第115章 發現問題第269章 河北道乾旱第226章 肉搏戰第67章 偷盜第72章 子彈和圖紙第11章 新的力量第136章 降價銷售第25章 叔侄兩人的評價第143章 捐贈第57章 縣令升官第47章 袁福天的改革第266章 激戰第121章 苦戰第156章 流民營地第203章 勝利第156章 流民營地第61章 新官上任第11章 新的力量第211章 獵頭部落第260章 謀劃
第241章 呂松濤來訪第231章 策論第44章 商談合作第105章 聚會的內容第4章 寄賣火柴第106章 聚會開始第246章 梅晚秋的野望第108章 詩詞傳世第143章 捐贈第82章 換人第151章 激戰第137章 陷害第190章 形勢逆轉第34章 演練第75章 勝利第47章 袁福天的改革第27章 操練士兵第35章 獎勵第3章 賣火柴第96章 佩服之至第102章 交涉無果第94章 招募造船廠管理者第227章 艱難的勝利第133章 端午節第159章 剿滅反賊第133章 端午節第99章 新船下水第29章 崔文龍的介入第43章 燒製瓷器第266章 激戰第18章 治病第16章 鐵匠第272章 擴大合作第165章 血戰第71章 崔久和任天第233章 朝廷的密探第258章 買鐵第52章 水泥和築城第148章 謀略第104章 沙幫的反應第274章 鬱金香國的偵查第266章 激戰第241章 呂松濤來訪第19章 養蠶第23章 訓練鄉勇第14章 學生第73章 招募人手第242章 劉宇的裝修隊第189章 械鬥第227章 艱難的勝利第50章 擊退倭寇第171章 逼問第167章 安在旭巡查第1章 穿越第73章 招募人手第225章 懸賞第257章 上書第36章 劉宇的產業第109章 巡視第23章 訓練鄉勇第163章 鬥詞第90章 調查第78章 各方派系登場第81章 貢品第87章 大肆宣揚第164章 突襲第263章 海戰勝利第192章 戰鬥開始第254章 賑濟流民第192章 戰鬥開始第93章 火炮第250章 開挖水渠完工第168章 和解第250章 開挖水渠完工第137章 陷害第91章 熱火朝天的修建工程第193章 落敗第86章 伏擊第210章 水泥礦藏第5章 討債第115章 發現問題第269章 河北道乾旱第226章 肉搏戰第67章 偷盜第72章 子彈和圖紙第11章 新的力量第136章 降價銷售第25章 叔侄兩人的評價第143章 捐贈第57章 縣令升官第47章 袁福天的改革第266章 激戰第121章 苦戰第156章 流民營地第203章 勝利第156章 流民營地第61章 新官上任第11章 新的力量第211章 獵頭部落第260章 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