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以地縛,以賈誘,溫水煮之

陳止默然不語,令人摸不清其心。

孫秀深吸一口氣,他知道下面的話,關係到自己的前程,於是格外慎重。

“主公前後幾戰,將周圍的外患盡數平定,又有七品鮮卑爲屏障,塑造了個穩定的外部環境,現在又思農事,念流民,這就是要固本,國以民爲本,民以食爲天,定農之法,可以定民心,兩手具定,內外皆穩,遊離於外者,獨世家也!世家者,六藝傳家者衆,主公有篩選之法,若是完善,便是離開世家,亦無需擔心無人可用,此乃釜底抽薪之計也……”

孫秀說着,小心觀察着陳止表情,令他失望的是,陳止的表情沒有多少變化,似乎並沒有什麼觸動。

過了一會,陳止說道:“世家如狡兔,多三窟之地,此處逼迫,自有他處留之,一家三子,可以侍奉三家,若是逼迫過甚,自然出走,寒門雖有能人,但歸根到底,還是世家子弟更有閒暇讀書,脫產爲學,師從名士,若棄了這麼一批人,不見得是好事,爲敵滋賢。”

孫秀沒有立刻回答,沉默了一下,纔回道:“主公明明早有準備,何必要考較於我?世家的諸多子弟固然能夠脫產爲學,前提卻是要靠着家族、宗族供養,對這些世家大族來說,土地就是其根本,有了廣袤田地,纔有豐厚錢財,才能過上錦衣玉食的日子,供應子弟求學、爲學,若這些土地都被主公掌握,他們又有什麼辦法反抗?只能從之,甚至主公還能用其田地,賞罰予之,以收人心。”

陳止卻搖頭道:“土地本是世家的,我若是奪過來,反過去要挾,甚至作爲賞賜,怕是沒有忠心,反得怨恨,積壓起來,早晚爆發。”

他居然與孫秀就這麼探討起來,似乎真將面前這人當做了自家謀士。

孫秀也不客氣,就解釋道:“若是強奪,難免如此,但主公在代郡所行之事,卻恰到好處,先使其釋放佃農,歸入官府管轄,則對方有地無人,無從施展,這就是受制於官府,而不用一下子將人逼走,乃是溫水煮青蛙之法,其次便是大興商賈,讓世家大族加入進來,以行商、產業之法,獲得巨利,彌補田地之損,乃爲調節。”

“佃農被奪,卻未斷根,世家難以甘心,商賈進項日益增長,更嚐到甜頭,一邊不甘心走,一邊想繼續嘗,就可將世家捆綁原地,令其不會離去,這也能分清敵我,那些堅決要走的,必是原本就不與主公爲善的,就是留下來,也是掣肘與反對之人,不如放行,反而還能透過他們,讓外人錯誤判斷,迷惑他人,說不定就提供了開戰藉口。”

“更進一步的,就是隨後是改造,這方面主公的篩選之法已建框架,若是太平年間,便是您有開府建衙的便利,這篩選之法一用出來,朝廷與這地方的世家也都會非議不斷,乃至傳遍天下,爲人詬病,士不願從,但現在冀州既亂,南北斷絕,便少了阻礙,知待日後穩固下來,再輔之以爲學之法,便可成形,無懼世家之言,況且大幕將至,天下將亂,到時世家投奔之處,該是太平穩固之地,這般名聲,反而次之。”

陳止忽然說道:“你你說大幕將至,莫非是覺得亂將起?”跟着不等對方回答,就話鋒一轉,“聽你言語,似是對壓迫世家之事很有興趣,莫非有志於替我爲之?”

這話像是承認了孫秀的猜測,可落到孫秀耳中卻讓他悚然一驚,趕緊停下話來,低頭道:“是屬下僭越了。”

陳止沒有再說什麼,等屋子裡的氣氛凝重了幾分,孫秀的頭上也有了冷汗,他才笑道:“無妨,這些事,本該羣策羣力,你說的這幾點,也都很有用,未來或許就能作爲方針施行,現在多想一想,多說一說,並不是壞事……”

孫秀聽着,卻沒有多少歡喜之念,因爲他很清楚,後面必然還有其他內容。

果然,跟着就聽到陳止說着:“……不過,凡事皆有起步,要一步一個腳印,當下還是先從農事入手,既然你有心做事,又對農家事有研究,接下來推廣甘薯的工作,可以讓你負責,只是在這之前,要先定下一些其他耕作制度,比如休耕之事等。”

孫秀馬上就領會精神,點頭道:“原來如此,先前只有代郡一地,範圍有限,而今卻是擴展到了整個幽州,可耕種的地多了,主公治下的農戶更多,就可以有休耕輪替之分了,此事甚好,另外配合代郡的施肥之法,更有成效……”

見自己一提,對方就能領會,就算是陳止也不免有舒心之感,感嘆這孫秀果然不愧是歷史上留名的人物,確實有過人之處,難怪能在原來的歷史上,折騰出那麼大的陣勢。

但想歸想,接下來陳止就敲打了一下:“除此之外,你若想入將軍府,不光要與趙王孫交代清楚,也得經過篩選才行,一開始職位不會太高,但只要有能力,勸農之權我還是敢給的,當然,監督也不可免,這農事是根本,我若放權,你也不敢接之。”

孫秀一愣,但馬上回過神來,拱手致謝,心中狂喜,卻見好就收,藉口天色已晚,就告辭退去,顯是要消化這次見面的收穫。

等人走了,陳止則叫來了幾人,吩咐幾句下去,透露了讓孫秀負責農事的意思。

沒有多久,張亢就來求見。

等進入屋中見了陳止,張亢開口就道:“聽聞趙王孫之僚,姓孫名秀者投奔,還要負責農事,屬下認爲此舉不妥,還望主公再思量一二。”

“你消息倒是靈通,”陳止搖頭輕笑,“城裡的世家還真不安分,我與孫秀才說過沒多久,你就來了。”

“他們也是擔心幽州局面,”張亢心裡一驚,想要解釋,卻不敢太過深入,於是趕緊提起此來目的,“孫秀本是王府僚吏,趙王派他護持王孫,此人卻欲背主另投,着實不可信任,焉知未來不會復叛,農事乃是萬事根本,豈能讓這般人物執掌,一個不好,動搖根基,還望主公三思啊!”

陳止擺擺手道:“我自有定計,但張君也是爲大局着想,今後還需要繼續監督,防止有什麼疏漏發生。”

這話可謂一根不軟不硬的釘子,讓張亢一時間無從迴應,正思量着如何再說,卻有人來報,說是冉瞻、高並趕來了薊縣,想要求見。

“冉瞻來了?”陳止露出笑容,“好小子,這次立功不小,正要仔細問問,讓人進來吧,正好張君也在此處,就一起聽聽。”

第六百三十六章 勝訊佐刀落人頭!第一千零五章 洛陽隱,家信疑第七百八十一章 運如樹,以羣力爲養,承郡縣於世第一章 新漢第七百二十六章 上古三連第五百三十章 隱憂第五百二十五章 得一洞而堤潰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攻無不克,所向披靡!第七百一十六章 燈籠上的百家第二百八十六章 這晚宴還開不開第二十二章 豈能只值五十錢!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兩招,可奪陳功第七百四十四章 一人之志可以拓天下!第十六章 “佩服佩服”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以族分上下,以名得暢通第二百零九章 豈非有如殺雞第一百一十七章 視人低者,也有窘迫時第一章 新漢第八百二十九章 偷襲不成反被襲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大英雄,大豪傑第五百五十五章 名望金液異動第五百四十二章 慕容議,戰已起第六百三十八章 錢不在我,以利誘之第一百五十五章 想當然耳!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公倡知導,移風易俗第八百零七章 詭異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玄甲下蜀,長生觀氣第四百六十八章 《陳氏通典》之始第五百五十六章 成信以待截,目的何在?第三十八章 悔不當初,竹筒復滿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觀天下勢之窪第三百一十二章 四方儒院,太常有請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漢之賊第八百七十章 不知沙場幾何第五百四十六章 觀盤演兵,武丁懾代郡之家第四十五章 若得此字上青史!第七百一十八章 窺機出頭未如願,僧言燈火道笑駁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漢之賊第二百一十七章 外賊好擒,但稟性難移第九百一十二章 正是拉攏之時!第六百五十章 治國如修行,外伐治亂循環,內思長生久視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匈奴主氣衰,廢太子意動第五百二十章 刺客!第七百五十章 聚流民,立冶鐵,築新城第二百零八章 快快從實招來!第六百八十七章 趙王孫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建設!第九百七十八章 平州事,宇文之厄第六十章 先勝而後求戰第一千二百章 至聖言、管子語,斷龍之術第一百三十二章 此小事爾,無須掛礙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軍動兵臨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有三問,匈奴短矣第三百九十張八章 洛陽佈局,名望三籤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剛知晉陽落,又聞劉粲囚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封師而吞氣,劫來走一遭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帳內書信,帳外炮響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將行,誰相從第七百一十九章 佛論下部在燈籠上?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見過將軍!第九十六章 追回來!第六十九章 若出此門便無事第九十六章 追回來!第八百四十章 若幽州姓陳...第八十九章 若能得一實策,我當送去北方第三百六十四章 行華夏之道,方稱之爲民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掌生死,恩威發乎於一身第四百二十三章 回去安排一下吧第九百六十一章 談笑間炸裂第九百六十二章 夯土崩,碎石裂,心膽顫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即得十城,亦非冠軍敵第七百九十八章 皇危!第九百七十九章 打什麼?不會投靠啊!第九百零四章 人生的大起大落...第七百七十七章 恭喜府君,名如其實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書爲餌,得世家北去第八百一十五章 送信送到敵麻木第七百一十二章 前聳後危,論法與教異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見難而行第七百七十九章 虎符三衛,開府建牙!第八百九十八章 揚眉吐氣時,爭先恐後見第九十一章 學識如洪入心中!第七章 心中搖第二百零六章 陳止,技止於此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悔之,因不知其盛第二百七十八章 好一頓毒打!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軍動兵臨城第三百三十一章 正主呢第四百二十二章 出仕爲官,非爲這般第六百八十八章 衝陣!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休言權術,我自取之第九百一十六章 漢殤(中二)京起陰雲藏殺機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衙門下鄉,義務學堂第九百二十章 北地幽州第五百五十九章 信中虛實亂人心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刺洛陽,傳平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避而不見第五百五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圍城第三百二十五章 無他方可成事
第六百三十六章 勝訊佐刀落人頭!第一千零五章 洛陽隱,家信疑第七百八十一章 運如樹,以羣力爲養,承郡縣於世第一章 新漢第七百二十六章 上古三連第五百三十章 隱憂第五百二十五章 得一洞而堤潰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攻無不克,所向披靡!第七百一十六章 燈籠上的百家第二百八十六章 這晚宴還開不開第二十二章 豈能只值五十錢!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兩招,可奪陳功第七百四十四章 一人之志可以拓天下!第十六章 “佩服佩服”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以族分上下,以名得暢通第二百零九章 豈非有如殺雞第一百一十七章 視人低者,也有窘迫時第一章 新漢第八百二十九章 偷襲不成反被襲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大英雄,大豪傑第五百五十五章 名望金液異動第五百四十二章 慕容議,戰已起第六百三十八章 錢不在我,以利誘之第一百五十五章 想當然耳!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公倡知導,移風易俗第八百零七章 詭異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玄甲下蜀,長生觀氣第四百六十八章 《陳氏通典》之始第五百五十六章 成信以待截,目的何在?第三十八章 悔不當初,竹筒復滿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觀天下勢之窪第三百一十二章 四方儒院,太常有請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漢之賊第八百七十章 不知沙場幾何第五百四十六章 觀盤演兵,武丁懾代郡之家第四十五章 若得此字上青史!第七百一十八章 窺機出頭未如願,僧言燈火道笑駁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漢之賊第二百一十七章 外賊好擒,但稟性難移第九百一十二章 正是拉攏之時!第六百五十章 治國如修行,外伐治亂循環,內思長生久視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匈奴主氣衰,廢太子意動第五百二十章 刺客!第七百五十章 聚流民,立冶鐵,築新城第二百零八章 快快從實招來!第六百八十七章 趙王孫第二百七十章 我……挺不住了!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建設!第九百七十八章 平州事,宇文之厄第六十章 先勝而後求戰第一千二百章 至聖言、管子語,斷龍之術第一百三十二章 此小事爾,無須掛礙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軍動兵臨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有三問,匈奴短矣第三百九十張八章 洛陽佈局,名望三籤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剛知晉陽落,又聞劉粲囚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封師而吞氣,劫來走一遭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帳內書信,帳外炮響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將行,誰相從第七百一十九章 佛論下部在燈籠上?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見過將軍!第九十六章 追回來!第六十九章 若出此門便無事第九十六章 追回來!第八百四十章 若幽州姓陳...第八十九章 若能得一實策,我當送去北方第三百六十四章 行華夏之道,方稱之爲民第六百三十一章 權掌生死,恩威發乎於一身第四百二十三章 回去安排一下吧第九百六十一章 談笑間炸裂第九百六十二章 夯土崩,碎石裂,心膽顫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即得十城,亦非冠軍敵第七百九十八章 皇危!第九百七十九章 打什麼?不會投靠啊!第九百零四章 人生的大起大落...第七百七十七章 恭喜府君,名如其實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書爲餌,得世家北去第八百一十五章 送信送到敵麻木第七百一十二章 前聳後危,論法與教異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見難而行第七百七十九章 虎符三衛,開府建牙!第八百九十八章 揚眉吐氣時,爭先恐後見第九十一章 學識如洪入心中!第七章 心中搖第二百零六章 陳止,技止於此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悔之,因不知其盛第二百七十八章 好一頓毒打!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軍動兵臨城第三百三十一章 正主呢第四百二十二章 出仕爲官,非爲這般第六百八十八章 衝陣!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休言權術,我自取之第九百一十六章 漢殤(中二)京起陰雲藏殺機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衙門下鄉,義務學堂第九百二十章 北地幽州第五百五十九章 信中虛實亂人心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刺洛陽,傳平州第一百一十九章 避而不見第五百五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圍城第三百二十五章 無他方可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