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領民戶籍與屯田民籍

“王浚……”

聽着這個名字,陳止隱隱感覺到了重量,但他知道,現在不是深究此人的時候,所以又將思緒壓下,全神貫注的看着手中www..lā

整個正堂,頓時就安靜下來,只剩下陳止翻動卷宗時發出的聲音。

楊結安靜的坐着,幾個僕人則侍候在邊上,小心的打量着自家的這位姑爺。

陳止的名號,在楊家僕從之中也有流傳,他被確定爲養家的女婿之後,更有不少的僕從議論紛紛,但多數都是稱讚。

在這些僕從的眼中,楊家的這個選擇非常明智,也是合理的聯姻,這位新姑爺無論是名聲、才華還是勢頭,都是上上之選,和楊家的勢力結合起來,更是天作之合!

隨着時間的推移,外面日頭升起,屋子裡逐漸熱了起來。

現在已是夏季,越到中午,溫度越高,有楊家管事看了一眼陳止,又看了看楊結,忍不住過去,在楊結跟前道:“老爺,要不先去休息一下?這一時半會的,姑爺恐怕也看不完。”

“不用了,”楊結搖搖頭,笑道:“我這個女婿,看書很快,用不了多少時間的,這一點東西,他很快就能看完了。”言語中,頗有自得之意。

管事聞言詫異,疑惑之下,朝陳止看了過去,注意到那幾本卷宗之後,眉頭不由皺起了。

這麼多的卷宗,正常人來看,怎麼也得花費個幾天時間吧,哪裡是一時半會就能看完的?

只不過,他這麼一關注過去,終於發現不對的地方了。

“咱家這姑爺,翻看的速度,是不是太快了點?”

原來,陳止翻看的時候,幾乎沒有停頓,手一起一落,就是一頁翻過,幾乎不帶停頓的。

哪有人這麼看卷宗的?這麼個看法,能看出個什麼?

這管事心裡忍不住嘀咕起來,也明白自家老爺爲何會篤定,陳止能很快看完了。

照這個架勢,根本就不是看,純翻!當然快,但能看進去多少,就不好說了。

就在他的暗暗嘀咕中,陳止突然停下了動作,然後坐直了身子。

“如何?看出什麼了?”楊結正在品茶,見狀放下茶杯,笑着問了一句。

陳止點點頭道:“幽州的情況不甚好,七個郡,八十三個縣,連六萬戶都不到啊。”

楊結嘆了口氣道:“人是少,不能與其他州郡相比,北方几個州,司州五十萬戶,冀州三十多萬戶,這纔是人口大州。”他隨口一說,就是重要的數據,這些紀錄都很珍貴,旁人輕易難以知曉。

不過,陳止很清楚,自家老丈人坐大司農之位,這些信息經常接觸,否則也不可能給自己拿來這麼一大卷的資料。

楊結又道:“不過,也是這幾年天災、兵災不斷,很多人背井離鄉,還有不少遁入山林的,加上隱戶,所以戶數銳減,又被分出了平州,嚴格來算,也還可以,畢竟兗州如今不過八萬多戶,而豫州則爲十一萬戶。”

兗州和豫州,都在人口稠密、開發完善的中原地帶,其人口也就是這些,但考慮到兩州的大小,和幽州的情況還有不同。

楊結說着,話鋒一轉,又道:“這些卷宗其實繁瑣,並無統計,裡面東一爪、西一片,沒有經過官府計師的教授,想要看懂都不容易了,莫要分心,對了,你還看出什麼了?”

陳止明白老丈人又想考驗自己,不由沉吟起來,將看到的信息,在心裡組合一下。

楊家的管事見姑爺沉默,想到他剛纔一路狂翻,恐怕也沒看到什麼,本着不讓上位者難堪的心思,想要說些話,打打圓場。

但不等他開口,陳止就先道:“范陽郡下轄八縣,有一萬一千戶;燕郡管轄十縣,有戶兩萬九,無論是所管縣,還是境內人口,都爲幽州之最;北平郡管四縣,有戶五千;上谷郡管兩縣,有戶四千一;廣寧郡管三郡,有戶三千九;代郡管四縣,有戶三千四;最後就是遼西郡了,下轄三個縣,爲兩千八百戶。”

楊家的管事聽到這些,不由就愣住了。

而楊結,則是點點頭,笑道:“不錯,除去雜亂的信息,這些個卷宗中,最爲重要的,也就是這個了,每一個郡內有多少戶數,其意義甚大,是將來你施政的重要依據,另外,你現在若是被派往地方,其實有着一個劣勢,不可不查啊。”

陳止點點頭,很清楚那個所謂劣勢,指的是什麼,就道:“現在已經立夏,距離秋季上計的時候不遠,我若是去往地方郡中,爲一郡之守,還來不及開展政務,就要趕上上計之時,難免要替上一任郡守背書。”

新漢朝廷規定,每年秋冬之際,要進行一次戶口的檢核,生者登錄,死者削去,除此之外,更要覈對每一戶中家庭成員的相貌體徵,看是否有不實之處。

檢核的結果,就要逐級上報,這個過程就叫做“上計”。

人口戶數的多少,是檢驗一名地方政務官員的重要標準,而上計的結果,更是朝廷中樞的參考標準,是徵發徭役、徵收租稅的重要依據。

這就涉及到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眼下乃是夏季,陳止如果現在去一個地方爲郡守,那要不了多久,他就要面對秋冬上計,但上計的成績,卻是來自上一任郡守,但要用來評價陳止這個新任郡守的政績,這種結果,無疑是很不划算,也不公平。

陳止等於是還沒幹活,想要被人問責,要是再出點什麼事,害得被連累。

但新漢制度如此,涉及廣闊土地,不可能因爲一個人就改變。

楊結也深知此點,說道:“所以,你這次去,頭兩年一定要沉住氣,先打好基礎,不要想着躍升了,紮紮實實、穩打穩紮,不過也不用太過擔心,我會爲你在朝中打點,爭取第三年就將你調動回來。”

陳止自然是道謝了,雖然他心裡另有一番打算,但當面拒絕老泰山的好意,都不是一個好選擇。

楊結跟着又道:“另外,這部分卷宗,雖然紀錄了不少人口戶數,但終究不是全部,除了我剛纔給你說的,流民和隱戶之外,還有不少戶數沒有被紀錄上去,你知道是哪些人麼?”

陳止順勢就道:“說的可是那屯田民籍?”

“不錯!”楊結滿意的點點頭,“看來你是真的下過功夫了,正是屯田民籍,這部分人的戶數卷宗,都在王浚手裡,連朝廷都拿不到,具體有多少人,着實難料,你過去之後,可以刺探一番,這羣人的卷宗固然拿不到,但人跑不了,還在地方上,一樣可以利用,在施政的時候,也可以將他們納入考量。”

陳止點點頭,思考起這個問題,因爲這也是他之前在思量的問題。

所謂屯田民籍,包括兩種,一種是軍屯籍,另外一種則是民屯籍。

在當今的新漢,屯田民籍是一種特殊的民籍,與之相對,正常的郡縣民籍,則被稱爲領民籍。

屯田民籍的來源,多數認爲是源自三國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曹魏的屯田政策了,這種位於邊疆的特殊生產組織,構建出了不同於基層組織單位,使得其中成員從郡縣行政體制中分離出來,被稱爲“屯”或者“營”。

其中,兵士及其家屬的屯民,也就是軍屯籍,而民人和半軍事化人羣所屯之地,則稱之爲民屯籍。

這種誕生於特定歷史時期的籍貫種類,代表着的是軍事化的管理制度,體現的也是軍權入侵政務的表現,屯田民籍的子弟世襲當兵,實際上有利於軍閥維持自身的力量。

在幽州這樣的邊疆之地,少不了屯田民籍,由於兩州刺史王浚的勢大,也使得朝廷對其掌控範圍內的人口、戶籍難以盡數管理。

所以楊結才說,不能將這部分人口忽略掉。

陳止點頭表示理解,但又頗爲不解的問道:“如今天下一統,朝廷力量不小,何以讓王浚在北方邊境做大?連人口戶籍都能隱瞞,不讓朝廷得知,儼然是個半獨立之地了,朝廷就沒有半點手段制約?”

這個問題,他很早前就有,也有推測,既然老丈人提起來了,正好順勢問出,也不顯得突兀。

楊結嘆了口氣,說道:“匈奴之事,朝廷尚且忍着不再發兵,要以懷柔手段,分化瓦解,何況是爲朝廷鎮守北疆的王浚?王浚在幽州說一不二,朝廷的話,都沒有他的話管用,你若去幽州,不可輕視此人,亦不要太過親近他。”

他看着女婿,微微一頓,似在沉吟,最後還是道:“王浚和匈奴不同,他畢竟沒有造反,還是北方屏障,阻擋着胡族南下,不好動手,否則逼反了此人,北方屏障盡去,大漢北方頓時就一馬平川了。”

“這麼說,王浚還有養寇自重的嫌疑了?”

陳止明白,歷來邊將,就不乏有這般情況,因爲有敵人,就要用他們,最後根深蒂固,難以輕動,否則牽一髮而動全身。

楊結點點頭,又壓低聲音道:“這事也就你我翁婿說一說,不可傳到外面,朝廷這兩年越發求穩,不願輕易動刀兵,也是因爲國庫空虛,幾乎入不敷出,再有個風吹草動,怕是都支撐不住了。”

第八百零八章 災禍何所來?第一百七十四章 招丁演武,入牢探賊第七百一十九章 佛論下部在燈籠上?第五百九十三章 馬散草原亂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陳徵北師出有名第三百三十七章 洛陽文章第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姜義訪陳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走投無路,便去幽州吧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軍動兵臨城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冠軍侯有令,不准你投降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言勸人離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你們漢人太多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文會有三段第二百零二章 前後行第五百五十五章 名望金液異動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謀不見多而寡斷第七百八十一章 運如樹,以羣力爲養,承郡縣於世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正人道,順天時第七十五章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第一百八十三章 牢裡快裝不下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各人的選擇第三百九十四章 幽州出手,撲朔迷離!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冠之,絕之第五百六十四章 勝改勢,敵自變第六百零五章 鑄珠而問櫝第九百七十五章 辱盟異臣,必不久矣第九百五十九章 逼人太甚?!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以左道而折堂皇第九百五十四章 陳止來了!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多謝陳卿……第二百二十章 不敢!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大破拓跋,挾民而歸第六百一十四章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第三百一十章 臨到上任練琴忙第六百三十七章 此等叛逆,當除之!第四百六十九章 含章蘊藻幾家愁第五百六十八章 俘囚遊街反求援?第八百三十二章 兵略運籌,生死不能由己第三百六十三章 塑權在手,一言驅士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止第三百九十九章 歸鄉與仙翁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借題發揮,風雨欲來第二百四十章 鞠躬盡瘁司馬懿第八百七十一章 殘兵敗將求援人第九百二十八章 可延壽否?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大英雄,大豪傑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軍動兵臨城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吞兩朝之氣,天下望科舉第八百七十三章 王浚起意,審則危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陳歸鄉,一陳假虎第一百二十章 老不悔,幼不明第五百章 打亂局面第四百九十二章 千里傳書爲販紙第九百九十一章 後路何在?第六百二十六章 人差不多齊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北亂南散,皆不成運第六百七十三章 意外來客第七百六十三章 兩士相爭,或有一走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盛名之下,以百驅萬第六百四十章 先斷其爪!第七百一十六章 燈籠上的百家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王與王第一百五十六章 對談,兇至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遷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養寇者王,難伐者石第七百五十九章 陳運不過幾年,爲他人嫁衣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禮成,朝立第四百八十五章 陳施主的口氣好大第三百六十章 文評之盛哉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局明幾分,何人定製?第六百五十章 治國如修行,外伐治亂循環,內思長生久視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侯兩支遺策輾轉第四百三十七章 世家爭霸,沾親帶故!第九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百零三章 空門爲誰開牆上有陳言!第七百二十四章 且慢!第八百九十六章 請先生教我!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少時胡作爲,今日奇人舉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指慕容第九百四十二章 近州胡昌故人行第三百七十三章 拓跋鬱律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談笑間,敵首已擒第九百四十八章 驚中乃思先動手?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猛將與宦官第八百五十九章 真是讓他佔了便宜第十四章 坊中店外代書人第三百四十章 文評,可有人去第八百九十九章 爭睹而生敬畏第九百二十七章 化人爲書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刺洛陽,傳平州第六百零一章 推波助瀾者誰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拓跋鬱律第三十七章 知我尋法皆傳書,使我不得安心讀第八百七十六章 王浚的路第二百二十八章 請帖第七百零九章 暴露第八百三十五章 後軍出擊,南路勢變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養寇者王,難伐者石第一百七十四章 招丁演武,入牢探賊第七百三十八章 道疑,名再聚
第八百零八章 災禍何所來?第一百七十四章 招丁演武,入牢探賊第七百一十九章 佛論下部在燈籠上?第五百九十三章 馬散草原亂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陳徵北師出有名第三百三十七章 洛陽文章第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姜義訪陳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走投無路,便去幽州吧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軍動兵臨城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冠軍侯有令,不准你投降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言勸人離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你們漢人太多了第二百二十一章 文會有三段第二百零二章 前後行第五百五十五章 名望金液異動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謀不見多而寡斷第七百八十一章 運如樹,以羣力爲養,承郡縣於世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正人道,順天時第七十五章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第一百八十三章 牢裡快裝不下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各人的選擇第三百九十四章 幽州出手,撲朔迷離!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冠之,絕之第五百六十四章 勝改勢,敵自變第六百零五章 鑄珠而問櫝第九百七十五章 辱盟異臣,必不久矣第九百五十九章 逼人太甚?!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以左道而折堂皇第九百五十四章 陳止來了!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多謝陳卿……第二百二十章 不敢!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大破拓跋,挾民而歸第六百一十四章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第三百一十章 臨到上任練琴忙第六百三十七章 此等叛逆,當除之!第四百六十九章 含章蘊藻幾家愁第五百六十八章 俘囚遊街反求援?第八百三十二章 兵略運籌,生死不能由己第三百六十三章 塑權在手,一言驅士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止第三百九十九章 歸鄉與仙翁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借題發揮,風雨欲來第二百四十章 鞠躬盡瘁司馬懿第八百七十一章 殘兵敗將求援人第九百二十八章 可延壽否?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大英雄,大豪傑第六百一十九章 幽州軍動兵臨城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吞兩朝之氣,天下望科舉第八百七十三章 王浚起意,審則危第三百五十三章 一陳歸鄉,一陳假虎第一百二十章 老不悔,幼不明第五百章 打亂局面第四百九十二章 千里傳書爲販紙第九百九十一章 後路何在?第六百二十六章 人差不多齊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北亂南散,皆不成運第六百七十三章 意外來客第七百六十三章 兩士相爭,或有一走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盛名之下,以百驅萬第六百四十章 先斷其爪!第七百一十六章 燈籠上的百家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王與王第一百五十六章 對談,兇至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遷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養寇者王,難伐者石第七百五十九章 陳運不過幾年,爲他人嫁衣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禮成,朝立第四百八十五章 陳施主的口氣好大第三百六十章 文評之盛哉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局明幾分,何人定製?第六百五十章 治國如修行,外伐治亂循環,內思長生久視第二百四十七章 陳侯兩支遺策輾轉第四百三十七章 世家爭霸,沾親帶故!第九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二百零三章 空門爲誰開牆上有陳言!第七百二十四章 且慢!第八百九十六章 請先生教我!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少時胡作爲,今日奇人舉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指慕容第九百四十二章 近州胡昌故人行第三百七十三章 拓跋鬱律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談笑間,敵首已擒第九百四十八章 驚中乃思先動手?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猛將與宦官第八百五十九章 真是讓他佔了便宜第十四章 坊中店外代書人第三百四十章 文評,可有人去第八百九十九章 爭睹而生敬畏第九百二十七章 化人爲書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刺洛陽,傳平州第六百零一章 推波助瀾者誰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拓跋鬱律第三十七章 知我尋法皆傳書,使我不得安心讀第八百七十六章 王浚的路第二百二十八章 請帖第七百零九章 暴露第八百三十五章 後軍出擊,南路勢變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養寇者王,難伐者石第一百七十四章 招丁演武,入牢探賊第七百三十八章 道疑,名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