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北地陳學兩支

陳止這般說着,隨後果然沒對那南邊的勢力變遷投入多大精力,只是派人紀錄局勢,而自己卻投入到了對科舉和制度的完善上。

隨後整整兩年時間,陳止便盡心於此,一方面是完善科舉之制,制定了諸多科目,其中雖有玄學儒經,卻還包含了其他各家的學識,其基礎便是幾冊《大典》,甚至連陰陽家的一些道理,也被他化用其中。

就這樣,兩年的時間下來,這民間與士林很多人爲了科舉,不得不研讀這出自陳止之手的諸多書冊,爲此耗費精力,鑽研其中。

不僅如此,兩年的安穩,周遭內外的勢力盡數都被打壓下去,再無掣肘,也讓陳止可以從容調度各種資源,於是一座座鍊鐵廠拔地而起,高爐技術日新月異,又有許多水鍛工坊輔之,沒有多久,就有諸多新式鐵製品誕生。

伴隨而來的還有許多附屬產業,其中一些能夠惠及普通民生的,更是被陳止寫入幾本書中,編著入那科舉書冊參考目錄,使得不少士人爲了提升科舉時的一旦評價,不得不親自去嘗試、試驗,格物致知。

這般倡導,在第二屆科舉舉行之後,越發盛行起來,並且在得知第三次科舉將會如期舉行後,越發被人重視。

慢慢的,這些參考目錄中的書冊,隨着科舉士人的重視,逐步流傳出去,被很多科舉之外的人知曉,馬上就激起了諸多聲浪。

究其根本,還是其中有許多和過去士林的倡導牴觸、違背,自是不得推崇,而且還有許多批判。

這批判的背後,實際上還有許多各方勢力在背後推動。

那幽州玄甲軍的戰力冠絕天下愛,沒有人敢捋虎鬚,只是卻並不會因此就放棄警惕,更不會甘心,現在有了一個靶子,自然是想要藉此將陳氏的名聲搞臭,畢竟按照他們過去的經驗而言,這人的名聲,可是十分重要的。

可惜,他們卻不明白,那名望重要的時代,乃是天下一統之時,靠着九品官人法爲刻度,自是能通過品評來排列人的高低,但如今情況卻已不同。

科舉制度的確立和不斷完善,實際上就是在逐步侵蝕九品官人法的生存空間,而由於朝廷的分裂和弱勢,這九品之法的影響力日漸衰退,已然不是唯一選擇。

是以儘管在一定範圍內,北地陳氏的名望有所衰退,但卻絲毫也影響不了天下士人對科舉的嚮往,甚至隨着時間的推移,衆人更是趨之若鶩。

不僅如此,隨着那些參考目錄的書冊影響力逐步外溢,很多人爲了批判陳止,而加以研讀,居然慢慢的積累了一批專心研究陳氏著作的人,並且慢慢形成了規模,相互之間爲了加深理解,居然開始相互探討起來。

若是放在一統的太平的時日,便會有那杏壇論道的時候,拿出陳氏著作一統研讀、批判、審評的事情,但現在因爲各處大亂,南北東西割據,便沒有了這樣的機會,這也使得對陳氏著作的研究,呈現出了地域化、區域化、碎片化、差異化的分別。

後世史書多數都稱此時爲“陳學的誕生和漸分”時期。

在後世的研究者看來,此時的陳學主要有六大分支,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共有兩支,都是在幽州境內。

其中一支被稱爲“科舉陳學”,也是當時人數最多的一派,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陳氏陳梓、陳停,以及士人高慶、劉祥等人。

其中前兩者乃是陳氏族人,一個是陳止最爲親近的親信與族人,先後當過三次主考官,對陳學的研究非常深入,另一個乃是陳止的親兄弟,也是致力於研究陳學,而且還曾經參加過一次科舉,只是未曾上榜。

至於高慶、劉祥這二人乃是前幾批上榜之人,資格最早的進士,尤其是後者後來還成了陳氏姻親,他們熟讀陳學,本身就是立足的一大優勢,當然不會輕易放過,漸漸發展成了研究和解釋陳學的權威。

只是這一支陳學,主要還是偏向於科舉,使用價值較低,多數涉及理論,雖然路線上是正確的,卻偏向於務虛,並不深入,後世的大儒多有批判,甚至在那陳學新解的運動中,被韓愈等人大肆批判。

與之相對的,就是幽州的另外一支陳學,其中的代表人物,乃是高並、孫秀,以及後來的王構之侄王猛。

這些人多數都不是科舉出身,而且各有擅長,那高並和王猛多爲兵家事,高並看重的乃是陳學中的兵家思想,並且將之付諸於實踐,最後總結出一套《高氏兵法》,多數被認爲是陳氏兵家思想的主要傳人之一。

與之相比,王猛著作不多,不過其半師張賓卻有十五篇評言被收錄爲《陳氏兵法之要》,而其人的一些言行,也被總結起來,被看做是陳氏兵家法的另外一個主要傳人。

而孫秀乃是道教出身,改善了煉丹之法,並且編著了道藏,更是請了葛洪北來,爲道教從上層傳入民間做出了諸多貢獻,他所編撰的道經,很多都借鑑了陳學,有些甚至是原封不動的照搬上去。

是以也被看做是陳學的主要傳人。

和兩個兵家傳人不同,孫秀的著作多數涉及到許多煉丹與望氣法門,其中紀錄了諸多化學現象和物理實驗,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他們這這一支的陳學傳承比較駁雜,但因初生的時候,與科舉陳學相對,被歸爲一類,稱之爲“雜項陳學”。

這兩套陳學,發源於北地三州,後來逐步傳播,成爲北地陳學的根基之一,並且慢慢構成了幾個主要的流派,按照地域,主要可以劃分爲燕趙派、魯地派,以及中原陳學。

那中原陳學主要是繼承自科舉陳學,便成了後來幾個朝代的指導思想。

除去這兩支陳學,餘下影響最大的,還是江左陳學。

但不同於北地陳學的發展,江左陳學誕生伊始,主要是爲了批判和反駁,是諸多江南大儒、名士、經學大家,乃至世家子弟,爲了打擊陳氏名望而興起,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陳學都是以曲解爲主。

但隨着玄甲出征,這個局面便慢慢有了變化,江南陳學開始朝着正面轉變,並且慢慢發展處了一套體系。

第五百二十一章 鼠窺將軍談,不知謀已知第三百四十一章 世間多有後悔事 今天只有一章四千字第六百五十章 治國如修行,外伐治亂循環,內思長生久視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幽州風氣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兵者得山河,立制鎮氣運第四百六十七章 退敵而縱胡,聚屍成高冢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遷第八百六十四章 殺而逼其行!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尊令,匈奴將第六百一十八章 即刻進軍!第九百五十二章 懼而亂言,耳鳴至今第四百二十七章 廣寧郡隱藏着什麼第九百二十五章 鮮卑策第三百零三章 蕭規曹隨編成冊第四百一十六章 將軍算盤難如意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三王,亦爲賊!第八百九十章 得勢且肆意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正軍不敵石勒,諸公惦念幽州第一百零七章 勸學茶第六百一十八章 即刻進軍!第七百二十七章 社稷第二百六十五章 餘波漸進波瀾起第三百六十三章 塑權在手,一言驅士第一百三十五章 論辯風浪起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尋皇送聖,違則滅其國!第五章 不在對錯在喜惡第九百五十九章 逼人太甚?!第四十一章 汝子吾養之,汝勿慮也第九百六十七章 盤虯龍,蟒相鬥,自削其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胡商使者不絕音,館外知是張君來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兩招,可奪陳功第三百四十二章 當日請而不來,今日送貼相召第四百三十四章 訪吳階,有謀劃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幽州風氣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世家皆囚,二臣慟哭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吞兩朝之氣,天下望科舉第九百二十五章 鮮卑策第四十六章 幾時說是送給你的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東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平州局第八百六十五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六百章 鮮卑討“不臣”第七百一十章 開門就言運第五百八十一章 四方嫌隙當用間!第二百五十一章 此人好夢中爲學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糧與田第九百三十七章 一人忍氣,一人輕生第九百零七章 投降端正,膝蓋滑行第六百三十二章 趕緊去交投名狀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剛知晉陽落,又聞劉粲囚第二百六十九章 痛煞我也!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方來客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降而復叛,亂而驚天下終章第三百四十一章 世間多有後悔事 今天只有一章四千字一千零五十四章 漢家疑,鮮卑惶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科舉之患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幽州風氣第三百三十八章 爾如行在崖邊,我則如履平地第七章 心中搖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當爲郡守,敵入尚書檯第四百六十九章 含章蘊藻幾家愁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如殺之第四百八十五章 陳施主的口氣好大第八十五章 彭城震動第四百九十章 追悔莫及忙遷怒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人尚未動,南已呈亂第三百零四章 北疆部族知陳名第七百七十二章 國以民爲本,民以谷爲命第六百五十四章 看相與毒計第六百六十七章 作假的功夫不行啊!第七十五章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第四百九十六章 齊民之術變人心第五十四章 謀定第八百五十七章 一言可見格局第三百零九章 胡臨代縣第五百二十七章 掌金守石乃尋卝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兩州立,東兵歸第八百五十八章 志大而事未成,當惜命第四百五十三章 匠心第八百五十三章 求的不是官,而是可向上第八十二章 磨刀霍霍向白羊第二十六章 求而不得第一百五十三章 諸葛有請第三百七十三章 拓跋鬱律第一千零七十章 戰,或是告誡?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匈奴主氣衰,廢太子意動第七百四十一章 名正才能氣盈第四百四十六章 規矩相須,陰陽位序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東第九百八十九章 世家遺脈第六百二十四章 大潰敗!追窮寇!第七百四十章 死氣瀰漫,虯影飄忽第九百七十五章 辱盟異臣,必不久矣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十年未有之大敗!第二百五十六章 攔路驅車隊,賊人爲何人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陳徵北師出有名第五百七十二章 將軍幕僚急阻客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五百二十一章 鼠窺將軍談,不知謀已知第三百四十一章 世間多有後悔事 今天只有一章四千字第六百五十章 治國如修行,外伐治亂循環,內思長生久視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幽州風氣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兵者得山河,立制鎮氣運第四百六十七章 退敵而縱胡,聚屍成高冢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遷第八百六十四章 殺而逼其行!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尊令,匈奴將第六百一十八章 即刻進軍!第九百五十二章 懼而亂言,耳鳴至今第四百二十七章 廣寧郡隱藏着什麼第九百二十五章 鮮卑策第三百零三章 蕭規曹隨編成冊第四百一十六章 將軍算盤難如意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三王,亦爲賊!第八百九十章 得勢且肆意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正軍不敵石勒,諸公惦念幽州第一百零七章 勸學茶第六百一十八章 即刻進軍!第七百二十七章 社稷第二百六十五章 餘波漸進波瀾起第三百六十三章 塑權在手,一言驅士第一百三十五章 論辯風浪起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尋皇送聖,違則滅其國!第五章 不在對錯在喜惡第九百五十九章 逼人太甚?!第四十一章 汝子吾養之,汝勿慮也第九百六十七章 盤虯龍,蟒相鬥,自削其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胡商使者不絕音,館外知是張君來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兩招,可奪陳功第三百四十二章 當日請而不來,今日送貼相召第四百三十四章 訪吳階,有謀劃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幽州風氣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世家皆囚,二臣慟哭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吞兩朝之氣,天下望科舉第九百二十五章 鮮卑策第四十六章 幾時說是送給你的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東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平州局第八百六十五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六百章 鮮卑討“不臣”第七百一十章 開門就言運第五百八十一章 四方嫌隙當用間!第二百五十一章 此人好夢中爲學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糧與田第九百三十七章 一人忍氣,一人輕生第九百零七章 投降端正,膝蓋滑行第六百三十二章 趕緊去交投名狀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剛知晉陽落,又聞劉粲囚第二百六十九章 痛煞我也!第一百四十三章 南方來客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降而復叛,亂而驚天下終章第三百四十一章 世間多有後悔事 今天只有一章四千字一千零五十四章 漢家疑,鮮卑惶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科舉之患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幽州風氣第三百三十八章 爾如行在崖邊,我則如履平地第七章 心中搖第三百八十二章 出當爲郡守,敵入尚書檯第四百六十九章 含章蘊藻幾家愁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如殺之第四百八十五章 陳施主的口氣好大第八十五章 彭城震動第四百九十章 追悔莫及忙遷怒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人尚未動,南已呈亂第三百零四章 北疆部族知陳名第七百七十二章 國以民爲本,民以谷爲命第六百五十四章 看相與毒計第六百六十七章 作假的功夫不行啊!第七十五章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第四百九十六章 齊民之術變人心第五十四章 謀定第八百五十七章 一言可見格局第三百零九章 胡臨代縣第五百二十七章 掌金守石乃尋卝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兩州立,東兵歸第八百五十八章 志大而事未成,當惜命第四百五十三章 匠心第八百五十三章 求的不是官,而是可向上第八十二章 磨刀霍霍向白羊第二十六章 求而不得第一百五十三章 諸葛有請第三百七十三章 拓跋鬱律第一千零七十章 戰,或是告誡?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匈奴主氣衰,廢太子意動第七百四十一章 名正才能氣盈第四百四十六章 規矩相須,陰陽位序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東第九百八十九章 世家遺脈第六百二十四章 大潰敗!追窮寇!第七百四十章 死氣瀰漫,虯影飄忽第九百七十五章 辱盟異臣,必不久矣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十年未有之大敗!第二百五十六章 攔路驅車隊,賊人爲何人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陳徵北師出有名第五百七十二章 將軍幕僚急阻客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