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國以民爲本,民以谷爲命

《語錄紀要》?

看到封面的這四個字,車子裡的幾人都摸不着頭腦,不知其中到底藏着什麼事情。

什麼語錄?誰的語錄?如何紀要?標準是什麼?爲什麼這個時候要拿出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爲什麼你要隨身帶着這麼一本書啊!

這看着也不像是什麼古代先賢寫出來的,可以指導平日生活的智慧結晶啊!

但接下來,這高並的話,馬上就爲他們解惑了:“看諸位的反應,對我的話,恐怕恐怕有些不信,只是縱然不相信我,你們這一路上看到的田地、水利,以及諸多灌溉之事,總不會是假的吧,這些可都是我家府君特意交代的。”

常璩卻聽出了一點意思,不由就問道:“莫非你這書裡面記着的,是陳府君的話?”

高並點點頭,然後一臉正色的道:“正是如此,府君學問廣博,又有諸多著作流傳世間,他的話自有其理,便是平時下達命令,與幾位上君對話,在旁聽者也覺得很有收穫。”

“哦?”常璩聽到這裡,不由感興趣起來,他本就有心瞭解陳止生平,自是不會放過這個,於是看向那《語錄紀要》的目光,不由有了些變化。

而那洪千老人,則聽得神色連變,覺得若陳止真這般重視農耕,那自己這等於是送上門來給人添不自在,而且聽這話的意思,那位太守分明是個想有作爲的官,別撞槍口上了。

與之相比,桓彝和棗嵩這態度就有些還微妙了,二人聽到這裡,怎麼還聽不出來,敢情站在面前的這個人,看起來舉止得當,說起話來更是條理分明,沒想到卻是個陳止的腦殘粉,連人接下達政令的話,都要記錄起來。

這一下,心裡就有股不平之氣了。

要知道,這兩位今天可是吃了不少啞巴癟,預判的事,就沒有一個準的,更要命的是,偏偏還發作不得。

而這兩位平日也是自詡名士的,尤其是桓彝,在陳止還未在徐州發跡的時候,他的名聲就在徐州、兗州有流傳了,看待陳止出名的情況,還有一種前輩看後輩崛起的味道。

這纔過去多久,就只能作爲使者過來傳話了,但即使如此,還要受氣,現在又聽人吹捧陳止,便忍不住道:“這話怕是有些過了吧,這政令下達,朝廷自有法度,農耕教化皆在考評之列,莫說邊疆之地,就是中原、江左,看重農耕的不在少數,而引渠灌溉更是分內所屬,如何能聽出什麼真意?”

那棗嵩本也打算開口,一聽桓彝主動出聲,他馬上點頭,附和道:“不說旁的,就說王大將軍,早就有勸農、勸學兩策傳達幽州各處,代郡若是重視農耕,也算是響應了大將軍的號召。”說完話,他還不動聲色的看了洪千一眼。

這般老人,滿腹牢騷,乃是可以利用的工具,但觀其言行,越是靠近代郡,就越生退意,那可就不是棗嵩樂意看到的了,當然要說點話,透露後臺,來讓人安心。

高並一聽,馬上就順勢道:“聽兄臺意思,對幽州使君似乎很是瞭解,不知是和關係?還望恕罪,因見幾位與長者同行,以爲皆出一處。”

棗嵩他們還隱藏身份,可聽到這裡,卻知道高並之言也是水分頗多,就看哥幾個這派頭、這排場、這衣着,豈能與洪千是同類,這本是一眼就能辨別出來的,那位冉瞻小將軍不說破,你也都不怎麼提,分明是揣着明白裝糊塗,那自己又怎麼會輕易揭開這層紙?現在揭開,只有麻煩,沒有便利。

於是他就道:“不過是聽聞罷了,無需深究。”

搪塞過去之後,高並果然不追問,只是笑道:“諸位有所疑惑,也是正常的,畢竟重農之事,天下人人都在說,書上也正日的講,如何就能顯得我家府君不同?相信等幾位見過府君所創曲轅犁、改良水車,自然就明白了,也無需我多說,只是這裡,還要提上一提。”

“曲轅犁?改良水車?”

這兩個名字似乎是高並隨口提起的,但聽者有意,尤其是知道曲轅犁是何等造物的桓彝、棗嵩,更是眯起眼睛。

曲轅犁本在徐州流傳,但因效用過人,早就有其他地方的人注意,並且暗自模仿,只不過這東西看着簡單,但用料和結構也有複雜的地方,中原腹地和江左還好,能得到原物仿製,可遠在邊疆、又有戰亂的幽州冀州,真正造出來的就不多了,可即便如此,其中便利,還是讓人印象深刻。

結果,現在一個改良水車,似乎能與之其名,就不得不引起兩人注意了。

不過,注意到這兩個人的表情變化,高並偏偏不在這上面在深入的講解,而是話鋒一轉:“說起來,當初要行農政之前,府君便召集官吏,當面詢問,我家將軍還曾說:‘近外患未盡,四方有亂,朝兵不能平,又有仇敵在旁窺伺,若是重農,恐爲他人嫁衣,不如減產’,諸位可知府君是如何回答的?”

這話說的桓彝和棗嵩的臉色都不好。

四方有亂,那冀州就在其中,朝兵不能平,說的不正是領着大兵、拿着大義的江都王,偏偏無法平定地方?

而棗嵩卻很清楚,冉瞻話中的仇敵在旁,說的不是王浚就是匈奴,自己身爲王浚女婿、下屬,心裡當然不舒坦。

倒是那洪千,品味之下,不由訝異,覺得那位少年將軍,還真有點見識。

只有常璩面色如常,饒有興趣的問道:“如何回答?”

他這一問,其他人也紛紛回過神來,留神聽起來,想知道陳止是怎麼說的。

高並微微一笑,一邊翻着手中書冊,一邊說道:“府君當時提起了孝文皇帝時,帝與賈長沙的一段話,說‘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國以民爲本,民以谷爲命,豈能因邊患,而斷絕根本?此亂國之命也!”

此話一出,棗嵩和桓彝滿臉詫異,而常璩更是兩眼生光,連洪千都是低頭喃喃低語,似有所感。

高並這時,正好翻到一頁,上面就寫着這一段話。

桓彝等人觀之,默然無語。

常璩卻道:“但古之有國,常因外地興兵而亂,又或因內臣肆虐而崩,陳太守又如何能解釋呢?”

第九百一十七章 漢殤(下)宗亂之始第一百零五章 左右爲難難爲品第六十二章 沉迷兵法不能自拔第四百九十一章 爲老不尊只爲書第八百三十章 誣人不成,反遭碰瓷第二百零五章 僧注陳止語第六百四十八章 謊自口出色不改,屋中候召心難安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印字傳書,破千古之壁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正請陳止,快馬出洛陽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子主祭!第四百四十五章 墨者有隱憂第八百四十九章 臨機決斷,身陷囹圄第五百六十二章 擒酋懾屬方爲勝第五百二十一章 鼠窺將軍談,不知謀已知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反手就給舉報了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邊不亮找東邊第四十一章 汝子吾養之,汝勿慮也第三百零九章 胡臨代縣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十七章 人往人來皆有由第五百四十三章 當與陳親善第九百二十五章 鮮卑策第四百二十八章 農家籤與墨家籤第六百六十七章 作假的功夫不行啊!第九百九十三章 一舉多得,豈不美哉?第五百一十七章 有道來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先有陳氏,後有玄甲第三百六十三章 塑權在手,一言驅士第四百三十六章 世卿世祿爲士代,原來楊氏望弘農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諸使皆來,卻不得入第一百一十三章 過年同往豐陽街第四百五十九章 明運竹藤,暗度陳倉第六百六十七章 作假的功夫不行啊!第五百一十一章 不按劇本走第四百五十八章 白紙出坊,求書上門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降而復叛,亂而驚天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約定第一千零四十章 知將軍府,而不知朝廷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府中幾日,外已變天第七百三十五章 觀氣成柱第七百一十八章 窺機出頭未如願,僧言燈火道笑駁第六百七十六章 元亨利貞,皆有其歸第四百七十一章 通典兩冊疾送都,帝巡蜀亂乃聞佛第九十無章 品第七百四十四章 一人之志可以拓天下!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知而無法,防而無用第六百九十三章 湊一起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千里傳書爲販紙第二百八十一章 但有陳姜在,不叫外胡猖第七百一十八章 窺機出頭未如願,僧言燈火道笑駁第六百九十一章 私自密聯第八百三十二章 兵略運籌,生死不能由己第四百九十六章 齊民之術變人心第六百九十九章 對,我就是要抓你第八百五十二章 此處代卒有多少?第一千零九章 世家子落魄而行第四百一十八章 塢堡不藏民第九百六十一章 談笑間炸裂第三十二章 反水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速速買紙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家請陳第五百六十章 何方援軍?第一百六十二章 萬萬沒想到,他是練過的第四百七十八章 譯二十經,驚聞評人!第六百九十六章 名望因何而動第四十三章 請尊者評第四百九十章 追悔莫及忙遷怒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大匈奴國亡了!第三百零五章 取琴來! 今夜有事,只有這一小章第三百二十章 終於還是來了!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石氏內亂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大家族有五家第二百六十四章 忠僕河邊送主,孔徒魯城曰憾第八百九十八章 揚眉吐氣時,爭先恐後見第八百五十六章 大恐怖!第九十一章 學識如洪入心中!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道觀氤氳青煙變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不讓人死,退避三丈!第三百五十一章 妙哉稷下,自撕其畫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大英雄,大豪傑第四百九十六章 齊民之術變人心第七十四章 此乃陳止所……贈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玄甲隔江注視,江左走馬觀花第一百六十六章 陳守一罵死王彌 新春快樂!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請帖入彭城第九百九十四章 官途勁敵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民之術第四百八十七章 佛論何在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玄不可往,而王可北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且看你如何施政!第二百四十六章 東海王之死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兩招,可奪陳功第四百八十七章 佛論何在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張賓請教第四章 守一於道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獨重民也!第八百二十一章 羣屬成第二百七十一章 劉淵是好對付的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建設!第七百六十三章 兩士相爭,或有一走
第九百一十七章 漢殤(下)宗亂之始第一百零五章 左右爲難難爲品第六十二章 沉迷兵法不能自拔第四百九十一章 爲老不尊只爲書第八百三十章 誣人不成,反遭碰瓷第二百零五章 僧注陳止語第六百四十八章 謊自口出色不改,屋中候召心難安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印字傳書,破千古之壁第一百八十九章 張正請陳止,快馬出洛陽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子主祭!第四百四十五章 墨者有隱憂第八百四十九章 臨機決斷,身陷囹圄第五百六十二章 擒酋懾屬方爲勝第五百二十一章 鼠窺將軍談,不知謀已知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反手就給舉報了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邊不亮找東邊第四十一章 汝子吾養之,汝勿慮也第三百零九章 胡臨代縣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十七章 人往人來皆有由第五百四十三章 當與陳親善第九百二十五章 鮮卑策第四百二十八章 農家籤與墨家籤第六百六十七章 作假的功夫不行啊!第九百九十三章 一舉多得,豈不美哉?第五百一十七章 有道來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先有陳氏,後有玄甲第三百六十三章 塑權在手,一言驅士第四百三十六章 世卿世祿爲士代,原來楊氏望弘農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諸使皆來,卻不得入第一百一十三章 過年同往豐陽街第四百五十九章 明運竹藤,暗度陳倉第六百六十七章 作假的功夫不行啊!第五百一十一章 不按劇本走第四百五十八章 白紙出坊,求書上門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降而復叛,亂而驚天下第四百三十九章 約定第一千零四十章 知將軍府,而不知朝廷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府中幾日,外已變天第七百三十五章 觀氣成柱第七百一十八章 窺機出頭未如願,僧言燈火道笑駁第六百七十六章 元亨利貞,皆有其歸第四百七十一章 通典兩冊疾送都,帝巡蜀亂乃聞佛第九十無章 品第七百四十四章 一人之志可以拓天下!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知而無法,防而無用第六百九十三章 湊一起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千里傳書爲販紙第二百八十一章 但有陳姜在,不叫外胡猖第七百一十八章 窺機出頭未如願,僧言燈火道笑駁第六百九十一章 私自密聯第八百三十二章 兵略運籌,生死不能由己第四百九十六章 齊民之術變人心第六百九十九章 對,我就是要抓你第八百五十二章 此處代卒有多少?第一千零九章 世家子落魄而行第四百一十八章 塢堡不藏民第九百六十一章 談笑間炸裂第三十二章 反水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速速買紙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家請陳第五百六十章 何方援軍?第一百六十二章 萬萬沒想到,他是練過的第四百七十八章 譯二十經,驚聞評人!第六百九十六章 名望因何而動第四十三章 請尊者評第四百九十章 追悔莫及忙遷怒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大匈奴國亡了!第三百零五章 取琴來! 今夜有事,只有這一小章第三百二十章 終於還是來了!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石氏內亂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大家族有五家第二百六十四章 忠僕河邊送主,孔徒魯城曰憾第八百九十八章 揚眉吐氣時,爭先恐後見第八百五十六章 大恐怖!第九十一章 學識如洪入心中!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道觀氤氳青煙變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不讓人死,退避三丈!第三百五十一章 妙哉稷下,自撕其畫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大英雄,大豪傑第四百九十六章 齊民之術變人心第七十四章 此乃陳止所……贈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玄甲隔江注視,江左走馬觀花第一百六十六章 陳守一罵死王彌 新春快樂!第一百九十五章 青州請帖入彭城第九百九十四章 官途勁敵第一百四十八章 齊民之術第四百八十七章 佛論何在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玄不可往,而王可北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且看你如何施政!第二百四十六章 東海王之死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兩招,可奪陳功第四百八十七章 佛論何在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張賓請教第四章 守一於道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獨重民也!第八百二十一章 羣屬成第二百七十一章 劉淵是好對付的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建設!第七百六十三章 兩士相爭,或有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