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胡商使者不絕音,館外知是張君來

北宮純聽着,卻是露出了爲難之色,眼睛裡更有掙扎的意思。

倒是老宦官嘆了口氣,說道:“北宮啊,你有忠義之心,終究是好的,老朽亦不會千方百計讓你改換門庭,只是涼州張氏格局如何,你心知肚明,遲早是要找一家投靠的,老朽聽聞,張氏最近便派了使者,往關中拜見兩賊,怕是有了歸附之心啊,你若歸之,便要爲幽州之敵,到時老朽要報答你的救命之恩,就只能靠着這張老臉,讓陳將軍饒你一命了。”

北宮純聽着,臉色有些發苦,有心要反駁一二,想說咱們這涼州軍,莫非就註定滅亡?但想着匈奴下場,以及當前在那幷州南邊邊境,關中兵和幽州玄甲的戰況,就知道莫安節所言非需。

按着老宦官的說法,陳氏必然會爲了給先皇報仇,殺向兩王,涼州張氏從之,難道還能取勝?

真到了那個時候,還真只能靠着老宦官了,畢竟當今這天下,先皇一去,還能讓徵北將軍有所敬重的,恐怕就是得了先皇遺澤的莫安節了。

想着想着,北宮純便就小聲說着:“您老自己忠義,可不能讓某家叛主啊。”

“誰人是你的主?”未料,莫安節卻冷笑一聲,“你是奉朝廷之令調動,又不是他張家的私將,再者說來,張家若歸附關中二賊,便是皇上之敵,天下叛逆,有這般局面,你若是歸之,那就不是忠義,而是叛逆!”

北宮純聞言又是苦笑,知道老宦官實對三王相關之人都痛恨萬分,一二言語根本就說不通的,而且那話中也有道理,便不復多言。

“如何權衡,你自思量吧,”老宦官還是冷哼,“只是註定敗亡的局面,你去了又能改變得什麼?尚不如留在幽州,還有一份情面,未來張氏若是想要求得一條活路,也不至於求告無門。”

“還是容某家思量思量吧。”北宮純點點頭。

實際上,這樣的對話,一路上便有不少,只是最初北宮純還只是一笑置之,並無動搖之念,可是越往北來,這想法就越發動搖了。

畢竟,在南邊走着,老宦官說着幽州強橫,若不歸之,必被破之,北宮純還可以當做是誇張之語,但等匈奴國被攻伐不到一月,舉國便崩,而北地之人更是人人傳誦玄甲之名,北宮純更是親眼見了諸多景象,早就被震撼的身心震盪。

等入了幽州境內,看着沿途農田,聽着百姓之言,再見玄甲紀律嚴明,就更是知道老宦官之言,絕非誇張之語,自是要認真思量起來了。

而莫安節見之,也不由點頭。

說實話,他對北宮純自是印象極佳,便是這位猛將護衛皇帝安危,足見忠義,更不要說這一路上陪護自己,一路北上。

之前在趙染的圍殺中,北宮純救助莫安節,其實就冒了風險,按理說,這北宮純從重圍之中救了老宦官,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也是仁至義盡了,結果偏偏還陪同老宦官一路被來,就是因爲放心不下,這個恩情,莫安節自然記在心中。

另一方面,面對幽州強勢,又有莫安節引薦,換成其他人,早就忙不迭的改換門庭了,可北宮純卻依舊心念舊主,這等氣節節操,亦讓老宦官欣賞。

只不過,在莫安節看來,涼州張氏格局有限,又有投靠三王這三個賊子的跡象,當然不希望北宮純明珠暗投,這才幾次勸他,現在看來,終於有些效果了。

畢竟還是幽州風氣和玄甲戰力爲老宦官的底氣。

二人這邊說着,馬車已經入了薊縣城中,就聽沿途兩邊越發熱鬧。

“此處要先過市坊之區,才能抵達驛館,”嚮導的聲音又適時響起,“還望兩位能海涵,因消息傳得突然,這城中還沒有安排好府邸住處,是以要請兩位暫時在驛館中安頓。”

“這樣的安排很合適,無需再另外找地方了,我等就在那驛館裡面,等着將軍凱旋歸來!”莫安節卻是毫不在意,反倒頗爲好奇的瞧着窗外景象。

就見人來人往,叫賣之聲不覺,但看那些人所叫賣的東西,卻是包羅萬象,還有許多西漢玩意兒,就連老宦官這樣見多識廣的,居然都叫不出名字。

“這薊縣當真繁榮。”北宮純看着,再次感慨起來,自從入了幽州境內,他可是感慨不絕,“我在西北,鎮守交通要道,自問南北之物皆曾見過,但這裡的很多東西,卻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這邊話音落下,那嚮導的聲音再次響起:“這裡匯聚了南北東西之物,不僅有中原商賈,還有四邊胡商,還有許多乃是幽州本地所產,想來北宮將軍未曾見過的,估計便都是我幽州所產了!”

“原來如此,嗯?”北宮純說着,眉頭一皺,“那幾個人似乎是匈奴人?怎的也能來這裡叫賣?還有這些胡商,莫非就不擔心被拿?”

嚮導笑道:“能在薊縣叫賣的商人,如論市中原出身,還是胡人部族出來的,都要拿到准許引,這份文書想要得到,首先就得有推薦人推薦,然後交代自家人口、來歷,寫清楚部族地址,再在規定的時限內,每隔一段時間回報一次所在部族的情況,便可以得到文引,從此得玄甲保護,哪裡還用擔心會被捉拿?”

他這一番話說出來,直接讓老宦官和北宮純目瞪口呆,以二人的見識,如何看不出來,這一番規矩定下來,但凡能夠施行的,就等於是成了幽州的探子,切切實實的賣了自家,確實不用抓,因爲一旦暴露,其自家部族會先動手!

“難道中原出來的商賈,也要這般爲之?”莫安節便就問了一句。

嚮導點頭稱是。

“就是爲了販賣點貨物,卻是連這些都出賣了,”北宮純說着,忽然心中一動,“不知此處可有涼州的商賈?”

那嚮導卻沒有再說話,只是北宮純的心裡卻暗暗發寒。

他忽然想到,這等舉措,肯定不是臨時所爲,至少也得施行了一兩年了,一兩年前就有這等佈局,可見那位徵北將軍的眼光和志向,這等人物,確實不是張家可比的。

這正在想着,忽然窗外換來喧鬧聲。

車裡的兩人聞之,忍不住便問起故。

嚮導過去打探了一下,回來便道:“卻是石勒那邊一個名叫張賓的過來投奔,此人名氣很大,是以驛館之人皆去拜訪。”

第一百三十八章 豎子,爾敢!第一千零二章 立足中央,四方延伸第二百五十一章 此人好夢中爲學第十四章 坊中店外代書人第五十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陳徵北師出有名第四百七十三章 三十而立稱宗師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陷皇第八百九十一章 噩耗一來,手足無措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張賓請教第三十六章 豈不美哉第九百九十四章 官途勁敵第六百八十五章 石勒入侵?第八百七十六章 王浚的路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兩招,可奪陳功第一千零九十章 國頹運衰人心亂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府中幾日,外已變天第九百一十七章 漢殤(下)宗亂之始第三百六十四章 行華夏之道,方稱之爲民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低迷人眼,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廷之意第一千零一章 求求你,我投降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州請帖,將軍幕僚第四百二十四章 且看你如何施政!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子一封信第三百一十五章 陳止的衙門第一百四十六章 你可能學了假學問了第六百六十一章 諜影重重第九百五十八章 我兄長是何等人物?第一百七十七章 酷吏通情理,御史言三錯第八百四十二章 都在找後路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三百玄甲懾萬軍第三百六十八章 苗頭不對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曜歸國,以陳爲仇第二百四十章 鞠躬盡瘁司馬懿第四百三十六章 世卿世祿爲士代,原來楊氏望弘農第五百九十三章 馬散草原亂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猛將與宦官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七百九十二章 漢制於其不過工具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廷使來,冀州之勢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味鑄《師說》第三百六十四章 行華夏之道,方稱之爲民第八十章 此事還需一人犯第六百二十章 厚顏無恥!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說第一百三十五章 論辯風浪起第五百八十八章 嗜殺之虎初長成第七百六十三章 兩士相爭,或有一走第六百三十四章 參宿爲爪,白虎主殺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打得太快,人不夠了第四百八十章 這就沒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問鬼通神逃於此第六十二章 沉迷兵法不能自拔第九百一十九章 又有王坐廷,太僕亦有底第七百二十三章 名望將滿時已到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宰了便宰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是生路,便是絕路!第九百九十四章 官途勁敵第八百一十六章 文中擇人,軍情如火!第五百八十三章 計成矣!第一百九十七章 請帖去哪了第九百二十章 北地幽州第八十二章 磨刀霍霍向白羊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勢而爲,化虛爲實第四百七十六章 佛評日第八百九十九章 爭睹而生敬畏第九百章 止戈雖好,不如殺而立威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一百六十八章 高!實在是高!第六百零六章 閉眼觀勢第七百五十九章 陳運不過幾年,爲他人嫁衣第五百五十三章 鮮卑圍城第九百三十八章 來助你一臂之力第一百八十章 當除禍根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志不同者,分道揚鑣第一千二百章 至聖言、管子語,斷龍之術第九十一章 學識如洪入心中!第八百二十二章 暗流動第六十三章 今日之因第九百零七章 投降端正,膝蓋滑行第七百二十二章 別動手!第四百一十五章 損兵折將失將位,追悔莫及心難安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見難而行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打仗不應該是這樣的第九百零一章 誤判形勢,優勢很大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見來容易,福禍難料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言止棋第六百八十章 蜀地天師道第六百九十二章 火灰築城,拓跋人至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於下,佛爭於上第六百六十七章 以功換識字第四百七十六章 佛評日第二百六十章 五子五丈誰家善,黑白散盡兇匕見!第八百八十六章 三才觀盛衰,一州知勝敗第七百零七章 當日棄而走,今日無顏歸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一百八十四章 眼界不同,做法不同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災端倪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往薊縣,升龍壇
第一百三十八章 豎子,爾敢!第一千零二章 立足中央,四方延伸第二百五十一章 此人好夢中爲學第十四章 坊中店外代書人第五十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陳徵北師出有名第四百七十三章 三十而立稱宗師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陷皇第八百九十一章 噩耗一來,手足無措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張賓請教第三十六章 豈不美哉第九百九十四章 官途勁敵第六百八十五章 石勒入侵?第八百七十六章 王浚的路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兩招,可奪陳功第一千零九十章 國頹運衰人心亂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府中幾日,外已變天第九百一十七章 漢殤(下)宗亂之始第三百六十四章 行華夏之道,方稱之爲民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低迷人眼,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廷之意第一千零一章 求求你,我投降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州請帖,將軍幕僚第四百二十四章 且看你如何施政!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子一封信第三百一十五章 陳止的衙門第一百四十六章 你可能學了假學問了第六百六十一章 諜影重重第九百五十八章 我兄長是何等人物?第一百七十七章 酷吏通情理,御史言三錯第八百四十二章 都在找後路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三百玄甲懾萬軍第三百六十八章 苗頭不對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曜歸國,以陳爲仇第二百四十章 鞠躬盡瘁司馬懿第四百三十六章 世卿世祿爲士代,原來楊氏望弘農第五百九十三章 馬散草原亂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猛將與宦官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七百九十二章 漢制於其不過工具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廷使來,冀州之勢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味鑄《師說》第三百六十四章 行華夏之道,方稱之爲民第八十章 此事還需一人犯第六百二十章 厚顏無恥!第三百八十七章 郭象之說第一百三十五章 論辯風浪起第五百八十八章 嗜殺之虎初長成第七百六十三章 兩士相爭,或有一走第六百三十四章 參宿爲爪,白虎主殺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打得太快,人不夠了第四百八十章 這就沒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問鬼通神逃於此第六十二章 沉迷兵法不能自拔第九百一十九章 又有王坐廷,太僕亦有底第七百二十三章 名望將滿時已到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宰了便宰了第八百四十一章 不是生路,便是絕路!第九百九十四章 官途勁敵第八百一十六章 文中擇人,軍情如火!第五百八十三章 計成矣!第一百九十七章 請帖去哪了第九百二十章 北地幽州第八十二章 磨刀霍霍向白羊第七百四十二章 挾勢而爲,化虛爲實第四百七十六章 佛評日第八百九十九章 爭睹而生敬畏第九百章 止戈雖好,不如殺而立威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一百六十八章 高!實在是高!第六百零六章 閉眼觀勢第七百五十九章 陳運不過幾年,爲他人嫁衣第五百五十三章 鮮卑圍城第九百三十八章 來助你一臂之力第一百八十章 當除禍根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志不同者,分道揚鑣第一千二百章 至聖言、管子語,斷龍之術第九十一章 學識如洪入心中!第八百二十二章 暗流動第六十三章 今日之因第九百零七章 投降端正,膝蓋滑行第七百二十二章 別動手!第四百一十五章 損兵折將失將位,追悔莫及心難安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見難而行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打仗不應該是這樣的第九百零一章 誤判形勢,優勢很大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見來容易,福禍難料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言止棋第六百八十章 蜀地天師道第六百九十二章 火灰築城,拓跋人至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於下,佛爭於上第六百六十七章 以功換識字第四百七十六章 佛評日第二百六十章 五子五丈誰家善,黑白散盡兇匕見!第八百八十六章 三才觀盛衰,一州知勝敗第七百零七章 當日棄而走,今日無顏歸第四百九十八章 慕容恨第一百八十四章 眼界不同,做法不同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災端倪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往薊縣,升龍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