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感時皆可贊,與帝言金曲

皇帝劉岱是在御書房中接見陳止,雙方會面的時候,氣氛友好而熱烈,皇帝劉岱一見陳止,那兩眼彷彿放光一樣,透露出難以壓抑的喜悅。.』.

“愛卿,朕真是聞名久矣,來人吶,快快賜座!”

在陳止行了拱手禮後,劉岱趕緊就吩咐小黃門,讓他們搬來胡椅,給陳止賜座。

在旁邊侍候的莫安節見了,不由在心中嘆息,在這之前,他就劉岱對陳止的態度非同一般,但考慮到這位畢竟是皇帝,不好對一個臣下太過客氣,所以莫安節在見面前,就隱晦的提醒,這賜座等等,乃是恩寵,算是獎勵,切不可一開始就拿出來,以維持胃炎。

卻沒想到,這位九五至尊本來答應的好好的,可一見陳止,就什麼都不顧了,迫不及待的就先賜座。

帶的座椅拿來,陳止致謝之後,順勢坐下,莫安節在嘆息之際,也開始打量起這位名聲在外的人物。

陳止的名字,他不止一次的聽過,也有心留意,但相對於整個帝國而言,單獨的一位人傑,並不能讓他耗費太多精力,因爲龐大領土內,無數事情反饋過來,諸多問題浩如煙海,相比之下,陳止對莫安節來說,就好像是突然閃爍的一顆星辰,或許明亮,但未必持久,每年都有類似的人物出現。

不過,現在這個人站在自己面前了,他才現了其人的一點不同尋常。

“這陳止到是定得下心,其他人第一次見到皇上,哪怕皇上再怎麼熱情,也該有一絲不自然拘謹,但這陳止的言行舉止,卻瀟灑隨意,根本就沒有半點緊張,莫非真是個天生名士?”

這個時代的士人,追求名士風度,對於這個風度,有很多解釋,有追求隨心所欲不逾矩的,也有追求不滯於物的,也有追求隨心不羈的,但無論是哪一種,有一種是共通的,那就是面對權勢的時候,可以保持尋常心,在這種心境的加持下,任何行爲都顯得風度過人。

而皇帝無疑是權勢的頂點,面對皇帝的時候,越是放得開的人,越是讓人佩服和尊敬,乃至傳出佳話。

莫安節自幼跟隨在皇帝身邊,輔佐劉岱,過去就見過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劉岱登基之後,更是什麼人都見過,一雙眼睛早就磨練出來了,能個人是故作姿態,還是真心所爲,是以纔會意外陳止之心。

在莫安節心中感慨的時候,劉岱已經和陳止熱火朝天的聊了起來,不過和一般的君臣奏對不同,這次皇帝問的不是公事,也不是指導,更不是商討,而是噓寒問暖,詢問陳止在平時生活中的諸多細節。

聽着這位皇帝不斷問着陳止小時候的趣聞,問着他平時在家中的日常,問着那個書林齋如何經營等等,莫安節不得不中斷感慨,輕輕咳嗽兩聲,以作提醒。

劉岱這纔回過神來,也覺得問這些有些不像話,不禁收斂心思,然後從一堆奏摺中抽出一冊,展開之後放在陳止的面前。

莫安節本來都放下心了,等見了那一冊裡面的內容,臉色頓時又變了。

只見裡面寫着的赫然就是《師說》一篇,不同的是,這篇文章的字裡行間時常密麻麻的蠅頭小楷,赫然是註釋和心得。

莫安節每天都陪在劉岱身邊,哪裡不知道這些心得體悟,都是皇帝親筆寫下來的,這時候在文章作者的面前攤開,目的何在,那是顯而易見的。

“愛卿啊,朕時常研讀師說一文,甚有感悟,你來裡面可否有偏差之處?朕還有幾個疑問,難以紓解,愛卿既然在此,豈不正好給朕解惑。”

在劉岱滿含期待的目光中,陳止則鄭重回答:“陛下,臣這篇文章寫的乃是師道,而陛下所爲,乃是聖人之道,師道傳到授業解惑,而聖人之道則是教化蒼生,其中雖有相通之處,但亦有迥異之處,聖上當則其共通之處,摒棄歧義,以行天下。”

陳止沒有依照皇帝的意思,對《師說》進行講解,而是話鋒一轉,說了這番話出來,讓劉岱略感錯愕,但莫安節則是一愣,跟着不由點頭,他當然聽出來了,陳止其實是在規勸劉岱,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職責。

“這陳止不錯,只是從他這番名士風度,以及所言之話來乃是能臣幹臣,一般的官吏碰到皇上這般態度,那肯定要趁勢而爲,討好帝心,以期維持恩寵,但這陳止反而在這個時候規勸,是真正心懷天下的表現啊。”

有的時候,對一個人的印象的改觀,就是這麼簡單,因爲陳止的這些話,莫安節頓時就對他充滿了好感,止也覺得順眼許多,頓時就覺得皇帝對他的憧憬和禮待,都是應該的了。

劉岱在錯愕之後,也很快恢復過來,他雖然任性,但並不愚笨,聽出了話中之意,心裡情緒有些複雜,覺得陳止和自己想象中有些不同,興致略有衰減。

不過,他還記得本來準備的話題,於是收起《師說》,又問道:“聽聞愛卿最近於書院有所建言,朕知此事並不易得,可有難處,可以說來。”

陳止對這個問題並不意外,順勢就道:“此事臣已有定計,不過這書院乃是名教之事,不可輕視,既然皇上問起了,那臣就將這後面的佈置,先給陛下訴說清楚。”

“哦?”劉岱剛剛還興致衰減,聽到這裡突然就來了興趣,眼睛再次放光,身子前傾,“愛卿快講,朕十分好奇。”

實際上,這件事劉岱確實好奇,因爲他也知道書院之事不易平息,陳止既然話,定然有着自己的打算,豈能是無的放矢?聽到陳止願意言明,這心裡的好奇,頓時就壓抑不住了。

“陛下請”陳止到時不含糊,從懷中取出了一本書冊,顯然是早有準備。

他的這個行爲,如果之前落在莫安節的心裡,說不定會覺得是城府不淺,有心要利用皇帝,但他現在既然認定陳止是一胸懷天下的能臣,反而覺得陳止的這個準備,顯示出他行事穩重的特性。

“若是憑空來講,難免會有疏漏和偏差,現在直接寫成書冊,就省去了諸多繁瑣,不錯。”

有念於此,他也就沒有阻止,否則的話,就算是皇帝召見,陳止一個七品從屬官,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遞上來一個書冊的。

劉岱接過書來,粗略的掃了一眼,然後就輕咦一聲,問道:“你這個什麼金曲評之說,聽起來是有點意思,但具體要如何施行?”

陳止就道:“陛下,此名乃是暫行,用來代指而已,到時自有其他名號,至於施行之法,後面已有詳解,這金曲評也只是其中一環,真要是施行起來,其實並不複雜,只需要召集幾位大家,定下章法,又有太樂署組織人手,以保過程,如此即可,真正複雜的,乃是後面的手談聯賽,陛下請”

接下來,陳止將自己的諸多打算,詳細的講解了一下,他所說的本就是後世常見之事,最是能引起觀者的興趣,即便是後世,都能引得各方追捧,更有深入其中不可自拔者,劉岱雖然貴爲皇帝,但什麼時候聽過這般離奇的方法,他本就是喜愛手談等娛樂,所以聽了幾句後,就忍不住手舞足蹈,恨不得立刻就讓陳止將那所謂聯賽組織起來,讓自己旁觀。

就連莫安節都在旁邊聽得嘖嘖稱奇,忍不住生出嚮往之念,畢竟他也是從小就好讀書,喜愛和追捧名士之舉的,立刻就意識到,陳止所言的幾事,大有可爲,或可名傳後世。

不過,他到底比皇帝經驗多一些,也意識到,陳止所說聽起來簡單,其實是因陳止心有丘壑,早就有了通盤考慮,所以說起概念,能抽絲剝繭,讓自己和劉岱都明白關鍵,但細細思量,又現其中錯綜複雜,很多事過去從無先例,等於是憑空設定。

“這等複雜之事,就算有陳止所寫之大略,也要研究個幾年方能明瞭,說不定還有偏差,眼下這天下間,怕是除了他,沒人能夠辦到,若能做成,這書院紛爭,都會被納入章法之中,被朝廷管控,無疑能大大增加皇室權威!”

莫安節作爲宦官,權勢來自皇權,自然希望鞏固皇權,一止建議的價值,就怦然心動,的目光都熱切了幾分。

劉岱沒有想到這麼多,但只是那表面情況,就讓他大感興趣,也是躍躍欲試,因此,等陳止介紹的差不多了,他藉着其中空隙,就趕緊說道:“愛卿,你既然已經有定計了,那就不要磨蹭了,趕緊做起來,但有要求,只管說與朕聽。”

說完這個,他下意識的朝莫安節見後者點頭稱讚,頓時心中大定,又補充一句:“此事,朕全力支持!”

陳止笑道:“正有一事,想請皇上定奪。”

“哦?何事?”

陳止遂道:“正是那金曲評等項的名稱,如今不過代稱,還望陛下賜名,再定下嘉獎之法。”吞精百發女優也失敗!上原亞衣挑戰...!!微信公衆:meinvgu123(長按三秒複製)你懂我也懂!

第五百八十九章 鮑君所遇何時變?第二百五十三章 對弈軍爭!第九百二十四章 定內隱而思外患第九百七十章 爲何要佔城?第三百三十一章 正主呢第七十一章 留詩殺名拂袖去第一百三十章 一篇師說演百年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邊論勢,太守留話驚拓跋第三百九十張八章 洛陽佈局,名望三籤第九百九十八章 胡爭部分結束,還有兩、三張後文第二百六十七章 將對將,王見王第九百二十八章 可延壽否?第一百三十一章 鄉品!第四百八十二章 贊陳追問續何在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三王,亦爲賊!第六百三十四章 參宿爲爪,白虎主殺第五百二十一章 鼠窺將軍談,不知謀已知第三章 拳打異鄉客,耳聞燕祖陵第一百六十章 彭城亂!第二百零九章 豈非有如殺雞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兩州立,東兵歸第四百七十四章 暫避鋒芒兩三月第四百五十六章 紙藝之秘第一百六十四章 給我留下來吧!第二百一十一章 烏合之衆,有令難行第五百五十九章 信中虛實亂人心第七百八十六章 有後方能聚人心第三百六十六章 諸多,多慮了第一千零三章 一事未料,萬般皆空第五百五十二章 兩胡交匯?第七百六十六章 原來太守不體恤兵力第九百四十八章 驚中乃思先動手?第一百零五章 左右爲難難爲品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邊塞鎮,老農不與外鄉言第五百六十九章 悔則壯士斷腕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連綿不絕乃爲制第一百七十三章 官貴皆來非我勢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敗!第五十六章 爲民除害,只爭朝夕第七百七十七章 恭喜府君,名如其實第四十四章 矚目第八十二章 磨刀霍霍向白羊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吞兩朝之氣,天下望科舉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胡商使者不絕音,館外知是張君來第一千零六十章 邊城絕一首,都城龍氣動第二百七十三章 要不就封個爵第六百七十章 無聲潛入院,探墨尋秘傳第四章 洞察人心若等閒一千零五十四章 漢家疑,鮮卑惶第五百零五章 通典多解第八百一十六章 文中擇人,軍情如火!第五百五十章 憂僕丁者,不憂士人第七百八十七章 匈奴與代郡第九百二十六章 爭一方氣運主角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盛名之下,以百驅萬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走投無路,便去幽州吧第八百二十五章 陳氏六文書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杯弓蛇影疑幽動第七百五十八章 正名之議,幽州之本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次破個夠!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之後,金液滿三第七十四章 此乃陳止所……贈第六百九十八章 了結一樁第一百九十八章 祖納傳譜,貧僧明法第三百零七章 正門迎太樂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懂,他不懂第九百七十七章 段部畏陳第七百零一章 匈奴爭第四百七十三章 三十而立稱宗師第八百三十二章 兵略運籌,生死不能由己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龍崩第八百九十四章 壞了!這可如何是好!第五百三十八章 有族南下風將起第三百二十六章 問問他,想不想進宮第七百九十三章 何時攻?第五百一十五章 難以測度的目的第六百七十二章 羯人兩進,祖逖居中第九百四十六章 陳止出上谷,勝!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東第七百九十五章 寸土皆有其主第九百五十三章 單于面前訴恐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將行,誰相從第一千零六章 故人來投途遇險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兩州立,東兵歸第三百一十章 臨到上任練琴忙第四百九十二章 千里傳書爲販紙第一百零九章 此處可有客來賀第八百零四章 帖至,各不相讓!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猛將與宦官第八十章 此事還需一人犯第八百零九章 貴人改制,應者轉運第一百七十四章 招丁演武,入牢探賊第九百二十章 北地幽州第三百四十三章 此宴能有幾人來第六百六十四章 鮮卑都覺得你胡說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談笑間,敵首已擒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七百六十一章 虛有其名者,不知割肉喂鷹之志第六十三章 今日之因
第五百八十九章 鮑君所遇何時變?第二百五十三章 對弈軍爭!第九百二十四章 定內隱而思外患第九百七十章 爲何要佔城?第三百三十一章 正主呢第七十一章 留詩殺名拂袖去第一百三十章 一篇師說演百年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邊論勢,太守留話驚拓跋第三百九十張八章 洛陽佈局,名望三籤第九百九十八章 胡爭部分結束,還有兩、三張後文第二百六十七章 將對將,王見王第九百二十八章 可延壽否?第一百三十一章 鄉品!第四百八十二章 贊陳追問續何在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三王,亦爲賊!第六百三十四章 參宿爲爪,白虎主殺第五百二十一章 鼠窺將軍談,不知謀已知第三章 拳打異鄉客,耳聞燕祖陵第一百六十章 彭城亂!第二百零九章 豈非有如殺雞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兩州立,東兵歸第四百七十四章 暫避鋒芒兩三月第四百五十六章 紙藝之秘第一百六十四章 給我留下來吧!第二百一十一章 烏合之衆,有令難行第五百五十九章 信中虛實亂人心第七百八十六章 有後方能聚人心第三百六十六章 諸多,多慮了第一千零三章 一事未料,萬般皆空第五百五十二章 兩胡交匯?第七百六十六章 原來太守不體恤兵力第九百四十八章 驚中乃思先動手?第一百零五章 左右爲難難爲品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邊塞鎮,老農不與外鄉言第五百六十九章 悔則壯士斷腕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連綿不絕乃爲制第一百七十三章 官貴皆來非我勢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敗!第五十六章 爲民除害,只爭朝夕第七百七十七章 恭喜府君,名如其實第四十四章 矚目第八十二章 磨刀霍霍向白羊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吞兩朝之氣,天下望科舉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胡商使者不絕音,館外知是張君來第一千零六十章 邊城絕一首,都城龍氣動第二百七十三章 要不就封個爵第六百七十章 無聲潛入院,探墨尋秘傳第四章 洞察人心若等閒一千零五十四章 漢家疑,鮮卑惶第五百零五章 通典多解第八百一十六章 文中擇人,軍情如火!第五百五十章 憂僕丁者,不憂士人第七百八十七章 匈奴與代郡第九百二十六章 爭一方氣運主角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盛名之下,以百驅萬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走投無路,便去幽州吧第八百二十五章 陳氏六文書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杯弓蛇影疑幽動第七百五十八章 正名之議,幽州之本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次破個夠!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之後,金液滿三第七十四章 此乃陳止所……贈第六百九十八章 了結一樁第一百九十八章 祖納傳譜,貧僧明法第三百零七章 正門迎太樂第一百七十九章 我懂,他不懂第九百七十七章 段部畏陳第七百零一章 匈奴爭第四百七十三章 三十而立稱宗師第八百三十二章 兵略運籌,生死不能由己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龍崩第八百九十四章 壞了!這可如何是好!第五百三十八章 有族南下風將起第三百二十六章 問問他,想不想進宮第七百九十三章 何時攻?第五百一十五章 難以測度的目的第六百七十二章 羯人兩進,祖逖居中第九百四十六章 陳止出上谷,勝!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東第七百九十五章 寸土皆有其主第九百五十三章 單于面前訴恐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將行,誰相從第一千零六章 故人來投途遇險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兩州立,東兵歸第三百一十章 臨到上任練琴忙第四百九十二章 千里傳書爲販紙第一百零九章 此處可有客來賀第八百零四章 帖至,各不相讓!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猛將與宦官第八十章 此事還需一人犯第八百零九章 貴人改制,應者轉運第一百七十四章 招丁演武,入牢探賊第九百二十章 北地幽州第三百四十三章 此宴能有幾人來第六百六十四章 鮮卑都覺得你胡說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談笑間,敵首已擒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三王黨爭,石氏得利第七百六十一章 虛有其名者,不知割肉喂鷹之志第六十三章 今日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