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玄甲隔江注視,江左走馬觀花

江左朝廷這三年以來,亦是混亂不已,最近靠着北地的威脅,令江左各方勢力不得不抱團,這纔算是稍微換了一口氣來。

而這一切的根源,其實就是王敦入荊,以及關中小皇帝東來。

王敦入荊州,在事實上分裂了江左的政治和軍事勢力,而且他還不滿於現狀,想要靠着荊州根基,東進健康,掌握事實上的朝政。

不過,在這一點上,王敦和琅琊王氏的本支似乎有了矛盾,至少在朝廷上,王導是着力維護琅琊王權威的領軍人物,甚至在明裡暗裡還主導了對王敦的削弱。

如此一來,卻也令朝廷和王敦之間的矛盾越發激化,雙方雖然明面上還是整體,但朝廷內部的很多人,都很清楚,這王敦反叛,兵臨國都不過是時間問題。

這裡面的一個重要的參考根據,居然還是當年陳止的那篇文章。

而且隨着趙國與關中破滅,北地近乎一統,陳止當初的那篇文章,在南方江左之地,再次流行起來,摻雜着諸多陳學家的看法和主張,在南方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學習和批評運動,這對於陳學在南方的發展和鞏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甚至連荊州王敦,都不得不思量此事,找來了荊州的幾位有名的陳學家,讓他們分析局勢,判斷情況,以及此時北地大亂的情況下,是否是和動兵。

要知道,自從王敦在荊州站穩之後,他並非只盯着東邊的江左,北方趙國佔領的司州地界,以及西邊的蜀地,同樣也被他覬覦,並且先後出兵西征北伐。

只不過,入蜀之路着實不易,這西征多有不順,而北伐路途卻較爲順暢,那北地的百姓淪入趙國之手後,生活困頓,多受壓迫,實際上是期盼漢家正統能打回來,讓他們重回舊日時光的。

因此在王敦的兵馬北上的時候,這沿途的塢堡也好、村鎮也罷,都是竭盡全力的相助,自是進境順利。

只不過,王敦北伐的目的,可不是爲了收復舊地,而是爲了鞏固權勢,獲取政治資本以及北伐的光環加成,因此稍有起色之後,卻又擔心因此引起石氏的注意,集中全力反攻,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同時失去這收復失地的名頭,於是便停下兵馬,不再北進。

同時,爲了增強實力,也爲了杜絕後患,他有下令,在被他征伐的北地土地上,將百姓全家遷徙過來,尤其是男丁、壯丁,更有很多人被強制入伍,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很多原來心存幻想的百姓徹底失望、絕望,很多塢堡之主,也看穿了王敦的真面目,開始反抗。

因此,王敦的北伐,只是明面上好看,背地裡反而在消耗他的實力,牽扯了兵力,讓王敦一時之間,反而抽不出時間東進健康,威逼朝廷。

另一方面,隨着關中朝廷的敗亡,原本在關中登基的太子,在張氏的幫助下,從關中一路逃亡,最後居然抵達了江左,由此鬧出了諸多風波。

如果說王敦是江左朝廷內部的軍事威脅的話,那麼這位小皇帝對於江左朝廷而言,就是在政治上的一次重大挑戰。

因爲按照正統的觀點,雖然這位太子年紀還小,但他畢竟先皇的嫡長子,乃是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就算繼承的過程存在瑕疵,但在法理上是不容置疑的。

他的到來,一下子就讓原本被衆人推上前臺的琅琊王地位尷尬起來,因爲一直到現在,琅琊王都依舊保持着王爵,並沒有更進一步,只是不承認關中所立之皇帝,還遵從先皇年號。

過去關中小皇帝離得遠,代表的也是北地勳貴的利益,被兩王掌握在手中,因而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格局,下達的政令、政策,都是損四方而肥關中,切實威脅和損害了江左士族的利益,他們馬上就推出了琅琊王,組建了江左朝廷用以對抗。

但現在三王勢力崩潰,他們的人都淪爲階下囚,被送去了幽州,那小皇帝卻千里迢迢的送上門來,這明擺着就是一個好傀儡胚子,江南世家哪裡還會放過——

要知道,琅琊王雖然代表了江左利益,但真正親近的,還是北地士族,是那些隨同他一起南下的士人代表,這對於南方世家而言,其實居於劣勢。

兩邊的矛盾,早就已經顯露出來,只是因爲南方士族沒有更好的選擇,纔會選擇隱忍,慢慢配合琅琊王府的改制。

現在既然來了個關中小皇帝,那情況當然就不同了,馬上就有一羣人拿出正統說辭,要侍奉這位皇帝。

這種情況下,琅琊王的勢力集團怎麼可能讓他們得逞?

雙方難免展開一場政治鬥爭。

一方面是本土勢力,一方面是實權派系。

作爲本土的南方士族,有諸多優勢,而南下的琅琊王派系,卻也有着北地幽州的名頭,一時之間雙方僵持起來,鬥爭一直持續了三年,直到最近終於慢慢有了分明的局勢——

王敦居然擺明車馬,說是支持琅琊王,並且發出了勸進之言。

如此一來,江左士族便不得不退讓,畢竟幽州玄甲是厲害,名頭可以嚇人,但那王敦兵馬身處江左腹地,好像是一個人時時刻刻拿着一把刀,對着江左士族的腹部,一個不好,直接捅穿了,誰個敢挑戰?

於是,在這種詭異的氣氛中,琅琊王的登基大典,居然就這麼堂而皇之的被計劃出來了,預備要在十月份登基,次年改元,如今算來,已經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了。

但是當前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沒有解決——

“便是冠軍侯如何看待此事!”

王導趁着最近有關北地的消息足夠多,很乾脆的將這個問題擺了上來。

“當下這江左暗流不絕,還有許多人並未死心,想着在大典之時再有動作,但若是冠軍侯承認了您的地位,那麼便是真正萬無一失了!如今無敵玄甲陳兵大江對岸,那些江左的世家,也該知道厲害了!”

第一千零三章 一事未料,萬般皆空第一百九十三章 問君可曾注典籍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計連環第三百六十章 文評之盛哉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北地陳學兩支第三百九十三章 突變!第七百六十二章 佛聶投胡,未必壞事第三百零六章 不要沮喪,從長計議第二百九十三章 姜義訪陳第七百二十六章 上古三連第五百二十九章 見此見彼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以族分上下,以名得暢通第二百二十二章 文非文,匈奴影第五百六十九章 悔則壯士斷腕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即得十城,亦非冠軍敵第九百一十六章 漢殤(中二)京起陰雲藏殺機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廷之意第四百四十五章 墨者有隱憂第九百零八章 原來你不知道啊……第五百五十五章 名望金液異動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十年未有之大敗!第十六章 “佩服佩服”第五十八章 方圓難周,異道不安第七百五十七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大英雄,大豪傑第九百二十三章 審雞而誡猴第四百六十七章 退敵而縱胡,聚屍成高冢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絕圍第五百五十三章 鮮卑圍城第五百七十六章 以陳代王,爲幽州之首?第九百七十一章 割地?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止身邊的人脈雛形第二百五十一章 此人好夢中爲學第六百九十三章 湊一起了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人道製法,以束玄虛第二百二十章 不敢!第三百六十五章 拿下匈奴使!第三十六章 豈不美哉第八十九章 若能得一實策,我當送去北方第五百三十三章 江東世嫡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心之變第九百四十五章 七日局變第四百五十四章 北望草原等風起第三百四十七章 贊大師而得其能第九百七十章 爲何要佔城?第四百六十六章 問廣寧第八百七十六章 王浚的路第六百零九章 砲與毬,初顯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滅其族而誅其種,絕其根而斷其脈第八百四十四章 有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礦顯而測,立世之基第七百九十七章 法不過人第六章 峰迴路轉爲哪般第一百六十章 彭城亂!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來的草原之主第八百二十章 文武加身!第四百九十三章 爭相抄書第四百九十章 追悔莫及忙遷怒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滅之,吾不喜此詞第八百四十四章 有了!第六百二十九章 生殺予奪!第七百五十二章 隨我同見陳府君第七百九十五章 寸土皆有其主第三百七十二章 匈奴出,鮮卑來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兩招,可奪陳功第一千一百章 南北爭第二百二十六章 奚仲作車,倉頡作書第九百五十三章 單于面前訴恐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將行,誰相從第八百五十四章 退予錢糧,進則自強第六百四十四章 招降也打!第六百一十二章 大局爲重,勿使友藩驚詫第六百九十一章 私自密聯第四百六十二章 這文章,我要摸第九百九十九章 甚好第六百六十五章 嘴上說久仰,心中暗算計第二百八十二章 鮮卑有文章,請諸君品鑑第九百六十六章 亂中衍內訌第七百四十一章 名正才能氣盈第四百七十一章 通典兩冊疾送都,帝巡蜀亂乃聞佛第七百六十七章 乘車路遇兵押囚第二百一十一章 烏合之衆,有令難行第五百五十五章 陳氏有上中下三策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爲玄甲兵事以觀工坊第一千零二十章 流民逃難可來幽?第四百七十九章 只有一錯第四百六十六章 問廣寧第三百九十四章 幽州出手,撲朔迷離!第四百九十九章 洛陽急信傳幽州第七百五十八章 正名之議,幽州之本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以左道而折堂皇第七十六章 以利動人心難定品第五百七十七章 以州爲餌,驅虎吞狼!第九百零六章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第八百八十九章 這麼巧,你也趕路啊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一人第五百四十三章 當與陳親善第六十二章 沉迷兵法不能自拔第八百九十二章 驚駭之聞!第四百四十七章 故友之後,數算機關之傑
第一千零三章 一事未料,萬般皆空第一百九十三章 問君可曾注典籍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計連環第三百六十章 文評之盛哉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北地陳學兩支第三百九十三章 突變!第七百六十二章 佛聶投胡,未必壞事第三百零六章 不要沮喪,從長計議第二百九十三章 姜義訪陳第七百二十六章 上古三連第五百二十九章 見此見彼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以族分上下,以名得暢通第二百二十二章 文非文,匈奴影第五百六十九章 悔則壯士斷腕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即得十城,亦非冠軍敵第九百一十六章 漢殤(中二)京起陰雲藏殺機第六百五十三章 朝廷之意第四百四十五章 墨者有隱憂第九百零八章 原來你不知道啊……第五百五十五章 名望金液異動第二百五十五章 三十年未有之大敗!第十六章 “佩服佩服”第五十八章 方圓難周,異道不安第七百五十七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大英雄,大豪傑第九百二十三章 審雞而誡猴第四百六十七章 退敵而縱胡,聚屍成高冢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絕圍第五百五十三章 鮮卑圍城第五百七十六章 以陳代王,爲幽州之首?第九百七十一章 割地?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止身邊的人脈雛形第二百五十一章 此人好夢中爲學第六百九十三章 湊一起了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人道製法,以束玄虛第二百二十章 不敢!第三百六十五章 拿下匈奴使!第三十六章 豈不美哉第八十九章 若能得一實策,我當送去北方第五百三十三章 江東世嫡第三百九十五章 人心之變第九百四十五章 七日局變第四百五十四章 北望草原等風起第三百四十七章 贊大師而得其能第九百七十章 爲何要佔城?第四百六十六章 問廣寧第八百七十六章 王浚的路第六百零九章 砲與毬,初顯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滅其族而誅其種,絕其根而斷其脈第八百四十四章 有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礦顯而測,立世之基第七百九十七章 法不過人第六章 峰迴路轉爲哪般第一百六十章 彭城亂!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來的草原之主第八百二十章 文武加身!第四百九十三章 爭相抄書第四百九十章 追悔莫及忙遷怒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滅之,吾不喜此詞第八百四十四章 有了!第六百二十九章 生殺予奪!第七百五十二章 隨我同見陳府君第七百九十五章 寸土皆有其主第三百七十二章 匈奴出,鮮卑來第二百七十四章 我有兩招,可奪陳功第一千一百章 南北爭第二百二十六章 奚仲作車,倉頡作書第九百五十三章 單于面前訴恐第三百九十七章 人將行,誰相從第八百五十四章 退予錢糧,進則自強第六百四十四章 招降也打!第六百一十二章 大局爲重,勿使友藩驚詫第六百九十一章 私自密聯第四百六十二章 這文章,我要摸第九百九十九章 甚好第六百六十五章 嘴上說久仰,心中暗算計第二百八十二章 鮮卑有文章,請諸君品鑑第九百六十六章 亂中衍內訌第七百四十一章 名正才能氣盈第四百七十一章 通典兩冊疾送都,帝巡蜀亂乃聞佛第七百六十七章 乘車路遇兵押囚第二百一十一章 烏合之衆,有令難行第五百五十五章 陳氏有上中下三策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爲玄甲兵事以觀工坊第一千零二十章 流民逃難可來幽?第四百七十九章 只有一錯第四百六十六章 問廣寧第三百九十四章 幽州出手,撲朔迷離!第四百九十九章 洛陽急信傳幽州第七百五十八章 正名之議,幽州之本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以左道而折堂皇第七十六章 以利動人心難定品第五百七十七章 以州爲餌,驅虎吞狼!第九百零六章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第八百八十九章 這麼巧,你也趕路啊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一人第五百四十三章 當與陳親善第六十二章 沉迷兵法不能自拔第八百九十二章 驚駭之聞!第四百四十七章 故友之後,數算機關之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