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葡萄

貴妃起居注

北京和南京比,首先在規模上就更勝一籌,雖說孫玉女等人,也是從通惠河碼頭下船的,但她們是白天到的,單單是一路上的所見,就已經足夠孫玉女讚歎個半天了。一進太孫宮,也不去看自己的屋子,也不去看屋子裡的擺設什麼的,拉着徐循就念叨起來了,“這麼大!天這麼高!風這麼幹!都說北邊冷,我是一點都不覺得,南京這時候,凍得人手上要長凍瘡了,可這兒的風吹來,全被斗篷給擋着,手一縮,渾身上下都是暖洋洋的了。”

“那是你穿了厚斗篷。”徐循笑着說,“若是按南京的時序,這會兒咱們都還只能穿絨袍呢,北京這裡就都下起雪來了。”

“可不是這麼說呀。”孫玉女說,“我們以前在南京的時候,就覺得那些皮襖啊,重個半死,其實也沒有多麼保暖,擋不住那股刺骨的寒意,手腳一樣還是冰冷的。有時候覺得還不如夾絨、夾棉的袍子輕便,現在來了這裡,才覺得皮草好呢,雖說風冷,可斗篷一穿真就全擋住了。”

兩個南方小姑娘對視一眼,都笑了起來,徐循說,“還好身邊沒什麼人,不然,不知道該怎麼笑話我們沒見識呢,這麼尋常的知識,也要當事兒來說。”

孫玉女嘟起嘴道,“可別說是尋常呢,咱們南邊人一點都不知道這個事。我就和你說個笑話吧,我們在船上的時候,我屋裡的歐陽嬤嬤,都多大年紀了,還把咱們的皮衣都鎖在箱籠裡,擱到後頭船上去了。越往北走天氣越冷,太子妃娘娘身邊一羣人都拿了皮襖出來穿的時候,我們可傻了眼了。可箱子全堆在一起,就是要拿也不方便呀。後來只好和娘娘說了,請娘娘發話,才把我們的箱子給找出來開了拿衣服。”

她挽着徐循的手臂,又笑了,“我那時候還擔心你呢,我同她們說,還沒到京城就這麼冷了。現在的京城該怎麼樣還不知道呢,要是小循只帶了夏衣、秋衣,這會兒該發慌啦,也不知道凍着了沒有。”

孫玉女是彭城人,和徐循一樣,都是江南的姑娘,不知道這些事也是情有可原的。可徐循離京之前,非但她自己的嬤嬤給收拾了幾箱子衣服,連太子妃都給賞了有兩箱子呢,裡面就有七八件皮草斗篷的。不過徐循現在肯定不好說呀,她就道,“我也是歪打正着了,因當時過來的時候,嬤嬤們就說,明年就要遷都了,誰知道你們什麼時候來呢,反正船上地方大,不如多帶一點過來也好。幾乎就把我的四季衣裳都給帶全了。”

孫玉女也沒太在意徐循的答案,左右打量了一會兒,便站起身來,“走,咱們在宮裡繞繞去!在南京的時候,院子那麼小!現在到了北京,地方可確實是大得多了。光是咱們太孫宮,就趕上從前的春和殿啦,也不知道現在的太子宮又是什麼樣子。”

“也挺好的,大小倒是和從前差不多。”徐循說,“畢竟是在宮城裡,地方還是有限的,比不得咱們在外頭,肯定更寬闊一些。”

的確,太孫宮從建制上來說,絲毫不遜色於一般的親王府第,甚至還猶有過之。整個宮殿羣落威嚴壯美,其實論規模要比太子居住的慈慶宮大了好多,不過這話徐循肯定也不敢和孫玉女直說的。只好含含糊糊地帶了一句,孫玉女也不大在意,拉着徐循就開始在太孫宮裡瀏覽了起來。

與其說太孫宮是一個大宮殿,倒不如說是一個小小的紫禁城,各色監製都是很齊全的,從東安門進來有小角門,可以很方便地進入太孫宮,不過太孫宮的正門是衝着南邊開的,名喚重華門。這裡徐循、孫玉女等人不跟着太孫也不能隨便過去,因爲這就相當於一般宮廷裡的外宮了,往裡走重華殿,那是一般行禮受拜的時候纔會啓用的正殿,兩邊偏院安置的是小書房、練武場這些太孫日常起居需要的場所,裡頭的後殿纔是太孫寢宮了。再穿過麗春門,就是太孫妃的住處清和閣了,這都是中軸線上的居所。

——光是剛說的這些,就和春和殿附近那個委屈的太孫宮要差不多了,徐循其實一直覺得南京的住處根本就是隨便一間院落改出來的,她也是有點不明白,爲什麼不安排她們住到西邊和春和殿相對的屋宇裡去。結果到了北京,一下矯枉過正,又來了這麼一間比東宮還宏偉的太孫宮,反正不論大小,都有點讓人摸不着頭腦。

中軸線以外,東西兩側各有兩條長街,東長街往外是一排庫房,內側還有一間膳房,穿過去就是東苑了,花木扶疏十分美麗。內眷們都可以隨時從角門出去遊逛的。西長街一排九間小宮——說是宮,不是殿,就是因爲每宮都有完整的四面圍牆,內有主殿、偏殿,各種建制俱全。按徐循等人的身份待遇來說,這麼大的屋子給她們住根本就是浪費。不說別的,就說宮裡那一排下房吧,就是把雜使婆子都安排住進去了,那也還綽綽有餘呢。

也就是因爲這麼個全新的安排,使得徐循根本就不敢自己挑住處,還是寫信去問了太孫妃,畫了圖讓她給安排的。這九間宮殿在西長街上一字排開,雖說是都差不多吧,但最深處的延春宮相當靠近清和閣,請安都少走幾步路,還是有一些細微差別的。

太孫妃的安排倒是中規中矩的,按年紀往下,延春宮在最裡面,那就是最大的孫玉女住,第二間延喜宮給何仙仙住,第三間宜春宮給徐循住以後,餘下六間基本都空着。全新的屋子裡連傢俱都沒有,看着也怪冷清的。

延春宮、延喜宮裡當然是大部分東西都先期被運來陳設好了的,延春宮裡一羣宮人忙裡忙外地在佈置,孫玉女和徐循看了一會也就出來,又到延喜宮逛了一下,出來走在西長街上,眼望着一排宮殿過去,正好一陣北風吹過,兩個小姑娘都輕輕地打了個寒顫。孫玉女緊了緊斗篷,挽起徐循的手,忽地輕輕地嘆了口氣。

徐循也跟着她嘆了口氣,兩個人一時誰也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徐循才問,“你做什麼唉聲嘆氣的呀?”

孫玉女瞅了她一眼,倒是撲哧一聲笑了,“那你又嘆什麼氣呀?”

徐循也笑了,“我不知道,看你嘆氣了,我跟着你。”

孫玉女拿胳膊肘輕輕地頂了徐循肋骨一下,“你就和我裝吧你。”

她看着連綿不絕的屋頂,又嘆了口氣,倒是自己把謎底給揭破了。“我就不信,你沒想着這個……單是這些主宮都還空着六間呢,我們自己的宮裡還有偏殿、暖閣。這些地方,總是要有人住的吧。沒過幾年,只怕裡面也就住滿人了。”

看到空屋子,想到這些事,十分人之常情。徐循也沒有否認孫玉女的意思,垂下頭,拿腳尖跐着地也不說話,孫玉女緊了緊摟着徐循的胳膊,過了一會,又輕輕地說,“太孫妃娘娘就不說了,仙仙福氣大,懷得早,怎麼也算是有結果了。就咱們倆,還是孤孤單單的,連個做伴的小閨女都沒有。”

徐循也是打從心底涌起了一種同病相憐的情緒,她也緊了緊和孫玉女挽在一塊的胳膊肘,笑着說,“以後的日子還長着呢,福氣會來的。實在來不了,咱們就和崔惠妃娘娘、張貴妃娘娘一樣,彼此做個伴不也頂好。”

不管怎麼說,只要太孫能登位,她們這批潛邸舊人一般少說都有個妃位的,就看混得好不好,能到什麼位置就是了。後宮封號也是有講究能看高下的,雖然待遇沒什麼區別,但要爭總是有由頭。當然啦,不想爭的人,有個妃位,夠養老也就行了。皇宮裡妃嬪那麼多,得寵的終歸只有幾個,別人難道還不活了?徐循在這事上還是看得很開的,她又說,“再說,就是有了孩子,也沒法養在自己跟前,有沒有好像也沒什麼區別。”

孫玉女撲哧一聲笑了,“你就酸葡萄吧你,吃不着你就說酸了。等你自己有了,你不知多開心呢。”

她頂了徐循一下,徐循也沒法否認,只好嘟嘴說,“不然我還就一個勁鑽牛角尖,折騰自己,讓自己心裡難受嗎?現在沒有,就說葡萄是酸的。吃着了,葡萄就是甜的嘛。”

本朝的皇子皇女,不論哪個妃嬪所出,全都歸在皇后名下教養,各級藩王呀,太子呀、太孫呀,後院也都應循此例。子女落地以後,給產婦看上一眼,就抱出去給乳母帶了,吃喝拉撒都不用生母操心的,都是皇后給安排場地,六司一局包括二十四衙門給安排人手,皇女七歲、皇子八歲就開蒙了。然後皇女自然有女紅課程要上,皇子的情況微妙一點——主要是因爲現在這幾朝局面安定下來不打仗的時候,各位皇子基本都很大了。至於皇孫什麼的,地位畢竟也不是很高,太孫的幾個小兄弟都是隨便找了幾個人來教,皇爺對他們的教育是一點都不上心,所以也不能說還有什麼規範。倒是太孫的幾個年紀接近的大兄弟,還算是一直在上課的,從八歲開始就和太孫一樣也有講師給他們做經講。

當然啦,從出閣讀書這天開始,皇子就和內廷基本脫離關係,要出去外宮單獨自己住了。只有乳母和幾個中年宮娥可以跟出去服侍,連妙齡宮人都沒法近身的,一直要等到快成親的時候,纔會由皇后做主撥給幾個宮女,讓她們來教導親王、皇子等等。這些規矩,以前幾個嬤嬤也是很詳細地給徐循講解過的,所以對於她們妃嬪來說,生了孩子,其實也沒法朝夕相處,很多時候也會出現母子、母女之間感情淡薄的現象。比如說已去世的常寧公主,據說出嫁前,仁孝皇后讓她和生母吳惠妃娘娘多說說話,母女兩人相對的時候,常寧公主還怕生呢。

因爲有這樣的規矩在,所以雖說是酸葡萄心理吧,但也夠徐循和孫玉女自我安慰的了,兩個人對視了一眼,剛纔的那種失落現在好像又不見了蹤影。孫玉女抿着脣一笑,興致勃勃地拉着徐循又往前趕了。“走!咱們上東苑逛逛去!才下了雪,山上肯定可好看了。我生這麼大,還沒見過落到地上都不化的雪呢。”

沒心沒肺,也有沒心沒肺的好處,孫玉女都這麼說了,徐循還有什麼心事?她高高興興地應了一聲,拉上孫玉女就出去東苑玩兒了。等快到吃晚飯的當口,纔回來宮裡,那時候,孟姑姑都來過一次了,是太子妃打發她來,看看兩個小妃嬪安頓下來沒有的。

纔到北京就調皮,出去玩耍沒趕上這一茬,孫玉女和徐循都有點吐舌頭,孫玉女怕生,不回自己宮裡,在宜春宮吃了飯,又和徐循說了半宿的話,乾脆都一起睡了,說定第二天起來,一道去給太子妃請安。

嬪妾們就是這樣,沒有太多的心事,做主母的可就不一樣了。太子妃忙活了半天,這纔剛歇下呢,就是睡前的這點空檔,也都顧不上休息,半靠在牀上,還要聽孟姑姑彙報工作。“太孫宮那裡,安頓得都挺好的。奴婢一間間宮室仔細看過了,擺設得挺得體。沒想到,太孫婕妤平時看着迷糊,辦起事來還挺幹練的。”

太子妃聽了,眉眼間的皺痕也舒展了開來,她彷彿不經意地問,“太孫宮那是怎麼個佈局,現在是如何住的?”

孟姑姑自然形容了一番,她口齒便給,說得比畫得還逼真。“西長街那面一字排開是九間偏宮,最北是延春宮,住了玉女兒,離清和閣最近。太孫昭儀您也知道,是到出發前才覺得胎不穩不能來的,延喜宮卻是已經給她空出來了,太孫婕妤住第三間宜春宮。”

太子妃沉默了片刻,方纔緩緩地點了點頭,她低聲道,“這孩子,的確很實在省事,不枉大郎、大郎媳婦疼她一場。”

她猶豫了一下,又添了一句,“明日起,讓她和玉女一塊過來,幫着我做點事吧。”

孟姑姑低眉斂目,恭聲應了是,又放鬆下來,笑道,“明兒見了婕妤,可要恭喜她一番,才隨駕沒多久呢。您一來,她就又得了臉面了。”

“臉面都是自己掙的。”太子妃漫不經心地嘆了口氣,“大郎媳婦自從生了囡囡以後,也是這病那病的,一點都不得安穩。我也是有心讓她多歇息一陣子,好好將養身子……”

她沉吟着拖長了尾音,把孟姑姑的心也跟着吊了起來——不過,這話到底還是沒說完,沒能下個定論,太子妃就又改了主意,“不過,來日方長呢,還是先看看大郎媳婦恢復得怎麼樣再說了。”

孟姑姑暗中透了一口涼氣,面上卻是不動聲色,“是,按我說,您也該仔細保養保養了。這半年,爲了遷都的事,您是廢了多少精神,才能這麼四下週全……”

宮漏三聲知半夜,好風涼月滿鬆筠。宮裡的夜,從來都有很多故事的。·

66 生女第285章 繼承120 出事74 鬧心第265章 愚笨太孫第160章 吹風49 遊覽138 渣滓第182章 風浪正文208好命56 低調102 險惡第153章 回去第175章 封妃26 藍寶內幕第224章 羞恥103 盛寵128 福運75 索要79 管家第269章 選秀第226章 不振第188章 進言第252章 退休95 分封80 平衡第262章 母愛第278章 佳媳136 忠奸第193章 醫藥25 賞賜第207章 威望第162章 精分第149章 糊弄79 管家第242章 先別看113 冤屈第158章 風波134 離奇140 順遂第173章 選秀124 迷路第284章 作死60 囂張第226章 不振第215章 第 215 章第150章 對戰第285章 繼承82 駕崩第249章 坑死74 鬧心49 遊覽第168章 躺槍118 喜訊選秀第265章 愚笨第257章 學習第218章 進化第174章 評委102 險惡第160章 吹風124 迷路第203章 當家第249章 坑死87 堅壁培訓第246章 害死第150章 對戰79 管家第181章 妙人139 感情100 奸妃186 回生124 迷路第207章 威望第235章 輝映第245章 聯手37 年關第271章 顧慮47 病中第161章 回宮40 元宵第256章 成盟第146章 處置第153章 回去第145章 憤怒120 出事204 孤寒第260章 風格第154章 和好第265章 愚笨97 衝突81 噩耗第177章 未眠第159章 真愛第173章 選秀第144章 猜疑
66 生女第285章 繼承120 出事74 鬧心第265章 愚笨太孫第160章 吹風49 遊覽138 渣滓第182章 風浪正文208好命56 低調102 險惡第153章 回去第175章 封妃26 藍寶內幕第224章 羞恥103 盛寵128 福運75 索要79 管家第269章 選秀第226章 不振第188章 進言第252章 退休95 分封80 平衡第262章 母愛第278章 佳媳136 忠奸第193章 醫藥25 賞賜第207章 威望第162章 精分第149章 糊弄79 管家第242章 先別看113 冤屈第158章 風波134 離奇140 順遂第173章 選秀124 迷路第284章 作死60 囂張第226章 不振第215章 第 215 章第150章 對戰第285章 繼承82 駕崩第249章 坑死74 鬧心49 遊覽第168章 躺槍118 喜訊選秀第265章 愚笨第257章 學習第218章 進化第174章 評委102 險惡第160章 吹風124 迷路第203章 當家第249章 坑死87 堅壁培訓第246章 害死第150章 對戰79 管家第181章 妙人139 感情100 奸妃186 回生124 迷路第207章 威望第235章 輝映第245章 聯手37 年關第271章 顧慮47 病中第161章 回宮40 元宵第256章 成盟第146章 處置第153章 回去第145章 憤怒120 出事204 孤寒第260章 風格第154章 和好第265章 愚笨97 衝突81 噩耗第177章 未眠第159章 真愛第173章 選秀第144章 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