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便當

今年新春,本來因爲襄王在京,宮裡是格外準備了許多熱鬧,結果因爲皇帝這一病,什麼事也不用說了,幾乎全都取消。連正旦大朝都是讓栓兒出去的,雖然皇帝沒有大礙,但羣臣自然也不免議論紛紛。這天正旦,皇帝午睡起來,便召了東廠提督太監馮恩來說話。

雖說東廠一樣有監察宮內,半明半暗地佈置了些許耳目,但這畢竟只是其很小一部分職司。皇帝設立東廠,主要是爲了監察大臣,至於宮裡,只是爲了維護穩定,避免出現文皇帝年間的混亂景象而已。徐循和馮恩雖然有過一定的因緣,但在他去了東廠以後,兩人便再沒有來往——也不是因爲皇帝不信任她,她也是檢查對象什麼的,而是馮恩主要管的已經是外務了,不可能沒事還進後宮,而他在乾清宮面見皇帝說外廷消息的時候,徐循又是從來都不曾旁聽的。

當然,今日卻是例外了,連馮恩都是徐循親自接進來的,一路上低聲叮囑了好幾句話:皇帝現在就是怕吵,不是很熟悉的聲音,說話音量大了就會頭疼。也就是因爲這個纔沒去正旦朝會,不然,只是區區頭暈嘔吐,卻也阻止不了他。正旦朝會的意義對於國家來說,是不言而喻的,缺席正旦,自然會給朝中帶來一定的陰霾。

“內閣三人可有異動?”皇帝問得也直接了,絲毫未避忌徐循。

“回皇爺。”馮恩的聲音壓得很低,可是宦官的公鴨嗓子很難改,被這麼一逼更顯得古怪。“三位大人都十分憂心,然則並未私會,只奴婢聽說傳言,這一二日之內,只怕會來乾清宮請見。”

之前皇帝頭疼的時候,內閣是想再度入宮監護的,不過之後數日內病情就有好轉,當然警戒程度也就降低了,如今連正旦朝會也沒去,爲了穩妥,請進宮探視也是正常的事。畢竟他們如果消息靈通一點的話,現在應該已經知道,皇帝等於是幽居深宮,除了有限三數人以外,外人根本無由得知他的身體情況。

雖說太祖時,內侍和外臣交接,是極爲忌諱的事。但當年文皇帝舉事之前,廢了大力氣結納宦官,有他的先例,宮裡的消息很難完全不外泄。這一點別說皇帝了,連徐循都清楚,外廷的事如此,其實內宮也差不多,只是後宮諸事畢竟是皇帝家務,容不得外人插手,即使被人知道,也很少有人會拿出來做文章而已。她輕輕地長出一口氣,並不說話:還好,皇后和太后都還是能見到皇帝的,要是這兩人皇帝都不見,那她現在揹負的壓力,就要更大幾分了。

“也是份內事。”皇帝哼了一聲,“各處可有故事?藩王部又還平穩麼?”

馮恩細細說了幾件事,都是無傷大雅的偶發事件,比如某人在家中大發議論,說了某人的壞話,又是某人意圖和某人結親等等。徐循聽來,這些人她都不認得,不過這也不稀奇,她認得的官員不會超過十人,即使皇帝說的是舉足輕重的大臣,在她聽來也就是個某人。

聽完了馮恩的回報,皇帝容色稍霽,纔要說話,又發作了一番頭疼,徐循連忙和馬十一道服侍着他躺下了閉目養神,馮恩也是連連叩首,滿面的心酸難過之色。

皇帝熬過了這一波,精力便不如往前,閉眼歇息了許久,方纔問道,“襄王處有什麼消息?”

“襄王近日,除非入宮以外,都在十王府閒住。”馮恩的語氣極爲小心,“奉詔入宮侍奉太后時,也都無一語涉及敏感處。”

皇帝慢慢地點了點頭,又嘆了口氣,似是自言自語,“也是難爲他了,現在回去,面上又不好看,待到開春以後,便好得多了。”

徐循雖然沒有見過襄王,但也聽皇帝說過小時和幾個弟弟一起嬉戲的事情,他生性寬宏厚道,對兩個多病未就藩的弟弟,一直都很照顧,不但供給超過藩王份例,而且還多次叮囑後宮妃嬪,不要欺負兩位王妃。——說白了,這兩位王妃都是娶來裝點門面的,越王和衛王連拜堂都勉強,更別說生兒育女了,皇帝就擔心宮裡有人生了雙勢利眼,在兩位王妃跟前生出事來。

越王從小到大都是多病,衛王和他年歲差得多,實際上和皇帝感情最好的,還是鄭王、襄王,其中襄王因爲是一母所出,所以關係更爲親近,皇帝也不知說過多少小時候和襄王一道闖禍的事情。可如今提起襄王,他語氣淺淡、喜怒難測,猜忌之意、昭然若揭。徐循聽着,只覺得十分不祥:皇帝身體好時,對襄王又是極關愛的,時常賞賜下金銀珠寶,也惦記着想召他回京相聚。如今陡然間對襄王起了提防,不是襄王變了,而是皇帝對自己的身體,已經完全失去了信心。

不過,皇帝吩咐外廷的事,她肯定是不能插嘴的,只是在一旁屏息服侍。馮恩的話也不多,除非皇帝有問,不然總是言簡意賅地,‘是’、‘奴婢知道’。

皇帝問了小半個時辰,反正問的都是外廷官員之間來往的事情,還有些京外藩王的動向,更有朝鮮、交趾等國的動靜。其實在徐循來看,那些人頂多知道他夏天病過,這大冬天的,又是山高水遠,就是有什麼動向,肯定也得等到幾個月後纔有回饋了。

皇帝這是在不安了,她能清楚得感覺到,也許是昨晚甚至連兒女都不能一見,也許是不能出席正旦朝會的刺激,他今天的情緒總是有些陰鬱,彷彿想要證明些什麼,也許問得還比往常更細緻些,起碼,馮恩有那麼幾次就是答得鼻尖汗落。她說不出馮恩是否體會到了皇帝的心情,不過他的窘態又倒取悅了皇帝,皇帝沒有怎麼責難他的遲疑,反而還勉勵了幾句,方纔打發他下去了。

徐循也就是在馮恩半直起身子的那一瞬間,才從他臉上看到了點什麼,算是肯定了自己的猜測——到底是服侍過文皇帝的,這功夫,實在是潤物細無聲。再看皇帝,顏色已經是寬和多了,就是想發火,估計都找不到由頭。

若要繼續這麼病下去的話,只怕這功夫她也是必須用心揣摩的了,她在心內嘆了口氣,見皇帝打發了馮恩後,似乎心情、精神都還不錯,便輕聲問道,“大哥,好歹是正旦,要不要召見栓兒,勉勵幾句?”

皇帝猶豫片刻,便道,“也好,讓皇后帶着他一道過來吧。”

栓兒今日代皇帝出席正旦朝會,應該是纔回來沒多久,一身的華服還未換下。估計皇后提前教過他了,他說話的聲音很小,動作也柔和,並沒有吵擾到皇帝,跪在地上端端正正給皇帝磕了頭,“孩兒給爹拜年了,爹新年新禧、平安康健。”

皇帝看着栓兒,面上寫滿了欣慰,他衝皇后道,“這孩子長大了。”

皇后也是欣然中帶了幾分感慨,“就是這半年多,一下感覺大了幾歲。”

的確,栓兒原本憨厚老實、懵懂不知事,徐循雖然對他的教育不曾過問,但每回見面,心裡自然也有一番評語。自皇帝生病、羅妃去世以來,才半年時間,他便是成熟多了,雖然身量未高,但面上的青澀已是盡數褪去,雙目光芒閃爍,行動說話,都有了幾分成人的意思。現在看到父親重病,也都未哽咽哭號,又或做童稚語,而是穩穩問安,雖然也不是什麼驚世駭俗之舉,但對他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進步。

聽到父母的誇獎,他不過淡然一笑,垂手站在一邊,若有所思,也不知想些什麼。皇帝看了他一會,問道,“今日朝會,都做了寫什麼?”

栓兒道,“就是上去坐着。”

“有何感想?”

“比起幾次東宮朝覲要冷些,”栓兒說,“我中途想去淨房,伴伴給我使眼色讓我忍着,我就忍着了。”

這句話終究是還透了幾許天真,皇帝啞然失笑,撫了撫栓兒光溜溜的腦袋,道,“我是說,你瞧着那些人對你鞠躬行禮,心裡有什麼感想?”

栓兒想了想,面上現出惘然之色,顯然是沒覺得這有什麼好感想的,皇后開言道,“他從小就是這樣過來的,只怕早已慣了,心裡能有什麼想法?”

皇帝長出一口氣,有一絲悵然,“爲人君者,受天下朝拜,也就要擔起天下人的疾苦。我每隨祖父受禮,想到將來的重擔,都是戰戰兢兢。唯恐自身踏錯一步,萬千百姓也要跟着受苦……看似一樣是受百官朝拜,可和平日你千秋節別人來拜你比,正旦朝會的意義,又何止於此呢?”

他教導了兒子幾句,栓兒雖然肅容受教,但明顯看得出來,並沒真正弄懂皇帝的意思,皇帝看在眼裡,嘆了一聲,也就不再多言,而是對皇后道,“開春以後,讓他去東宮住吧,這孩子也該出閣讀書了。”

皇后雖然面色蒼白,但卻未抗辯,而是點頭不語。皇帝又和栓兒說了幾句話,方纔讓他自己下去玩了,皇后等栓兒走了,便看徐循一眼,徐循會意,悄無聲息地便往門口退去。

走不幾步,皇后低低的聲音就飄入了耳中。“大哥,你這小小毛病,休養幾日,也就痊癒了,心裡又何必想得這樣多……”

是啊,皇帝的心態是瞞不了人的,即使兩人的感情有所疏離,皇后也終究還是忍不住要勸上幾句。

徐循嚥下一聲嘆息:也就是兩場病而已,皇帝的轉變,實在是太過明顯,估計再過兩日,只怕連喬姑姑都要看得出來了。

正旦這一日見過了栓兒和皇后,皇帝也沒有厚此薄彼太過,大年初二,他的情形更好些了,便把阿黃、圓圓、點點和壯兒都接來相見,這幾個孩子來前都受過叮囑:不可大哭大鬧,最好都別哭,免得還要驚動皇帝起來安慰,就是面上帶笑,輕聲說些話,別吵嚷到皇帝是最要緊的。

阿黃、圓圓今年都上十歲了,兩人結伴進來,表現都很得體,面帶淡淡笑意,和皇帝說話時,一絲心痛未露,彷彿他仍和往常一樣。和皇帝問對了幾句,彼此便都沉默下來,阿黃似是覺得氣氛太尷尬,頓了頓,又客客氣氣地道,“爹還要好生休息,保重身體。”

她一個小小的孩子,有什麼心機能瞞得過大人去?說難聽點,連徐循她都未能瞞過,在皇帝跟前,所思所想,根本是無所遁形。她心裡對皇帝是親近還是不親近,這話是真情還是假意,徐循一望便知,她看了看皇帝,見他只是苦笑點頭,心裡也十分爲他難過。到了這時,她才明白皇帝爲什麼對皇后、太后,總都還算是留有餘地,又對她那樣……那樣地好。

按說,阿黃身爲公主,總是希望父親在世時間能長些,她也多受照拂,長公主和公主之間,差得可多了。只說如今這四個長公主,昭皇帝在時,起居全都一視同仁,昭皇帝一去,就有了差別。她最是該希望皇帝好起來的——而皇后卻是最該希望皇帝一病不起的人,皇帝越是覺得來日無多,就越是會傾力培養栓兒,提拔、鞏固他的勢力,皇后自然也因此受益……可阿黃這幾句話,實在是片湯話的典範,而皇后卻壓根都不理會栓兒出閣讀書的事,一心只勸皇帝調整心態。真是沒走到這一步,都不會看得懂,直到皇帝真正躺下來了,徐循纔看明白,原來這宮裡會真心爲他難過的,也就是她們這寥寥數人了。

圓圓雖然曾被姐姐坑過,但年幼無知,壓根不明白內中關竅,對阿黃反而很是依賴,阿黃話不多,她話就更少了,學姐姐說了一句“爹好生養着”,便和阿黃一道告退了下去。徐循在窒息中等到點點進來,方纔鬆了口氣——起碼,點點進來以後就開始哭了,她年紀小,和皇帝感情又好,壓根都藏不住自己的惶恐與擔憂。

皇帝也不搭理壯兒,見到點點啼哭,反而柔情滿面,叫她走到近前來,摟着她喁喁低語。徐循見壯兒站在一旁,靜靜望着這對父女,眸中透出些清冷思緒,也不禁在心中一嘆。若說阿黃和父親的關係,算是因愛生恨,那壯兒和皇帝真是從開始就沒好過,簡直是積重難返。她也多少了解幾分皇帝的性子,越是親人,越是求全苛刻,壯兒現在的樣子被父親看到,只怕於兩人都不好。

她進乾清宮也有十天了,連除夕都未能見到兒女,現在點點陪在皇帝身邊,她便衝壯兒招了招手拉着他走到屋角,輕聲問道,“這幾天在坤寧宮裡,住得還好嗎?”

壯兒點了點頭,仰首道,“皇后娘娘很照顧我和姐姐。”

過了年算是七歲,已是小大人一般了,比點點不知成熟了多少,徐循心裡也有幾分安慰,她道,“在坤寧宮裡,拉着你姐姐,萬事委屈求全,別和在自己宮裡一樣任性闖禍……你也知道,你爹身體不大好,大人們已經夠煩心的了。”

壯兒點了點頭,看了看皇帝,忽地拉了拉徐循的袖子,踮起腳跟,附耳道,“哥哥問我呢,說我不是孃親生的,問我知道不知道。”

栓兒怎麼忽然問起這個?徐循有些吃驚,尋思了一番,口中道,“那你怎麼說的?”

“我說我知道。”壯兒很自然地說,“娘告訴我的,娘還帶我去看過吳娘娘。”

現在提到吳美人,他的語氣已經很自然了。

“那哥哥怎麼說呢?”徐循不禁追問了一句。

壯兒搖頭道,“哥哥聽了就不做聲了……我覺得很怪,覺得應該告訴娘——”

見徐循眼神,他不等她發問,便自己補充了一句,“別人我誰也沒告訴。”

徐循也不知栓兒心裡都想些什麼,估計就是孩子還小,藏不住話,聽來了這個事就去問弟弟了。她心裡微微有些不快,卻也沒說什麼,拍了拍壯兒的肩,又叮囑了一句,“總之,在坤寧宮裡,小心些、聽話些。”

幾個孩子表現得還不錯,雖然點點哭了,但也沒大哭大鬧,臨走的時候一邊擦眼淚一邊還叮囑徐循,“娘你好好照顧爹啊,別擔心我和弟弟,我們、嗚,我們在皇后娘娘那裡好好的呢。”

送走點點,兩人不禁相視一笑,徐循低問道,“大哥,你還能撐得住嗎?”

皇帝今日臉色不錯,道,“還成,今天到現在也就頭疼了兩三次。”

這話徐循是最愛聽的了,可見皇帝的確在痊癒過程之中,她大大地鬆了口氣,見皇帝還不願休息,似乎有請太后過來相見的意思,便忙勸着他喝了藥,又躺下歇息了一會,到底是混過去了一晚上,讓他好生休息了一番。

第二日醒來,皇帝氣色越發不錯,徐循起來時就聽見他吩咐左右,傳令內閣三臣並英國公張輔前來相見——今日他也讓衆人入內服侍了,精神也振奮了,徐循真是鬆了一大口氣,藉着幾位老臣來問安的功夫,忙着洗了個澡,又吃了幾天來第一頓安生飯。安頓好了又出來時,知道皇后帶了衆妃過來問安,便過去把好消息說給她聽,皇后聽了,也是大鬆了一口氣,一時環顧左右,慶幸道,“我就說大哥吉人天相,自然會痊癒的。”

皇帝和幾位臣子還在說話,衆人自然迴避在一側,也是趕巧,一時喬姑姑又侍奉着太后來了,原來是喬姑姑早上探視以後,知道皇帝好了,回頭和太后一說,太后也是高興,遂親自來看兒子。

過節時間,本來就該熱鬧高興,現在皇帝身子轉好,氣氛更是飛揚寫意,連太后都是笑口常開,一屋子鶯聲燕語,大家彼此說笑個不住,大有新春喜意,簡直連窗外的紅梅花都要被催開了。只有徐循記掛着皇帝身子,不住地看着牆邊的時漏計算時間——皇帝和幾位大臣,已經說了有兩個時辰的話了,大過年的,什麼事這麼着急?想是他爲了證明自己的健康,又是事無鉅細地詢問個不休了。

她很可能是沒猜錯,因爲皇帝又還過了一會,纔來召喚她們入內覲見。這回他病勢好了,也就補行拜年禮,除太后外,以皇后爲首,一行人魚貫入內,都是細聲問了新年好,又給皇帝下跪行了禮,太后在皇帝身邊坐着,也是喜笑顏開,和皇帝低聲說個不住。

徐循自然也在按班行禮的人羣之中,她心不在焉,禮數也不到位,只是找機會打量皇帝的臉色,見他面色紅潤,額前竟隱隱見汗,和太后說個不休,顯然精神極佳。心下也是一寬:到底壯年,日後好生將養,未必不能把這疾病去根了。

她已經想到日後如何委婉規勸皇帝,令他不再服丹的事情去了。今次這一病,若把他給病得警醒了的話,那就不算是純粹的壞事,起碼日後還有幾十年可以好生地療養。就算……就算最悲觀來說,好歹也能拖延個七八年的,等到栓兒長成以後,皇帝逐漸放手,也許病情就又能好得多了……

和衆人一道行過禮,皇后在牀下椅子上坐了,徐循也在她下首得了座位,餘下人則一律在蒲團上跪坐着,皇帝握了握母親的手,望着太后歸坐,方纔直起身子,愜意地伸了個懶腰,竟是垂下足來,要下牀和大家說話。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今年這個年,過得也特別——”他一面說一面起身,可才站起來,腳竟就是一軟,若非馬十眼明手快,往肋下扶住,幾乎就要撲跌。衆人驚呼聲中,皇帝面上現出了個扭曲的笑意,彷彿是爲自己的失.足而羞愧,他還想要說什麼,但卻根本喘不上氣,只是握着胸一陣嘶鳴。

徐循呆呆地立在當地,所有尖叫驚呼,一概不問,所有奔跑來去的人影,一概不見,她眼裡只望定了皇帝,望着他徒勞無益地掙扎捶胸,一陣大咳接了一陣大咳,一雙眼圓睜起來,透出無限驚駭,左右扭轉,彷彿在尋找一點助力。

在沸騰的噪聲中,她確信自己真的聽見了那一聲輕輕的出氣聲,伴着這一聲響,皇帝的動作猛然一頓,牛吼一樣的呼吸聲頓時消止,他往後一栽,倒在枕上,一雙眼猶自圓睜——

任何人都不會誤解這個信號,周圍響起了響亮的抽氣聲、尖叫聲、哭泣聲……還有人在大喊她的名字。

徐循茫茫然轉回身去,正和趙昭容對上了眼,她用了一點時間才反應過來,她在說話。

“是你害了皇爺!”事實上,趙昭容正在高叫,“徐循,定是你害了皇爺!”

|唉,說實話吧,我也很捨不得……高黑胖缺點不少,但也不是沒有魅力的。

第152章 失望第149章 糊弄第216章 北斗第231章 水滴第281章 不安112 吵架32 內媚第279章 遷怒32 內媚第153章 回去27 二次36 和睦第155章 博弈第193章 醫藥第166章 恭讓第174章 評委117 後浪76 操心39 委屈第148章 踏實第181章 妙人117 後浪第173章 選秀第183章 晉封第142章 富貴第141章 對策121 主角第279章 遷怒第290章 決斷122 軟禁第156章 正確第164章 神展123 喘氣第159章 真愛70 懼怕第295章 醬油正文205代表93 逼宮第285章 繼承第188章 進言第244章 尋死第179章 喜事第210章 人品第224章 羞恥第270章 當年第297章 先皇70 懼怕136 忠奸第148章 踏實第199章 富貴第296章 彌縫116 和好70 懼怕第285章 繼承第280章 無奈133 爲母第181章 妙人29 福運第286章 綢繆第264章 移情孫嬪第299章 別離第251章 錦瑟第262章 母愛第171章 雪崩75 索要40 元宵139 感情第286章 綢繆第281章 不安第231章 水滴春睡51 喜事第202章 番外:童夢第168章 躺槍第212章 更年82 駕崩72 餘波第154章 和好第173章 選秀73 溫泉第259章 花季34 管家第170章 黑鍋第243章 想死46 親近第249章 坑死54 葡萄第217章 安心第292章 侷限84 震撼選秀126 太平第278章 佳媳第215章 第 215 章第214章 爲難第223章 早熟第219章 苦果51 喜事體面
第152章 失望第149章 糊弄第216章 北斗第231章 水滴第281章 不安112 吵架32 內媚第279章 遷怒32 內媚第153章 回去27 二次36 和睦第155章 博弈第193章 醫藥第166章 恭讓第174章 評委117 後浪76 操心39 委屈第148章 踏實第181章 妙人117 後浪第173章 選秀第183章 晉封第142章 富貴第141章 對策121 主角第279章 遷怒第290章 決斷122 軟禁第156章 正確第164章 神展123 喘氣第159章 真愛70 懼怕第295章 醬油正文205代表93 逼宮第285章 繼承第188章 進言第244章 尋死第179章 喜事第210章 人品第224章 羞恥第270章 當年第297章 先皇70 懼怕136 忠奸第148章 踏實第199章 富貴第296章 彌縫116 和好70 懼怕第285章 繼承第280章 無奈133 爲母第181章 妙人29 福運第286章 綢繆第264章 移情孫嬪第299章 別離第251章 錦瑟第262章 母愛第171章 雪崩75 索要40 元宵139 感情第286章 綢繆第281章 不安第231章 水滴春睡51 喜事第202章 番外:童夢第168章 躺槍第212章 更年82 駕崩72 餘波第154章 和好第173章 選秀73 溫泉第259章 花季34 管家第170章 黑鍋第243章 想死46 親近第249章 坑死54 葡萄第217章 安心第292章 侷限84 震撼選秀126 太平第278章 佳媳第215章 第 215 章第214章 爲難第223章 早熟第219章 苦果51 喜事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