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親自迎接宋應星

高爐需要造得更高,鍊鐵的燃料需要從煤炭和木炭改成焦炭……這些整改方向看起來很明確,實際上要操作,卻是問題一大堆。

比如,沈樹人讓人花了七八天時間,實驗性地先把一座現有高爐繼續加高、爐溫提升,重新展開試產,以蒐集數據、看看會出什麼問題。

結果,加高之後的高爐,預熱後沒幾天,就出現了塌陷、底部軟化,嚇得沈樹人立刻下令停手,想辦法關火撤燃料。

一覈驗,發現問題出在爐體材料的耐高溫性能上――明末的高爐爐溫已經能達到一千四五百度了,也能把不太純的鐵熔成熔融粘稠的狀態。只不過不如後世的鐵水那麼稀薄。

因爲純鐵的熔點大約在一千五百多度,要明顯高過這個值,比如達到一千六百多,鐵水纔會非常稀薄易於流動,不夠熱的話,就會相對粘稠像膠水一樣。

高爐繼續加高後,底部更容易積蓄熱量,不容易耗散損失,溫度超過一千五之後,雖然砌爐膛的磚依然不至於軟化,但至少結構強度會下降。

原本高爐高度只有兩丈左右,上面兩丈高的磚石壓下來,下面的底座還能扛得住,高度再加高、壓力進一步加大,溫度也提升,一下子就扛不住了。

除了高爐材料需要重新研究,另一邊燃料的研發試產也出了點小問題。

原先大明並沒有人嘗試過燒製焦炭,這一開始大家也都沒經驗,

前幾爐沒控制好爐內預留的空氣量,後續氣密性調整也不夠精確,結果不是沒燒成焦,就是煤本身燃燒太充分,直接成了煤渣灰。

好在沈樹人前世看書也不少,他記得小時候看過一本名著《鐵道游擊隊》,開篇第一章就是講的抗戰時在敵後棗莊地區、棗莊煤礦附近的游擊隊的故事,裡面很多隊員的掩護身份都是做燒焦碳生意的,書裡面也大段大段描寫了怎麼燒焦炭。

當時棗莊煤礦附近膽子大的百姓,家家戶戶都燒焦,說是一百斤煤能出七十斤焦、一斤焦能賣兩斤煤的價,所以能淨賺四十斤,就是有點辛苦(還有就是這樣燒其實污染很大,但抗戰時期沒人在乎污染),屬於可以無腦投入的“死利錢”。

沈樹人記不住太多細節,也只好先大概指引一個方向,讓手下人按照“一百斤燒完剩七十斤”的分量比例來控制。

如果燒完後重於七十斤,那就當是空氣進的太少、燃燒不充分。輕於七十斤,那就是燃燒過充分,燒成渣了。

大致多實驗幾次之後,再根據每次的產物慢慢測試實際鍊鐵效果。

……

這一番多管齊下的折騰,足足就又花了十天左右。

沈樹人也不回府治江夏縣,就在這大冶住下了,還是在野外鐵山,十幾天連縣城都沒回一趟。

至於留在江夏縣的那倆絕色美人,陳圓圓和李香君,也是獨守空房二十天,夫君一出差就不着家。

作爲穿越者,美女哪有鍊鋼造槍炮爽!槍炮纔是影響到將來能不能君臨天下爭霸立業的利器!女人將來要多少有多少!

好在冬天本來就是農閒時節,軍隊也不許要調動,流賊也安分,所以道臺衙門和僉都御史衙門的政務本來就不忙。

日常工作有一羣幕僚、副手幫襯着處理,實在有大事就跑大冶縣這邊請示,倒也沒有耽誤。

時間轉眼就臨近了十一月底,距離沈樹人初到大冶,已經快二十天了。

這天,他正在準備驗收新一批的焦炭樣品、並且在新調整過的高爐裡嘗試實際使用,

忽然協理宋明德終於給他帶來一個好消息,說是家裡回了書信,他族叔宋應星八天前已經啓程搬家,今天就能趕到大冶了。

算算日子,宋明德的家書是十六天前寄出的,這宋應星來得倒也不慢。對方畢竟是五十七歲的老人了,還是搬家來的。

沈樹人倒也重視人才,手頭還有幾個技術問題搞不定,也暫時不搞了,臉都沒洗,就直接吩咐人騎馬跟他一起去迎接。

一個道臺、僉都御史,親自迎接一個從七品的虞衡窯冶科經承,這面子也是給得足足的了。

……

一個時辰後,大冶縣西北、瀕臨長江的一處無名小鎮碼頭上。

一個五十七歲、鬍鬚長而蜷曲稀疏的老者,拄着手杖下了船,看着眼前髒亂差但忙碌不堪的碼頭,眼神也是有些飄忽,似乎在爲前途擔憂。

此人正是宋應星,他身後跟着的妻兒家眷,也陸續下船,大包小包扛着行李裝車。

看起來宋家確實也不富裕,他的小兒子和長孫都還年富力強,還跟僕人們一起搬行李,顯然家中僕人數量、還沒多到讓他們完全不用幹家務的程度。

宋應星一輩子沒中進士,中了舉後雖然有免稅特權,還能通過各種渠道拿到一些銀子。但他本人和兄長總想搏一把進士,從萬曆四十年左右一直考到崇禎初年,連考了近二十年。

明末京城的物價已經很高,長途趕考花銷很大,每隔三年從江西跑一趟京城、還要在京城住大半年、還要拉關係應酬,這使費的銀子就不少了。

當然了,宋應星本人其實還有一項最大的開銷――他寫了《天工開物》,這書卻沒什麼文人士大夫會買來看,所以靠刻書賣錢回本,肯定是不可能的。

而他又不忍自己的著作就此湮沒,所以要自費掏錢請人雕版印刷。

當時刻一部個人詩集,按厚薄篇幅不同,工本費是五百兩到近千兩不等。(不只是請人雕版的錢,還包括首印的錢。一般雕好了要印上幾百冊到一千冊。就像現在出版社,對排版好的紙質書,一般也要五千冊起印,否則很難讓出紙質書)

《天工開物》的篇幅可比詩集長多了,還有上下三卷,關鍵是他的書還得雕刻那些機械製圖的插圖,特別昂貴,一共花了宋應星三千多兩銀子。

這是他一輩子虧得最多的一筆錢,把他當教喻這種沒貪污機會的清水官、幾年來賺的錢都賠回去了。

印書虧的本,導致他家用不起太多僕人,家人也只好跟着幹家務雜活了。這次來武昌,也是什麼都不捨得丟,大包小包都帶來了。

他此刻駐足的這座碼頭小鎮,對岸就是黃州蘄水縣地界、浠水河從對岸的黃顙口鎮匯入長江,形成了一個江河轉運的水運樞紐。

明末這個地方還沒有建城,甚至一直到20世紀民國時、都是無名小鎮。

要到解放後,纔在這個碼頭所在的位置,設置了“黃石市”,再後來,才輪到新設的黃石市反過來吞併了大冶縣。

宋應星一行忙活了半晌,總算把東西都裝車,正要再次上路。忽然看到碼頭西邊的官道上,一陣陣征塵飛揚,馬蹄隆隆,似有千百騎洶涌而來。

宋應星臉色突變,他沒遇過戰亂,不懂騎兵的聲勢,也就高估了來人的數量,還以爲這武昌府地界依然不太平,左良玉的兵匪、張獻忠的流賊還在滋擾地方。

跟妻兒抱團瑟瑟發抖了一會兒,征塵漸漸散去,他纔看到爲首一個二十出頭的高大峻拔、面目黢黑年輕人,當先下馬朝他走來。

他看對方臉色這麼黑,身材這麼威猛,下意識就以爲是個將軍,能率領數百騎,估計官位還不小,當下也就顧不得文尊武卑,人在矮檐下只好低頭,這就要上去行禮。

“這位將軍,不知……”

“什麼將軍,來者可是宋先生當面?”那“黑臉將軍”說話倒也和氣,一邊問一邊上前抓住宋應星手臂,讓他反抗不得。

宋應星一個踉蹌:“不敢當先生之稱, 老朽一介辭官歸隱的閒散之人,得蒙此間沈道臺盛意拳拳……”

“黑臉將軍”不以爲意地說:“是本官來得遲了,沒迎接到先生下船,下次也讓你家打前站的哨船早些來通報嘛。”

宋應星一驚,這才反應過來:“您就是沈道臺?這如何當得先生之稱!當不得當不得!老朽將來不過是治下一屬官……”

沈樹人不容置疑地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先生能寫出《天工開物》,在通究物理方面當然有過人之處,自然也就當得起先生之稱。”

宋應星這才漸漸回過神來,隨後又覺得有些彆扭,訕訕自嘲道:

“剛纔倒是老夫失態了,還以爲是遇到了亂兵……道臺大人年輕有爲,聽說是兩榜進士出身、天下諍臣,沒想到還如此威猛。”

沈樹人哈哈大笑,也意識到問題了,毫不在意地自嘲:

“你是說我看起來黑是吧?其實我長得不黑,這是剛纔得知先生要來,急於出門,不曾洗臉。本官這幾日都在大冶鐵山,琢磨砌爐燒焦的事兒,這一臉都是煤渣灰。”

宋應星不由肅然起敬,高貴的兵備道、僉都御史,居然親自督導這些技術的琢磨,還真是罕見呢。

看來自己這次來武昌,真的是得到明主賞識,可以大展拳腳了!

果不其然,一路上沈樹人尊老,讓宋應星坐馬車,他自己騎馬在車窗邊跟車裡人閒聊,一點上官的架子都沒有。

第56章 風水寶地第94章 一波又起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28章 慢性絞殺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166章 無巧不成書第21章 走了還要陰敵人一把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81章 防止情報泄密的最好辦法就是下克上獨走第238章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第299章 前仆後繼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236章 千里救駕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68章 一槍一個小盆友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233章 進犯京城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53章 東林與桐城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種稅產生的第一天,就會被人貪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當然都是國姓爺擺拍的第113章 巴陵圍城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202章 逆練張獻忠裹挾術第84章 惹火燒身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55章 悄悄驚豔沈道臺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5章 雙線操作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249章 擁立抉擇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82章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15章 我可沒說我是楊閣老的心腹,你們別瞎想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238章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233章 進犯京城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46章 忠臣的家屬未必不是壞人第132章 打流賊就該瞭解流賊的心態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200章 以文會友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114章 聽到沈撫臺的名號,就能士氣值拉滿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17章 入國子監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實力第267章 摟草打兔子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85章 各取所需,豈不美哉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
第56章 風水寶地第94章 一波又起第23章 哥最不怕的就是古人在我面前顯擺理工科水平第28章 慢性絞殺第217章 親征收尾(五千五百字)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166章 無巧不成書第21章 走了還要陰敵人一把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81章 防止情報泄密的最好辦法就是下克上獨走第238章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第299章 前仆後繼第53章 東林與桐城第101章 好事多磨第235章 不是國姓爺不給力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236章 千里救駕第183章 王上加白都沒動力第201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68章 一槍一個小盆友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233章 進犯京城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53章 東林與桐城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83章 先炮斃一個甲喇第73章 斬殺劉賊,光復黃岡第117章 張獻忠:沈樹人不方便乾的卑鄙事我來幹第12章 大明朝每一種稅產生的第一天,就會被人貪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當然都是國姓爺擺拍的第113章 巴陵圍城第3章 好學之心值得鼓勵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202章 逆練張獻忠裹挾術第84章 惹火燒身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55章 悄悄驚豔沈道臺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5章 雙線操作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249章 擁立抉擇第234章 氣運是天定的第86章 陸上攻不下南蠻子水寨,就讓我大清水師上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82章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第34章 兒子立功爹先升官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15章 我可沒說我是楊閣老的心腹,你們別瞎想第229章 以戰驅賊第129章 想看清沈撫臺的長相,就要付出代價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238章 國安民樂,豈不美哉?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233章 進犯京城敵84章 偉大的撤退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46章 忠臣的家屬未必不是壞人第132章 打流賊就該瞭解流賊的心態第150章 綱舉目張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200章 以文會友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114章 聽到沈撫臺的名號,就能士氣值拉滿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17章 入國子監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60章 果斷就會白給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實力第267章 摟草打兔子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85章 各取所需,豈不美哉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4章 絕知此坑要躬踩第136章 決戰張獻忠-下第57章 哪兒看着都原始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