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二九章 議戰(第五更)

謝遷心中實在沒底,加之之前他上奏了以“止戰”爲主旨的奏本,令謝遷忍不住想問沈溪,聽取意見。

沈溪問道:“閣老是想聽實話,還是奉承之言?”

謝遷不由惱火地說:“讓你小子說有幾成勝算,莫非你還要出言誆騙不成?若是你心裡沒譜,只管大致說個數字,老夫琢磨一下……先聽聽你的奉承之言吧!”

有些事經不起推敲,謝遷聽了沈溪的話,本以爲沈溪有意搪塞,但稍微一琢磨便意識到,沈溪要糊弄的話只管說個五成、六成都行,沒必要拐彎抹角。

那沈溪這番話必有玄機。

沈溪道:“既是奉承之言,那在晚輩看來,此戰,我大明在準備充分的情況下,有七八分勝算。”

“你小子,這就是你的奉承之言?我大明備戰良久,糧草物資充足,火炮也都配備齊全,兵鋒之盛乃幾十年來前所未爲,你竟說只有七八成勝算?此話要是讓天下人聽到,口水都能將你淹死!”

謝遷帶着幾分不屑。

沈溪反問:“那閣老認爲,此戰當有九成乃至十足的把握?”

謝遷這才意識到是問沈溪意見。

沈溪說有七八成勝算,總算說得過去,心中稍微安定一些,但這“七八成勝算”是建立在“奉承之言”基礎上。

謝遷道:“你且接着說!”

Wωω▲Tтkan▲c o

“閣老既然說了我大明備戰良久,兵馬糧草皆都準備充分,那敢問一句,之前幾次大戰,我大明將士的兵馬就不足,士兵是餓着肚子拿着未開刃的兵器上的戰場?”沈溪問了一句,然後又補充:“比如正統十四年英宗率五十萬大軍出塞……”

謝遷不滿地說:“你怎麼總是以土木堡之變來說我朝?今時不同往日,瓦剌早因內亂而衰弱,韃靼人之前也一直內鬥不休,加上我方有炮火之利,這些豈不都是勝因?”

沈溪輕嘆:“閣老身爲輔臣,對於軍備糧草籌備情況,應該比晚輩更加了解,此番出兵,雖然糧草物資充足,但說有根本性好轉卻談不上,我大明出兵,致勝點在於韃靼內部紛爭,但敢問韃靼內戰數年,達延部早就佔據上風,卻遲遲未能將火篩等部族滅絕,卻是爲何?”

謝遷想了想:“北夷的事情,老夫豈會曉得?”

“其實不難理解,只是閣老不想說罷了……”

沈溪分析道:“韃靼內亂之根本,在於爭奪蒙古大汗之位,就算達延部費盡心力平掉火篩部等漠南蒙古部族,還要面對兀良哈、瓦剌等潛在的對手,可謂危機四伏,每一步走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絕不肯畢其功於一役。”

“達延部再強大,不過十數萬人口,草原上生存環境惡劣,就算再過幾代人,達延部人口也不會有顯著增長,人口不變,如何能將草原盡數佔領?他們想獲得的其實僅僅只是草原霸主的地位,讓其餘各部俯首聽命。”

“但火篩部和其餘幾個部族,不願束手待斃,他們與達延部交戰,儘管落於下風,但由於草原的特殊性,仍有維持族羣存在的資本。”

“幾方混戰多年,正是人困馬乏之時,但礙於面子,誰都不願意輕易罷手,俯首稱臣,這時候必須要有外部的矛盾來令其內部各方作出妥協。而我大明出兵,正是達延部與火篩等部族重新修好的契機。”

“到那個時候,達延部把大明樹爲靶子,承諾擊敗大明後的種種好處,必將迅速確立其草原霸主的地位。一旦韃靼各部盡歸其調遣,以蒙古騎兵的威勢,閣老應該很清楚情況會如何。”

“既然閣老還提到晚輩從佛郎機人手上引進的火炮,那晚輩也順便說說。佛郎機炮看似威猛,但攻擊範圍有限,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但不可短兵相接。一旦韃靼騎兵有所防備,將陣勢分散開,採用側翼包抄,或者繞道後方實施攻擊,火炮沉重難以調轉炮口,只需以快馬突擊,敵我雙方糾纏在一起,火炮就失去用武之地。”

“最後再說說用兵之道。西北勳貴衆多,官兵多爲世襲的軍戶,我中原王朝修築長城和要塞、城池,憑藉地利與北方蠻夷周旋。自古以來,面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中原王朝多采取守勢,即便長驅直入,封狼居胥,同樣要不了多久便會退回長城以內,那時已耗盡民財,得不償失。”

“此番與北夷作戰,好比是財主守着高牆大院,安守家中財富即可,若主動打開門,與院牆外的賊寇搏鬥,勝固然是好,短時間內可令賊寇消除,高牆大院內可保無恙。但若敗,則自毀牆腳,給了賊寇趁勢而入的良機!”

說到這裡,沈溪做出總結:“此戰,其實以不戰爲上。”

謝遷聽了沈溪的分析,雖然覺得有些道理,但還是忍不住斥責:“你小子,就是喜歡長蠻夷志氣滅自己威風,簡直不可理喻!那以你看來,我大明此戰,按照實際情況分析,有幾成勝算?”

沈溪道:“若撤兵及時,相持爲勝,勝算當有七成;此戰若想獲得封狼居胥之壯舉,並以此爲勝,無一成勝算;若正面交鋒,以殲滅對方有生力量爲目的,不足五成……”

謝遷拍着桌子,厲聲道:“那且問你,若我軍出兵,韃靼節節敗退,我軍斬寇過萬,士氣大振……就算自損在韃靼之上,且問你,有幾成勝算?”

沈溪琢磨一下,說出一個相對客觀的數字:“三成!”

……

……

當沈溪將數字說出來,謝遷的臉色變的極其難看。

若說沈溪分析得沒道理,隨便說出個數字,那謝遷完全可以當作是戲言。但謝遷聽沈溪分析得有理有據,甚至將韃靼內亂的因果都考慮到了,經此分析,得出個“三成勝算”,讓他感覺一種莫名的壓力。

這是一場沒有退路的戰爭,也是弘治皇帝一意孤行下的選擇,任何人都阻止不了這場戰事的發生。

謝遷沒有斥責沈溪,之前他態度不善,是想讓沈溪更加理智地分析,現在他語氣反而放得平緩,問道:“那另外七成呢?”

“另外七成,全看帶兵之人能否將我大明殘軍從戰場上帶回,若撤兵遇阻,後續又無往援兵馬,留守後方的統兵大將無血戰到底的決心,那三年前未發生之潰敗……可能無法避免!”沈溪頗爲無奈地回答。

謝遷突然一陣惱怒,喝道:“早知如此,不如索性送你去戰場!你這邊分析得頭頭是道,也不見你主動請纓報效朝廷?”

“你知道劉時雍準備讓你去做什麼嗎?讓你當先鋒,吸引韃靼人的注意力,像塊磁石一樣源源不斷把韃靼兵馬匯攏到你身邊,然後他從容指揮調度兵馬,形成反包圍,一舉奠定勝利的契機!”

“若是以一人換回我大明數萬將士的性命,確保我中原百姓的安寧,區區犧牲何足道哉?”

在沈溪看來,自己的生命只屬於自己,別人不能拿他的命做交易。儘管他很不想聽這種話,但他覺得,謝遷的分析沒有錯。沈溪知道,自己去西北,擔任的還是延綏巡撫這樣的機要差事,對最後戰果是有所幫助的。

弘治帝在這點上倒沒有受沈溪的資歷和年齡束縛,選才頗爲準確。

謝遷爲了私心而壞公義,沈溪也在國家和自己小命面前選擇了後者。

沈溪道:“閣老切勿動怒,現在說一切爲時尚早,領兵的人是劉尚書,大明兵馬未動,韃靼如今不見動靜……”

謝遷怒道:“你小子,給老夫說這麼多,現在又想撇清干係?莫忘了,老夫也有自己的判斷,老夫近來惶惶不安,總覺此中或有變故,如今想來,便是這勝算遠無陛下預料的十足把握。”

“若有六七成勝算,此戰倒是可以期待,但若只有兩三成……我謝於喬還不想做大明的罪人!”

說完,謝遷就有摸筆寫奏本的衝動。

沈溪當然知道謝遷要做什麼,自然是進言天子,讓天子“止戰”,按照之前沈溪擬定的計劃,佯攻一下意思意思就算完事,何必動真格?

但沈溪知道,如果謝遷若再犯顏上疏直諫,那就是純屬自找不痛快。

一份上奏就已令皇帝顏面大失,朱佑樘還在生氣,立馬又上一道,跟火上澆油差不多。

“閣老請三思而後行!”

沈溪道,“與其向陛下勸誡,不如修書往三邊,將要害分析與劉尚書知曉,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即便陛下戰意再堅決,但只要劉尚書見好就收,那我大明兵馬可獲勝得歸,此爲上策。”

“否則閣老既不能令陛下收回成命,又要搭上自己,何苦來哉?”

謝遷也是被擔心與恐懼弄昏了頭,稍微冷靜琢磨一下沈溪的話,覺得很有道理。

再跟皇帝上疏,確實顯得他忠誠,但屁用沒有,皇帝該出兵還是會出兵,反倒會對他厭憎至極,上疏非但不能幫到三軍將士、天下黎民,反倒會害了自己,實爲不智。

但讓他修書給劉大夏,一時又抹不開面子。

想到之前跟劉大夏翻臉,全因沈溪,如今看出來了,劉大夏調遣沈溪往西北之舉並無過錯,西北之戰有沈溪和沒沈溪區別還是很大的,並非劉大夏藉故刁難加害。

謝遷作爲有錯的一方,主動寫出這封信,等於是打自己的臉。

兩難!

第二五五〇章 只怕小人言第一五〇七章 送糧第七四二章 太子的借據第二五九一章 皇后要和離?第一四一〇章 沒了脾氣第一七九六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二〇〇九章 銘記於歷史的女人第七三七章 恩仇第一九九一章 塵埃落定第一一八九章 京師可安守第一二三九章 英勇無畏第五五八章 出城迎敵(第三更)第一七〇五章 誰愛管誰管第一五〇二章 糧食危機第二一〇五章 銀子是談出來的第二一一六章 鳳凰變野雞第二二五四章 各有打算第一六九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三五八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五更)第八一三章 捨近求遠(第二更)第一二三五章 旌麾南指第一六九五章 覈查第一四七二章 家不成家第一三〇一章 虛位以待第一五四八章 驅不完的邪第六一四章 謝韻兒進宮(第一更)第二一五八章 國賊第二四六七章 南下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試第一一八九章 京師可安守第二六七七章 誰是誰的影子?第二五八五章 有妻如此第二四〇四章 談條件第八四九章 以小博大第一〇一三章 太子並非薄情人第二四五九章 行蹤第一七九一章 謝鐸來訪第二六一〇章 輿論中心第二三〇八章 可急可緩第一八八章 登高望遠第一〇二八章 學問自在心中(第四更)第二一六七章 無題第二三五二章 唯有一人第一九二五章 便宜了誰第二五五七章 天助我也第二五三章 比比誰無賴第六三〇章 爭執(第二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二二七章 孩子氣第二一八二章 打怕了第二〇四六章 皇帝的氣量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第二〇七章 府試(第八更)第八九三章 人人覬覦的功勞簿第一九八七章 有病不用醫第一八九〇章 背對第二六二二章 一代賢相第二一二一章 帳前審俘第二一七六章 願望第八四一章 交易第一〇八〇章 來路易行,撤回不易第三〇六章 特別的相親(第六更)第一二〇八章 你們覺得我怎樣?第七九二章 吏部考覈(第二更)第二一六六章 喪心病狂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戰(下)第一四九一章 孤獨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五六五章 憨娃兒要回來了(第一更)第二三四一章 勸退第八九八章 烤地瓜和烤玉米第二六六五章 等候支持第六八一章 私藏外室第一一二一章 全要了(第三更,求月票)第五五九章 上了賊船(第四更,謝書友)第二二七二章 天註定第六〇三章 追思會(第二更)第二六六六章 總會掉鏈子第二〇一〇章 事態擴大第一九一四章 暗中查探第二六〇一章 跟誰一條心第一二七六章 姑奶奶第三四九章 有力無腦(第六更)第二三三三章 京師叢林第一二五六章 凶多吉少第一二六七章 大有作爲第八六二章 私鹽也是鹽(第二更)第二五六六章 奇襲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第七七五章 男女和雄雌第二〇二九章 選美第二九七章 罪不容赦(第四更)第二六三章 好心做壞事第三三七章 鄉試(下)第一九五七章 定局第二五四七章 進發第三八二章 嚴嵩是個暴脾氣第二二〇三章 保一人第二二〇章 載譽而歸第四三二章 侯府請柬(第三更)
第二五五〇章 只怕小人言第一五〇七章 送糧第七四二章 太子的借據第二五九一章 皇后要和離?第一四一〇章 沒了脾氣第一七九六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二〇〇九章 銘記於歷史的女人第七三七章 恩仇第一九九一章 塵埃落定第一一八九章 京師可安守第一二三九章 英勇無畏第五五八章 出城迎敵(第三更)第一七〇五章 誰愛管誰管第一五〇二章 糧食危機第二一〇五章 銀子是談出來的第二一一六章 鳳凰變野雞第二二五四章 各有打算第一六九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三五八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五更)第八一三章 捨近求遠(第二更)第一二三五章 旌麾南指第一六九五章 覈查第一四七二章 家不成家第一三〇一章 虛位以待第一五四八章 驅不完的邪第六一四章 謝韻兒進宮(第一更)第二一五八章 國賊第二四六七章 南下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試第一一八九章 京師可安守第二六七七章 誰是誰的影子?第二五八五章 有妻如此第二四〇四章 談條件第八四九章 以小博大第一〇一三章 太子並非薄情人第二四五九章 行蹤第一七九一章 謝鐸來訪第二六一〇章 輿論中心第二三〇八章 可急可緩第一八八章 登高望遠第一〇二八章 學問自在心中(第四更)第二一六七章 無題第二三五二章 唯有一人第一九二五章 便宜了誰第二五五七章 天助我也第二五三章 比比誰無賴第六三〇章 爭執(第二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二二七章 孩子氣第二一八二章 打怕了第二〇四六章 皇帝的氣量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第二〇七章 府試(第八更)第八九三章 人人覬覦的功勞簿第一九八七章 有病不用醫第一八九〇章 背對第二六二二章 一代賢相第二一二一章 帳前審俘第二一七六章 願望第八四一章 交易第一〇八〇章 來路易行,撤回不易第三〇六章 特別的相親(第六更)第一二〇八章 你們覺得我怎樣?第七九二章 吏部考覈(第二更)第二一六六章 喪心病狂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戰(下)第一四九一章 孤獨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五六五章 憨娃兒要回來了(第一更)第二三四一章 勸退第八九八章 烤地瓜和烤玉米第二六六五章 等候支持第六八一章 私藏外室第一一二一章 全要了(第三更,求月票)第五五九章 上了賊船(第四更,謝書友)第二二七二章 天註定第六〇三章 追思會(第二更)第二六六六章 總會掉鏈子第二〇一〇章 事態擴大第一九一四章 暗中查探第二六〇一章 跟誰一條心第一二七六章 姑奶奶第三四九章 有力無腦(第六更)第二三三三章 京師叢林第一二五六章 凶多吉少第一二六七章 大有作爲第八六二章 私鹽也是鹽(第二更)第二五六六章 奇襲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第七七五章 男女和雄雌第二〇二九章 選美第二九七章 罪不容赦(第四更)第二六三章 好心做壞事第三三七章 鄉試(下)第一九五七章 定局第二五四七章 進發第三八二章 嚴嵩是個暴脾氣第二二〇三章 保一人第二二〇章 載譽而歸第四三二章 侯府請柬(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