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九〇章 背對

“大膽!”

劉瑾最厭惡聽到的詞語中,必然包括“閹黨”二字。因此當他聽到沈溪說什麼“閹黨亂國”時,整個人都失去理智,近乎是咆哮着說道,“好你個沈之厚,居然敢在朝堂上胡言亂語!可是想造反?”

沈溪神色平靜,慢悠悠地說道:“朝堂乃奏事之所,本官不過是據實以陳,何來造反之說?”

劉瑾死死地瞪着沈溪,琢磨怎麼用手上的權力對付沈溪,結果發現,好像事情沒他想象的那麼容易。

“陛下讓我留下來主持朝會,主要是不想跟大臣當場撕破臉,想借我的手,懲治那些不識相的老頑固……但這沈之厚,乃是陛下跟前近臣,要對付他實在不易……要不,我來個先斬後奏?”

就在劉瑾琢磨怎麼對付沈溪時,謝遷走了出來,好似在跟沈溪唱雙簧一般,拱手問道:“沈尚書且說,閹黨亂國到底是怎麼回事?此乃涉及朝綱穩定之大事,可不能只有個開篇沒有下文。”

在場大臣一聽,臉上神色均是一變……看這情形,謝於喬和沈之厚明顯提前商議過。難怪之前沈之厚到文華殿時,謝於喬專門找他說話,感情已提前知道有這一出,故意設計好用來對付劉瑾?

劉瑾冷笑不已:“沈尚書,可莫怪咱家沒提醒你,既然你說要奏事,務必有理有據,若是信口雌黃,可莫怪咱家替陛下懲戒你。”

沈溪冷冷地回道:“是否有理有據,恐怕要等陛下出來後才能定奪……不巧,本官所奏之事跟你劉某人有關,就算陛下準允你出面代天子議事,這件事你也得迴避!”

“哦……”

當沈溪說到這裡,在場勳貴和大臣終於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沈溪彈劾劉瑾,或許只是一個由頭,更重要的是拿這件事來讓劉瑾成爲涉案者,如此一來,劉瑾就不得不迴避。

你劉瑾說自己代天子議事,但只要議論的事情牽涉到你,你就得避嫌,這是原則性的問題。

“你……你……”

劉瑾已經快要氣炸了,他沒想到沈溪會如此擺他一道,現在不管沈溪所奏之事是什麼,按道理他都不能參與其中。

劉瑾強忍心中怒火,瞪着沈溪道:“就算你所奏之事牽涉到咱家,也不能耽擱正事,先等咱家將朝事處置完再說。這件事……容後再議!”

謝遷一聽不樂意了,再次出列,道:“沈尚書所奏之事,在所有事項之先,而他奏請又跟劉公公你有關,劉公公是否應當迴避,以示清白?等這件事處置完,證明了劉公公清白,再由劉公公出來代天子主持朝議,不是更顯得劉公公你大公無私?”

“謝少傅,你分明是強詞奪理啊!”

吏部尚書劉宇見勢不妙,趕緊出列,衝着謝遷說道,“之前劉公公有言,陛下有事離開,特下口諭着劉公公出來主持朝會,如此一來便確定主次,朝堂以劉公公爲主,他的決定也就是陛下的決定。”

“就算沈尚書所奏之事跟劉公公有關,那也應當押後,除非我們在這裡一起等陛下回來。”

謝遷眯着眼看向劉宇,問道:“那爲何不索性等陛下回來呢?”

“你……!”

劉宇一聽愣住了,雖然他想據理力爭,卻被謝遷眼中的輕蔑和鄙視擊敗,慚愧地低下頭……畢竟他在朝中的地位跟謝遷相比,有較大的差距,當初他還是地方知縣時,謝遷就已入閣,彼此資歷相差太大,實在沒底氣對抗到底。

劉宇以巡撫之身調京師爲兵部尚書,再遷吏部尚書,本就名不正言不順,他可不是謝遷這樣頂着狀元名頭的翰林官,完全是靠巴結媚上升遷,不管是做事還是說話,都顯得小心翼翼,唯恐行差踏錯一步。

雖然沈溪也跟劉宇一樣來自地方,但沈溪有翰林官和東宮講官的經歷,再加上履任地方期間功勳卓著,使得沈溪的聲望遠比劉宇這個吏部尚書高。

大明朝廷是個講規矩和禮數的地方,劉宇出來質疑當朝首輔,純屬自討苦吃。

劉宇說話被嗆回後,劉瑾不由瞪了他一眼,本來劉瑾就覺得劉宇能力不足,當初調回京城,完全是因爲其鉅額賄賂所致,再加上存有千金買馬骨的心思。到現在劉瑾已是富可敵國,不再把劉宇那點兒孝敬放在眼裡。

劉宇現如今在吏部的差事,基本爲新任吏部左侍郎張彩竊奪。

張彩爲弘治三年進士,長期在吏部任職,馬文升任吏部尚書期間,將其拔擢爲吏部主事。劉瑾自宣府歸來,重新擔任司禮監掌印後,深感身邊人才匱乏,每次遇到沈溪都吃癟,於是到處招攬賢才。

作爲陝西同鄉,張彩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精心打扮一番前去見劉瑾。當劉瑾看到“高冠鮮衣,貌白皙修偉,鬚眉蔚然,詞辯泉涌”的張彩後,歡喜得不得了,握着張彩的手說“子神人也,我何以得遇子”。

短短數月,劉瑾連續提拔主動賣身投靠的張彩,先是通過劉宇任命張彩爲吏部文選司郎中,然後又想辦法將張彩調入都察院任右僉都御史,順利完成官階上的提升。在都察院不到一個月,張彩又被調回吏部,擔任吏部左侍郎,實現從正六品到正三品的逆襲。可以說,如今劉瑾對張彩的信任比之劉宇更甚。

劉瑾道:“正如劉尚書所言,現在乃咱家替陛下主持朝議,朝堂上一切自然應該由咱家做主,而沈尚書所奏之事跟咱家有關,咱家決定暫把事情押後,先商議別的事情,應無不可……”

說到這裡,他環視一圈,問道:“你們有什麼要奏稟的,速速報上來!”

“劉公公,規矩可不是這樣的。”

沈溪抗議道,“陛下讓你主持朝議,但沒說讓你統轄朝臣,難道你想公然取代陛下不成?本官所奏之事你不處置,卻要別人上奏,敢問你已將自己凌駕於百官之上,甚至在法度和規矩上?”

劉瑾怒道:“沈尚書,你可別蹬鼻子上臉!”

沈溪針鋒相對:“誰蹬鼻子上臉了?本官現在要面聖奏事,若你不轉達,本官不勉強,本官這就遞交辭呈,自今日起,本官掛冠離朝,從此不再過問朝事!”

說完,沈溪直接轉過身,面向大殿門口,不再看劉瑾。

原本喧譁聲四起的乾清宮大殿內,瞬間變得安靜異常。

誰都未料到,沈溪跟劉瑾之間積蓄已久的矛盾今日會來個大爆發,沈溪的請辭顯得異常堅決,而這跟之前一段時間他中庸低調的風格大相徑庭。

連謝遷都疑惑不已。

他之前埋怨沈溪對於閹黨一味地妥協和縱容,又認爲沈溪對朱厚照的斑斑劣跡不管不問,實在非君子所爲,但等沈溪真正在朝堂上發作,跟劉瑾直接撕破臉,準備來個魚死網破時,又覺得沈沈溪行事太過走極端,如此一來,連個轉圜的餘地的都沒了。

這下劉瑾被擺到一個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上,呆滯片刻,他咬牙切齒地喝問:“沈尚書,你是仗着陛下的寵信要挾咱家,是吧?”

沈溪背對劉瑾,道:“本官不過是照規矩辦事罷了,若你執意拒絕本官提請,那就是破壞朝綱……本官不過是正常納諫,何曾要挾過誰?”

“哼!”

劉瑾非常氣惱,但他沒有辦法,沈溪如此做讓他束手無策。

可惜此時他的智囊張文冕和孫聰不在身邊,張彩也沒有應邀入宮,否則大可問問這幾位的意見。

御馬監掌印太監張苑一直在旁聽着,此時他不由道:“劉公公,還是去問問陛下的意思吧……這麼僵持下去可不是辦法。”

這種時候張苑自然跟沈溪站在一邊,他早就想把劉瑾拉下馬來,但奈何朝中人對劉瑾沒轍,而他的靠山張氏外戚也不幫他,現在是他的侄子出來跟劉瑾正面對抗,他忽然感覺自己壓過劉瑾有了機會。

劉瑾氣呼呼地道:“沈之厚,你等着,咱家這就進去稟告陛下……此番絕對讓你吃不了兜着走!”

聽他的話,似是不服軟,但在場文武大臣都聽出來了,在這一局對抗中,卻是以沈溪大獲全勝告終。

劉瑾承擔不起沈溪離朝的責任,所以當沈溪以此作爲要挾時,無論劉瑾再怎麼蠻橫無禮,都只能妥協。

這也是劉瑾掌握到朱厚照的喜好,不敢逾越一步所致。

沈溪在兵部的位置,幾乎是無人可替代,朱厚照尚武且定下兩年內平草原的國策,這一切都需要沈溪來完成。

劉瑾爲人再怎麼自負,也不會認爲自己手下有人能替代沈溪。

……

……

劉瑾消失在門簾後,乾清宮大殿裡重新喧譁起來。

這個時候如釋重負、終於可以長長鬆口氣的人,乃是順天府和三法司的官員。

這些人非常清楚劉瑾今日慫恿皇帝舉行朝會想要說的事情是什麼,不管怎麼樣都脫離不了京城盜案,涉及對相關責任人的懲處,箭頭所指正是跟謝遷走得很近的刑部尚書王鑑之。

沈溪仍舊背對龍案,神色嚴肅。

謝遷走了過來,道:“之厚,你不必如此着急,你……”他本想勸沈溪兩句,卻發現其實沒什麼好說的。

沈溪打量謝遷一眼,臉上的神情極爲複雜,似乎是說,你到底想怎麼樣?之前我無所作爲你怪責我,我現在出面幫你化解困局你還來指責?

王陵之一路小跑過來,他在對面武將那一列後排看了許久,此時忍不住想問沈溪下一步計劃是什麼。

如果沈溪就此離朝,他一定是毫不猶豫跟沈溪一起離開的那個。

沈溪瞪了王陵之一眼,王陵之低下頭,灰溜溜地退回原來的位置,沈溪這纔對謝遷道:“謝閣老不必擔心,事情既然因我而起,那就由我來結束。若陛下拒不現身,那我便從這門口走出去,從此不問朝事,就算陛下要治我的罪,也是我咎由自取!”

謝遷皺眉道:“大明朝可離不開你!”

“我是否離開,全在陛下一念之間……其實這朝堂離了誰,照樣運轉如常!”沈溪話音落下,謝遷還沒來得及去跟沈溪說什麼,乾清宮內突然安靜下來。

謝遷回頭一看,只見朱厚照在劉瑾的陪同下,從後殿走了出來,他不由去拉沈溪的衣服,沈溪不爲所動,他只好回到文官那列首位站定。

沈溪知道皇帝來了,也沒轉身。

“參見陛下!”

在場除了沈溪外,所有朝臣都對朱厚照行禮。

朱厚照走到龍案後,並沒有坐下來,好奇看着背對自己的沈溪,問道:“沈尚書,你這是作何?”

沈溪背對朱厚照,道:“臣有事啓奏陛下。”

“有事的話,轉過身來說,背對朕算什麼意思?”朱厚照有些生氣了。

劉瑾這會兒很老實,乖乖地站在一旁看熱鬧……挑唆的話他到後殿去見朱厚照的時候就說過了,現在就等師生二人在羣臣面前鬧出矛盾來,皇帝一怒之下,將沈溪貶斥離朝……如此一來,他得益最大。

沈溪道:“臣所背對的,並非是陛下,而是大明列祖列宗定下的規矩。”

朱厚照聽了這話,眉頭緊皺,顯然是聽不懂沈溪在說什麼。

謝遷出面說和:“陛下,之前沈尚書要奏事,奈何劉瑾阻攔奏,並且妄言要對沈尚書治罪,才令沈尚書背對……”

劉瑾打斷謝遷的話:“謝尚書,你可不能信口胡言,咱家幾時說過要對沈尚書治罪?沈尚書一來,便說要奏事,說什麼參奏閹黨,直指跟咱家有關……陛下,老奴沒轍,只能提出先商議別的事情,奈何沈尚書仗勢欺人,以請辭作要挾……陛下,老奴絕無開罪沈尚書之意!”

說到後來,劉瑾已跪下對朱厚照表明自己的忠誠。

在場人等都看出來了,劉瑾就是個演技派,之前的盛氣凌人全沒了,這會兒就像個可憐蟲。

朱厚照道:“沈尚書,你說要參奏閹黨,朕接納了……你現在轉身過來,跟朕詳細奏明便可!”

這話一出,大殿裡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看出來了,朱厚照跟沈溪之間產生了極大的矛盾,現在已不單純是沈溪跟劉瑾之間的爭執,因爲沈溪的固執和自負,已經把朱厚照給得罪了。

換作其他人,肯定這個時候會給自己找臺階下,但沈溪卻沒有絲毫要退縮的意思,繼續背對朱厚照道:

“請陛下容臣不能遵命,朝中以太監劉某爲首,結成朋黨,狼狽爲奸,如今朝政弊端凸顯,陛下卻不問朝事,以至於閹黨作亂,朝中貪污行賄者比比皆是,地方官入京多被盤剝,吏部考覈以錢財輸入爲考量標準,六部政務爲閹黨把控,這一樁樁一件件,概因朝廷吏治昏暗所致……”

朱厚照聽到這些話,氣得連脖子都漲紅了,臉部肌肉抽搐個不停,大喝:“沈尚書,這些事你不必說了。”

沈溪卻沒有住口之意,繼續道:“閹黨魁首欺上瞞下,黨同伐異,隻手遮天……朝廷事務上不達天子,地方又禍亂不斷,我大明已是內憂外患,所有這些都是陛下一味縱容的結果!”

“夠了!”

朱厚照沒想到沈溪居然當着朝臣的面指責自己,一時間不知該如何面對。

君臣間,已到要談崩的地步。

第九五八章 還是被找到了第二二二一章 神話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二〇四九章 傷情不明第九五九章 我要當皇帝第一六〇四章 代出頭第八七九章 所謂孝道第二三三九章 奉旨收禮第二五八六章 正其道行之第二〇二九章 選美第一六〇二章 爲官不易第二三〇二章 等待第一八一六章 誰幫誰第六七九章 兄妹如浮雲第二二三三章 傲慢與偏見第七九六章 壬戌科殿試(第六更)第一二八八章 微妙的變化第六七五章 替代軍功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一七六八章 越俎代庖第二一八五章 內訌第一六三〇章 阻力第二二六八章 慶典變狩獵第一七六六章 虛報第二五九章 打死都不認(第三更)第九二二章 御前打小報告(第三更)第一六九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九四二章 自願第一三五二章 杳無蹤跡第二一四二章 拉攏第一七六一章 太后之怒第二四二六章 宿命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八六二章 私鹽也是鹽(第二更)第三二七章 忍無可忍第一三〇章開門不見喜第二一三〇章 不搞特殊第二二二章 風花問月(上)第四九九章 師兄弟升官(第十二更)第二〇二一章 這是要造反第八三二章 不蝕本的買賣(第三章)第二〇四八章 玩出事第一三八五章 送行第五三八章 有心無力(第三更,賀盟主)第二六五二章 小題大做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二三四六章 久違第三二一章 家教問題(求月票)第一七九九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二二三四章 封侯?第一四一章請個女大夫第四四二章 說不得(第四更,爲所有書友)第二〇四六章 皇帝的氣量第一〇〇八章 執迷不悟第一二四九章 特殊的使節第二五二一章 只需一戰第二五八一章 權臣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一四九七章 局外人第六三二章 知情不舉(第四更)第一〇六六章 不好交待(第三更)第一八四九章 威逼利誘第一八五九章 死水微瀾第一九四四章 都指揮同知第五五七章 快殺進城了(第二更)第一三七六章 釋疑第二一六〇章 聯合告狀第一三九六章 恨第一二八七章 豪華陣容第六十三章 擴大經營第八八五章 浪裡白條第一二七二章 朝議第一三六一章 理清亂麻(第三更)第一二八八章 微妙的變化第一七四〇章 主動權第一四四〇章 叛亂擴大第二二二四章 開戰第一二四章 上路第六九七章 雖遠必誅(第二更)第一四九六章 太子立規矩第六〇二章 守節(第一更)第一九〇八章 無中生有第一一八四章 一戰定輸贏第一一二七章 及時雨(第二更,求月票)第一七六八章 越俎代庖第一五四〇章 那賊子第八一七章 拉唐寅下水(第二更)第二八二章 院試第二第二一五四章 幾時出兵?第六八三章 大年夜的女人第二二三三章 傲慢與偏見第一六四三章 愁緒第六一一章 皇宮考覈(下)第二六五三章 利用第一一八九章 三人成虎第一一八二章 天經地義第八九五章 心有所繫(求月票)第一〇三六章 回絕(第三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一七章 合作難第七三四章 權謀是一門學問
第九五八章 還是被找到了第二二二一章 神話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二〇四九章 傷情不明第九五九章 我要當皇帝第一六〇四章 代出頭第八七九章 所謂孝道第二三三九章 奉旨收禮第二五八六章 正其道行之第二〇二九章 選美第一六〇二章 爲官不易第二三〇二章 等待第一八一六章 誰幫誰第六七九章 兄妹如浮雲第二二三三章 傲慢與偏見第七九六章 壬戌科殿試(第六更)第一二八八章 微妙的變化第六七五章 替代軍功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一七六八章 越俎代庖第二一八五章 內訌第一六三〇章 阻力第二二六八章 慶典變狩獵第一七六六章 虛報第二五九章 打死都不認(第三更)第九二二章 御前打小報告(第三更)第一六九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九四二章 自願第一三五二章 杳無蹤跡第二一四二章 拉攏第一七六一章 太后之怒第二四二六章 宿命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八六二章 私鹽也是鹽(第二更)第三二七章 忍無可忍第一三〇章開門不見喜第二一三〇章 不搞特殊第二二二章 風花問月(上)第四九九章 師兄弟升官(第十二更)第二〇二一章 這是要造反第八三二章 不蝕本的買賣(第三章)第二〇四八章 玩出事第一三八五章 送行第五三八章 有心無力(第三更,賀盟主)第二六五二章 小題大做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二三四六章 久違第三二一章 家教問題(求月票)第一七九九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二二三四章 封侯?第一四一章請個女大夫第四四二章 說不得(第四更,爲所有書友)第二〇四六章 皇帝的氣量第一〇〇八章 執迷不悟第一二四九章 特殊的使節第二五二一章 只需一戰第二五八一章 權臣第一四六七章 監軍到位第一四九七章 局外人第六三二章 知情不舉(第四更)第一〇六六章 不好交待(第三更)第一八四九章 威逼利誘第一八五九章 死水微瀾第一九四四章 都指揮同知第五五七章 快殺進城了(第二更)第一三七六章 釋疑第二一六〇章 聯合告狀第一三九六章 恨第一二八七章 豪華陣容第六十三章 擴大經營第八八五章 浪裡白條第一二七二章 朝議第一三六一章 理清亂麻(第三更)第一二八八章 微妙的變化第一七四〇章 主動權第一四四〇章 叛亂擴大第二二二四章 開戰第一二四章 上路第六九七章 雖遠必誅(第二更)第一四九六章 太子立規矩第六〇二章 守節(第一更)第一九〇八章 無中生有第一一八四章 一戰定輸贏第一一二七章 及時雨(第二更,求月票)第一七六八章 越俎代庖第一五四〇章 那賊子第八一七章 拉唐寅下水(第二更)第二八二章 院試第二第二一五四章 幾時出兵?第六八三章 大年夜的女人第二二三三章 傲慢與偏見第一六四三章 愁緒第六一一章 皇宮考覈(下)第二六五三章 利用第一一八九章 三人成虎第一一八二章 天經地義第八九五章 心有所繫(求月票)第一〇三六章 回絕(第三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一七章 合作難第七三四章 權謀是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