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六章 喪心病狂

沈溪自打領兵出塞後便銷聲匿跡,連同他統率的一萬多兵馬也都脫離了大明嚴密的情報系統的監控。

朱厚照暫時沒有出兵的打算,在他看來,沈溪所部踏上征程的時間是五月十五,而讓他出兵呼應的時間是五月三十,一切安排得妥妥當當,根本不需要質疑,等日期到來後領兵出發便可。

在此期間,胡璉和王守仁多次前去行宮申請面聖,跟朱厚照說明事情真相,但奈何根本無法獲得覲見的機會。

張苑已有了防備心理,行宮各門均安排眼線盯着,而且他對值守官兵下了死命令,誰讓外臣打擾皇帝清靜,就讓誰腦袋搬家。

如此一來,就連小擰子都不敢越雷池一步。

一直到五月十五,行宮戒備依然沒有鬆動的跡象,胡璉和王守仁急了。

在二人想來,就算五月十一宮裡沒人關注沈溪出兵的消息,但五月十五是皇帝認準的沈溪出兵的日子,多少應該表示關心一下,可一直到入夜,也不見行宮那邊派任何人問詢大同的情況,好像沈溪及他統率的軍隊的死活,完全不爲朝廷關注。

無奈之下,胡璉到總督府拜訪王守仁,路上發現不少人尾隨身後,當即搖頭苦笑……不用想他都知道這些是張苑派來的人。

胡璉沒有計較,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徑直進了總督府大門。

總督府後堂,王守仁揮退下人,與胡璉相對坐下,胡璉立即把自己瞭解的情況跟王守仁說了一遍,着重強調行宮內那令人窒息的寧靜。

王守仁面色中帶着幾分哀嘆:“陛下入城眼看快一個月了,幾時詢問過軍情?這次御駕親征幾近兒戲……”

胡璉道:“伯安,陛下對沈尚書出兵之事不聞不問,如今九邊各路人馬沒一處調動,這是個危險的信號啊。”

王守仁默默點頭,隨即問道:“重器兄可給沈尚書去過書函,請他重新給陛下上疏?”

胡璉苦笑:“確實致函過,可到現在也沒得到迴音,也不知是不是信息傳遞的途經已被人阻斷……哎,該阻止的沒能阻止,如今塞外發生什麼無人知曉,下一步怕就是得到沈尚書兵敗的消息。”

王守仁非常難以理解:“以沈尚書用兵之能,斷不會進退失據至斯,爲何此番他竟如此不察?或者說他另有安排,且早已跟陛下提前商議好,只是我們暫時不知?”

“這……”

胡璉被王守仁的大膽假設給說懵了,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王守仁又問:“三邊可有消息傳來?諸如糧草和兵馬調動?”

胡璉稍微明白了些,道:“伯安你是想說,沈尚書故意跟陛下演了一齣戲,陛下所部根本不會出塞,主要以三邊以及偏關兵馬配合作戰,沈尚書跟謝閣老之前的矛盾也都是演出來的?”

“嗯!”

王守仁點了點頭。

胡璉皺眉道:“可爲何我聽說,謝閣老到三邊後,嚴令一切都要遵照陛下頒發的聖旨行事,不接納包括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在內的任何調令……這分明是要阻斷沈尚書調兵的途徑。再者,如今三邊風平浪靜,以前韃靼入侵時,總以三邊爲主要區域,如果擅自從三邊調兵的話,要是出了什麼狀況,罪過可就大了……”

王守仁看了胡璉一眼,隨即低下頭閉目苦思。

雖然二人都支持沈溪出兵,但有一點卻是共識,那就是這場戰爭一定要建立在大明獲勝的基礎上,如果到最後大明不幸戰敗,也要確保烽火不在長城內燃起。

若沈溪一路兵馬的敗北可以換來大明的安穩,這個代價是可以接受的。

王守仁嘆道:“爲今之計,還是希望你我能找到途徑前去面聖,跟陛下陳述其中利害干係,同時去信三邊,跟謝閣老商議,看看如何解決當前面臨的麻煩。”

胡璉繼續苦笑,顯然是對此戰前景不看好。

現在的問題是做什麼都是空談,根本無法換得皇帝回心轉意,把注意力放到軍隊事務上。

過了一會兒,胡璉問道:“伯安,其實我覺得,我們還是應該儘快跟沈尚書取得聯繫,他都比我們都有遠見,或許正如你所言,沈尚書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我們暫時無法得悉罷了!”

王守仁和胡璉相視一嘆,目光中滿是無奈和憂愁。

……

……

延綏,三邊總督衙門,謝遷對宣府和大同發生的事情非常關心。

這段時間,但凡遇到事情,王瓊都會先去問謝遷的意見,如此一來,謝遷這個被皇帝發配到三邊治理軍餉的老臣,地位突然彰顯。

日常小事,謝遷不會理會,但若是有重大決策,則必然出自他口。

王瓊似乎習慣受人驅使,哪怕根據聖旨他並不需要處處請示,但依然還是選擇跟謝遷合作,因爲他感到這次戰事牽連甚廣,有很大的可能會因爲朱厚照荒馳軍政事務而產生惡劣的後果。

作爲三邊總制,名義上節制三邊、偏關、宣大各處兵馬,但他並不想揹負責任,在他看來,自己任上無過便是功,只要熬上幾年,回朝當個部堂那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根本沒必要冒險去建立什麼不世功業。

機遇和風險並存,想得到功勞,卻有可能把這些年的努力葬送。

而跟謝遷這樣的三朝元老交好,且是在其落難時,意義更加重大,就算日後謝遷下臺,致仕歸鄉,朝中文官集團還是會牢牢地把握話語權,一個失勢的謝遷同樣可以爲他爭取到官職和聲望。

“……陛下那邊還是杳無音訊?沈之厚已從大同發兵三四天了?”

謝遷聽到這消息,眉頭緊皺,意識到沈溪有了大麻煩,很可能孤軍深入草原,最後爲韃靼所乘。

王瓊道:“陛下至今未向三邊下發調兵諭令,恐怕宣府那邊確實出了問題,沈之厚辛苦制定的誘敵深入打殲滅戰的計劃很可能就此落空……”

謝遷聽到後神色間滿是不屑,擺手道:“沈之厚幾時成了紙上談兵的趙括?他制定的那些計劃,在老夫看來,根本就是無用功,韃靼人怎麼可能會按照他的想法用兵?德華,你不用管其他地方的事情,只需把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好便可!”

……

……

此時京城一切太平無事。

因爲朱厚照離京後,京城未設監國,使得什麼事都以六部爲主,如此一來,戰爭對朝廷的影響降到最低點,六部九卿基本沒人徵調伴駕,六部衙門運轉一切正常,唯一不好的是奏疏經通政司、內閣流程後會送到宣府交皇帝審閱,大大延長了政令施行的時間。

好在劉瑾倒臺後六部自主權獲得提升,使得很多事可以不經朱厚照批准便得以執行,尤其是各部預算已在年初審覈批閱後更是如此。

六部中只有戶部相對麻煩些,雖然此戰糧食基本是由兵部自行籌措,但大戰在即,戶部不得不抽調京城糧食送往前線,楊一清面對張苑的催促沒有勇氣硬頂,畢竟謝遷走後,朝中沒人爲他撐腰,就算膽子再大也沒法跟張苑這樣的司禮監掌印太監作對。

紫禁城內,張太后的注意力全放在兒子身上。她獲知消息的渠道極爲有限,只能讓近侍每天去五軍都督府打探消息,再就是不時把兩個弟弟召進宮問詢,也有督促張氏兄弟鎮守好京城的意思。

五月十六這天,張太后再次找來張氏兄弟問訊情況,得知沒有新消息後,擔心溢於言表,皺眉道:

“……不說別的,自打先皇時,你兄弟二人就備受器重,因爲你們不但是皇室姻親,能力也明擺着,當初京城保衛戰,你們倆就出力甚多。這不,就算你們做了錯事,皇上也給你們降罪了,但在緊急關頭,還是受到重用,因爲皇上知道,朝中除了你們兄弟,旁人難以擔負起鎮守京城的重任。”

張鶴齡感同身受:“我兄弟二人一定不辜負太后娘娘的期望。”

張延齡着急地道:“可是姐姐,現在五軍都督府那邊我們兄弟倆話語權很少,英國公等老傢伙,一直排擠我們,做什麼都受其制約,好像我們兄弟所作所爲會危害京城安危一樣!姐姐就不出面說說?”

張太后搖頭:“哀家可不會管這些,這大明天下是皇上的,他說什麼便是什麼,如果你們有困難就該自個兒想辦法解決,或者上奏皇帝,現在聖駕不是在宣府麼?要到月底,皇上纔會領兵出征。”

“太后娘娘請放心,我兄弟定能順利解決眼前的困難。”張鶴齡表態。

“嗯。”

張太后頷首,“你們也要想想辦法,看看怎麼才能促成皇兒長駐宣府,不出塞去冒險……不過這會兒沈卿家已出兵,似乎讓他獨自統兵在草原上對抗韃靼鐵騎也不好……”

張太后猶豫不決,一邊是大明王朝的整體利益,一邊是兒子的安危,很難做出取捨。

張延齡笑道:“只要皇上留在宣府,一切都有轉機……可以想辦法請人代替陛下領軍出塞……”

張太后眼前一亮:“哀家之前便有這想法,你們兄弟趕緊去合計一下,找人上疏,請皇上留在宣府坐鎮……作爲皇帝只需治理好江山便可,哪裡有九五之尊親自上前線打仗的道理?當初太祖不也是派麾下文臣武將攻滅元朝?”

張延齡想說什麼,卻被張鶴齡一眼瞪了回去。

張鶴齡道:“太后娘娘請放心,這些事我兄弟二人定會盡力去做,力保陛下安然無恙。”

……

……

張氏兄弟從皇宮出來,張延齡臉上帶着訕笑:“大哥怎麼了,我在姐姐面前說句話都不行?”

張鶴齡陰沉着臉,一語不發。

張延齡小心翼翼地道:“大哥不說我也知道,你是對我有意見吧?覺得我說話做事都不靠譜,所以儘量避免我在姐姐面前出醜?”

還是沒人回答。

兄弟二人好像在慪氣,出了大明門,二人又往前走一段路,看到各自的轎子停在前面道路旁,這時張鶴齡才用嚴厲的語氣道:“你做的那些事,別以爲兄長不知!你現在還屬於戴罪之身,如果能安分守己,自然有個好的結果,但若知錯犯錯累教不改,看你怎麼跟陛下交待!到時候就算有姐姐保你,怕是你也要在牢房中過下半生!”

說完後張鶴齡直接上轎離開。

張延齡心有不甘,站在那兒半晌沒動彈,侍立轎旁的黃玉有些奇怪,過來行禮:“侯爺。”

張延齡一腳踹在黃玉的身上,罵道:“是不是你把我做的事情,告訴了大老爺?”

“沒有啊!”

黃玉在張延齡面前一點脾氣都沒有,被踹了也只能默默忍受,跪下來道,“小人平時做事謹慎,莫說大老爺,就算咱府上一些不相干的下人,都不知小人在幹什麼。”

張延齡喝問:“那是誰在暗中通風報信?”

黃玉分析道:“侯爺,其實無論小人做什麼,都會在城防衙門留下案底,若大老爺有心過問,實在是瞞不住,除非他完全不管……可小人聽說最近大侯爺每天晚上都會上城頭視察,或許恰好被他看到咱們晚上送貨進城也說不定。”

張延齡一擺手:“這些事,回去再說,本候可不想招惹麻煩。”說完他還警惕地四下看了一圈,也是被沈溪治了一回後膽怯了,這次未將走私之事告知張鶴齡,就是怕走漏風聲。

等回到建昌侯府,張延齡把黃玉叫到自己房中,詳細問詢近來賺錢的情況。

黃玉一臉委屈:“還是之前的樣子,只能賺些辛苦錢……已派人去查是什麼人搗鬼,盤明市面上那些低價貨是哪裡來的,可效果不佳,每每查到半道線索就斷了,出貨的人很狡猾,似乎是提前作了防備!”

張延齡皺眉:“這可稀奇了,他不防朝廷,卻來防本侯,是否意味着他早就知道本侯會利用戒嚴的機會做買賣?”

黃玉不解地問道:“侯爺,您怎麼知道他們不是防朝廷?”

張延齡破口大罵:“你豬腦子啊!他出大批貨來平抑物價,朝廷知道了非但不會處罰,反而會大加褒獎!此人行事風格,爲何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黃玉道:“卻不知是誰?”

“那些老傢伙,現在都退下去了,說了你也不知道……這次事情太過稀奇,不調查清楚,本候寢食難安!”張延齡一邊琢磨,一邊道,“如果沈之厚這小子在京城,倒是會這麼做。難道你追查那麼多天,一點端倪都沒發現?”

黃玉膽怯地低下頭,小聲道:“也不是沒發現,城中都是各商會的人在搞低價傾銷,他們說有大莊家警示,此次戰事長不了,如果不抓緊時間出貨,等戰爭結束就會砸在手裡,不如趁着現在貨價比平時高許多,早些套現!”

張延齡一蹦老高,氣呼呼道:“如此說來就是這些商會玩花樣,什麼大莊家,分明是這些人找的藉口,故意跟本候搗亂……派人把他們的貨棧封了,就說京畿戒嚴,所有貨物都要統籌安排……哼,看他們能奈本候如何!”

黃玉神色間滿是爲難:“不過侯爺……這是順天府的事情,咱們的手伸太長的話,怕引來非議。”

“本侯說能行就行,誰敢阻撓,直接下獄法辦……本候就不信了,沈之厚都離京了,誰還敢跳出來跟本侯作對!也不看看現在京城是誰做主!”張延齡氣焰囂張地說道,“現在不用再調查貨物的來源,就封貨棧,有多少封多少,然後直接把他們倉庫裡的貨物拿來變賣,賺的銀子都是本侯的……誰想從本侯手中奪利,誰就是本候的敵人!”

第八二二章 畏罪自盡(第一更)第一三七二章 協議第一〇七八章 激將第五〇四章 情敵見面分外眼紅(第四更)第一七九八章 非唯一途徑第一七三四章 一把火之威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一三三七章 總有人情世故第一八七〇章 徒勞無功第二六三八章 矛盾重重第一七八章 老孃懷孕了第一七一一章 讓沈溪回朝第六五七章 血戰(上)第四一〇章 營救(第八更,送所有書友)第一七一四章 消息傳來第二一三八章 敢於納諫第二五一四章 一層轉一層第六六六章 逆轉(第一更)第一五〇一章 耗第二三〇五章 大人物第五五八章 出城迎敵(第三更)第九九一章 太子的矛盾糾結(第四更)第二五六六章 奇襲第一七三一章 面見太后第九八七章 謝恆奴有喜第一〇七七章 陰謀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二〇一〇章 事態擴大第一六二四章 君王不朝第二五五二章 出師未捷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一〇九九章 謝遷的妥協第一七三一章 面見太后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一八六七章 新年舊氣象第一〇四七章 一起上路(第二更)第一六二七章 穿州過府第二三一八章 暗流涌動第一六四九章 老鼠見到貓第一一三一章 姐妹花的歸宿(第三更)第二一八一章 無語第一〇二一章 大家族的規矩(第二更)第二三一七章 體諒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二二二六章 親自上陣第六八九章 爲人師表(第二更)第七一三章 外官內臣(第二更)第一八四章 美輪美奐的銀票第一六三三章 淘汰第五六五章 憨娃兒要回來了(第一更)第三三五章 鄉試(上)第一二一四章 照例執行第二一五四章 幾時出兵?第四五五章 請壽畫(第四更,盟主加更)第三八九章 太學放假第二四八八章 熱火朝天第五三三章 反常的脾性(第三更)第一四五〇章 病危第二六三六章 博弈第一三一九章 新閣臣人選第二二九章 分身不暇(第四更)第七九五章 爭取外調(第五更)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搶女人第二三四九章 抗議第三十章 賣畫租屋第七四一章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第八四六章 誰說不能斬?第一〇三一章 替班內閣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第六二九章 老臣(第一更,求保底月票)第三三三章 打腫臉充胖子第五二四章 以後講“廿一史”(第十二更)第二五八〇章 代理人之爭第一一八六章 太子監國(上)第一七七六章 分憂第四五五章 請壽畫(第四更,盟主加更)第二三四二章 價高者得第二〇一二章 三件事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一五五九章 當皇帝沒勁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二一七〇章 對策第九十五章 新鮮出爐第一九五四章 得意忘形第一一五五章 莫名的援兵第一五八二章 新皇面前的紅人第三一二章 小登科(第五更)第一五一四章 正朔第二〇九〇章 弄巧成拙第一四四五章 主帥與監軍第二四〇七章 造船之議第一七八三章 無人替代第一〇五一章 拉下臉(第二更)第一六六七章 多說無益第一四七九章 超出認知第二四六〇章 趕鴨子上架第七四二章 太子的借據第八二五章 分道揚鑣(第一更)第二二六二章 拒不合作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
第八二二章 畏罪自盡(第一更)第一三七二章 協議第一〇七八章 激將第五〇四章 情敵見面分外眼紅(第四更)第一七九八章 非唯一途徑第一七三四章 一把火之威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一三三七章 總有人情世故第一八七〇章 徒勞無功第二六三八章 矛盾重重第一七八章 老孃懷孕了第一七一一章 讓沈溪回朝第六五七章 血戰(上)第四一〇章 營救(第八更,送所有書友)第一七一四章 消息傳來第二一三八章 敢於納諫第二五一四章 一層轉一層第六六六章 逆轉(第一更)第一五〇一章 耗第二三〇五章 大人物第五五八章 出城迎敵(第三更)第九九一章 太子的矛盾糾結(第四更)第二五六六章 奇襲第一七三一章 面見太后第九八七章 謝恆奴有喜第一〇七七章 陰謀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二〇一〇章 事態擴大第一六二四章 君王不朝第二五五二章 出師未捷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一〇九九章 謝遷的妥協第一七三一章 面見太后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一八六七章 新年舊氣象第一〇四七章 一起上路(第二更)第一六二七章 穿州過府第二三一八章 暗流涌動第一六四九章 老鼠見到貓第一一三一章 姐妹花的歸宿(第三更)第二一八一章 無語第一〇二一章 大家族的規矩(第二更)第二三一七章 體諒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二二二六章 親自上陣第六八九章 爲人師表(第二更)第七一三章 外官內臣(第二更)第一八四章 美輪美奐的銀票第一六三三章 淘汰第五六五章 憨娃兒要回來了(第一更)第三三五章 鄉試(上)第一二一四章 照例執行第二一五四章 幾時出兵?第四五五章 請壽畫(第四更,盟主加更)第三八九章 太學放假第二四八八章 熱火朝天第五三三章 反常的脾性(第三更)第一四五〇章 病危第二六三六章 博弈第一三一九章 新閣臣人選第二二九章 分身不暇(第四更)第七九五章 爭取外調(第五更)第七二四章 跟皇帝搶女人第二三四九章 抗議第三十章 賣畫租屋第七四一章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第八四六章 誰說不能斬?第一〇三一章 替班內閣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第六二九章 老臣(第一更,求保底月票)第三三三章 打腫臉充胖子第五二四章 以後講“廿一史”(第十二更)第二五八〇章 代理人之爭第一一八六章 太子監國(上)第一七七六章 分憂第四五五章 請壽畫(第四更,盟主加更)第二三四二章 價高者得第二〇一二章 三件事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一五五九章 當皇帝沒勁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二一七〇章 對策第九十五章 新鮮出爐第一九五四章 得意忘形第一一五五章 莫名的援兵第一五八二章 新皇面前的紅人第三一二章 小登科(第五更)第一五一四章 正朔第二〇九〇章 弄巧成拙第一四四五章 主帥與監軍第二四〇七章 造船之議第一七八三章 無人替代第一〇五一章 拉下臉(第二更)第一六六七章 多說無益第一四七九章 超出認知第二四六〇章 趕鴨子上架第七四二章 太子的借據第八二五章 分道揚鑣(第一更)第二二六二章 拒不合作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