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五章 憨娃兒要回來了(第一更)

“憨娃兒要回來了。”

這是周氏近來常說的一句話。

周氏在家裡說,在藥鋪裡說,見到謝韻兒和惠娘說,見到街坊鄰居也這麼說,就算自己一個人在櫃檯後面發愣的時候也會說。說的時候臉上帶着燦爛的笑容,讓人見了不由感嘆一句,狀元的老孃怎麼傻了?

沈溪回鄉的消息在正月底傳到汀州府,周氏高興得不得了,在原來的計劃中,沈溪一年考勤期滿,要到四月才能從京城出發,六月纔會回汀州,如此足足早了四個月。

沈溪考上狀元后,周氏還沒見過兒子,只能從兒媳婦謝韻兒那裡得知一些兒子的消息,不過從別人嘴裡說出來,聽着總覺得不是個滋味兒,老是在興頭上得到個“妾身也不知”,讓她覺得非常掃興。

現在可好了,兒子回來,有什麼事她可以直接問兒子,怎麼去的京城,怎麼考上的狀元,鬻題案怎麼回事,當官才幾天怎麼就升官了……周氏把見到兒子後要問的話想得清清楚楚,嘴裡經常唸叨當作預演。

“姐姐別急着高興,小郎要先去泉州辦完公事,遲些日子才能回來。”惠娘提醒的話,如同一盆冷水澆在周氏身上。

周氏罵道:“這小子,好不容易回趟家,也不早點兒回來,去辦的哪門子公事?”

謝韻兒笑着解釋:“娘,相公去辦的可是皇差,那是皇帝交待下來的差事,相公能耽誤嗎?”

周氏不以爲然道:“欺負老孃我見識短?他才幾歲吶……皇帝有什麼差事自然會派那些老成持重的大臣去,會想到他?想的美,別是找個什麼理由到外面躲着,知道老孃我見了他,非擰他耳朵不可……”

“這小沒良心的,出去一年多也不回來看看他老孃……”

見周氏一邊罵一邊抹眼淚,惠娘和謝韻兒相視一眼,俱都無奈地搖頭。

周氏疼兒子自不用說,但她不懂得表達,在周氏看來,越是打罵越顯疼愛,可別人未必會這麼想。

周氏嫁進沈家門後,很長一段時間沒過過好日子,有錢也捨不得花,總想攢下來給兒子入學開蒙,可卻總是被大嫂王氏欺負騙走,如果不是離家進入縣城,估計會一直煎熬下去!

好在最苦的時光熬過來了,現在眼見着要過好日子,可心裡卻越想越覺得難過……兒子長大了,以後娶妻生子,心裡就沒自己這個老孃了,怎麼才能讓他記得我?不行,一定要打他、罵他,讓他怕了,纔會想到老孃!

可是……現在兒子當官了,據說比縣太爺的官還要大,我能打他罵他?

周氏糾結無比,不過很快她就不胡思亂想了,因爲從寧化那邊傳來消息,老太太李氏要帶着沈家一大家子到府城來,這是沈家第一次集體行動,拖家帶口到府城探望沈明鈞夫婦,當然最重要的是迎接沈溪。

本來老太太打算,沈溪既然從北邊回來,最好是直接回寧化,讓沈明鈞夫婦帶着謝韻兒一起到寧化等着便是。

老爹、老孃都在寧化,你怎麼好意思回汀州?

可老太太后來聽說,沈溪這趟要先往泉州府公幹,要回來也是從南邊折道而回,怎麼都得先到汀州府城,沈溪過汀州府城而不入實在說不過去,要是讓知府大人記恨上怎麼辦?

老太太一想,與其讓人笑話我孫兒跟他爹孃親,跟他祖母不親,乾脆我親自去汀州府城等孫兒回來,既顯得我開明大度,又能早幾天見到孫兒,說不定還能見到府尊大人,可謂一舉多得。

老太太把自己要帶一家人去府城的事一說,家裡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歡喜的是老三沈明堂夫婦。

沈明堂從京城回來後,把沈溪誇得那是天上有地上無,說他怎麼得到皇帝的器重,對王家少爺那叫一個好,幫助王家少爺成功當上了官,吧啦吧啦說了一大堆。聽說可以去府城接沈溪,他媳婦沈孫氏可高興壞了……三房這邊沒有讀書人,就指望以後能得到五房的眷顧。

沈溪此番回來,怎麼都得問問他何時能開府,到時候讓自己的兒子過去投奔,兼個小差事,只要進了官府,就此便有了鐵飯碗。

有歡喜的,就有發愁的。

發愁的是長房,尤其是長房媳婦王氏。

沈永卓過了府試後,考秀才遙遙無期,倒是跟他老爹考秀才一個德行,都是下屆復下屆,下屆何其多,這是準備學到老考到老了。

王氏剛提出分家,結果老二媳婦莫名其妙跑了,老太太如今把罪過賴到王氏頭上,以前給長房的吃穿都被平均了。

王氏憤憤不已:現在聽說小幺子要回來,老太太美得屁顛屁顛的,早把他大兒子和大孫子給忘了。

二房那邊,沈明有和錢氏相繼離家出走,如今杳無音信,幾個小的沒有父母撐腰,在家裡沒什麼地位,自然不敢有絲毫異議,可他們對於沈溪回來這件事還是很高興的,至少出去後別人尊敬羨慕的目光做不得假。

至於四房沈明新夫婦,人家根本就沒指望別人,如今沈元已經過了府試,今年過院試中秀才的機會很大。

沈元如今十五歲,在同齡人中屬於佼佼者。

四房齊心協力就想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既然他們可以指望自家兒子有出息,幹嘛要靠別人的蔭庇晉身官場?再說就算進了衙門做事,沒有功名根本就無法晉升,只能一輩子當個小吏。

不過老太太提出要往府城去的時候,沈明新夫婦還是贊同的,沈溪到底是沈家人的驕傲,自己家裡的人沒必要羨慕嫉妒,以後指不定兒子中了舉考中進士當官,還能靠沈溪幫襯,也算是好事一樁。

那頭沈家大宅的人各懷不同的心思,踏上前往長汀縣城的路程,這頭周氏則表現出一家未來主母的風範,準備迎接事宜。

這麼多人來了住在哪兒,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需要準備什麼等等,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周祥。

惠娘給置辦的沈家宅子是不小,可也住不下那麼多人,有男有女也不適合住在惠娘這個寡婦家,只能另外租個寬敞的院子住。

人手不夠需要臨時從外面借幾個丫鬟回來幫忙,廚房無法供應那麼多人吃飯只能調姐妹酒肆的大廚回來,讓你們好好嚐嚐名廚的手藝!

喝不慣井水我讓人給你們挑河水,既然來了一人送你們一身衣裳,裡外都有,保管比你們過年穿的都好。

三房、四房的人我看着順眼,一人我送他們兩身……

惠娘見周氏準備得如此詳細,不由笑着打趣:“姐姐這般操心,不想着分家了?”

“分家?鬼才想着分家呢。我現在是什麼身份?狀元的老孃!以後老太太若過世了,這沈家就是我來當家,我癲了傻了要跟他們分家?”

“我就是要讓他們瞧瞧,我可沒老太太那麼刻薄,老太太能給他們的我能給,給不了的我這兒也有!”

周氏滿臉得意之色。

我就是要氣氣老太太,還有大嫂王氏……讓她看着眼氣,當初老孃我指望你相公給我兒子開蒙,總坑我的錢不說還不領情。現在我想怎麼花錢就怎麼花,連老太太都管不着我,你有本事,讓你相公和兒子也中個狀元回來啊!

對此,惠娘只有報以苦笑。

真是彼一時此一時!

想到當初自家姐姐的苦,惠娘都想抹眼淚,夫妻倆在外打拼,不管賺了多少都要拿回家給老太太,還不能吭聲,但凡做的不合老太太心意,老太太就“家法伺候”。

想到沈明鈞被打得連路都走不了,惠娘就覺得膽寒……這是什麼老孃,居然連自己兒子下手都那麼狠?

現在可不同了,周氏的得意程度,已經不亞於當初的李氏。

好在這個姐姐,心眼還算實誠,對兒女好,對媳婦好,對我這個異姓妹妹也不錯,可誰又保證在自己婆婆耳濡目染下當家的周氏,能始終保持如此淳樸的心?

二月十三這天,搭着沈家滿門老小的馬車到了長汀縣城,沈明鈞夫婦親自出去迎接。

惠娘這還是第一次見到沈家所有人,等見到後,她才知道這是多大一家子。

第一代只有李氏一個,第二代五房人如今剩下四房,第三代可就多了,嫁出去的女兒沒回來,不過即便如此,孫子和孫媳婦,再加上三、四代人中懷裡抱着的,地上跑的,讓惠娘看了不由眼花繚亂。

我怎就沒有這麼大個家,孤苦伶仃?

惠娘有些爲自己悲哀,不過仔細想想,這家大了沒啥好處,想想周氏的苦,又覺得沒人管束其實是好事。

因爲周氏早就安排好了,再加上有心思縝密的惠娘幫忙,沈家人很快便安頓下來。

李氏到了藥鋪,說是要看看惠娘平日工作的地方,其實是想看望她的寶貝孫媳婦。

跟以前的態度不一樣,李氏如今對謝韻兒那是喜歡得緊,得知謝韻兒還在坐診,她總是埋怨和數落,不過也不知道她在埋怨誰……

以前肯定是說沈明鈞夫婦的不是,可自從沈溪中了狀元后,沈明鈞夫婦什麼都是好的,怎會有錯呢?

“小孫媳婦,別出來忙了,進去歇息一會兒,跟祖母多說會兒話。”李氏拉着謝韻兒的手不鬆開,熱情得讓謝韻兒無所適從。

“祖母……裡面坐。”

謝韻兒無比緊張,她見李氏的次數不多,可每次見面她總能想起老太太監督她跟沈溪合巹時的場景。

以前總覺得害羞,現在卻覺得歡喜交加,畢竟她已經真正跟沈溪合巹,不再只是演戲。

“七郎回來後,要多跟他在一起,嗯,至於這藥鋪啊,這些天你不用過來了,祖母這裡爲你準備了一些藥,你回頭服下。”

李氏手哆哆嗦嗦地從懷裡掏出一包藥來。

周氏有些哭笑不得:“娘,韻兒自己就是醫藥世家出身,您這操的什麼心啊?”

老太太沒好氣地道:“這藥跟你們平常用的藥不同,都是女兒家滋補身體用的,當初爲娘生你大伯的時候,便用過這藥。”

聽李氏如此說,謝韻兒便知道是什麼“藥”了,說到底,只是民間女人用來促使生孩子的偏方。

不知道還好,一明白,謝韻兒的臉“唰”地一下紅成一片。

***********

ps:第一更送上!

不出意外的話,等會兒還會有第二更,天子正在碼,請大家多多支持!求訂閱、、和鼓勵!

第七五五章 開彌封之前最後一道關口第一二三〇章 守備不當第二五九六章 草堂弔唁第二三二八章 相聚時難第四五四章 認錯(第三更,慶新盟主)第二六三五章 裂隙加深第一三〇四章 家宴謀劃(求月票)第一一四九章 合兵一處第二〇二〇章 英年早逝?第一五八章 他們是要私奔第二二三八章 目光放長遠些第九三八章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第二〇九〇章 弄巧成拙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七七四章 楊廷和第七七二章 陰陽調和理論第一三六八章 兩種作物(求月票)第一二四七章 先勝一場第二三二章 賊人難防第一四七二章 家不成家第二一八四章 結果第五八五章 功過賞罰(第五更,賀llhz掌門)第十四章 風箱第一六二二章 毒蛇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兒和孫姨第二六七七章 誰是誰的影子?第二三九章 射覆(第三更)第一六三三章 淘汰第一四一二章 本事第一七四〇章 主動權第三九七章 拜訪(第七更,賀磊洋盟主)第四七三章 明朝歷史消失的四年第九四〇章 各有所樂第二四五二章 權力之爭第二〇四〇章 以政策換利益第六一九章 我介意(第六更,謝新盟主)第一九四一章 雙管齊下第五二九章 王鏊告狀(第四更)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數(第一更)第八十九章 生意難保第六二四章 視察王恭廠(第四更,謝盟主)第一八三〇章 落井下石第一五七三章 肆無忌憚第一五六九章 功成北返第五八九章 一年兩升官(第二更)第二六一四章 互利共贏第四六四章 代師贈畫(第五更,謝書友)第二六一〇章 輿論中心第一九九七章 失心瘋第二四一〇章 怒火攻心第一九〇七章 碰壁第二六三一章 戰爭賠償第一九三六章 三不管第二二一三章 勸降第二四五四章 知情識趣第一一二六章 一失一得(第一更)第七一一章 少爺很忙(第五更)第一九三〇章 臨別饋贈第一三一四章 督湖廣、江西第九五七章 挑唆之罪第二一七八章 原則第一〇九九章 謝遷的妥協第一六二章 術業有專攻第二六七七章 誰是誰的影子?第二四八七章 爭搶功勞第七〇八章 大有可期(第二更)第二一二五章 制約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一八八三章 做文章第二六四二章 法制第七四三章 做朋友,但不能做親家第二六七三章 一物降一物第一二三九章 英勇無畏第二二〇七章 勝負之機第一二七七章 討公道第三〇三章 胖牛郎,刁織女(第三更)第六〇九章 培養炮手第二三六八章 偉大的女人第一六二七章 穿州過府第二二一章 老騙子第二六一四章 互利共贏第八三七章 大人聽岔了第二四一一章 交班進行時第二四七七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一〇八五章 戰爭財(第一更,求月票)第二二九一章 暴脾氣第一五〇七章 送糧第八一二章 誰跟你講道理(第一更)第七五〇章 貢院出題(第一更)第一二八八章 微妙的變化第一七五五章 並無隔夜仇第一〇一二章 四世同堂第一〇七五章 未雨綢繆(第二更)第七九一章 跳棋(第一更)第一三二四章 今非昔比(第二更)第二一九七章 戰場之外的精彩第八四一章 交易第二〇三一章 王瓊進京第二四五五章 受益者第二三七二章 事已至此
第七五五章 開彌封之前最後一道關口第一二三〇章 守備不當第二五九六章 草堂弔唁第二三二八章 相聚時難第四五四章 認錯(第三更,慶新盟主)第二六三五章 裂隙加深第一三〇四章 家宴謀劃(求月票)第一一四九章 合兵一處第二〇二〇章 英年早逝?第一五八章 他們是要私奔第二二三八章 目光放長遠些第九三八章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第二〇九〇章 弄巧成拙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七七四章 楊廷和第七七二章 陰陽調和理論第一三六八章 兩種作物(求月票)第一二四七章 先勝一場第二三二章 賊人難防第一四七二章 家不成家第二一八四章 結果第五八五章 功過賞罰(第五更,賀llhz掌門)第十四章 風箱第一六二二章 毒蛇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兒和孫姨第二六七七章 誰是誰的影子?第二三九章 射覆(第三更)第一六三三章 淘汰第一四一二章 本事第一七四〇章 主動權第三九七章 拜訪(第七更,賀磊洋盟主)第四七三章 明朝歷史消失的四年第九四〇章 各有所樂第二四五二章 權力之爭第二〇四〇章 以政策換利益第六一九章 我介意(第六更,謝新盟主)第一九四一章 雙管齊下第五二九章 王鏊告狀(第四更)第四六五章 我自有數(第一更)第八十九章 生意難保第六二四章 視察王恭廠(第四更,謝盟主)第一八三〇章 落井下石第一五七三章 肆無忌憚第一五六九章 功成北返第五八九章 一年兩升官(第二更)第二六一四章 互利共贏第四六四章 代師贈畫(第五更,謝書友)第二六一〇章 輿論中心第一九九七章 失心瘋第二四一〇章 怒火攻心第一九〇七章 碰壁第二六三一章 戰爭賠償第一九三六章 三不管第二二一三章 勸降第二四五四章 知情識趣第一一二六章 一失一得(第一更)第七一一章 少爺很忙(第五更)第一九三〇章 臨別饋贈第一三一四章 督湖廣、江西第九五七章 挑唆之罪第二一七八章 原則第一〇九九章 謝遷的妥協第一六二章 術業有專攻第二六七七章 誰是誰的影子?第二四八七章 爭搶功勞第七〇八章 大有可期(第二更)第二一二五章 制約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一八八三章 做文章第二六四二章 法制第七四三章 做朋友,但不能做親家第二六七三章 一物降一物第一二三九章 英勇無畏第二二〇七章 勝負之機第一二七七章 討公道第三〇三章 胖牛郎,刁織女(第三更)第六〇九章 培養炮手第二三六八章 偉大的女人第一六二七章 穿州過府第二二一章 老騙子第二六一四章 互利共贏第八三七章 大人聽岔了第二四一一章 交班進行時第二四七七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一〇八五章 戰爭財(第一更,求月票)第二二九一章 暴脾氣第一五〇七章 送糧第八一二章 誰跟你講道理(第一更)第七五〇章 貢院出題(第一更)第一二八八章 微妙的變化第一七五五章 並無隔夜仇第一〇一二章 四世同堂第一〇七五章 未雨綢繆(第二更)第七九一章 跳棋(第一更)第一三二四章 今非昔比(第二更)第二一九七章 戰場之外的精彩第八四一章 交易第二〇三一章 王瓊進京第二四五五章 受益者第二三七二章 事已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