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四章 雙簧

奉天殿內,衆大臣跪諫朱厚照,一時間朝議陷入僵局。

朱厚照怒氣衝衝站在那兒,想指責跪伏於大殿內外的大臣,卻也知道朝堂離開這些人玩不轉,不能說降罪就降罪,一定要以理服人。

恰在此時,一名大臣出列,拱手行禮後朗聲說道:“陛下,對於您親征之事,臣有話要說!”

聽到這聲音,無論是朱厚照還是大臣,都感覺一陣釋然,因爲說這話的人是兵部尚書沈溪。

所有大臣下跪勸諫時,只有沈溪沒有下跪,很多人都認爲皇帝御駕親征之事系由沈溪提出,所以沈溪出面支持朱厚照無可厚非。

朱厚照愣了一下,隨即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用熱切的目光望着沈溪,道:“沈卿家有什麼話,但說無妨!”

沈溪道:“依微臣看來,此番韃靼人犯邊,的確不用陛下御駕親征!”

“什麼!?”

朱厚照滿心以爲沈溪會替自己說話,卻沒想到沈溪上來跟謝遷的態度一致,竟然是勸阻他。

因爲沈溪的言語超出在場所有人預料,大臣們都詫異地擡起頭來,齊刷刷地盯着沈溪,一陣猛瞧,想知道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沈溪重複道:“臣認爲,陛下不必御駕親征,因爲當前有一件着緊之事,一定要先完成,才能顧及征伐韃靼!”

朱厚照皺眉問道:“沈卿家,你不會是想說……朕要先大婚,生個皇子,再把皇子立爲太子,那時纔可以出征吧?朕沒了後顧之憂,即便戰死疆場也有人繼承皇位,是這意思嗎?”

聽到朱厚照的話,大臣們心裡都有些發怵,這哪兒是一個皇帝應該說出來的話?

謝遷生怕沈溪說出什麼僭越之語,乾脆先下手爲強,跪在地上直接奏請:“即便陛下立了太子,也不可輕易出征,此爲大明江山穩固!”

朱厚照皺眉看了謝遷一眼,此時他對這位首輔大人充滿厭煩,隨後他又打量沈溪,擺了擺手,道:“沈卿家,你是什麼看法,索性一次說完吧,賣關子沒意思!”

“遵旨!”

沈溪再次行禮,道,“如同之前劉尚書所言,韃靼犯邊不過爲劫掠我邊民糧食,規模小,力度弱,待夏收結束,自然會撤兵,而陛下御駕親征,必然先做準備,從籌備到出兵,前後少說也得半個月,鑾駕和大軍一路跋涉前行,怎麼也需要十日纔可到宣府,到那時……韃靼人怕已揚長而去!”

朱厚照原本惱怒沈溪也阻礙他御駕親征,但聽完這番話,他才意識到一個問題:如果等感到宣府時韃靼人已經撤退,御駕親征確實沒有任何意義。

“那你……”

朱厚照原本想直接質問,既然你沈溪知道這些,爲何不早說?非要讓朕出醜?但他稍微猶豫了一下,變換口吻,道:

“朕可以直接起身往西北,不需做任何準備,單純以宣府兵馬跟韃子周旋,最好能找到韃子主力,將其一舉擊敗!”

沈溪道:“此事沒陛下想的那麼簡單!韃靼人犯邊原本就爲劫掠,若知道陛下現身宣府,三軍將士必會拼死效命,同時還有源源不斷的勤王大軍開往宣府,那時韃靼人定會望風而逃,陛下也只能無功而返!”

朱厚照望着在場跪滿大殿內外的大臣,氣急敗壞:“那你說說看,朕應該怎麼做纔不會讓韃子避戰?”

劉瑾見沈溪說得頭頭是道,想打壓一下,趕緊插嘴:“陛下,您的威嚴實在令韃靼人懼怕,您親征宣府,韃子逃竄是必然的事情,若您想跟韃靼人交戰,只有帶兵出塞……但如今朝廷上下準備不足,您忘了之前給沈大人兩年時間,讓他準備您御駕親征之事?”

朱厚照怒道:“閉嘴,你這狗奴才,正着反着說都是你有理……朕不想聽你廢話!沈卿家,繼續說下去!”

劉瑾心中那叫一個冤屈,暗道:“我這可是爲大明社稷着想,怎還捱罵?陛下爲何不罵姓沈的小子?”

沈溪正色道:“陛下,以微臣看來,若想讓韃靼人持續犯我邊境,只有採取誘敵深入之計,先給他們些甜頭。等把人引到預設之地,我大軍全線出擊,一舉擊潰敵人,如此陛下御駕親征纔有意義!”

“啊!?”

聽到這話,跪在地上的衆大臣都不敢置信地瞪大眼睛。

沈溪所說的話,讓他們覺得太過瘋狂,看沈溪的目光跟看一個瘋子沒什麼區別。

朱厚照眼睛眨了眨,臉上閃現迷惑之色,覺得沈溪說的話有點兒不靠譜,問道:“沈卿家,你……你這計劃,是否太過冒險了些?”

沈溪回答:“陛下連自己御駕親征都不覺得不妥,爲何誘敵深入,反倒在陛下這裡覺得是冒險呢?”

“這個……”

朱厚照略微有些尷尬,不知該怎麼與沈溪說下去。

劉瑾站起來,指着沈溪,大喝一聲:“沈尚書,你想把大明江山折騰到什麼地步才肯罷休?什麼誘敵深入,你當京城是你家菜園子,隨便可以讓韃靼人進出?陛下,沈之厚出言不遜,您應該立即治他的罪!”

劉宇見這狀況,立即出言幫腔:“陛下,朝臣言行不當,的確如劉公公所言,當治沈之厚欺君之罪,以儆效尤!”

“閉嘴!”

朱厚照怒氣衝衝地喝斥,“朕讓你們說話了嗎?一個個好像多有能耐一樣,卻都是膽小鬼!你們剛纔不是勸朕收回成命嗎?論軍事造詣,朝臣中誰有沈尚書高?你們誰曾領兵在與韃靼人作戰中奏凱過?”

被朱厚照一通喝斥,在場又沒了聲音,劉瑾只能乖乖地重新跪下,低下頭一語不發。

的確,涉及到軍事方面的成就,縱觀弘治末正德初這段時間,朝臣中能跟沈溪叫板的人幾乎沒有。

以沈溪功勳,整個弘治朝只有馬文升、劉大夏能跟沈溪媲美,但馬文升和劉大夏已經致仕,同時劉大夏取得的成績還是建立在沈溪的功勞上。沈溪如今是兵部尚書,涉及具體軍務,沒有誰比沈溪更權威。

若有人覺得自己更牛,就得拿出功勳來跟沈溪比一比,還得考慮是否能說服朝臣和皇帝。

沈溪可是憑藉累累戰功纔有今天的地位,跟那些紙上談兵的人截然不同。

朱厚照道:“沈卿家,你繼續說下去,旁人不愛聽隨他,朕願意聽,朕一直相信你有真本事,比之前朝衛青、霍去病和李靖也絲毫不遜色!”

朱厚照願意聽從沈溪意見,這來自於他對沈溪軍事才能的崇拜。

在朱厚照心目中,沈溪乃是堪比神明的存在,遇到再大的困難都能克服,任何戰事都能取勝,建立不世功勳,他以身爲沈溪學生爲榮,一直想找機會跟沈溪學習點兒兵法韜略……而所有這一切,又源自於他對戰爭的癡迷。

大臣們忍不住再次打量沈溪,將其當作一個不識好歹的狂人。

謝遷蹙眉,生怕沈溪說出一些忤逆之語,做出危害大明江山社稷的舉動,他想用眼神提醒,但奈何昂首站着的沈溪根本就沒留意跪在地上不顯眼的謝遷。

沈溪道:“韃靼犯邊,只爲騷擾和劫掠,如今有兩個解決方案,一是坐視不理,等韃靼犯境兵馬自行離開,這也是大明邊軍一向採用的策略;二則是出兵,想方設法與之一戰,可以震懾韃靼兵馬,令其一兩年內不敢犯我大明邊陲!”

朱厚照握緊拳頭:“沈卿家不必說了,朕覺得第二個方案纔是正途。一味避戰,損失的是我大明邊陲軍民,那些剛收穫的糧食,或者未來得及收割的糧食,都會爲韃靼人掠奪,此消彼長,韃靼更富足,軍力更強盛,我大明將士則有可能挨餓受凍,朕於心難忍!”

“陛下心繫邊陲將士,是爲仁君仁心,臣也認爲當如此!”沈溪道。

謝遷見無人出來阻攔沈溪說話,再也忍不住了,別人沒那資格,他卻不同,以資歷和朝中成就,沈溪跟他有不小差距。

謝遷站起來,厲聲喝問:“沈之厚,你以大明疆土爲餌,令韃靼人犯境深入,若是有個三長兩短,敢問你擔待得起嗎?”

朱厚照側頭看着謝遷,想說什麼,但想到謝遷跟沈溪關係,欲言又止,很多話連他這個皇帝也難以啓齒,尤其涉及文官間的紛爭。

沈溪反問一句:“若對韃靼犯邊置若罔聞,導致宣府有失,不知謝少傅是否擔待得起?”

“你!”

謝遷瞪着沈溪,有股上前掐架的衝動……士可殺不可辱,現在沈溪分明是在挑戰他這個三朝元老的權威。

沈溪沒有正眼打量謝遷,繼續對朱厚照說道:“若陛下領兵往宣府,韃靼人必會撤兵……故此,陛下不宜第一時間便親自前往,可派遣兵馬誘敵,若幾路人馬相繼兵敗,韃靼必會士氣大振,趁機襲擾我內關,那時陛下領兵出擊方爲上策!”

“不可!”

劉宇身爲吏部尚書,是部堂中官位最高的存在,他霍然從地上站起,反駁沈溪的說法,“沈尚書此計,未免太過冒險,若出什麼差池,居庸關有失,則京城危殆。”

謝遷打量劉宇一眼,平時他可不屑與其爲伍,但爲了阻礙沈溪所提誘敵深入之計,只能附和這位閹黨中堅的聲音:

“劉尚書所言不差,他在大同爲官多年,知道的情況比你沈尚書更加清楚,此事還是聽從劉尚書之議爲好,等韃靼兵馬自行撤走便可,實不宜與之正面交戰,更不適合採用佯敗誘敵之策!”

朱厚照不言不語,但在他心中,早已打定主意要御駕親征,心想:“按照沈先生所說,把韃靼人主力誘至居庸關一線,再好不過,到那時朕便可一展身手,也不用擔心韃子夾着尾巴逃走!”

沈溪看了看劉宇,又看看謝遷,微笑着問道:“陛下以本官掌兵部,卻不知二位大人,爲何屢屢對兵部分內之事指手畫腳?”

謝遷當即就想指責沈溪狂妄無禮,但想到此舉會破壞沈溪在朝中威望,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朱厚照聽到這話,終於找到接茬的由頭,堅持不移地站在沈溪一邊:“沒錯,朕之前制定兩年強兵國策,以兵部尚書沈卿家作爲主導者,旁人不得干涉,謝閣老和劉尚書似乎管得寬了些。”

“是否出兵,朕是否御駕親征,一切都要聽從沈卿家的意見,列位臣工各司其職便可!”

朱厚照一心想得到沈溪支持,讓他實現御駕親征的願望,於是強調和重申了沈溪的重要身份。

謝遷道:“陛下,若兵部尚書做事有錯,或者兵部內有弊政,也當以朝廷審覈,不能令兵部凌駕於朝廷之外!請陛下收回成命,將國策之事擱淺!”

劉瑾聽到這兒,得意非常。

謝遷跟沈溪爭得面紅耳赤,現在又提出將沈溪主導的國策擱淺,看起來這對鐵桿盟友似乎已經徹底翻臉。但隨即他便擔心起來:“謝老兒爲何突然提兵部弊政?難道此舉有何深意?”

就在劉瑾隱隱不安時,朱厚照順口把話說出來:“兵部內的事情,一切由兵部沈尚書做主,旁人不得干涉,至於朝中弊政……”

說到這兒,朱厚照突然記起自己好像委命劉瑾去查兵部弊政,現在兩道聖諭相互矛盾了。

看起來應該先入爲主,得優先照顧劉瑾的顏面,但現在朱厚照騎虎難下,若是繼續讓劉瑾得逞,那沈溪在兵部說了不算數,無法主導一切,也就沒辦法再出來力排衆議支持他御駕親征了。

朱厚照琢磨:“我想圓御駕親征的夢想,滿朝上下包括劉瑾在內都反對,只有沈先生一人支持,我現在可不能拆沈先生的臺!”於是他道:“朕之前說過,兩年內,大明一定要做到富國強兵,這一基本國策不容更變,就連朕也不能收回成命,但凡涉及兵部之事,爾等不得干涉!”

謝遷顯得很氣惱:“陛下,若兵部做事不當,會令大明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陛下請三思!”

“陛下請三思!”

在場不管是文官集團還是閹黨的人,全都附和謝遷,伏地向朱厚照提請。

劉瑾此時最爲着急,他剛把兵部審查權拿到手,突然間就失去了,如此一來,即便日後朱厚照不御駕親征,兵部他也難以把控了。

劉瑾悶悶不樂:“別是沈之厚跟謝於喬事先說好了,故意因爲一些事起矛盾,在我面前演雙簧吧?看起來謝於喬是在幫我說話,實際上卻是幫沈之厚拿回兵部統轄權,這樣就可以針對和打壓我!”

朱厚照一擺手,態度堅決:“朕的決定不容置疑,你們若有意見,就該在朕提出基本國策時申訴,現在再說已經遲了,兩年強兵國策絕對不容更變!”

“陛下!”

“陛下!”

跪諫的人遍佈奉天殿內外,許多大臣憂心忡忡,覺得皇帝給沈溪的權力實在太大,完全讓兵部脫離朝廷審覈,等於說兵部在朝廷外就是一個獨立的小朝廷,無論內閣、司禮監、都察院等衙門,對兵部都沒了審覈權限。

朱厚照厲聲道:“誰再有非議,朕便當他是欺君罔上,危害大明社稷,決不輕饒!沈卿家,你繼續說下去,誘敵深入後,朕應該如何做?”

此時朱厚照在等沈溪一句話,那就是等韃靼人深入大明腹地,他就可以御駕親征了。

沈溪順理成章地道:“如若韃靼人殺到居庸關一線,陛下御駕親征,當無任何問題!”

“沈尚書,你這是要禍國殃民哪!大明江山,或許因此而失去!”沈溪身後突然傳來一聲喝罵。

沈溪沒有回頭,朱厚照則站起來怒斥:“誰敢在朝堂上造次?”

奉天殿畢竟不是乾清宮,這是大明皇宮主殿,因爲實在太過寬大,無論是聲音還是視線都受到一定阻礙,之前是誰說的話竟無從查證。

奉天殿內外又陷入死寂。

沈溪不爲所動,道:“既然陛下已做出決定,要誘敵深入,當派京營數千兵馬,出居庸關往宣府……臣之前曾提請陛下,調地方衛所兵馬換戍京師,形成輪調,請陛下就此批准,如此連徵調宣府和戍衛京師之兵馬都有着落了!”

朱厚照驚訝地問道:“沈先生提請過這件事嗎?爲何朕不知曉?”

說完,朱厚照打量劉瑾和謝遷,問道,“是內閣沒有把奏本呈遞上來,還是奏本沒過司禮監?”

謝遷當然知道奏本壓根兒就沒走內閣這條途徑,是沈溪送到宮裡,卻被劉瑾找機會給扣下了。

劉瑾以爲這件事朱厚照不會知曉,沒想到剛發生,沈溪便在朱厚照面前告狀了。

謝遷道:“回陛下,但凡過內閣奏本,一律都會送往司禮監,請陛下明察秋毫!”

“那就是你們司禮監的過錯了?”

朱厚照瞪着劉瑾,“劉公公,你可真是當得好差事啊……朕之前不是說過嗎,沈尚書的奏本,直接呈遞給朕便可,你不是想矇騙帝王吧?”

劉瑾嚇得趕緊磕頭辯解:“陛下,或許奏本剛入宮,老奴沒看過……沈大人,您說說,奏本送到何處去了?”

沈溪正要說話,朱厚照一擡手:“具體是誰的過錯朕不想追究,但既然沈卿家已把事情說明,那朕就直接批准。從今日開始,京師兵馬要進行輪調和換防,此將成爲國策之一部分,立即執行!”

第一〇六八章 平靜的宮闈第一六五五章 應對之策第六九〇章 爲之歡喜爲之憂(第三更)第八五六章 當面好說話第二六五九章 這是什麼操作?第四九〇章 被休沐(第三更)第七五〇章 貢院出題(第一更)第一〇八九章 心腹第一七一章 金秋(求訂閱和月票)第二〇〇九章 銘記於歷史的女人第二六〇五章 不忍故人第二一三三章 皇帝的軍營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四七六章 落榜的武舉人(第四更)第九九〇章 成大事者(第三更)第八三四章 從鹽引入手第一九八四章 上位第三六八章 不勝酒力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一七九三章 小心眼兒第六〇七章 文科男和理工男的區別第二三一七章 體諒第三八二章 嚴嵩是個暴脾氣第六三二章 知情不舉(第四更)第八〇六章 老爺回府了(第四更)第五三六章 皇后的囑託(第一更)第二二八九章 遭遇戰第七一九章 門庭若市(第八更)第一二九六章 獻不完的首級第二〇四一章 過節第二四九章 教媳有方第八六二章 私鹽也是鹽(第二更)第八十三章 一層窗戶紙第一八七七章 另請高明第四三一章 傳臚大典(第二更)第九三四章 請罪第一八六章 臨別送畫第一三六五章 準備第七二七章 事情不好收場第九六七章 連坐法第一三三一章 得嘗所願第九七七章 皇位更迭演習?第六二四章 視察王恭廠(第四更,謝盟主)第二二二二章 橫豎都倒黴第一二四〇章 千鈞一髮第二四九八章 要錢第八章 啓程第二三七七章 還她自由第二〇四一章 過節第二一六〇章 聯合告狀第六十章 買丫鬟第一二一一章 形勢危急第二五一一章 割捨第二〇二一章 這是要造反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三十六章 官司第七八〇章 共商票擬第一九三四章 張懋的支持第二三八二章 勢力之爭第一六九八章 會面第一五九四章 救高家唯一之人第二一〇六章 自虐第一四六四章 宮喪第二四九四章 一門學問第一五六八章 老資歷第五八七章 功或過?(第七更,再謝書友)第一〇六六章 不好交待(第三更)第一一五二章 臨戰第五十七章 神秘的小蘿莉第九二八章 酷刑第一八六三章 對峙之局第一五〇章 最是纏綿女人心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六三六章 都是來通知我一聲的第八〇六章 老爺回府了(第四更)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第一六四五章 宮市第四四三章 同爲神童,結局各異(第五更)第二〇八章 院試本就沒那麼簡單第八七〇章 李衿的紅妝第一二二三章 急個甚?第一一五三章 戰起第七九〇章 龍體有恙第二四九九章 共鳴第五二八章 稚子高見(第三更)第五〇七章 使節與番僧(第一更)第一六一四章 誤打誤撞第一六三三章 淘汰第一〇四二章 冷眼旁觀(三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七三二章 縱火案第六〇〇章 不安於平庸(第三更)第六〇二章 守節(第一更)第八三六章 借衙門審案第一五〇六章 缺糧第二二九章 分身不暇(第四更)第三〇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第七更)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一一一二章 留一份,奏一份(第三更)第一四二〇章 權力核心
第一〇六八章 平靜的宮闈第一六五五章 應對之策第六九〇章 爲之歡喜爲之憂(第三更)第八五六章 當面好說話第二六五九章 這是什麼操作?第四九〇章 被休沐(第三更)第七五〇章 貢院出題(第一更)第一〇八九章 心腹第一七一章 金秋(求訂閱和月票)第二〇〇九章 銘記於歷史的女人第二六〇五章 不忍故人第二一三三章 皇帝的軍營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第四七六章 落榜的武舉人(第四更)第九九〇章 成大事者(第三更)第八三四章 從鹽引入手第一九八四章 上位第三六八章 不勝酒力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一七九三章 小心眼兒第六〇七章 文科男和理工男的區別第二三一七章 體諒第三八二章 嚴嵩是個暴脾氣第六三二章 知情不舉(第四更)第八〇六章 老爺回府了(第四更)第五三六章 皇后的囑託(第一更)第二二八九章 遭遇戰第七一九章 門庭若市(第八更)第一二九六章 獻不完的首級第二〇四一章 過節第二四九章 教媳有方第八六二章 私鹽也是鹽(第二更)第八十三章 一層窗戶紙第一八七七章 另請高明第四三一章 傳臚大典(第二更)第九三四章 請罪第一八六章 臨別送畫第一三六五章 準備第七二七章 事情不好收場第九六七章 連坐法第一三三一章 得嘗所願第九七七章 皇位更迭演習?第六二四章 視察王恭廠(第四更,謝盟主)第二二二二章 橫豎都倒黴第一二四〇章 千鈞一髮第二四九八章 要錢第八章 啓程第二三七七章 還她自由第二〇四一章 過節第二一六〇章 聯合告狀第六十章 買丫鬟第一二一一章 形勢危急第二五一一章 割捨第二〇二一章 這是要造反第二五七八章 改革第三十六章 官司第七八〇章 共商票擬第一九三四章 張懋的支持第二三八二章 勢力之爭第一六九八章 會面第一五九四章 救高家唯一之人第二一〇六章 自虐第一四六四章 宮喪第二四九四章 一門學問第一五六八章 老資歷第五八七章 功或過?(第七更,再謝書友)第一〇六六章 不好交待(第三更)第一一五二章 臨戰第五十七章 神秘的小蘿莉第九二八章 酷刑第一八六三章 對峙之局第一五〇章 最是纏綿女人心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六三六章 都是來通知我一聲的第八〇六章 老爺回府了(第四更)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第一六四五章 宮市第四四三章 同爲神童,結局各異(第五更)第二〇八章 院試本就沒那麼簡單第八七〇章 李衿的紅妝第一二二三章 急個甚?第一一五三章 戰起第七九〇章 龍體有恙第二四九九章 共鳴第五二八章 稚子高見(第三更)第五〇七章 使節與番僧(第一更)第一六一四章 誤打誤撞第一六三三章 淘汰第一〇四二章 冷眼旁觀(三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七三二章 縱火案第六〇〇章 不安於平庸(第三更)第六〇二章 守節(第一更)第八三六章 借衙門審案第一五〇六章 缺糧第二二九章 分身不暇(第四更)第三〇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第七更)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一一一二章 留一份,奏一份(第三更)第一四二〇章 權力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