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五三章 暫時無憂

朱厚照撤兵進入安慶府城懷寧,寧王兵馬緊隨其後,一路逼近,消息很快傳播到江南各處。

帶兵四平八穩的魏國公徐俌得到安慶府緊急調兵軍令,還是以聖旨下達,用詞非常嚴厲,讓他領兵快速前往增援,否則軍法從事。

徐俌本來就沒什麼領兵經驗,這次行軍速度異常緩慢,他輕視了江岸行軍的困難程度,從南京向西南進發,一路上江河險阻不斷,有些河流太過湍急,架橋非一天時間可以完成,所以時間拖得難免有些長。

走到半道,突然知悉皇帝親自率領的兵馬出了狀況,倉促之下不知該如何應變。

徐俌沒有召集將領舉行會議,只是將徐程叫來。

徐程作爲頭號幕僚,專門留在徐俌身邊爲他出謀劃策。

徐程得知皇帝倉皇撤兵的情況後,頗有顧慮:“公爺,皇命既已下達,咱沒有選擇餘地,不抓緊時間馳援不成啊。”

徐俌生氣地道:“要快也要快得起來啊……你說要過長江,還得咱手裡有船才行……船隻都讓陛下帶走了,咱現在行軍途中,臨時去哪兒徵集船隻?”

或許是感覺自己堂堂南京留守,軍中僅次於英國公的二號大佬,在行軍佈陣上卻絲毫也沒有話語權,徐俌很是氣惱,那種被別人左右的感覺讓他極度不爽,說話語氣很衝。

徐程無奈道:“公爺,其實不但咱,難道別人就不鬱悶了?陛下御駕親征這事兒本就不靠譜,本來讓沈大人領兵平亂,幾千或者上萬兵馬就能輕鬆解決的事情,根本耗費不了多少帑幣,大家也都能輕省許多……”

“偏偏陛下逞能,看看現在情況如何?他親自統領五萬軍容整齊的兵馬,一路都是乘船,毫不費力,照理對敵時應該摧枯拉朽,結果戰事沒開啓就已遭遇大規模折損,貽笑大方……若咱不去,陛下出了事,那所有責任可能都要歸到公爺您身上……”

徐俌冷笑不已:“本公領兵從陸路進發,一路山川險阻,不說別的,就說眼前的銅官山,後勤輜重部隊動一步都很困難,沒有兩天時間根本過不去……陛下那邊出了事,幾時要本公承擔責任?”

徐程看了看左右,最後壓低聲音道:“陛下真出了事倒也沒什麼,那寧王要坐天下,非得籠絡咱魏國公府不可……但若陛下在各路勤王大軍支援下,反敗爲勝,又或者平安逃到廬州府等地,肯定會找咱的麻煩……”

“爲今之計,趕緊去信南京,幫忙籌措船隻;同時咱也要抓緊時間行軍,既然全軍速度緩慢,那就分出部分兵馬,輕車簡從,加速趕往牛頭山一線構築防線……不管怎麼樣,都要讓陛下看到咱的忠心啊!”

……

……

朱厚照兵困安慶府的消息傳到南京城。

留守南京的鎮守太監張永趕緊把剛上任南京兵部尚書的王倬叫來,讓王倬立即再徵調五萬人馬,乘船緊急救援安慶府城。

王倬聽到張永的要求後,面色難看:“張公公,之前十萬大軍還是臨時拼湊出來的,江南各地的將士幾乎被掏空……這江南繁華之所,畢竟不是九邊百戰之地,一時間從何處徵調五萬人馬?”

張永怒道:“咱家不管這些……陛下安全大於一切,必須湊出五萬兵馬來……本來還說會以九江府爲主戰場,但現在看來安慶府城一戰便會決定此番平叛戰爭走向……陛下只有在安慶府城下擊敗逆王大軍後,纔可長驅直入,徹底消滅逆王……”

王倬作爲兵部尚書,深諳兵法,苦笑道:“安慶府城牆高深,只要陛下據城死守,賊軍哪裡那麼容易攻陷?只要等魏國公統領的兵馬趕到,賊軍便不戰而退。”

張永瞄着王倬,目光兇戾:“聽你這話裡的意思,那就是拒不配合咯?”

王倬趕緊拱手:“在下並無此意,只是臨時拼湊起來的兵馬沒有戰鬥力,再者陛下也未下達諭旨,我等臨時集結大軍,只怕有人會認爲咱僭越行事,到時被人蔘一本的話……”

張永一擡手:“我們是出兵支援安慶府城,又不是造反,怕什麼怕?”

王倬搖頭:“外人可不會這麼想,最怕的還是陛下生出誤會來……張公公,現在臨時籌集兵馬來不及,不如……請示一下沈國公,您看如何?”

提到沈溪,張永的臉色越發難看。

作爲欽命到江南掌兵之人,張永政治覺悟很高,他看得出朱厚照跟沈溪間的嫌隙在何處,稍微思索便斷然搖頭。

“非到萬不得已,不能勞駕沈大人。就算要請動,也一定是陛下下旨纔可,我等絕不能貿然行事。”

王倬攤開手:“那在下對於此事就無能爲力了。”

張永氣憤地道:“你無能爲力?你是剛上任的南京兵部尚書,陛下有何三長兩短,你就算有九個腦袋也不夠掉的。”

王倬沒有跟張永爭論,息事寧人道:“張公公勿着急,現在情況並未見得有多糟糕……陛下是折損一些兵馬,但主力還在,寧王根本就沒有能力攻下安慶府城,現在最多是以安慶府爲界,敵我形成對峙之勢。”

“若擔心陛下犯險的話,可以派出船隻,接應陛下回南京,甚至在下可以代替陛下領兵打這場仗。”

張永不屑地問道:“聽你這話裡的意思,是讓陛下臨陣退縮?”

王倬趕緊擺手:“在下絕無此意,只是現在要耐心觀察戰局發展,從南京到安慶府城並不遠……安慶府城乃南京上游門戶,出了事南京這邊的日子也不好過,難道在下會不着緊?但問題是咱們不能自亂陣腳,爲人臣子,當聽從陛下調遣爲上。”

“這……”

張永臉色不怎麼好看,雖然名義上他的權力比王倬大,但實際調兵權還是在王倬身上,他最多算是“監軍”。

在王倬拒不配合的情況下,張永真沒太好的辦法。

王倬從懷裡拿出一份小冊子,道:“這裡是南京士紳捐贈的錢糧物資清單,加上之前咱準備的那些,可以早一步運往安慶府城……從現在開始,要做長久作戰的準備,寧王兵馬從江西出來,想要進南京城,非得攻取安慶府城不可……我們只要以安慶府城作爲屏障,形成拉鋸戰態勢,寧王肯定支撐不下去,最後只能敗亡。”

張永咬牙切齒道:“聽你的意思,讓陛下留在前線犯險?”

王倬驚訝地問道:“張公公,咱大明從太宗開始,不一直都是天子守國門嗎?現在陛下在安慶府城內,將士必定上下一心,死戰到底,以安慶府城的堅固程度,如何可能有失?各地勤王兵馬需要時間準備,切忌心急做錯事,步步爲營方爲上策。”

……

……

朱厚照雖然被困在安慶府城,但並未感覺到戰爭帶來的壓力。

此時寧王的主要目標其實不在安慶府,而是肅清江西內部,建立起有效的統治,籌集兵馬和糧草。

同時,寧王還派出說客去遊說江西周邊省份的官員和將領歸順,有的許以高官厚祿,有的則虛言恐嚇,無所不用其極。

與此同時,寧王派出渡江劫營的兵馬,也在着手鞏固他們的勝利果實,將之前朱厚照統領的、未能及時撤回安慶府的殘兵收攏起來,組建用以攻城的敢死營。

雖然雙方至今沒有開戰,但寧王表現出了極高的軍事素養,隨着皇帝統領的兵馬撤退到安慶府城,朱厚照身上的帝王光環正在逐步消退。

寧王的英明神武與朱厚照的胡作非爲形成鮮明對比,有靖難之變的先例,一些搖擺不定的官員和將領彷彿找到了方向,開始暗中支持寧王,寧王的叛軍隊伍迅速發展壯大。

這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傳到新城,爲沈溪知悉。

沈溪未召集麾下將士商議,相反還刻意彈壓一些傳聞,儘管安慶府的戰報如雪片一般傳來,沈溪依然禁止麾下將士私下議論。

軍中秩序井然,將士們甚至還產生一種自豪感……看看,沒有沈大人,就算皇帝御駕親征也就那麼回事。

沒有沈大人咱大明就打不了勝仗!

新城並未因安慶府的戰事產生太大影響,沈溪出征歸來後,新城建設步伐加快,而第一批將士的親屬這時已抵達新城,讓將士的心逐步安定下來,工作熱情大大增加。

“……大人,現在看來安慶府城有驚無險,寧王一時顧不上跟朝廷兵馬交戰,不過過個十天半月,寧王將江西和湖廣的事情處理完畢,就要全力攻取安慶府城了,到那時大江上可能會爆發一場空前慘烈的船戰……”

雖然沈溪讓雲柳好好休息,不要太在意前線發生了什麼事情,還讓她負責新城各大工廠的管理工作,但云柳就是閒不住,僅僅依靠手裡掌控的諜報人員,就調查到遠比朝廷體系更爲詳盡的情報。

跟了沈溪這麼多年,雲柳的眼界提升很快,對於戰事的分析和判斷,連沈溪聽了都不由點頭讚許。

雲柳繼續道:“南京現在無法抽調兵馬援救安慶府,不過魏國公統領的兵馬正加速開往牛頭山一線,江左的寧王兵馬開到黃石磯時已是強弩之末,根本就沒有餘力繼續東進,所以大概率雙方會在安慶府城江對岸的地區對峙。”

沈溪嘆了口氣:“其實陛下只要稍微勇敢一點,退到安慶府城次日整頓好兵馬,抽調一部分過江,不怎麼費力就可以擊潰寧王派出的先鋒兵馬……自從起兵以來,寧王兵馬就未好好休息,戰力十不存一,可惜啊可惜……”

“另外,聽說過江偷襲陛下營地的寧王兵馬不足萬人,只要構築營地時稍微用點心,何至於有這麼一場近乎於慘敗的撤退發生?”

雲柳道:“畢竟不是誰都像大人這般指揮若定……寧王整頓好內部後,下一步的進攻重點便是安慶府城,但目前看來,寧王沒有任何機會攻下安慶府城。無論是兵力對比,或者是堅固的城防,再或者人心向背,寧王都沒有可能……”

沈溪道:“僅以當前的情況看,確如你所言,寧王沒機會染指安慶府城,反而會因冒進而令後方不穩。”

說到這裡,沈溪話鋒一轉,“但現在問題的關鍵是,沒有人敢在陛下前面去攻打九江府乃至南昌府,軍功都要給陛下留着,寧王完全可以孤注一擲,調集全部兵馬攻打安慶府城,一切都要看寧王是否有此魄力。”

“若真如此的話,陛下待在安慶府城未必能保得周全,一切都要看江對岸的魏國公如何用兵了!”

……

……

江南形勢驟然緊張起來。

沈家一大家子人在抵達揚州城前,路途還算平順,結果纔在揚州休整一日,稍微緩解疲勞後準備乘船前往新城,得知前往長江以南的水路和陸路關卡皆已封閉,除非有兵部調令,否則船隻一律不能出港,一大家子就這麼困在了揚州城。

謝韻兒派人去打探消息,結果不太妙,原來是江西地方藩王謀逆,朝廷派出兵馬前去平叛,如今長江以及運河都變得不安全起來,頓時緊張無比。

“不知老爺是否帶兵去前線了?”謝韻兒一臉憂色。

一旁的小玉連忙安慰:“夫人,並未聽說老爺領兵之事,外間傳言,都說是皇上親自領兵平亂,真實情況應該相差不大。現在我們只是過不了江,安全方面還是有保證的!聽說很快揚州城便會戒嚴,提防寧王水師突然南下,在內奸策應下偷城成功,如此一來普通人根本無法出城。”

謝韻兒目光熱切:“說的也是,老爺領兵的話,情況不會這般危急……老爺真的沒去江西平叛?”

小玉想了想,認真點頭:“應該是這樣,但既然是藩王造反,事情想必鬧得很大,老爺現在不去,可能後面也會去,只是現在南京和老爺那邊能獲取的消息太少,咱滯留揚州城,可能很久才能渡江南下。”

謝韻兒搖搖頭:“若只是平亂的話,一兩個月就能成,但若不是老爺領兵,事情就不好說了……希望一切順利吧。”

……

……

謝韻兒去驛丞那裡打聽,進一步確定沈溪沒有領兵去江西后,不由放寬心,對於眼前的事情也就處之泰然了。

倒是周氏不知從何處聽來一些小道消息,緊張之下跑來見兒媳婦,想知道兒子的確切情況。

“憨娃子不會又帶兵打仗了吧?把咱這老老小小叫到江南,他卻出征了,這不是給咱添堵嗎?這兩天他沒派人來送信?”

周氏的語氣更像是質問。

沈溪幾乎從來不派人跟周氏打招呼,有什麼事一定是通過謝韻兒,再由謝韻兒之口轉告。

在周氏這樣傳統女人的心目中,她這個當孃的纔是真正的“一家主母”,在沒出事時她或許不太在意,但現在江南動盪,周氏的不滿情緒迅速飆升。

謝韻兒道:“娘,這次相公真沒派人來送信。不過已打探清楚了,相公沒有統兵,現在還在新城那邊,娘不用擔心。”

周氏板着臉,氣呼呼地道:“外面聽幾句傳言就當真了?這些年朝廷打仗,哪次少了他?老孃就不信這次皇帝不派他去!”

面對周氏的質疑,謝韻兒不敢頂撞……她很聰明,知道婆婆正在生悶氣,她不想觸這個黴頭。

周氏在那兒乾生氣一會兒,再次出言問道:“有亦兒的消息嗎?皇帝御駕親征,她這個皇后去了何處?”

謝韻兒微微搖頭:“消息不多,不過聽說……皇后娘娘在南京……”

“那咱就去南京。”周氏態度堅決,“這揚州多大一座城?進了南京咱就不用擔心賊匪攻城了。”

謝韻兒皺眉:“娘,話雖如此,但現在咱不好出城啊,城外各處道路都封閉了,水道不讓走,聽說現在城池也要戒嚴……”

周氏不屑一顧,發問道:“普通人是沒法走,但咱是普通人嗎?我兒乃兵部尚書,我閨女乃當今皇后,我們要去南京,揚州城內的官兵都有責任護送……哼,還想阻擋老孃的路?沒門兒!”

第一一八二章 天經地義第二一五七章 捱打第四〇七章 大學士(第五更,盟主加更)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二六五三章 利用第一三七四章 要錢第二四〇七章 造船之議第一〇七二章 進兵餘波第一九三八章 事成第一四一一章 至孝第一六五七章 閹狗第二八五章 學藝不精(第四更)第五〇二章 熊孩子(第二更)第一〇三六章 回絕(第三更,求保底月票)第二五九七章 驚魂未定第二五〇九章 不出所料第三〇九章 女大當嫁(求贊)第一二〇四章 活見鬼第一五三七章 刁婦第二三二一章 聯盟第四五八章 王瓊告狀(第七更,獻書友)第二六三一章 戰爭賠償第二四七章 勾心鬥角(第十一更)第一九九一章 塵埃落定第一〇〇二章 不知者無畏第一六九五章 覈查第一〇三九章 送福利(第六更)第二三〇七章 荒村帝王第二四六九章 爭權奪利第一〇五一章 拉下臉(第二更)第二五三二章 下一步計劃第二六五六章 反向成全第一九二四章 不慌不忙第九四三章 東南未平,西北又起第八一六章 同坐一條船(第一更)第二〇八三章 坐山觀虎鬥第二四二七章 不幸言中第一七六〇章 夫何在?第一〇一八章 回京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門第一九〇五章 地主之誼第三三六章 鄉試(中)第六八七章 去草原的使節(第四更)第五四〇章 天大的喜事(第五更,謝書友)第一七五二章 指手畫腳第二四七五章 不給面子第一二九章店招第六十三章 擴大經營第六八二章 鄉試主考第九十八章 火鍋宴第一四五二章 兩個沈家第三二七章 忍無可忍第六〇一章 何時熬出頭(第四更)第一三九二章 無君無父第一二九章店招第二〇六四章 強勢的女人第三五八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五更)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八二四章 官場的人脈資源(第三更)第一一七六章 困城(下)第二四九章 教媳有方第九六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六六四章 最後的對策第一五六〇章 朕的理想第三六七章 拜見謝鐸(第四更)第一五二八章 再次南下第二一九章 心服口不服(第六更)第一三二一章 變着法送禮第三一二章 小登科(第五更)第二一〇二章 出城見客第二二六三章 杯葛第四八九章 未竟的婚禮(第二更)第一二二章 順利解決第二四四五章 拒之營外第一三〇二章 沒着落第一四六章 最強智計小諸葛第九一四章 請個先生不容易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一五一四章 正朔第二五三九章 你回我走第一五六〇章 朕的理想第五十二章 同行如敵國第九三一章 鐵證如山第一七九八章 非唯一途徑第一一一五章 知己?(求保底月票!)第五八一章 據不知情(第一章)第一三五七章 總督府是閻王殿?第二五二四章 行程第一七三三章 比竇娥還冤第一七一八章 變法第九〇六章 沈扒皮(第三更)第二五一五章 大衢山第五五四章 案中有案(第二更)第一九〇七章 碰壁第二九〇章 美人相求(第九更)第二五五〇章 只怕小人言第三四〇章 不敢苟同(第五更)第三〇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第七更)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
第一一八二章 天經地義第二一五七章 捱打第四〇七章 大學士(第五更,盟主加更)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二六五三章 利用第一三七四章 要錢第二四〇七章 造船之議第一〇七二章 進兵餘波第一九三八章 事成第一四一一章 至孝第一六五七章 閹狗第二八五章 學藝不精(第四更)第五〇二章 熊孩子(第二更)第一〇三六章 回絕(第三更,求保底月票)第二五九七章 驚魂未定第二五〇九章 不出所料第三〇九章 女大當嫁(求贊)第一二〇四章 活見鬼第一五三七章 刁婦第二三二一章 聯盟第四五八章 王瓊告狀(第七更,獻書友)第二六三一章 戰爭賠償第二四七章 勾心鬥角(第十一更)第一九九一章 塵埃落定第一〇〇二章 不知者無畏第一六九五章 覈查第一〇三九章 送福利(第六更)第二三〇七章 荒村帝王第二四六九章 爭權奪利第一〇五一章 拉下臉(第二更)第二五三二章 下一步計劃第二六五六章 反向成全第一九二四章 不慌不忙第九四三章 東南未平,西北又起第八一六章 同坐一條船(第一更)第二〇八三章 坐山觀虎鬥第二四二七章 不幸言中第一七六〇章 夫何在?第一〇一八章 回京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門第一九〇五章 地主之誼第三三六章 鄉試(中)第六八七章 去草原的使節(第四更)第五四〇章 天大的喜事(第五更,謝書友)第一七五二章 指手畫腳第二四七五章 不給面子第一二九章店招第六十三章 擴大經營第六八二章 鄉試主考第九十八章 火鍋宴第一四五二章 兩個沈家第三二七章 忍無可忍第六〇一章 何時熬出頭(第四更)第一三九二章 無君無父第一二九章店招第二〇六四章 強勢的女人第三五八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五更)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八二四章 官場的人脈資源(第三更)第一一七六章 困城(下)第二四九章 教媳有方第九六五章 明正典刑第一六六四章 最後的對策第一五六〇章 朕的理想第三六七章 拜見謝鐸(第四更)第一五二八章 再次南下第二一九章 心服口不服(第六更)第一三二一章 變着法送禮第三一二章 小登科(第五更)第二一〇二章 出城見客第二二六三章 杯葛第四八九章 未竟的婚禮(第二更)第一二二章 順利解決第二四四五章 拒之營外第一三〇二章 沒着落第一四六章 最強智計小諸葛第九一四章 請個先生不容易第一九五章 二人歸來四人回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一五一四章 正朔第二五三九章 你回我走第一五六〇章 朕的理想第五十二章 同行如敵國第九三一章 鐵證如山第一七九八章 非唯一途徑第一一一五章 知己?(求保底月票!)第五八一章 據不知情(第一章)第一三五七章 總督府是閻王殿?第二五二四章 行程第一七三三章 比竇娥還冤第一七一八章 變法第九〇六章 沈扒皮(第三更)第二五一五章 大衢山第五五四章 案中有案(第二更)第一九〇七章 碰壁第二九〇章 美人相求(第九更)第二五五〇章 只怕小人言第三四〇章 不敢苟同(第五更)第三〇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第七更)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