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七二章 千鈞一髮

沒過一會兒,朱厚照一臉好奇地走了進來,他進坤寧宮之前,張皇后已經對他有交待:“無論你父皇對你說了什麼,你都要老實應着,絕不可有絲毫頂撞,更不能對你父皇有何不敬。”

朱厚照本以爲老爹沒事只是叫他過來訓斥一番,等進到寢宮內,藉着燭火看着暗處的龍榻,他卻不知該不該走過去,畢竟他還在生老爹的氣。

朱祐樘道:“太子,是你來了嗎?”

“是孩兒。”朱厚照機械地躬身行禮,然後走到牀前,往裡面看了看,燭光搖曳,仍舊看不清老爹的樣子。

朱厚照心中納悶兒,忍不住問道:“這天氣一天比一天熱了,父皇待在裡面不覺得悶得慌嗎?”

朱祐樘並未責罵兒子,只是語重心長地道:“以後要細心聽從幾位先生教誨,不得任用奸佞小人,不得違背祖訓,勤懇學業,做一個聖君明主。”

朱厚照心想,我倒是想當賢名的皇帝,可我哪裡有機會啊?

嘴上無精打采地應承着:“知道了,父皇。要不要叫母后進來?”

朱祐樘好似聽不到兒子的言語,繼續道:“勤勉克己,戒驕戒躁,勤能修身,切不可沉迷逸樂……”

朱厚照又在想,這都哪兒跟哪兒的事情,我什麼時候沉迷逸樂了?

等等,如果看武俠小說算是的話,那還真有點兒沉迷了,可小說都被你沒收了,我上哪兒沉迷去?

蕭敬趕緊道:“陛下,您可有交待?”

朱厚照迷惑地眨眨眼,交待什麼?

謝遷明白蕭敬的用意,這是蕭敬怕皇帝說駕崩就駕崩,所以要先趕緊問明遺詔的內容。

皇位傳給太子,這是毫無爭議的,問題只是該由誰來做顧命大臣?

現在只有謝遷一個人在身旁,總不能委任謝遷一人來輔佐太子,那將首輔劉健和掌兵的英國公張懋,四朝元老馬文升等人置於何地?

按照蕭敬的想法,顧命大臣至少該有六七位,這是爲防止權力過於集中。

至於司禮監,目前是他和掌印太監王嶽,按照身份來說,王嶽地位在他之上,但近來皇帝更相信他一些。

至於太子登基之後,或許會調東宮常侍張苑、張永、高鳳等人進司禮監和掌握東廠,蕭敬並無戀佔權位之心,該讓位的時候他自然會退讓。

外臣中除了三位內閣大學士,還可能會有馬文升、劉大夏、張懋等人,都是朝中名臣。

如果不將這些以遺詔的方式記錄下來,很難服衆,若弘治皇帝實在無心留下遺詔,可將衆大臣召集而來,當着衆大臣的面宣佈託孤之事,效果大致相當,但可能會出現口說無憑的狀況。

蕭敬作爲司禮監秉筆太監,在衆太監中資歷最老,他很希望能讓朱祐樘在彌留之時留下遺詔,可當蕭敬問完這問題之後,朱祐樘喘息的聲音異常厚重,喉嚨間咕咕作響,似乎已到無力迴天之時,有心而無力。

“陛下……陛下……”

蕭敬問了兩句,見朱祐樘連咳嗽的力氣都沒了,趕緊高聲呼喚,“快傳御醫,快傳御醫過來爲陛下診病!”

隨着聲音傳出坤寧宮,張皇后快速進到寢宮內,花容失色,口中叫着“皇上”衝到牀榻前,扶着丈夫的身體想幫丈夫理順氣息,卻不見效。

謝遷此時有些緊張,上前看了看,又爲皇帝診脈,謝遷自問對醫術稍微有些涉獵,可皇帝的這脈象他絲毫無法判斷症狀,脈象雜亂,可他依然憑藉經驗道:“皇后娘娘,陛下可能是有痰堵住喉嚨,或許……”

“或許怎樣?”張皇后緊張道。

謝遷苦着臉道:“或許要想辦法爲陛下化痰……”

他就沒敢說應該找人上去爲弘治皇帝吸出堵在喉嚨間的濃痰,這種事如果皇后不做,那就只能由他或者是太監來,而此事是他提出來的,相比之下他應該有這方面的“經驗”,那他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沒想到張皇后與朱祐樘感情甚篤,此時已明白是怎麼回事,直接抱住自己的丈夫,湊到弘治的臉前,口對口地向外吸氣。

謝遷幽幽一嘆,張皇后能做到這一步,足以見證她對弘治皇帝是真心的,當下過去拉着朱厚照的手,道:

“太子殿下,請隨老臣到外廡說話。”

“父皇到底怎麼了?母后,父皇怎麼了?”

朱厚照平日裡老在心裡詛咒老爹,而且對他的老孃,還有老孃肚子裡的孩子也不懷好意,但那只是熊孩子一時賭氣,此時當他真正遇上老爹病入膏肓隨時可能駕崩之時,他也不由緊張起來。

朱厚照心想:“這怎麼了?不是好端端的嗎?父皇身體是不好,可也不至於駕崩啊?如果父皇死了,那我就要當皇帝,可我不會當皇帝啊……那麼多大臣,皇宮裡那麼多人,我怎麼管得過來?不行,父皇你不能出事啊!”

就在熊孩子着急得滿頭大汗時,太醫匆匆趕來幫助張皇后對弘治皇帝實施搶救。

謝遷拉着朱厚照到了殿外,裡面一片忙碌,在謝遷看來皇帝隨時都有駕崩的可能,畢竟血痰已經塞住了氣管,現在呼吸異常困難,就算能解一時的淤痰,未來誰也無法保證能時刻盯着不出意外。

“嗚嗚嗚……父皇怎麼了?謝先生,您說啊?”朱厚照這會兒已經哭泣不止,徹底亂了方寸。

其實此時謝遷的情況也不比熊孩子好到哪兒去,謝遷也無比着急,爲什麼劉健和李東陽等人還不來?

這麼關鍵的時刻,就只有他一個大臣在,若皇帝真出了事情,後事該如何料理?

仔細一想,謝遷就沒那麼擔心了。

皇帝隨時都有可能駕崩,但皇帝的身邊人好端端的,太子已經臨近成年,並非是襁褓之中,況且大明幼帝登基並非沒有先例,英宗虛歲九歲登基,當時有太皇太后張氏總攬朝政,三楊輔政,英宗形同傀儡,後英宗寵信奸佞太監王振,終釀成土木堡之變,但那段波折最後的結果還是好的,皇位以迴歸正統告終。

但謝遷心裡始終在打鼓,歷史是否會重演?

皇帝駕崩,張皇后跟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嶽、秉筆太監蕭敬、壽寧侯張鶴齡、建昌侯張延齡等人裡應外合,把持朝政,再將內閣大學士的權力架空,直接對六部下達命令當如何?

以謝遷對六部堂官的瞭解,雖然馬文升和劉大夏在六部尚書中算是比較強勢的,但弘治一朝,朝中大臣更偏向於妥協和服從。

張氏兄弟在朝中爲非作歹多年,那些正直的大臣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連他謝遷對此也採取了默認和容忍的態度,哪裡還敢奢求那些更懂得中庸之道的儒臣進行抗爭?

第一八六五章 蛇鼠一窩第一七五六章 掛牌開張第一九四章 爲榮譽的第四場縣試第二〇五章 比比誰年輕第九四六章 作戰計劃第八十九章 生意難保第二三九七章 後知後覺第七〇七章 預產期(第一更)第二三二五章 改變第七五五章 開彌封之前最後一道關口第二三五四章 講心不如講利第二三四八章 出將入相第一〇七八章 激將第一九四六章 橫徵暴斂第二五四七章 進發第一〇六八章 平靜的宮闈第三四九章 有力無腦(第六更)第二三六〇章 賜婚第七七二章 陰陽調和理論第七一四章 初爲人父(第三更)第一〇二四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五七四章 回門(第十更,謝所有書友)第一一〇五章 重任在肩第二三〇三章 針對第一六二八章 來信第一四八六章 躲得起第七二三章 陰謀(第四更)第七三九章 周氏的小九九第二四五〇章 不睦第九三一章 鐵證如山第一七五一章 各懷心機第一三〇五章 料於朝廷先第一四九八章 精兵簡政第一一一一章 分兵(第二更)第一二八七章 豪華陣容第九九四章 恩典第一二〇八章 你們覺得我怎樣?第二〇八九章 畫虎不成第二一七五章 戰情難測第二三五章 大雨成災第一五九九章 金井出水第五〇二章 熊孩子(第二更)第一〇五二章 不可同日而語(第三更)第一五二七章 君臣妥協第二三七八章 看熱鬧第一三六三章 鬥法(求月票)第一八八四章 出巡第一八二六章 臨陣叛逃第九章 雙溪鎮有個小蘿莉第三八七章 《金瓶梅》風波(第五更)第六十三章 擴大經營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二一五〇章 別有用心第一一一九章 大興土木(第一更,求月票)第六九八章 不能說(第三更)第一〇六一章 畏縮不前不可取(第三更)第二四六五章 區別第三二四章 打了白打(第四更)第五九一章 蹴鞠的另一種玩法第一六三八章 反常第七二八章 心照不宣第五六〇章 劫人劫船(第一更)第二〇二一章 這是要造反第一六九七章 正德元年第二三二章 賊人難防第五九六章 不通世情?(第二更)第一二六四章 撤兵第一九五二章 君臣同樂第一一三四章 開脫免罪(第三更)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二五三四章 美中不足第一八八九章 撕破臉第九九一章 太子的矛盾糾結(第四更)第一六五八章 風波起第二三二六章 用意深遠第一二一四章 照例執行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二三八六章 京城一盤棋第一八〇八章 好心好意第七七〇章 嬌妻,外宅第一八五一章 頂層改革第一四二〇章 權力核心第九八七章 謝恆奴有喜第二一六二章 心安回肚子裡第一五五三章 太平府第三五五章 翻臉如翻書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二一七一章 紙上談兵第七十四章 養殖場的由來第二二四一章 秩序制定者第一六〇九章 能人第三四〇章 不敢苟同(第五更)第六〇一章 何時熬出頭(第四更)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一四四五章 主帥與監軍第六五九章 大明國公第二一二一章 帳前審俘第二三〇五章 大人物第二二六六章 你來當第四九四章 當庭翻供(第七更)
第一八六五章 蛇鼠一窩第一七五六章 掛牌開張第一九四章 爲榮譽的第四場縣試第二〇五章 比比誰年輕第九四六章 作戰計劃第八十九章 生意難保第二三九七章 後知後覺第七〇七章 預產期(第一更)第二三二五章 改變第七五五章 開彌封之前最後一道關口第二三五四章 講心不如講利第二三四八章 出將入相第一〇七八章 激將第一九四六章 橫徵暴斂第二五四七章 進發第一〇六八章 平靜的宮闈第三四九章 有力無腦(第六更)第二三六〇章 賜婚第七七二章 陰陽調和理論第七一四章 初爲人父(第三更)第一〇二四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五七四章 回門(第十更,謝所有書友)第一一〇五章 重任在肩第二三〇三章 針對第一六二八章 來信第一四八六章 躲得起第七二三章 陰謀(第四更)第七三九章 周氏的小九九第二四五〇章 不睦第九三一章 鐵證如山第一七五一章 各懷心機第一三〇五章 料於朝廷先第一四九八章 精兵簡政第一一一一章 分兵(第二更)第一二八七章 豪華陣容第九九四章 恩典第一二〇八章 你們覺得我怎樣?第二〇八九章 畫虎不成第二一七五章 戰情難測第二三五章 大雨成災第一五九九章 金井出水第五〇二章 熊孩子(第二更)第一〇五二章 不可同日而語(第三更)第一五二七章 君臣妥協第二三七八章 看熱鬧第一三六三章 鬥法(求月票)第一八八四章 出巡第一八二六章 臨陣叛逃第九章 雙溪鎮有個小蘿莉第三八七章 《金瓶梅》風波(第五更)第六十三章 擴大經營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二一五〇章 別有用心第一一一九章 大興土木(第一更,求月票)第六九八章 不能說(第三更)第一〇六一章 畏縮不前不可取(第三更)第二四六五章 區別第三二四章 打了白打(第四更)第五九一章 蹴鞠的另一種玩法第一六三八章 反常第七二八章 心照不宣第五六〇章 劫人劫船(第一更)第二〇二一章 這是要造反第一六九七章 正德元年第二三二章 賊人難防第五九六章 不通世情?(第二更)第一二六四章 撤兵第一九五二章 君臣同樂第一一三四章 開脫免罪(第三更)第一三六章我是她的男人第二五三四章 美中不足第一八八九章 撕破臉第九九一章 太子的矛盾糾結(第四更)第一六五八章 風波起第二三二六章 用意深遠第一二一四章 照例執行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二三八六章 京城一盤棋第一八〇八章 好心好意第七七〇章 嬌妻,外宅第一八五一章 頂層改革第一四二〇章 權力核心第九八七章 謝恆奴有喜第二一六二章 心安回肚子裡第一五五三章 太平府第三五五章 翻臉如翻書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二一七一章 紙上談兵第七十四章 養殖場的由來第二二四一章 秩序制定者第一六〇九章 能人第三四〇章 不敢苟同(第五更)第六〇一章 何時熬出頭(第四更)第一八三四章 丁點兒大的功勞第一四四五章 主帥與監軍第六五九章 大明國公第二一二一章 帳前審俘第二三〇五章 大人物第二二六六章 你來當第四九四章 當庭翻供(第七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