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九章 王鏊告狀(第四更)

朱厚照所提出的觀點雖然不及張鶴齡、閔圭、徐瓊三人所言那麼有說服力,可重點是出發點非常獨特,屬於另闢蹊徑,至少時下沒人想到這點,偏偏尚是稚子的朱厚照能說出來,令人刮目相看。

有的大臣難免會想,會不會是弘治皇帝提前想好在賜宴中問什麼,找人給太子提點說辭,這才能講出這樣一番高見?

仔細一琢磨,又不太對。

若皇帝真找人給太子編好應答,太子不至於說得如此淺顯直白,且觀弘治皇帝與太子朱厚照之前的應答,不似僞裝,倒好似真的是太子突發奇想下說出來的。

朱祐樘聽兒子說完這番話,陷入了思考,他並不是在考慮到底是誰教兒子說的這番話,而是在思索朱厚照話中蘊藏的道理。

一個八歲的孩子,說出的話能讓皇帝都有所啓發,足見這番話有一定見地。問題的關鍵在於另外三位朝臣所說內容,對當下的朝廷只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屬於“以史爲鑑”,可朱厚照說出的這番話,卻是切實可行可以大爲改善的地方。

宋朝敗於養馬場太少,那我大明就可以多開闢馬場,訓練優秀的戰馬。

見弘治皇帝沉思不語,張鶴齡馬上意識到姐夫的用意,起身道:“陛下,臣以爲太子所言甚是在理,宋朝將士羸弱,除了上官對麾下將士有所刻薄,主要在於軍馬數量寡而不良,我大明當引以爲戒。太子這般年歲可以說出如此遠見之事,可見太子年少便身懷家國,乃我大明之福。”

又在拍馬屁,但這話弘治皇帝就非常喜歡聽。

既將皇帝要蓄養馬匹的設想說出來,又恭維了太子,爲太子在一衆重臣面前樹立了威信,這讓弘治皇帝大感顏面有光。

此時連張懋、謝遷等重臣也紛紛出列讚美太子,一下子便讓太子朱厚照感到飄飄然。

張皇后滿臉笑容地望着自己的兒子,怎麼也沒想到兒子居然這麼爭氣,本來她心裡非常擔心兒子話說不好,又給他爹丟人。現在一想,兒子長大了,能當好儲君,將來還能當個好皇帝……不知覺之間,老孃對兒子的期望又多了幾分。

朱祐樘滿意地點了點頭,望着朱厚照道:“太子,這些話是誰教你說的?”

這也是朝臣想問的,太子今天這麼出彩,總該有人在背後指點。

弘治皇帝這麼問,其實是想告訴朝臣,朕可沒有提前找人給太子編說辭,朕也不知太子這番話是何人教授。

朱厚照好不容易露了一把臉,小孩子最好面子,聽了這話他揚起頭,趾高氣揚道:“回父皇,是皇兒自己想的,沒有誰教。”

朱祐樘聽了不禁蹙眉。

還沒等誇你小子兩句呢,就開始翹尾巴了?老爹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都多,能不知這些話是有人教給你的?你不承認也罷,稍後老爹我就查你的日常起居記錄,不是一樣知道是誰教給你這些話?

張延齡卻趁機道:“太子聰慧博學,臣自愧不如。”

朱祐樘瞥了小舅子一眼,神色間略有些不耐煩。

恭維的話說一次便可,說多了只會讓人覺得噁心。皇帝心想:“到底沒有你哥哥的城府和察言觀色的能力啊。”

朱祐樘沒有出言責怪,刻意將問題揭過,改而招呼衆文武大臣飲酒。

衆大臣難得不被皇帝刁難,紛紛舉杯暢飲。

王公貴胄就不說了,升無可升,做到內閣大學士和七卿,其實已不需要跟一個新晉官場的人一樣,需要在皇帝面前表現自己來加官進爵。到了現在的位置,主要是看跟皇帝的親疏,還有便是做事能力。

其實當官能做到參加皇帝家宴的份兒上,最主要的目標還是安守本分,儘量別惹怒皇帝,想再升官,路子已經非常窄,或者說已升無可升。

賜宴在一種相對平和的氣氛中結束,張皇后帶着太子朱厚照離開,衆大臣恭敬行禮後打道回府,不過弘治皇帝卻讓謝遷傳見兩個人,分別是詹事府詹事吳寬和少詹事王鏊,一看就知道皇帝這是要問關於太子學業之事。

吳寬和王鏊在朝中地位不低,可他們尚未具備參加皇帝賜宴的資格。

等二人隨謝遷到了華蓋殿後殿,朱祐樘正坐在桌案前,手扶着頭,顯然有些不勝酒力。

身體不好又多喝了幾杯,弘治皇帝連去張皇后寢宮的興致都沒有,準備直接回乾清宮休息,但他很想知道兒子是怎麼會有那麼一番高見的。

“臣參見陛下。”吳寬和王鏊趕緊行禮。

朱祐樘聽到聲音,這才擡起頭來,擺擺手示意太監出去,他要問的話,不想被內侍知道。待殿中再無他人,弘治皇帝才道:“王學士,今日太子在殿中議論盛唐弱宋之事所說的話,你可有聽聞?”

王鏊連忙道:“回陛下,謝閣老在路上已對我二人言明。”

“那些話,可是你們教給他說的?”

朱祐樘臉上帶着欣慰的笑容,他很清楚自己是臨時突發感想才問出這個問題,就連皇后提前都不知道,更別說讓兒子準備了,這隻能說明是講官平日教得好,才讓寶貝兒子有露臉的機會。

此時,朱祐樘最想感謝一下替他教導兒子的先生。

王鏊回道:“陛下,臣並未教授太子這番話。”

朱祐樘稍微一愣,這纔想起王鏊身邊的吳寬,問道:“吳愛卿,是你?”

從官位上來說,吳寬的官職在王鏊之上,但皇帝發覺太子有高見地時,首先想到的卻不是吳寬而是王鏊,這說明皇帝在心中還是更信任王鏊多一些,可見由於鬻題案後程敏政的死,弘治皇帝對於吳寬有了幾分懷疑。

吳寬來不及去細想這些,恭敬行禮道:“陛下,老臣未有言及。”

“那就奇怪了,莫非太子真的……不會啊,他才幾歲,連朕都未曾想過如此細緻之事。謝先生以爲呢?”

謝遷笑道:“陛下,老臣過來時,王學士將太子今日文華殿讀書的記錄拿來,請陛下一覽。”

朱祐樘接過謝遷遞過來的冊子,剛翻開,旁邊王鏊便有些生氣地稟告:“陛下,臣要奏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沈溪,不安本分,前些日子曾教太子促織之戲,令太子學業荒馳,今日又以宋人蹴鞠之戲進獻,實非講官之選,還請陛下將其裁撤!”

朱祐樘這才知道爲何王鏊要把當日太子的讀書記錄交給謝遷上呈,感情又是因爲沈溪做錯事了。

“講了這麼多東西啊。”

朱祐樘翻開記錄,不由驚歎一句,卻對王鏊的話充耳不聞。

沈溪這天所講的,不是正統的史書內容,而是他自己編撰的隋唐編年史,中間夾雜大量的白話文,內容多到令皇帝看了都覺得頭大。

不過細細一讀,卻又覺得其中內容條理分明,從隋朝開國到唐朝滅亡這段時間,發生的大事基本都有記錄,大量的人物傳記、史料內容夾雜其中,這比原本單純枯燥講歷史要有趣味得多。

“王學士,你剛纔說什麼?”朱祐樘看了一會兒,這才擡起頭來,打量王鏊。

王鏊臉色多少有些尷尬,他的進奏,皇帝居然沒聽到!?

王鏊用言簡意賅的話奏稟:“臣要奏講官沈溪,先進促織之戲,後言蹴鞠之戲,以致太子不思學業。”

朱祐樘聽了眉頭不由皺起來。

上次沈溪給太子說促織的事,雖然他沒有怪責,但事後想想這種教育方式可能會帶來後患,現在沈溪居然又提蹴鞠,這可不是什麼好信號。

謝遷卻道:“陛下,老臣認爲,此事或另有原因。”

王鏊對於謝遷爲沈溪開脫非常不滿,二人交情不淺,以前就算有政見不合,也沒像今天這樣直接發生爭執。王鏊冷眼打量謝遷,道:“沈溪教太子蹴鞠,任何情由都不應當,謝閣老既爲人師,當深悉此理。”

朱祐樘曾經做過謝遷的學生,所以他稱謝遷爲“先生”,朱祐樘爲了讓兒子更有出息,也讓三位閣老有時間過去教他兒子,所以謝遷也算的上是太子的半個先生。

謝遷道:“老臣過來前,曾粗略看過太子今日的讀書情況,或許……情有可原呢?”

朱祐樘對謝遷的話,非常謹慎。

別人說的,他可能要懷疑,謝遷可不會隨便說無的放矢的話,他說情有可原那就一定有由頭。

不過朱祐樘實在看不進去這大段大段的文字,嘆道:“先生有話直言,朕不看了。”

謝遷道:“老臣翻閱過,方知今日沈中允爲太子所講的乃是隋唐兩朝之史實,提到盛唐之盛,在於兵鋒所向無不臣服,然唐中之後,國力積重難返,方有五代割土之遺禍。太子或是因此而得出,盛唐弱宋,乃是因宋朝邊疆有失,而令國瘦馬弱之故,若以此論,沈中允或許有提點之功。”

“是嗎?”

儘管朱祐樘精神不太好,但聽說兒子有這般高見,是因有沈溪提點,還有他兒子自己的總結,頓時驚喜地去翻查冊子,在謝遷的指點之下,朱祐樘果然把沈溪跟太子之間這段對話找出來。

太子原意是,唐朝人能騎着高頭大馬去打蠻夷,爲什麼宋朝人就被金人打得滿地找牙?

沈溪的回答是,宋人少馬,邊疆失守後缺少馬場,少了馬就打不了勝仗。

但在記錄中,卻沒有這麼直白,而是用文言文總結了一下:“太子言,唐兵盛,策馬服蠻夷,何以宋人爲金人所敗?對曰,唐後割土,域窄馬瘦矣。”

所以,朱厚照說是他自己總結出來的,但其實是沈溪把現成的答案告訴了他。

************

ps:第四更到!

謝謝“andyfans”長老厚賜三萬金,謝謝黑棋堂主、nguice舵主各厚賜一萬金!

今天大家好熱情啊,現在又已經300張和108人了!沒說的,天子將爆發第五更,酬謝大家的熱情!

也請大家繼續訂閱、、和鼓勵哦!碼字去也!

第二六一一章 實幹與敷衍第一六九六章 借刀殺人第一三二九章 沈大人的官威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第五七九章 回馬槍(第四更,賀盟主)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八九二章 義兄和義妹第五五九章 上了賊船(第四更,謝書友)第二二一〇章 希望在你身上第四十七章 姐妹一家親第一五二章 病中見真情(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一四二章 拉攏第二一七四章 王帳定兵第一七三七章 出其不意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二一七七章 堅持,穩住第十章 童養媳第二六五六章 反向成全第七五八章 心很累(第二更)第九一四章 請個先生不容易第二二六八章 慶典變狩獵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第二〇六六章 樣子貨第二四九五章 滾滾財源第七五三章 活受罪(第四更)第八四九章 以小博大第一八六三章 對峙之局第一六六六章 強硬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二三三五章 談判與隔閡第六二一章 海盜歸來第二〇一六章 冥頑不靈第一〇六二章 不得安寧的旅途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一八九八章 在劫難逃第四九〇章 被休沐(第三更)第五七七章 祭祖(第二更)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五〇一章 不着調的差事(第一更)第二二八〇章 自私的做法第七四三章 做朋友,但不能做親家第一七二四章 謠言第一二八三章 脫罪第一三二一章 變着法送禮第九五三章 難得糊塗第一四五二章 兩個沈家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一八〇八章 好心好意第七五一章 神秘的三道四書題第二四七三章 盛情難卻第二九七章 罪不容赦(第四更)第一四〇五章 出人意料第六二七章 兩家人一起走第一七三二章 縱火案第二三〇三章 針對第二〇八〇章 千杯少第一八一〇章 態度問題第一八一九章 論政第八八二章 船家少女第十二章 進城(求收藏)第一九三章 一門雙傑第二四六二章 大勝第六八八章 大男子主義第七一一章 少爺很忙(第五更)第一二八三章 脫罪第五三九章 謝韻兒抵家(第四更)第一二〇八章 你們覺得我怎樣?第一五一一章 分家的困局第二〇六九章 野心第二三三六章 禍福難料第一七七五章 兩方應對第九五七章 挑唆之罪第一一七七章 汗部大會(上)第七〇五章 賴你沒商量(第三更)第一九五六章 除瑾夜第一六九〇章 宴請第二五二九章 三面合圍第二五三九章 你回我走第二〇九五章 來回折騰第七五五章 開彌封之前最後一道關口第一二二九章 城門之戰第二二六八章 慶典變狩獵第四四四章 俸米風波(第一更)第二〇四一章 過節第六九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更)第九三〇章 不請自來第三三四章 三道考題(第三更)第五四三章 任君採擷(第三更)第一二六章男人面子值千金第三六七章 拜見謝鐸(第四更)第一六六六章 強硬第一六六一章 請誅奸賊第一三九七章 不省心第一九八一章 寄望第一九〇二章 斂財方法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一二五二章 決戰在即第七四七章 投鼠忌器(第一更)第八八八章 大豐收(求月票)第四二〇章 殿試(第三更,盟主加更)
第二六一一章 實幹與敷衍第一六九六章 借刀殺人第一三二九章 沈大人的官威第三十九章 失而復得第五七九章 回馬槍(第四更,賀盟主)第一九七九章 對手相見分外眼紅第八九二章 義兄和義妹第五五九章 上了賊船(第四更,謝書友)第二二一〇章 希望在你身上第四十七章 姐妹一家親第一五二章 病中見真情(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一四二章 拉攏第二一七四章 王帳定兵第一七三七章 出其不意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二一七七章 堅持,穩住第十章 童養媳第二六五六章 反向成全第七五八章 心很累(第二更)第九一四章 請個先生不容易第二二六八章 慶典變狩獵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第二〇六六章 樣子貨第二四九五章 滾滾財源第七五三章 活受罪(第四更)第八四九章 以小博大第一八六三章 對峙之局第一六六六章 強硬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二三三五章 談判與隔閡第六二一章 海盜歸來第二〇一六章 冥頑不靈第一〇六二章 不得安寧的旅途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一八九八章 在劫難逃第四九〇章 被休沐(第三更)第五七七章 祭祖(第二更)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五〇一章 不着調的差事(第一更)第二二八〇章 自私的做法第七四三章 做朋友,但不能做親家第一七二四章 謠言第一二八三章 脫罪第一三二一章 變着法送禮第九五三章 難得糊塗第一四五二章 兩個沈家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一八〇八章 好心好意第七五一章 神秘的三道四書題第二四七三章 盛情難卻第二九七章 罪不容赦(第四更)第一四〇五章 出人意料第六二七章 兩家人一起走第一七三二章 縱火案第二三〇三章 針對第二〇八〇章 千杯少第一八一〇章 態度問題第一八一九章 論政第八八二章 船家少女第十二章 進城(求收藏)第一九三章 一門雙傑第二四六二章 大勝第六八八章 大男子主義第七一一章 少爺很忙(第五更)第一二八三章 脫罪第五三九章 謝韻兒抵家(第四更)第一二〇八章 你們覺得我怎樣?第一五一一章 分家的困局第二〇六九章 野心第二三三六章 禍福難料第一七七五章 兩方應對第九五七章 挑唆之罪第一一七七章 汗部大會(上)第七〇五章 賴你沒商量(第三更)第一九五六章 除瑾夜第一六九〇章 宴請第二五二九章 三面合圍第二五三九章 你回我走第二〇九五章 來回折騰第七五五章 開彌封之前最後一道關口第一二二九章 城門之戰第二二六八章 慶典變狩獵第四四四章 俸米風波(第一更)第二〇四一章 過節第六九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更)第九三〇章 不請自來第三三四章 三道考題(第三更)第五四三章 任君採擷(第三更)第一二六章男人面子值千金第三六七章 拜見謝鐸(第四更)第一六六六章 強硬第一六六一章 請誅奸賊第一三九七章 不省心第一九八一章 寄望第一九〇二章 斂財方法第七三一章 希望第一二五二章 決戰在即第七四七章 投鼠忌器(第一更)第八八八章 大豐收(求月票)第四二〇章 殿試(第三更,盟主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