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收復海州(二)

很快,嶽樂就發現,他判斷錯了。

吳淞衛重施故伎,在距城七、八里地處就停足不前,向南城門城樓、城牆,施以猛烈的炮擊。

清軍確實不善長打這種炮戰。

城上部署的紅衣大炮,個子雖大,可它的射擊速度真是太慢了,往往是吳淞衛炮團三、四次炮擊之後,城牆上才憋足了一口氣,轟上一炮。

而紅衣大炮的裝藥量更多大,因爲它依舊在使用前裝的圓彈,有鐵的、鉛的,甚至是石頭等等,這樣造成了密封性很差,射程與裝藥比效太低,而且炮擊時的火光、煙霧大得嚇人。

從而很容易暴露出火炮的位置,試想,城牆上方突然出現一團濃煙,就算是十里外,也看得清清楚楚,加上射程沒吳淞衛火炮遠,再暴露炮位,這就是自找死路了。

雙方七、八輪火炮互射之後,城牆上的火炮,一門接一門地被吳淞衛炮火拔除。

接下來,守軍也就剩下捱揍了。

好在嶽樂見機快,在第一門火炮被轟掉後,迅速下令將守軍撤下城牆,只留了些作爲耳目的斥候在城上,防備敵人突然攻城。

整整一天,吳淞衛沒有組織一次攻城,哪怕是一次佯攻都沒有。

就是不斷地炮擊,彷彿靠炮擊就能轟塌厚實的城牆一般。

嶽樂是真想不明白了,敵人難道是銀子多得沒處花嗎?

這一發發的炮彈,打得可都是一堆堆白花花的銀子啊!

嶽樂能想到的應對之策,就是加強城牆上了望哨,令城下守軍枕戈待旦,隨時上城牆迎擊敵人攻城。

……。

這就是戰爭理念的區別。

嶽樂做爲一支火器新軍的主帥,按理,他應該清楚火器致遠,而非是之前兩軍面對面,吹鬍子瞪眼睛,你一刀我一劍地肉搏。

可嶽樂畢竟已年近三十,滿人男子,從十三歲就已經控弦,十多年的仗打下來,能不形成一種下意識地作戰思路嗎?

嶽樂一心以爲,城外敵軍的炮火再猛烈,那也就蕩平城牆上的守軍,想要攻破城池,那就得步兵上來,一刀一槍的正面搏殺。

而嶽樂自信滿滿地認爲,就算是敵軍組織起數萬人的攻城,城中自己麾下的守軍,也能從容驅敵於城牆之上。

然而,吳爭並不這麼想。

海州,只是個小縣城,因爲地處青州、兗州、淮安交界,成了一個軍事要隘,城牆修得確實堅固,但,終究只是個小城。

方圓不足十里,以魯之域炮團射程最遠的火炮,那就是南門一炮,北門震動啊。

吳淞衛爲何要以生命爲代價攻城?

加上之前濟席哈、藍拜下令屠了滿城百姓,也就是說,只要捨得炮彈,那就可以蕩平海州城內韃子守軍。

當然,這需要有個前提,那就是炮團還得繼續向北逼近。

而此時不斷地炮擊,就是爲逼近做準備。

……。

當天午夜,子時一刻。

吳淞衛的炮擊依舊在持續,而城內原本驚惶的守軍,漸漸地開始習慣了在這種炮火中生存。

人類的適應性確實很強,其實也很簡單,背靠一堵堅實的厚牆,就可以安然無恙。

這種發現,讓城內韃子已經可以無視城外的炮擊,除了有些不方便之外,其它的,就沒什麼不同了,該吃喉該喝喝。

甚至有人還有玩笑,指着空中瞬間劃過的彈痕道,“這是城外南人,給咱們放焰火呢!”

嶽樂也這麼認爲,他覺得,一向低調的吳爭,這次太高調了。

有些,名不副實啊!

難道做了吳王之後,整日飲宴、美人相伴,髀骨生了贅肉?

但嶽樂想歸想,心裡卻一絲都未放鬆。

有了前車之鑑,嶽樂的心一直是提着的,他清楚,城外那支敵軍的厲害。

戰力強、敢拼命,只要有一絲縫隙,他們都能挖出一道鴻溝來。

所以嶽樂嚴令在城內、城牆上加派巡邏哨,以策萬全。

他唯一做了改變的就是,將東、西兩門原本有三千人的守軍,抽調了一些至南門附近,以加強南門的防守。

這命令其實沒錯。

東西兩門已經被封堵,依靠炮擊想坍塌城牆,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留下千人防守,足矣!

可嶽樂終究無法揣摩到吳爭的部署。

這一整天的炮擊其實不是浪費,也是節省。

吳爭之所以下令“三天之內收復海州”,並非是吳爭不知道攻克海州的困難,而是拖延不起。

與其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攻防戰,還不如孤注一擲,傾盡全力打一場閃電戰。

再密集的炮擊,也比拖上一、兩月來得更節省。

當然,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還有的原因,那就是之前吳爭說的,“從東海中所登陸海州以東的那三千精兵”。

爲何到了夜幕沉沉的子夜,還要漫無目標的炮擊?

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牢牢吸引城中敵人的目光,爲登陸的三千精兵,強攻東門打下基礎。

否則,以城中守軍的密集程度,很難不發現向東門靠近的三千人。

……。

丑時初。

城外火炮依舊轟鳴,熾熱的彈道在夜空中搖曳着。

嶽樂望着南門方向,緊了緊衣領,輕嘆了口氣,從攝政王薨于徐州城,朝廷在一連串的變故之後,已顯外強中乾之勢。

特別是洪、範等漢臣慫恿皇上,清算多爾袞黨羽之後,朝野可謂是一片風聲唳立,多爾袞做爲攝政王,把持朝政經年,誰敢忤逆?誰又敢不爲黨羽?

包括自己,嶽樂又重重地嘆了口氣。

雖然自己選對了隊,擇機站在了皇上這一邊,可畢竟是“半路出家”,前兩年附從多爾袞的經歷,使得自己很難取信於皇帝。

如果……如果這次海州失守……想到這,嶽樂使勁地甩了甩頭,怎麼會失守呢?一萬六千多守軍,自己也不是個貪生怕死之人,就算敵軍數萬人來攻,也甭想輕易攻破海州城。

嶽樂失聲笑了起來,自己是不是……太把城外那南人當回事了?

可就在這個時候,一陣更爲沉悶且悠長的炮聲,讓嶽樂整個人爲之一震。

“怎麼回事?東城怎麼會有炮聲……誰下令開得炮?”嶽樂大喝道,“速查!”

第一千四百十章 錢翹恭要勸降?第三百十四章 疏財的朱以海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瘋了吧第二百三十六章 爹的家法我已領受慣了第八百七十二章 一場鬧劇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橋之戰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變化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刮目相看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古怪的長隨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真有天意嗎第一千一百十三章 片葉不沾身?第三百零五章 意外之外的意外第九百六十六章 仇須報,債得還!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訣別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醴陵會盟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人想快樂,就得學會裝傻第八百二十九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八百十四章 小偷居然偷到衙門裡來了?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殺雞儆猴的戲碼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什麼人哪?第五百八十五章 牢騷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家坊遭清軍屠戮第八百七十一章 果然是個不成器的東西第五百八十二章 越來越難騙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吳爭練兵(六)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興國公談判第二百章 大明絕非想象中那樣不堪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一報還一報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需要理由嗎第四百十八章 帝王無情義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訓令第一章 今日便是最後一戰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須慈悲,更須雷霆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活久見第六百九十二章 半娘徐老的聖母皇太后第四百五十八章 鷹、鴿兩派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飛雲橋之戰(二)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走過去,便是一片藍天第二百二十九章 江陰百姓的大禮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點到即止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協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軍兵臨紹興第九百五十一章 二百里奔襲第八百三十三章 民族英雄,永垂不朽!第四百五十二章 紹興府最後一支清軍覆沒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判斷失誤第九百四十三章 瀝海衛趕到京城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私誼還是公義第七百八十章 蛇鼠一窩第一千零七章 是爲不臣!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城破在即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見證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讓“子彈”飛一會第五百九十章 兵變第三百六十一章 應天府之變(四)第四百四十二章 你做的,我做不到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無巧不成書第六百五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九百四十四章 再戰金川門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一拍即合第九百零七章 與沈致遠聯絡上了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爲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嗎第八百八十三章 大半年沒見了,怪想念的第八百五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是時候動動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榮來酒樓第六百九十九章 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最難做到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一樁民事案第七百七十一章 清廷的日子也不好過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第一個變數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試用施琅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邁密的痛苦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誰是好人?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吳伯昌的疑惑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初露端倪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軍購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協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瞭解自己的往往是敵人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鳴?第九百五十二章 打順手了,勝利拈手即來第七百五十章 兩部兵書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吳伯昌的疑惑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運籌第六百八十章 不能讓將士流了血再流淚!第九百三十五章 又一場政變?第六十二章 不丟人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做人難第一百十一章 抱着金飯碗討飯第二百七十五章 朱媺娖要北遷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五百五十五章 磨難之人多陰詭第八百九十五章 勝負取決於誰犯的錯少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立場第七百八十章 蛇鼠一窩第一百十七章 劉老三臨終遺言第五百四十一章 那就……走吧。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訓令
第一千四百十章 錢翹恭要勸降?第三百十四章 疏財的朱以海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瘋了吧第二百三十六章 爹的家法我已領受慣了第八百七十二章 一場鬧劇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橋之戰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變化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刮目相看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古怪的長隨第一千五百六十章 真有天意嗎第一千一百十三章 片葉不沾身?第三百零五章 意外之外的意外第九百六十六章 仇須報,債得還!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二百四十五章 訣別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醴陵會盟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人想快樂,就得學會裝傻第八百二十九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八百十四章 小偷居然偷到衙門裡來了?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殺雞儆猴的戲碼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什麼人哪?第五百八十五章 牢騷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家坊遭清軍屠戮第八百七十一章 果然是個不成器的東西第五百八十二章 越來越難騙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吳爭練兵(六)第一百八十六章 與興國公談判第二百章 大明絕非想象中那樣不堪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一報還一報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需要理由嗎第四百十八章 帝王無情義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訓令第一章 今日便是最後一戰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須慈悲,更須雷霆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活久見第六百九十二章 半娘徐老的聖母皇太后第四百五十八章 鷹、鴿兩派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飛雲橋之戰(二)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走過去,便是一片藍天第二百二十九章 江陰百姓的大禮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點到即止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協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軍兵臨紹興第九百五十一章 二百里奔襲第八百三十三章 民族英雄,永垂不朽!第四百五十二章 紹興府最後一支清軍覆沒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判斷失誤第九百四十三章 瀝海衛趕到京城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私誼還是公義第七百八十章 蛇鼠一窩第一千零七章 是爲不臣!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城破在即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見證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讓“子彈”飛一會第五百九十章 兵變第三百六十一章 應天府之變(四)第四百四十二章 你做的,我做不到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無巧不成書第六百五十一章 將錯就錯第九百四十四章 再戰金川門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一拍即合第九百零七章 與沈致遠聯絡上了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爲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嗎第八百八十三章 大半年沒見了,怪想念的第八百五十七章 爾虞我詐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是時候動動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榮來酒樓第六百九十九章 最簡單的道理,往往最難做到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一樁民事案第七百七十一章 清廷的日子也不好過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第一個變數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試用施琅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 邁密的痛苦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誰是好人?第六百九十章 多爾袞開始渡河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吳伯昌的疑惑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驅虎吞狼?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初露端倪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軍購第一百八十八章 各方妥協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最瞭解自己的往往是敵人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鳴?第九百五十二章 打順手了,勝利拈手即來第七百五十章 兩部兵書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吳伯昌的疑惑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運籌第六百八十章 不能讓將士流了血再流淚!第九百三十五章 又一場政變?第六十二章 不丟人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做人難第一百十一章 抱着金飯碗討飯第二百七十五章 朱媺娖要北遷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陳永華的糾結第五百五十五章 磨難之人多陰詭第八百九十五章 勝負取決於誰犯的錯少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立場第七百八十章 蛇鼠一窩第一百十七章 劉老三臨終遺言第五百四十一章 那就……走吧。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整訓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