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四章 局勢詭異

這個時候,周思敏匆匆入宮,向朱媺娖稟報吳小妹已經隨同宋安出了正陽門。

張國維等人目瞪口呆,宋安率部出城營救吳爭,這可以理解,而且也不是他們能阻攔得了的,畢竟吳爭麾下大軍,從杭州府起就已經對朝廷號令“陽奉陰違”。

何況按律,朝廷也確實不能去調動這支只聽將軍軍令的親衛營。

可吳小妹一個女子居然也摻和其中,確實讓二人意外。

但張國維、張煌言也僅僅是吃驚、意外罷了,可朱媺娖不一樣,她是知道吳小妹身世的,得知吳小妹涉險,那是芳容慘淡。

她尖聲責罵周思敏道:“你爲何不阻攔?”

張國維、張煌言不明白朱媺娖爲何如此在意吳小妹的安危,非常驚訝,二人出言相勸。

可朱媺娖不理會二人,遂下令,再次抽調北城廖仲平之有力一部,增援宋安,務必將吳小妹安全帶回京城。

張國維二人驚愕,清軍來犯,雖然未及應天府,可如今鎮江、丹徒已然失守,若清軍從陸路來攻,距應天府不過數百里地。

二人有心相勸,奈何朱媺娖執意派兵。

張國維二人有心不從,但最後終究顧及監國顏面,還是出了個折中之法,那就是由張國維晢時接替廖仲平北城主將之職,令廖仲平率三千人去增援宋安。

可這麼一來,事有輕重緩急,緝捕錢謙益之事,就暫時擱置了下來。

……。

王一林看似莽夫,可心中城府還是不缺的。

長時間待在王之仁身邊耳聞目染,只要不是塊木疙瘩,總也能沾點“仙氣”不是?

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看見登陸出乎意料的順利之後,王一林並沒有下令全軍直擊儀真。

而是將水師一分爲二,一路進攻北面六合,另一路攻儀真解救受困明軍。

王一林的想法很簡單,趁它病要它命,有好處就得佔,既然清軍被吳爭吸引去了丹徒,那麼勢必防務空虛,佔領六合,一是爲了水師能有一處周旋的“根據地”,等攻下儀真之後,可與儀真依爲犄角,二來,也可以爲自己的軍功,再增添上濃重的一筆,解救友軍和收復失地,那是截然不同的功勞。

王一林不在乎之後守不守得住,只要攻下六合,劫掠一番軍功、財物到手,之後會怎樣,關他屁事?

當然,前提也是有的,戰損不能太高,否則回去,屁股肯定得挨叔叔踹。

其實,這樣的分兵不能算對,也不能算錯。

如果從完成任務而言,那自然是錯的,本就是孤軍深入,再分兵是爲大忌。

可就象王一林所思,此時江北清軍主力已經調往丹徒方向,臨時打個劫,肥下自己的腰包,也未嘗不可。

關鍵之處還是在於,兵貴神速,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

王一林的這一記亂拳,着實打亂了洪承疇的用兵節奏,也由此加重了洪承疇與吳三桂之間的猜忌。

吳三桂的行轅設在揚州江都。

他心裡是贊同洪承疇的議和戰略的,對他而言,南明能不亡,反而與他有利。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嘛,連這個道理都不懂,那吳三桂這數十年的沉浮就白瞎了。

可吳三桂是不贊成洪承疇這次動用主力進攻鎮江、丹徒的。

江北清軍是之前一戰中已有不小的損失,十萬大軍,僅剩六萬多,這樣的兵力聽起來高於慶泰朝,可實際上,損失掉的可是精銳,留下的大多是輔兵、明軍降兵。

這樣的兵力自保有餘,進攻就顯不足了。

當然,徐州有八萬清軍,可吳三桂是知道的,那八萬清軍真正的目標是西安,那是調往陝甘戰場剿滅大西軍殘部和鎮壓米喇印、丁國棟起義的。

丁國棟原爲明朝駐防甘州軍隊主官,弘光元年(1645)六月清軍攻陷甘州,遂投降。

他性格耿直,清朝命令軍中剃髮,激起了軍中降清各族將士的不滿。

時任甘肅巡撫張文衡標下副將米喇印,跑來與丁國棟商議,與其拖着豬尾巴,不如鴻飛遠走。丁國棟同意,他回答米喇印道,南京、福州相繼而立,大明不亡,這是天數,既然你也有志反覆,那盡殺清朝官員以佔據河西,這是很簡單的事情。魯陽公舉起長戈向日揮舞,助周武王全殲了敵軍。狄仁傑幫助廬陵王李顯恢復爲太子,使得唐朝得以延續。

於是兩人遂密謀起事。

年初二人率各自麾下軍隊舉旗易幟,誘殺甘肅巡撫張文衡等,佔據甘州,正式起義。

之後率軍東進攻克涼州,進據蘭州,起義聲勢進一步擴大,響應人數增至十萬,以外號稱百萬。

義軍迅速佔領狄道,令滿清朝廷劇烈動盪。

這就是清廷根本不具備對慶泰朝全力進攻的根本原因,他們此時自顧不懈,哪有餘力將軍隊拖在長江沿岸?

所以,坐冷板凳一年多的吳三桂,被多爾袞啓用,派向陝甘。

只是江南戰事突發,局勢變得不可控,在朝中多爾袞又遭受來自洪承疇釜底抽薪和小皇帝對他的壓制。

不得不臨時調吳三桂、李國翰來江北收拾爛攤子。

原本多爾袞確實是想集中力量給予慶泰朝全力一擊的,就算不能畢其功於一役,也要打出數年平穩的,這樣不但解決了朝廷的後顧之憂,同時也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甚至可藉此功將洪承疇一干貳臣清出權力中樞,可謂一舉三得之策。

可多爾袞沒有想到,區區慶泰朝,地不過十府,兵不過六、七萬,竟會如此難啃。

不但傷亡慘重,還葬送了一個固山額真李國翰。

這個結果讓多爾袞改變了想法,也想和議了,他派人傳令吳三桂,以適合的條件、足夠的體面,談妥與慶泰朝的停戰協議。

事情就變得古怪了。

原本是多爾袞言戰,洪承疇言和。

一戰之後,多爾袞言和,洪承疇卻是發動了這場迅猛地反擊戰,不仞如此,洪承疇還收買應天府明臣,要將吳爭置於死地而後快。

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再編新軍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老薑真辣?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就要殺了他第一千三百十三章 戰機初現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爲財死第二百零五章 如同玄著兄的人品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戰術欺詐第六百九十四章 疼得令人發抖、羞得沒臉見人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女生外嚮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不講道理的吳老爹第五百十三章 你也配?第三十七章 吳爭,你敢?第五百六十八章 吳老爺人老心不老第八百四十章 別去招惹軍人!第一千三百十三章 戰機初現第七百七十二章 不安份的沈致遠第五百四十五章 堅拒吳王爵第六百十三章 朕小看你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多鐸另有打算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爭就是他們的信仰第三百四十一章 要槍,還要人第一千零三十章 清君側!第三百八十六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宋徵輿招供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之將亡,必生妖孽第六十五章 韃子來襲第六百六十五章 財政困局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真小人趙史第八百五十八章 亮麗的風景線第三百零九章 陳勝部危急第四百八十二章 你太魯莽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五百六十二章 射殺金聲桓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矛與盾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爲何不能是陛下?第一千章 若是陛下所爲呢?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局中局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韃子一樣不缺窩裡鬥第八百四十三章 烈士遺孤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錢肅樂被追殺第九百五十九章 難成氣候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種瓜真能得瓜嗎第五百十二章 又現太子蹤跡第一百十一章 抱着金飯碗討飯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鞭子最講理第八百十章 這哪是護院,分明是軍隊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師自通第四百十一章 黃斌卿來犯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這樣的人只會陣亡,不會降敵第一千三百十二章 終將匯流成河第九百三十一章 小的十九了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真是坑嗎?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如果是意外呢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謎之自信第二百八十七章 君臣解開心結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風雷騎初試鋒芒第五百三十三章 這理得說明白嘍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最難辨識的就是人心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軍兵臨紹興第一百三十七章 同是明軍,何必內訌?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完勝第四百十一章 黃斌卿來犯第一百三十三章 完勝第八百四十九章 憤青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作出抉擇第六百六十八章 賣天價地第一百七十六章 擁立第八百六十四章 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第一百二十九章 六萬敵軍逼近嘉興第四百章 必須阻止馬士英入閣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七星島海戰(六)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如何放手第一百五十四章 抗清少年夏完淳第八百九十二章 禍水南引?第二百七十八章 誤會引起的騷亂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政變第七百二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四百七十一章 繼續和談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爲衆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第八百四十一章 北伐之日,不遠矣!第八百七十八章 情勢急轉第五十五章 公子,萬萬不可啊。第七百五十三章 黃道周的責問第二百零一章 金華府淪陷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都是銀子惹的事第八百六十章 張煌言上門興師問罪第三百二十五章 黨爭泥沼中爬出來的小人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所謂的“追擊”第四百四十九章 偷襲戰變成遭遇戰第九百六十七章 與子同遊,動輒覆舟第一百八十九章 想食言自肥,羞辱我錢家不成?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妨讓我們拭目以待!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破局第九百三十八章 夏完淳力挽狂瀾第三百九十六章 君子,須欺之以方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心急如焚
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再編新軍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老薑真辣?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就要殺了他第一千三百十三章 戰機初現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人爲財死第二百零五章 如同玄著兄的人品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戰術欺詐第六百九十四章 疼得令人發抖、羞得沒臉見人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女生外嚮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不講道理的吳老爹第五百十三章 你也配?第三十七章 吳爭,你敢?第五百六十八章 吳老爺人老心不老第八百四十章 別去招惹軍人!第一千三百十三章 戰機初現第七百七十二章 不安份的沈致遠第五百四十五章 堅拒吳王爵第六百十三章 朕小看你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多鐸另有打算第六百三十五章 吳爭就是他們的信仰第三百四十一章 要槍,還要人第一千零三十章 清君側!第三百八十六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宋徵輿招供第三百八十二章 國之將亡,必生妖孽第六十五章 韃子來襲第六百六十五章 財政困局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真小人趙史第八百五十八章 亮麗的風景線第三百零九章 陳勝部危急第四百八十二章 你太魯莽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有點意思第五百六十二章 射殺金聲桓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矛與盾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 願者上鉤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爲何不能是陛下?第一千章 若是陛下所爲呢?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局中局第九百三十四章 覆滅之路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韃子一樣不缺窩裡鬥第八百四十三章 烈士遺孤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錢肅樂被追殺第九百五十九章 難成氣候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種瓜真能得瓜嗎第五百十二章 又現太子蹤跡第一百十一章 抱着金飯碗討飯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鞭子最講理第八百十章 這哪是護院,分明是軍隊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師自通第四百十一章 黃斌卿來犯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這樣的人只會陣亡,不會降敵第一千三百十二章 終將匯流成河第九百三十一章 小的十九了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真是坑嗎?第六百七十二章 大戰將啓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如果是意外呢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謎之自信第二百八十七章 君臣解開心結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風雷騎初試鋒芒第五百三十三章 這理得說明白嘍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最難辨識的就是人心第二百三十三章 清軍兵臨紹興第一百三十七章 同是明軍,何必內訌?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完勝第四百十一章 黃斌卿來犯第一百三十三章 完勝第八百四十九章 憤青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作出抉擇第六百六十八章 賣天價地第一百七十六章 擁立第八百六十四章 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第一百二十九章 六萬敵軍逼近嘉興第四百章 必須阻止馬士英入閣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七星島海戰(六)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如何放手第一百五十四章 抗清少年夏完淳第八百九十二章 禍水南引?第二百七十八章 誤會引起的騷亂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政變第七百二十七章 原來如此第四百七十一章 繼續和談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爲衆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第八百四十一章 北伐之日,不遠矣!第八百七十八章 情勢急轉第五十五章 公子,萬萬不可啊。第七百五十三章 黃道周的責問第二百零一章 金華府淪陷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 都是銀子惹的事第八百六十章 張煌言上門興師問罪第三百二十五章 黨爭泥沼中爬出來的小人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所謂的“追擊”第四百四十九章 偷襲戰變成遭遇戰第九百六十七章 與子同遊,動輒覆舟第一百八十九章 想食言自肥,羞辱我錢家不成?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妨讓我們拭目以待!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破局第九百三十八章 夏完淳力挽狂瀾第三百九十六章 君子,須欺之以方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心急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