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無師自通

紹興府此時又是一團糟。

韃子從南面來襲,監國朱媺娖下令紹興府四衛調向餘姚,準備迎敵。

可朝堂之上,卻出現了兩種聲音。

無外乎,戰和逃。

朱以海故態復萌,他極力建議召吳爭部回援,同時將朝廷撤往杭州。

這種聲調,得到了幾乎一半朝臣的附議。

朱媺娖的威望不足以震懾住這些人。

加上朱以海本身就是藩王,又被朱媺娖任命爲參政。

這就造成了無事時大家嘻嘻哈哈,有事時就化爲兩派,另立山頭。

這些朝臣手中雖然沒有兵權,但他們的政治力量不容小覷。

一個個都是前朝老臣自居,但凡諫言,都是依經據典,口口聲聲爲了朝廷、爲了天下、爲了江山社稷,令人無可反駁。

之前吳爭強迫朱以海去監國位,擁立朱媺娖,他們沒有反對,不是因爲他們認同、心服口服,而是受制於吳爭手中的兵力。

如今吳爭領兵在外,對他們的威懾力就大大減輕了。

如果是順境,他們可以隨波逐流,但現在,紹興危急之時,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逃命要緊。

張國維的性子較軟,錢肅樂剛正有餘、威壓力不足,張煌言的資歷是個大問題。

加上這次韃子來襲與前幾次不同,前面兩次,一次是小股韃子入侵,還有一次是方國安叛變,雖然聽起來叛軍很多,可畢竟是明軍新降,這兩次都是朱以海領頭倡議轉進。

那這次多鐸率大軍兵鋒直指紹興府,從氣勢上來說,對紹興府已經是志在必得。

所以,這次是大臣倡議轉進,朱以海隨波逐流。

而從奉化至紹興府,一路平川,根本沒有任何要隘可守,而紹興府對清軍的防禦力量,大都都是北向,從來沒有去考慮過敵人會從南方來。

所以,朱媺娖倉促調兵去餘姚,沒有人相信明軍會獲得勝利。

在他們看來,調兵抵抗只是爲了給朝廷爭取轉進的時間。

至於轉進會給抵抗的明軍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這就不是他們需要考慮的了,大明人多,死上一些對他們來說,並不算什麼,等安全了,再徵召就是。

朱媺娖阻攔不了朱以海,同樣也阻攔不了附議朱以海的朝臣,她在這個時候,心裡有的,只有憤怒、懊悔。

皇室子弟,就沒有一個省油的燈。

他(她)們的政治能力或許是天生的。

在朱媺娖就任監國時,本能地對吳爭產生戒備之心。

這與對吳爭有情沒有關聯,也與象錢肅樂等重臣諫言約束吳爭也沒有直接聯繫。

皇權在於平衡,這一點,皇族無師自通,從小耳聞目染,成爲了一種本能。

朱媺娖並不眷戀權柄,但她知道一件事,放任一個手掌兵權的重臣,不是保護他,而是在害他。

這一點,她在父皇身邊,看得多了。

所以,她將朱以海留在身邊,一則畢竟朱以海是朱家人,常言道打着骨頭連着筋嘛,另外一點,那就是因爲朱以海與吳爭有間隙,朱以海又是前任監國,在朝堂之上有着一羣擁躉,這樣就能平衡吳爭在朝中的勢力。

雙方相互掣肘,就能產生一種平衡。

可朱媺娖現在後悔了,就應該聽吳爭的,將朱以海徹底趕出朝堂。

朱媺娖不是不想撤至杭州,但她更明白,如果自己退去杭州,這一萬多明軍恐怕就會一鬨而散。

只有自己牢守着紹興府,才能激烈明軍將士奮力抵抗。

這是她唯一能做、力所能及的。

將自己留下,讓肯追隨她的忠臣們留下,集結紹興府的兵力,打一場沒有希望的戰爭。

在這個時候,朱媺娖渴望吳爭能回援,但她更希望,吳爭不要回援,而是能光復應天府。

一個十六歲的少女,她承受着與她年齡不相稱的壓力。

好在,有張國維、錢肅樂、張煌言等人的鼎力支持,否則朱媺娖恐怕連紹興府的局勢都無法控制,甚至連四衛都無法調動出去。

……。

出無錫往西北方向,大約二百多裡地,是慧山。

慧山以北不遠,是高橋。

高橋是個小鎮,人口不多,依山而建。

官道由此產生了一個轉折,一邊是山坡,一邊是小河。

一場遭遇戰,就發生在這個轉折處。

吳爭不知死活地發動反擊,有他的必要性。

戰場之中,一旦撤退,就會有連鎖反應。

想再穩住陣腳,非常困難,當然,精銳除外。

很顯然,吳爭麾下能勉強稱爲精銳的,就是從樑湖帶出來三千人。

其它的,不過是混雜而成的各部降軍和成份更爲複雜的義軍。

缺少訓練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這支軍隊更適合打順風仗。

蘇州之戰這支軍隊能硬抗到最後,是奇蹟。

追究其成因,無非是兩條,一是破城讓士兵們士氣大振,之後慢慢地抵消,好在當時沒有一路產生潰退,吳爭很明白,只要有一路潰退,就會發生連鎖反應,全軍潰敗也就不遠了。

另外就是這支軍隊大部分是老油子,他們更知道當時不能撤,也根本撤不了,一撤韃子就會緊咬着不放,拼死或許還有一絲生機,可一退百分之百被追殺。

正是這兩個原因,所有士兵死頂着清軍猛攻而不退。

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他們可以退,天闊任鳥飛。

這就和圍三闕一的道理相同,有活路時就有了逃命的本能。

如果吳爭不發動反擊,數萬大軍就會成爲一潰千里之勢。

潰退起來,根本剎不住腳跟。

那麼不但無錫、蘇州、松江這些剛剛吃到嘴裡的果實會盡數吐出,甚至可能禍延至嘉興府、杭州府。

這樣就產生了被韃子南北夾擊之勢,那個時候就算是天王老子幫忙,也救不了紹興府了。

所以,吳爭必須反擊,阻滯韃子追兵的勢頭,爲明軍回援、整固防禦贏得時間。

這場高橋之戰,堪稱經典。

韃子總共有一萬二千人,其中有五千是騎兵,八旗騎兵。

而吳爭手下僅四千多騎兵。

這是絕對的劣勢,無論是人數上,還是單位兵戰力上。

第一百九十二章 讓人意外的莫執念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老兵不死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一百九十章 這女人有些本事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興化戰役(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方國安投敵第八百零四章 透着古怪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親審宋徵輿第四百零一章 何謂道?第三百九十九章 權力不僅改變男人,也改變女人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九十五章 大捷?!第一百四十章 方國安不聲不響撤退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如果是意外呢第三百八十八章 清君側,誅奸倿!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摟草打兔子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這樣的人只會陣亡,不會降敵第一百七十二章 方國安突然發現他成了棄子第六百六十四章 也太能折騰了第二十四章 坐而論道(一)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二百零五章 如同玄著兄的人品第五百三十章 還能見到哥哥……真好第五百二十一章 廖仲平確實是個老實人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最擅長陽謀第四百五十四章 清軍是紙老虎第一百八十章 逼宮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老馬識途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鳴?第三百二十三章 是真太子嗎?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七百三十八章 君臣之間的交易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第四百八十八章 與士大夫共天下?第九百八十五章 藏身處被發現第三十五章 密信第四十九章 真是他第二百五十五章 莫家有奇女第一百八十五章 你做的事,我也想過第六百六十一章 延攬廖仲平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找補銀子?第六百四十章 本公眼中,漢人命貴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鴻門宴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具沒了,那隻剩下猙獰第五百九十五章 利高者疑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十六字第七百五十七章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第一千零十四章 數千水師潰兵第八百零四章 透着古怪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權力更迭的痛苦第二百五十一章 應天府之戰第九百六十四章 官商勾結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四百八十五章 “名士”錢謙益第五十一章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宋應星來投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興化戰役(一)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戰術僵持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家產之爭,也無骨肉之情第七百三十一章 陳子龍等人來訪第八百五十四章 在商言商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所謂的“追擊”第五百章 夏完淳指揮有誤第十九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躲不起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益交換第九百三十五章 又一場政變?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權力不僅改變男人,也改變女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你想多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紹興府難得地形成統一第一百零七章 魏某是揚州人第三百五十三章 奉一女子爲帝,豈能服天下人心?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家坊遭清軍屠戮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點到即止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戰略迷惑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吳爭很忙第四百八十二章 你太魯莽了!第五百六十五章 我們還能上岸嗎?第五百九十五章 利高者疑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人想快樂,就得學會裝傻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殺雞儆猴的戲碼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誰要砸場子第九十六章 能不死,就別讓他死嘍!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如果是意外呢第七百七十四章 臉皮夠厚的沈致遠第八百十章 這哪是護院,分明是軍隊第五百四十三章 如沐春風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陳錢山水師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是個疏忽第八百六十五章 吳爭在不斷地落棋第一百零八章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去,堅決不去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三次那就是非份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施琅臨陣歸降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收復海州(三)第七百七十九章 兄弟不是用來墊腳的
第一百九十二章 讓人意外的莫執念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老兵不死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一百九十章 這女人有些本事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興化戰役(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方國安投敵第八百零四章 透着古怪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親審宋徵輿第四百零一章 何謂道?第三百九十九章 權力不僅改變男人,也改變女人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九十五章 大捷?!第一百四十章 方國安不聲不響撤退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如果是意外呢第三百八十八章 清君側,誅奸倿!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摟草打兔子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這樣的人只會陣亡,不會降敵第一百七十二章 方國安突然發現他成了棄子第六百六十四章 也太能折騰了第二十四章 坐而論道(一)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二百零五章 如同玄著兄的人品第五百三十章 還能見到哥哥……真好第五百二十一章 廖仲平確實是個老實人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 最擅長陽謀第四百五十四章 清軍是紙老虎第一百八十章 逼宮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老馬識途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琴瑟和鳴?第三百二十三章 是真太子嗎?第六百五十七章 追贓助餉纔是大順朝的敗亡原因?第七百三十八章 君臣之間的交易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第四百八十八章 與士大夫共天下?第九百八十五章 藏身處被發現第三十五章 密信第四十九章 真是他第二百五十五章 莫家有奇女第一百八十五章 你做的事,我也想過第六百六十一章 延攬廖仲平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找補銀子?第六百四十章 本公眼中,漢人命貴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鴻門宴第二百零八章 兵臨松江城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具沒了,那隻剩下猙獰第五百九十五章 利高者疑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十六字第七百五十七章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第一千零十四章 數千水師潰兵第八百零四章 透着古怪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權力更迭的痛苦第二百五十一章 應天府之戰第九百六十四章 官商勾結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先聲奪人第四百八十五章 “名士”錢謙益第五十一章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宋應星來投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興化戰役(一)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戰術僵持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家產之爭,也無骨肉之情第七百三十一章 陳子龍等人來訪第八百五十四章 在商言商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所謂的“追擊”第五百章 夏完淳指揮有誤第十九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躲不起第二百五十八章 利益交換第九百三十五章 又一場政變?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權力不僅改變男人,也改變女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你想多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紹興府難得地形成統一第一百零七章 魏某是揚州人第三百五十三章 奉一女子爲帝,豈能服天下人心?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家坊遭清軍屠戮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點到即止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戰略迷惑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吳爭很忙第四百八十二章 你太魯莽了!第五百六十五章 我們還能上岸嗎?第五百九十五章 利高者疑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人想快樂,就得學會裝傻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殺雞儆猴的戲碼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誰要砸場子第九十六章 能不死,就別讓他死嘍!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如果是意外呢第七百七十四章 臉皮夠厚的沈致遠第八百十章 這哪是護院,分明是軍隊第五百四十三章 如沐春風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陳錢山水師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 是個疏忽第八百六十五章 吳爭在不斷地落棋第一百零八章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去,堅決不去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三次那就是非份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施琅臨陣歸降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事大了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 收復海州(三)第七百七十九章 兄弟不是用來墊腳的